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与实践综合类课程“建筑构造”的教学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理论与实践综合类课程“建筑构造”的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对理论与实践综合类课程“建筑构造”实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建筑设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综合实践考核评价
“建筑构造”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经济、建筑施工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建筑实现使用功能的重要保证。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新工艺在建筑设计中的不断推陈出新,这门课程在近年来的教学上产生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建筑构造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构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内容繁杂、学习难度大。

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建筑构造课内容多、技术性强,仅靠语言讲述大量的建筑术语、建筑构件的做法,对于建造过程缺乏实际体验的学生来说,不仅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习兴趣,而且理论脱离实际,无法想象书中的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教材陈旧。

近几年,随着建筑、室内装饰和环境景观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规范、新标准不断推出,而建筑构造教学内容的更新则相对滞后。

例如,教材中的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现行规范已改为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

(3)学生不重视。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对建筑构造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建筑设计。

主要是长期以来建筑学专业注重建筑构思、注重表现技能,而忽视建筑构造技术,以至于临近毕业,我们培养的学生构思、表现水平很高,但施工图水平和构造技术水平明显不足,往往是有了好的设计意图却无法准确地表达与实施。

(4)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中多采用两种媒体以下的教学课件,教师进行纯粹的技术图片和文字的讲述,对于没下过工地,生活中也很少或从未到工程现场去过的学生来说很难弄清其构造做法,往往是一到设计阶段就问题一大堆,更谈不上创造新的构造形式。

(5)课程间缺乏衔接。

教学中“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课各自独立,自成体系。

例如,在幼儿园或别墅建筑设计中采用砖混结构形式进行大空间设计,即使其建筑整体功能合理,空间布置也恰当,但一深入下去,就会在建筑形体交接上、细部构造处
理上经不起推敲。

(6)课程与实践脱节。

建筑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教学安排和时间的限制以及授课媒体的局限性,所以虽然理论课结束后安排一周的工地实习,往往也只能是有什么看什么,缺乏针对性,没有和理论课密切结合。

例如讲外墙外保温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教师只能将节点画出来或拿图片讲解,细节部分难以说明白,导致学生在教师对构造原理及做法进行讲解后也只能明白个大概。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课程的安排
1.更新内容。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建筑构造的做法会不断变化。

可用高校推荐教材讲授构造原理和常用做法,选编国内外较成熟的新做法作为补充,列举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的工程做法开阔学生视野;同时结合苏州园林建筑构造的做法突出特色,更好地从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开课学期。

建筑构造属于专业技术课,它需要如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结构选型、建筑物理等一些专业基础课作为前修课,这样学生有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还要注意平行课程的补充和后修课程的强化和提高,使学生对于构造技术手段有充分的认识,培养深入推敲方案的能力和了解技术手段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改革
1.直观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到建筑工地现场拍摄相关的照片、录像或利用构造模型,在课堂上通过形象化资料展示,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当然学生学习构造最理想的办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到施工现场去看、去动手操作,然而建筑工地并不是随时都有,而且很难与教学进度相一致,所以建立建筑构造展室将是很好的选择。

在展室中将建筑构造原样施工下来(模型实物化),将非常抽象的构造层次、做法按施工工序分层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讲课进度组织学生参观构造展室,对照实物进行讲解,使一些平时难以理解和模糊不清的构造变得清晰易懂。

2.建筑工地现场教学。

对于建筑构造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工地教学”,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现场上课,工地与课堂教学交叉进行。

学生在工地上能够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建筑构造的细节过程,将理论和实际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构造的理解和记忆。

但是由于课程安排学时数的限制,加上工地的不确定性,而且大班上课人数较多,一百多个学生工地很难接纳,安全也成问题,分组又很难管理,所以我们考虑把学
期末的一周构造工地实习分成期中和期末两次实习,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及时结合,从而使教学更直观化,同时也是对构造展室局限性的补充。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能超越课堂局限,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展示,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这样可以解决工地现场教学中遇到的教学计划不协调和难找到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工地的问题。

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构造原理就可以通过动画处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对于多媒体课件,界面要活泼生动有吸引力,要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课件的素材要丰富,资料要准确翔实,内容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4.互动式教学。

尝试结合建筑设计的作业与讲评,将构造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以建筑设计启动构造教学,将构造设计分散到各个章节中来完成;每讲完一个章节就布置一次“实践性作业”,作业和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完成相应的节点构造设计。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教学思路与建筑设计过程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相统一,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强化对一些技术数据、规范要求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对构造学习的兴趣。

5.促使学生搜集和研讨构造资料。

对于建筑的各组成部分,课后都布置相应的资料调查,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和搜集国内外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构造做法资料,如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构造标准图集和建筑规范等。

通过对构造做法的分析比较,让学生认识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和背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熟悉及应用规范、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在教学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原则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构造课实践性很强,不能同理论课一样只考背诵和记忆,要考虑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更新考试方式及内容,完善考题库建设,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1.笔试考核理论知识。

构造课虽然实践性较强,但仍有相当的理论需要熟记和掌握。

对课程中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

试卷题库避免一劳永逸,应根据教学情况动态化更新。

2.实践性作业考核技能。

学习建筑构造的目的是要在设计中应用,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可以将每次作业计入最终成绩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构造设计作业要灵活多样,以鼓励学生设计出新颖、适用、安全、经济、便于施工的构造做法。

此项以对问题解决的完美程度和创新能力为评价标准。

每讲完一个单元就布置一次设计作业,让
学生在校就接触实际工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3.论文考核综合能力。

在学习中会遇到同一构造会有许多不同做法,一个问题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出发点不同会有几种解决途径;构造做法也会遇到材料问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等。

在构造工地实习中可将过去简单的实习报告改为写论文的形式,激励学生去查找资料、去现场调查、去分析比较和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项考核以资料丰富翔实、观点明确为评价标准。

考试是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检验。

我们对学生成绩采取综合评定,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搞一锤定音,上述三种方法各占一定比例,目的是激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奋发向上,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真实水平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樊振和.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金虹,郑枕.建筑构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施济光,王飒.学习创造——通用构造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