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实践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解读:《实践论》、 《矛盾论》——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毛泽东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大浪不尽悠悠,孔丘、秦始皇、汉高祖、 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帝都成了历史的过客。 二十世纪的中国大地上,又诞生了一位可 与秦皇、汉武相匹比并高于他们的伟人。 他深沉的面庞上是中分的黑发,厚长的双手, 直射对方内心的目光,保持头部稳定的宽大的 双耳,下颏上的肉痣 在没有皱纹的宽阔的苍白 的脸上尤其突出。在八十三年的生涯中,这种 外貌几乎没有多大改变。
朱子语录有云:“问:灵处是心抑是性? 曰: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 (《语类》卷五。 又云:“问:知觉是心之灵固如此,抑气之为
耶?曰:不专是气,是先有知觉之理。理未知觉,气 聚成形,理与气合,便成知觉。”(同上)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 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经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时,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 明矣。”(《大学章句 .补格物传》) -------格物穷理
二、“两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与继 承 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国文化, 也集中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之精神。 1、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观” A、先秦诸子已对知行问题进行探讨,但 不系统。 B、经两汉、隋唐,到宋朝,开始形成较 系统的学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争论的四个方面: 1、先行后知,还是先知而后行。 2、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抑 或知难行亦难。 3、知行分立,还是知行相资,抑 或知行合一。 4、以知为本、为重,还是以行为 本、为重,抑或知行并重。
2、修改 A、首先,“两论”在解放前是否作过 修改? B、其次,毛泽东在解放后对《实践论》 作了修改,并公开发表,收入《毛泽东选 集》 C、再次,《矛盾论》在1952年发表时 修改较大。为此,收入《毛泽东选集》时 作了专门说明。
修改方法:一是删,二是增, 三是将原来的思想表述得更为 准确,例子叙更完整。
青年时,他看上去略有焦虑和渴 望。中年后,他慢慢发福,同时也 失去了热情的知识分子的神态,对 一切应对自如。
“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切 都显得高深莫测”(一位泰国领导 人语)
他沉默寡言,可以同时思考六件事情。他从 没有失去他的两重人格:既像绷紧的铁丝 一样单纯,又像猫儿一样敏感。 他的脸部的上半部分表明他是一个知识分 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 发。下半部分则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 嘴唇,丰满的鼻子,圆圆的下巴。
王守仁:“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 习录》下)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 理乎?”(《传习录》上) 又说:“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 孝亲之心,即有孝亲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 孝亲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 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耶?” (《答顾栋桥书》,《传习录》中)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致知(即致良知)、格物,自我修养的 最重要的两种方法。
他的手迹表明:他是一个可以选择 自己的心境而不会为戒律困扰的人。 他对任何人从不持中立或被动的态 度(大家风范?)。尽管他是一个 平静的人,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他并非没有脾气。因而,他不能 经常引起别人的爱慕,这一方面他 远不如周恩来。
因为他的复杂,人们永远不知他内 心深处将会有怎样的表现……
王夫之:“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尚 书引义.说命中》) “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 知……是故,知有不统行,而行必统知也”。 “知行相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 其效,故相资以为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 分矣。” 颜元:“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 事,须得身上行出,才算学问。”(《习斋记 余》卷四)


应该给毛泽东以什么样的画像? 农民起义者?军事指挥家?诗人?政治家? 帝王? 在这里我们要知晓的是作为哲学家的毛泽 东!!
一、关于《实践论》、《矛盾 论》的写作、传播、修改与出 版
1、写作


“两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7、8月间在 “抗大”所作《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的一部分,出于毛泽东之手。 1、写作 1937年4月,毛泽东应“抗大”邀请 讲授哲学,至“七七事变”,共讲了一 百多个学时。在讲完课后,1937年7至8 月这段时间里整理完成书稿。解放后, 作者重新发表这两篇著作时,把时间定 为1937年7月和8月。
三、《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发展的必然


1、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2、完整地阐明了认识的辩证过程 3、深刻地揭露了党内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论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科学地概括了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