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疾病的CT检查和诊断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疾病的C T检查
和诊断要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肾上腺疾病的CT 检查和诊断要点
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虽体积小,具有分泌多种激素功能。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范围和性质,当临床怀疑肾上腺病变时,CT 扫描是不可少的,不但能定位,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还可作出定性诊断。
一:正常肾上腺的解剖
位置:肾脏的前、内上方、膈肌脚两侧的肾周间隙内,右肾上腺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外侧是肝脏后缘,内侧是膈肌脚,左肾上腺位于胰腺尾部后方,内侧是
膈肌脚,外侧是脾脏。
形态: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及体部。右侧常呈斜线状、倒V 或倒Y 形,左侧多为倒V 或倒Y 形或三角形,均以倒Y 形为多见。
大小:肾上腺上下径4-6cm,长2-4cm,厚0.5-0.7cm。
判断肾上腺增粗的标准最常采用的方法:如厚度大于1cm 或局部增粗容易肯定,弥漫性增生则可以和同层的膈肌脚比较,正常肾上腺比膈肌脚最厚部分
细。
二、肾上腺CT 检查应注意
1、薄层扫描,2-3mm 重建;
2、如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扫描无异常,扫描范围应扩大;
3、如怀疑病例,行胸部CT 检查时,应包括双侧肾上腺;
4、高血压患者行肾上腺CT 检查,可与临床医生协商,包括肾动脉CTA。
三、肾上腺占位CT 诊断要点
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
髓脂瘤
腺瘤(原醛)
节细胞神经瘤
囊肿
亚急性慢性血肿
2、等密度-实性
皮质腺瘤
3、混杂密度-囊实性
嗜铬细胞瘤
皮质腺癌
转移瘤
神经母细胞瘤
淋巴瘤
平滑肌肉瘤
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
A、髓脂瘤特点:少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CT 表现为边界清楚,含有脂肪密度肿块, CT 值均在-30Hu,条索状阴影呈分隔状,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可
见钙化。
B、腺瘤(原醛)特点:(1)肿块小,多为1-2cm;(2)密度低,与细胞含
脂较高有关;(3)轻度或无强化;(4)有包膜
C、节细胞神经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因瘤内含有较多的粘液基质,故CT 值偏低(20-30Hu),瘤体质地软,密度均匀,包膜完整,内有细点状钙化,病灶内供血血管少,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D、肾上腺囊肿特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均匀水样密度,壁薄,15%有钙化;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
E、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特点:血肿多在肾上腺中心发生,占据部分或全部髓质。呈圆形或卵圆形,急性期表现较高密度的肿块,亚急性或慢性血肿为
近似水样密度肿块,增强后无强化。
2、等密度-实性:
腺瘤:单侧发病,CT 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等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直径约2-5cm,肿瘤较小,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示肿瘤呈轻度-中度强化。
3、混杂密度-囊实性
A、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有三个10%:肾上腺外,多发,恶性。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慌等
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增高。
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区未见病变时应在其他部位寻找病灶(主动脉旁,盆腔)。CT 表现:瘤体多较大,直径3-5cm,个别可达10cm 以上;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小时密度均匀,较大时有坏死、出血囊变,少
数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瘤内坏死、液化区不强化。肿瘤明显强化和囊变为嗜铬细胞瘤特征之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是一组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此类嗜铬细胞瘤(双侧多见)常合并其它内分泌腺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垂体瘤
和胰岛细胞瘤等。
B、肾上腺皮质腺癌
肿块较大,呈类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出血、坏死、钙化较多见,增强后肿块周边有不规则强化环,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较大肿块可推压邻近器官,甚至直接侵犯,使肿块轮廓模糊,常由此不易判断肿块来源。常见
转移部位为肝、肺和局部淋巴结。
C、肾上腺转移瘤
肾上腺转移瘤较多见于髓质,左侧多见;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肺、乳腺和等,与原发肿瘤相似,难以区分原发和继发;双侧均有病变则转移可能性大。CT 表现为肾上腺区肿块,因肿瘤内可有囊变及出血,多为混杂密度影,同时可伴有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腹水征。
D、神经母细胞瘤
为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交感神经任何部分或髓质;生长快,血供丰富,易发生坏死;CT 表现为巨大的软组织肿块,混杂密度,边缘不规则,80%肿块内有不规则的钙化,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肿瘤一般
在脊椎前跨越中线。
E、肾上腺淋巴瘤
肾上腺淋巴瘤少见,临床多见于老年人,多为双侧发病。原发性肾上腺的恶性淋巴瘤罕见,目前国内共报道约40 例,国外报道约80 例,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2:1。病理类型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且以B细胞和T细胞型多
见。
CT 表现: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肿块,有时仅为弥漫性肿大;肿瘤为软组织密度,密度尚均匀,增强后肿瘤稍强化。可有邻近器官或组织肿瘤征象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T 不具特征性改变,需与肾上腺的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诊断
此病应密切结合病史。
F、平滑肌肉瘤: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来源于肾上腺内部丰富的血管;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或腰肋部疼痛,一般无肾上腺内分泌紊乱的表现。CT 表现无特征性,难与嗜铬细胞瘤或皮质腺癌区分,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是确诊的唯一方法。
四:肾上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要点(附表)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