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的的第二单元探索与追求真理学习知识点学习.doc

高二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

哲学主观题答题的一般原则:世界观+方法论 +结合材料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论 )

主观题常见问法:请使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材

料实行分析。( p41 的蓝色虚框)《唯物论及第一单元课堂小测》16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 ) 它要求人们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 ) :根据(依据、针对、伴随、随着)客观实际(国情、现实、形势)的变化,我们

制定的主观的路线、政策、方针、计划、战略、思想观点等也跟着改

变。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世界观 ) 它要求人们要重视意识的

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准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

意识。(方法论) +(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制定的主观的路线、政

策、方针、计划、战略、思想观点等对于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或指导

作用(或推动的发展,例:促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理解运动把握规律( 辩证唯物论 ) p33 优化设计 p30.10

主观题常见问法:①使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谈谈材料给我们

的启示。②使用“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世界观 ) ,这就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一旦违背客

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结合材料分析 ) 例:因为破坏了生

态,人们遭受到惩罚。保护了生态,促动了发展。拔苗助长等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在理解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

世界,造福于人类 ( 世界观 ) 。它要求人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

观规律结合起来(方法论)。 +(结合材料分析 ) 例:科学抗灾,取得

成功。大胆创新、打破传统、趋利避害。事半功倍、疱丁解牛、抽薪止沸等。(附: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

三、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P31~32(很少考主观题)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

时的和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静止的统一。(静止的两方面含义? P32)

方法论: 1、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有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芝诺的“飞矢不动”说。

诡辩论: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动

变化观: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僧肇: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四、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辩证唯物论 ) 优化设计 p26.10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结合材料分析 )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有、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

物质性。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条

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客观的。②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

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③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

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结合材料分析 )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结合材料分析 )

(补充:物质的基本内涵?物质是不依懒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

本属性:运动。)

五、意识的本质(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优化设计p32.6

①从意识的起源上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结合材料

分析 )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结合材料分析 )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有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客观存

有的反映。)+(结合材料分析)(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

的。 )

★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辩证唯物论 ) 优化设计 p35.6

(1)人能够能动地理解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

性和主动创造性。 +(结合材料分析 )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

观点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准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展开

实践活动,促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

歧途,防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 )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结合材料分析 )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材料分析 )

★七、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41 优化设计

p36.10

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有的事物出发。+(结合材料分析 )

②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结合材料分析 )

③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

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者相结合) +(结合材料分析 )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结合材料分析 )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论 )

核心观点:实践是理解的基础 ( 实践决定理解 ) ,要求人们在实践

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人的理解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基本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物质活动。①实践都是以人为

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能够把人们头脑中的观点的存有变为现实的存有。

(2)实践具有三个特点:①客观物质性 (p42 反对黑格尔的观点 )+ (结合材料分析 ) 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

践的过程与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

②能动性 (p42 反对杜威的观点 )+ (结合材料分析 )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能够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

③社会性历史性 (p42 反对费尔巴哈的观点 )+ (结合材料分析 ) ①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②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3)人类的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p43

2、实践是理解的基础 ( 实践决定理解 )

①实践是理解的来源,

②实践是理解发展的动力(3 点表现 ?) ,

③实践是检验理解的真理性的标准,

④实践是理解的目的。( 具体内容和例子:见p44~46)

3、实践和理解的辩证关系(例:优化第二单元检测17.1 )

(1)实践是理解的基础 ( 实践决定理解 ) :实践是理解的来源,是理解发展的动力 (3 点表现 ?) ,是检验理解的真理性的标准,是理解的目的。

(2)理解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准确的理解 ( 真理 )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解(谬误)、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

歧途。

【关键词】①根据国情、现实、形势制定、提出方针、路线。②

统领、推动、指导、“意义”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很少考主观题)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准确反映。真

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条件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

真理的具体性: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理解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 理解的过程 )

理解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理解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准确理解往往要经过从实

践到理解,再从理解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理解具有无限性:人类理解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③理解具有上升性:人类理解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持续向前发展的。

【关键词】:创新、与时俱进、时代特点、变化、理论创新

例:使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 GDP理解的变化过程。优化

p43.6

①实践是理解的基础,是检验理解的真理性的标准,要求人们在

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结合材料分析 )

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结合材料分析 )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理解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

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真理,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结合材料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