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现实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詩經的現實主義對後世的影響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名《詩》,或稱“詩三百”,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305篇詩歌,最後在公元前六世紀編訂成冊。詩經的作者包括了從貴族到平民各個社會階層。在內容上,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社會矛盾和風土習俗,展開一副活色生香的畫卷,自由奔放開明的風俗氣息撲面而來。這便是它的現實主義,來自於廣大人民群眾,描寫他們的生活。
現實主義是一種很常見的藝術風格,它存在于古今中外各種體裁的作品中。顯然,即使沒有《詩經》,或者它是另外一種風格,中國文學也不會缺乏現實主義。《詩經》的現實主義是與眾不同的,因為它的作者是普通大眾,而後來的詩歌就是詩人的專利了。
《詩經》對後世影響之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並沒有一直延續下來,其影響力在一點點淡化。作為儒家經典,它是每一個文人的必讀書目,但是其影響,它的現實主義只延續到漢代,其語言風格只延續到魏晉,此後的詩歌創作,時代氣息漸濃,而《詩經》的風格漸淡。我們今天讀古代詩歌,大多數是可以看到作者的,這是與《詩經》所不同的。李白的詩杜甫的詩,都很好的反映了他們自己的狀況。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說明他的詩就是一種現實主義,是反映歷史的,但是那些詩全是用杜甫一個人的眼睛在看歷史,這個
局限性註定了“詩史”是不能和《詩經》相提並論的。
後世的詩歌,也有很多一部分來自民間並被整理成冊,比如《漢樂府》,就是由官府從民間收集的詩歌集。但是從建安文學起,詩歌創作的主力就成了更專業的詩人,所描寫的就是詩人個人的生活經歷,抒發詩人個人的感情,並且與普羅大宗漸漸脫節。
《詩經》來自民間,反映民間,面向民間,是十分接地氣的。比如“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這就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並感同身受的。《詩經》不是在創造新奇深奧的詩句,而是在用最恰當最簡單的語言來描繪勞動人民的感情生活,這一點被後世所繼承並延續到漢代的樂府詩,相同點就是擁有大量的優秀詩歌,但是卻沒有注明作者,它們是來自勞動群眾的,這便是《詩經》的現實主義對後世的影響,終止於漢代。
有人會說,後世的現實主義還有很多,比如我也說了杜甫的“詩史”,還有白居易也是,但是他們明顯是與勞動大眾脫節的,他們的現實主義作品僅僅是立足於自己的實際,而與《詩經》立足於整個社會不同。創作主體的巨大差異使得後世不可能延續那種能反映整個社會狀況的現實主義,所以漢代以後是沒有“類詩經”的現實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