王维诗歌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诗歌的体会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诗人辈出,佳作如林,诗歌创作蓬勃发展,王维正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王维诗歌现存四百多首,题材相当广泛,包括山水诗、边塞诗、酬赠诗,也有一些咏叹妇女的作品。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当数山水诗。

王维生前就享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雅誉,身后更荣冠“诗佛”的美名。人们提及王维的山水诗往往以空境、禅境相标目。这固然不错,但未免以偏概全。王维的山水诗源于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情感。现实的社会环境和他个人的经历感受使他走上了一条异于常人的人生路。王维一生,亦官亦隐亦禅,当他以宦者、隐者、禅者的不同心境阅世,其笔下的山水风物也各不相同。随环境、心境的变化,王维的山水大致呈现出慷慨雄浑、空明深邃这两大风格。

王维信佛首先是因为其家庭对他深刻而直接的影响。王维生于一个佛学气氛十分浓郁的家庭,其母是一个诚笃的佛教徒,”同时,他的弟弟王缙也同样信佛。”加之他早年信佛。与佛教各宗派僧人响也有广泛的交往。他对佛教各宗派兼取所需.大致上前期主要受禅宗北宗影响,后期倾心禅宗南宗。

真正使王维体味到禅宗对自身的适用性.关键取决于他自身起伏的人生经历。他初授太乐丞不久即由于伶人舞黄狮之事被贬济州;又因贤相张九龄罢官而受排挤;安史之乱爆发,又成为附逆者再次左迁。这三大挫折使得王维的心境不断变化。使王维加深了对官场的了解,认识到其中的倾轧险恶。在与那种永恒宁静的对比之下,王维更加深感禅宗理念对他的适用性。于是。王维走向了隐逸,走向了对从王维所处的时代来看.王维的思想并不完全是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还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是儒释道的共同融合,最后以禅宗形式表现出来。道家虚静的思想与隐逸的环境对王维山水诗空灵静寂意境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使他的山水诗具有了空静超绝的精神气质和意蕴尢穷的理趣。.他最后走向禅宗的过程.实质是他由儒到道,由道到释不断演变的过程。

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虽然也具有空灵清远的外在表现形态。但他主要是以“玄”学眼光来观照山水,是诗学与玄学的合一;陶渊明的作品自然清淳。风格与王维有类似之处,但诗中却缺乏禅意。王维的山水诗涵永清悠,诗境虚清空灵,

风格清丽淡远,在“以画为涛”的画境中,蕴含浓郁的禅意。通体折射出浓厚的佛性之光。

花境与禅境的融合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王维自己也曾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所以他的诗歌创作,能够融入绘画方面的种种技巧与观念,使得他的山水诗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突出特点。但“诗中有画”只是王维山水诗外在样态的审美特征,画境和诗情中所蕴含的质核是浓厚的佛学意味和佛性之光。正是在这种画境与禅境的圆融,才构成王维山水诗具有中国诗史上“这一个”的特性。

王维惯在始终使用“空”这个字。该字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如“薄暮李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人闲桂化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这些是王维诗中常见的主要用法。在营造诗歌清幽冷寂的意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王维所特有的。于维在诗中用空字,并不是语汇的贫乏.而是有意在写景时以“空”字点化,把人们的思维引向静寂悠远、澄空净滤的禅境中。其所造成的意象与佛理禅思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王维善于以活生生的材料和活灵灵的感悟将禅宗理念与审美意趣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充满情韵的心理时空。他山水诗歌中的禅宗理念的表达.大都清淡隽永,回味深长。

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相比较,王维没有谢灵运那种冈笔I画繁多、结构复杂和典丽工致的语言所造成的繁复深涩感,相反,他的语言是清秀流畅的。王维的山水诗以清丽淡远取胜。因此,在他的山水诗中,大至山色江流。小至苔绿蝉音,远至天外,近至衣边,都作了精心的刻划。他喜用“远眺”、“坐看”将一切自然景色尽收眼底,而且使读者同样能感受到他所刻划的清新秀美、栩栩如生的景色。如《山中》、《辋川别业》、《春园即事》、《田园乐》的色彩都是很斑斓的,令人目不暇接。诗人以画家的创作方法,将绘画艺术引入诗中,使其诗具有不隔之美。诗人还善于经营布置构图,达到整体把握。重点突出。使之成为想象中画面的结合点。

在王维的诗中,除了如画的视觉形象,还充满了生动的听觉形象。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着风声、竹声、松声、泉声、虫呜声和鸟声,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东溪玩月》),将人

与自然的关系融为一体。

王维的山水诗格高调清。秀丽淡雅.充满了“空”、“寂”、“闲”、“静”的禅趣,他诗中的景物描写。能够像绘画一样。注意山水景物的静态表现。一般来说.诗宜叙述动作,画宜描写静物。但王维山水诗却打破了这种诗与画的界限,他着力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山水景物的静态之美.使其山水诗中的景物成为一幅幅清幽寂静的优美画面。在他诗中更多的情况是通过动来写静的,用局部的动态描写来衬托山水景物的整体的静谧。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呜深涧中。”这里桂花飘落,本是极微小的“动”.月亮升起也是极缓慢的“动”。而这个极微小、极缓慢的“动”。却映衬出夜间山谷的幽静。王维在其山水诗中,生动地传达出了自己微妙的禅悟体验.表现了一种以静为终极目的的动静情致。“静”的永恒与“动”的虚幻相映衬。使意境中的禅趣表现得幽妙而深切。王维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空寂的意境。如《辛夷坞》描写山中芙蓉花自开自落、《萍池》描绘春池绿萍反复开合,表现寂静。《鸟鸣涧》描写夜晚山中的鸟鸣声、《鹿柴》空山深林中的人语声、《竹罩馆》月夜竹林中的琴声与啸声表现寂静。前两首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寂静,后三首则从听觉的角度感受静寂,然而不论是视觉还是听觉,诗人都不是描写死寂.而是以动作、声响衬静,表现了诗人对万物静中有动,虽动而常静的禅宗思想的领悟。

众所周知,王维山水诗境的最大特点是空寂,而静则是这空寂的最大表现。动作为静的对立面在王维山水诗中是为静服务的。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动与静的巧妙运用。对于表现禅宗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宗白华先生曾说过:“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王维通过对禅宗理念的深刻领会,从静处去认识自然、人生、社会、历史。将内心追求在动静的变化中含蓄地吐露出来,从而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领悟和审美的愉悦,激起读者心中的共鸣。达到了对禅宗理念的表现目的,从而在其山水诗中更加自然地表现出禅的境界。

总之。王维的诗性直觉和禅悟感发是相通的.他正是利用这种相通去开拓山水诗的意境,使诗境与禅境达到自然圆融。因此,王维山水诗的最大贡献。在内容上是诗与禅的融合,在创作方法.是诗与画的融合。正是这两种融合。他成功地创造出空灵清远的艺术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中.他是独树一帜的。虽然于维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