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探讨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探讨论文

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实地捕捉各种信息,产生疑问,分析信息并引出各种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

一、创设情境,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动机

当代认知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将学生引入一种与物理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创设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较抽象的物理规律.教师可边演示边提出两个相互矛盾的观念:把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面上,用手推小车使其运动,停止用力时,小车就静止.按照人们的生活经验得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把小车翻过来,轮子朝下,向前一推,手离开了小车,小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又得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至此,引起了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探究上面提出的问题.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探究的满足和乐趣,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凭借情境,在创造中提高素质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的设施和有关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凭借与教材相关的特定情境,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通过讨论、归纳等,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在奥斯特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或教师启发下提出“是否能用磁产生电呢?”的问题,教师介绍法拉第初期实验失败的

史话后,学生根据现有器材(灵敏电流计,空心线圈带铁心的原副线圈,铜棒,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用小组合作形式,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探索性实验,探求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各种可能的方法,并找出各种不同方法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获得感应电流的各种实验方案(如相对运动,切割磁感线,回路面积S变,磁感强度B变,穿过回路磁通量φ变等),进一步讨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为了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普适条件,通过两个假设性实验,即φ不变,B变或S变;B、S不变,φ变,由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普适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实验技能和理解能力的不足,难免会遭到失败.这时教师应作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重新探索.当学生凭借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最终获得成功时,他们不仅提高了实验、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还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优化情境,在辩论中培养能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优化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亲身体验,并从中培养自身的能力.

例如在讲完《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后,笔者组织了一堂“电磁波的功与过”的辩论课(师生都事先作了准备).让学生自愿分成三个派别:①功大于过派,②过大于功派,③功过均等派.主要由①②两派相互提问、置疑、辩论.教师作为主持者,只是及时归纳和引导,以保证辩论的顺利进行.通过热烈的辩论,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电磁波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学生还交流了一些更诱人而无污染的未来通讯方式,如“中微子通信”、“引力波通信”、“光孤子通信”等.更令人高兴的是,学生对电磁波的应用与防护提出了一些新设想.这些设想虽然不够完善,有的甚至异想天开,但这种创造发明的精神可贵.

这一教学方式的改进,优化了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获得知识时,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体验创造中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拓宽情境,在生活中增长知识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因此,单靠课堂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拓宽教学情境,把学生带进周围精彩的世界中,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一些日常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学了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知识后,提出研究菜刀与力学知识之间关系课题.首先帮助学生选择仪器:普通菜刀、剁骨刀、西瓜刀、锯齿刀等,提出需要探索的规律:刀口的锋利程度与压力、受力面积、压强的关系;刀身的锲形程度与力的分解的关系;刀柄的长短与力矩平衡的关系;刀口的平整和锯齿与摩擦的关系.在研究的方法上,通过观察了解各种菜刀的形状、构造上的特点,寻找不同点;运用测量方法,测量刀身的长、刀背的宽、刀把的长等;设计控制变量条件下的实际操作,用不同的刀分别切蔬菜、水果、肉、面包、排骨等,记录其省力或费力的程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从而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反过来学生也能从生活中学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情境的运用,给物理教学带来生气、带来欢乐.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看问题从片面走向全面,从表面走向本质,养成对物理问题概括表达和深入探究的习惯,这是终生有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