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孝经大义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一浮:孝经大义序说

今人治社会学者,动言家族起源由于掠夺,中土圣贤所名道德悉为封建时代之思想,经籍所载特古代之一种伦理说,可供研究历史文化之材料而已:是无足异也。以六艺之道判之,疏通知远本为《书》教之事,《书》之失诬。今之为此言者,亦有近于《书》教,特据蛮俗以推之上世,以为历史过程不越此例,其意亦欲疏通知远,而不知其失之诬也。目中土圣贤经籍为传统思想斥之无余,而于异国殊俗影响之谈则奉为实训,信之惟恐不及,非惑欤?夫诬经籍、诬圣人、诬史实,犹曰闻见之弊为之;至于诬其己之本心而果于自弃,则诚可哀之大者。曷为而至于是?知有人欲而不知有天性也。夫“豚食死母,眴而弃走”,庄生之寓言。“寄物瓶中,出则离去”,孔融之冤谳。(文举孝友,安得有是言?是曹操令路粹枉奏,坐以不道耳。)苟以私欲为万事根本,则国家民族之爱、人类同情之心又何自而生乎?《孝经》始揭父子之性,在《诗》曰秉彝,在《书》曰降衷,在《易》曰各正性命,在《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性则知天矣。”此而不知,故于率性之道、修道之教皆莫知其原,遂以万事万物尽为爱恶攻取之现象,而昧其当然之则,一切知解但依私欲、习气展转增上,溺于虚妄穿凿,蕴之为邪见,发之为暴行,私其身以私天下,于是人生悉成过患矣。夫以身为可私,是自诬也;私天下,是诬民也。安于自诬者,必敢于诬民,是灭天理而穷人欲也。率天下以穷人欲,于是人之生也,乃儳焉不可终日矣。如或患之,盍

亦反其本邪?曷为反其本?由六艺之道,明乎自性而已矣。曷由而明之?求之《孝经》斯可明矣。性外无道,事外无理。六艺之道,即吾人自性本具之理,亦即伦常日用所当行之事也,亘古亘今,尽未来际,尽虚空界,无须臾而可离,无一事而不遍者也。由是性之发用而后有文化,故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用之有差忒者,由于体之不明,故为文之不常也。(《易》曰:“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除习气,尽私欲,斯无不明、无不当矣。吾人性德本自具足,本无纤毫过患,唯在当人自肯体认。与其广陈名相,不若直抉根原,故博说则有六艺,约说则有《孝经》。《孝经》之义终于立身,立身之旨在于继善成性。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一身,明身无可外,则无老氏之失;明身非是幻,则无佛氏之失;明身不可私,则一切俗学外道皆不可得而滥也。六艺皆以明性道、陈德行,而《孝经》实为之总会。德性是内证,属知(非闻见之知)>;行道是践履,属行。知为行之质,行是知之验。德性至博,而行之则至约。当其行时,全知是行,亦无行相可得。(《孟子》曰:“由仁义行,非行仁义。”是无行仁义之相也。)故可以行摄知,以道摄德,以约摄博。如耳目口体并是心摄,视听言貌并是思摄,制度文为并是礼摄,家国天下并是身摄。明此,则知《诗》《书》之用、《礼》《乐》之原、《易》《春秋》之旨,并为《孝经》所摄,义无可疑。故曰:“孝,德之本也。”举本而言,则摄一切德。“人之行,莫大乎孝”,则摄一切行。“教之所由生”,则摄一切教。“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则摄一切政。(政亦教之所摄。)五等之孝,无患不及,则摄一切人。“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无所不通”,则摄一切处。大哉,《孝经》之义!三代之英,大道之行,六艺之宗,无有过于此者。故曰:“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自汉以来,皆与《论语》并称,先儒虽有疏释,其于根本大义,似犹有引而未发、郁而未宣者。故今继《论语》之后略说此经,以为向上提持之要,使学者知六艺之教约归于行,而后于时人诬罔之说可昭然无惑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