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阅卷及答辩手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盛葵
全省2011年中学语文教师职称教育教学能力笔试(第一批)阅卷及答辩手记
全省2011年第一批中学语文教师职称教育教学能力考试及阅卷、答辩工作于4月24日结束,历时2天。约320名中学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批考试。5月上旬及下旬还有第二批、第三批。本次考试承继了去年的做法,不准带参考资料入场,参评教师现场用120分钟就给定的课题(有整篇课文)备一节课(第一课时)。要求是较高的,也有一定难度,考的是真本事,较前几年的备课说课有了重大改进,体现了教育厅职教办对职评工作的新要求,同时也对参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南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要求高才能有教育的发展。但在本次阅卷及答辩工作中,评委也有良多感触,随记几行作为备忘。
一、总体感觉
本批次教师可能因区域原因,高素质的优秀者不大多,较往年整体素质要差(有评委笑称是那些年好的教师评高级评完了)。
二、教案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写第一课时(课文也就是一课时完成),有人偏偏写第二课时,公然对着干。
1.头重脚轻,虎头蛇尾:一大张A3纸,前后共4页,相当多的老师用了整2页甚至3页的篇幅写“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旁枝末节的东西,到了重点该写“教学过程”环节时,却篇幅有限,只有几小段,十分薄弱,突不出要点,得分当然极低。
2.面面俱到,不知剪裁。有一份教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想”“课前准备”“教具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所有环节全都齐全。其实不要这么巨细无遗,保留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方面即可。有的学情分析还写到历史、音乐学科的事,空耗篇幅。
3.观念老旧,没有接触新课程有关知识。相当多的人在教学目标中,仍旧使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这些概念,而不知新三维目标为何物。
4.最主要的问题,教学设计中不能紧扣文本,落实不到段落与句子中去,教学内容游离文本,一节课不能抓住原教材的重点内容,设计中空荡无物,隔靴搔痒,不着边际。这就象我们听的很多课堂教学的课,一节课不切教材,不扣文本是一样的。这是对教材理解不到位,抓不住教学要点,阅读能力不高的表现,同时也是我们的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能力不强的表现。这种情况非常突出。
我们很多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能上课,长期以来我们就是搬运工,现在突然没有教学参考书,无物可搬时,就全然不知所措了。
事实上,为充分照顾到一部分老师的这种困难,在命题时我们就特意选择了较为浅近而较容易处理的课文。这次我们定的课题是人教九上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议论文,课文长短合适,刚好一课时,行文朴实简洁,观点明了,页脚的注解十分详细,题后习题就是教学重点,简直就是学生自学的文章。不管你教没教过初三,不管你用人教还是苏教版教材,中学生能读懂的文章,我们语文老师难道读不懂?可本次教学设计中,相当多的人抓不住主要内容。
6.汉语文基本功较差,出现绝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如在教案中出现很多错别字:“缺乏”写成“缺泛”,“梳理全文”写成“蔬理全文”,“巩固”写成“筑固”,“一篇课文”的“篇”在左下角添上一个走之旁,“教学对象”写成“教学对像”,“朗读”的“朗”字左上方没有一点,“情境导入”
写成“情境倒入”。为核实是否笔误,在答辩时,我们要求这些老师在黑板上重写这些词,他们很认真很端正地写下了这些错别字,说明并非一时手误。就连本文的作者“丁肇中”的“肇”字,24号上午一连6位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了,上面写成“启”字。做语文教师,要评高级职称了,只是这样一个语文功底,如何教书育人?
7.普遍地将“拓展延伸”写得较详,安排时间较多。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弊病。许多老师课文没吃透,学生没理解清,动辄就到课外去拓展延伸,而且占据一节课很多的时间,轻教材重课外,虚虚空空的,没有质量。我们认为,一节课可以有一点点适当的拓展,没有也无妨,但岂能本末倒置轻课文而重拓展?
三、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答非所问,抓不住评委问的中心。三个评委每人提一个问题,而在我这组的参评老师,有三人竟然连一个问题一句话都答不出来(按理只能得0分)。
1.普通话过不了关,一口较浓的方言。
2.语文教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理念非常缺乏。
相当多的老师最后被我们逼问得招了实话:我们不是教语文的,我是在大学阶段实习时教过语文的了,现在教了10多年的历史(数学、音乐、政治……)。因为专业不对口,长期没从事本行业的教学,评职称时又不能随所教学科走,问到的专业问题,肯定是吃亏啊。
这方面在体制上还存在着管理漏洞,这些老师不是不想教语文,而是学校因多方面原因不让他们教,在职称评审时又要强调专业对口,两面衔接不上,造成这种尴尬局面。
个别参评教师,平时不认真学习提高,参评时挖空心思四处托人捎话,殊不知现在是匿名评审,试卷是密封交换阅卷的,谁也不知所评的试卷是谁的。答辩也是按号来,笔试号和答辩号码是不相同的,随机新编的,评委手中只有号码,并无该人单位与姓名。即使与一个评委认识,三个评委各打各的分,能有多大优势?何况面对面的答辩权重也只占40%,你笔试没答好,答辩再多的分也不一定能过关。
作为评委,我们的体会,我们的教育还较落后,我们的教师的确需要加强业务进修,的确需要好好充电提高,不能再这样在岗位“教”下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海南教育进步的核心要素,舍此而无他。海南教师队伍不改观,教育难以上去啊。
全省2011年中学语文教师职称教育教学能力考试(第二批)
今天傍晚结束,历时两天。本次约280人参加考试,比第一批少近50人。本次参加考试的老师表现要好于第一批。根据厅职改办会议中发布的消息称,第一批中学语文学科约有30—40%的老师被淘汰,那么本批次应少于此数。我这一组(共7组),笔试环节我打过“优秀”的就有2人(上批没有),而60分以下的,亦仅2人。与各组评委交换意见时,大家均认为比第一批素质要高。
这有可能与地区有关系,有可能与命题有关系(本次题目是文言文《马说》,材料较上次可能容易处理些),或许其他什么因素。但好老师多总是令人高兴的事。
表现稍好,主要在于对教材处理得较为恰切,首先是教学有着落,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落实文本,扣紧了字词;其次是教学环节流畅,流程合理,重在“教学过程”的呈现,突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表现在教案的形式上,结构明显要好于上一批,名词术语也要规范些,环节不再啰嗦,突出重心;在答辩中,表达较为流畅,答问有些内容了,象个语文老师了。
最重要的一个区别,这次尚未发现有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再来报考语文了。
要说不足,还是有一些,有些问题跟上次是一样的。
其一,抓不住文言文教学的属性,不落实到文言字词,不落实到文本,以抽象的课文分析替代字词的理解翻译。弄颠倒了。一些老师教古文象教现代文一样,动辄开“讲”,驾空字词去分析,不分析就无所事事。殊不知,文言诗文最重要的,是必须一字一句先让学生落实了,翻译好,理解清,再去弄什么分析。搞懂了字词句再来梳理文章,这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