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讨论更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小组讨论更有效

一、选题背景

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有些地区、有些学校已初现成效,有些尝在摸索之中。我们学校在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学习过导学案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今年有幸,533教学模式要在我校推广。我校全体教师学习探讨、制定计划,严格按照这种模式上课,各教研组也安排了些示范课让我们观摩。在自己上课和听课的过程中,对于讨论交流环节,总感觉像走过场,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比如有些小组讨论:一些孩子到了讨论的时候就七嘴八舌、随便乱扯,脱离教师的“导学”题,有些调皮的孩子甚至乘机捣乱。小组长很难履行“组长”的职责,虽然他对老师的问题会有领悟,可能会有思考,可他并不能在全组中起到统领作用,甚至根本没法控制小组的局面,只能由那些闲扯的孩子思绪自由“驰骋”,只得自己准备展示的内容,在小组展示的环节得以“交差”。结果将原来由老师所主导的“满堂灌”变成由优秀学生发挥潜能、表现自己的舞台。有的小组讨论,在讨论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讨论练习就是对答案,抄答案。有的老师设定讨论题目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围在一起就是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就因为这样,有些老师就觉得小组讨论就是在公开课上作秀的,耽误时间又没有实质作用。

二、我的经历

以前我也觉得小组讨论效率很低,抽中差生回答问题矗在那里半天说不清楚,很耽误时间,上课就有时自己讲,有时抽中优生答,平常上课自我感觉还不错。随著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的增加,课堂效果越来越差,有时教室死气沉沉、有时纪律又很难保证(吵杂),最后考试成绩也问题严重,不及格的低分特别多(40以内的),平均分自然也很低。同年级的另外一个班,以前考试成绩都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的,现在比我们班都高好几分。在试卷评讲课上,我们组的老师都听了那个班的课,课堂上最让我感触的就是: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差生站起来都会大方地讲问题,不是因为他讲得好,是因为他敢讲,讲完以后我们知道他错在哪里了,哪里有问题了,其他同学也会积极发言帮助更正。一节课讲评几个选

择题也没有解决多少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实实在在有收获了。

我自己也反省了自己上课存在的问题,收集了部分同学的意见,向我们组上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等。然后就开始模仿他们的小组讨论模式。万分艰难,一开始学生乱哄哄的围在一起,看起来热闹,完了抽查效果特差。抽起来会说答案,不会讲理由,其他人又不举手帮忙,就算用加分的方式刺激,就总是那几个人举手回答。我很丧气但我没有放弃,每次课完了以后,我就细细回想在讨论、交流展示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改进,下次又尝试。长期的实践,印证了小组讨论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确实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沟通技巧等;如果老师引导组织得当,也确实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

三、教师该如何有效地组织讨论

1,建立稳定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首先:每个学习小组要满足男女比例适当,学习能力强弱兼顾;各学习小组实力相当。

然后:应确定适当的激励机制,各组之间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奖惩分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思想意识;还要周期性地培训学生如何合作、组长如何组织管理等。

第三,引导如何交流讨论,包括参与(不做无关的事情)、倾听(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发言(围绕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纳(能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等。

2,了解学情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每个章节或相应习题的设计意图、所涵盖的知识点,出题形式、难易程度等。如果是习题课,教师可以事先标记哪些题目是每位同学必须学会的,哪些题目中等以上的同学才会解答的,哪些是优生才会解答的问题。

第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哪里自学能懂,哪里难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疏通,哪里交流讨论后能搞懂,如果是习题课一般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等。

3,组织讨论的实施细则:

首先,留部分时间独立思考——思考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对已经掌握的题目要梳理思路;哪里还存在问题需要别人帮助。

第二,明确学习任务——讨论什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有价值的讨论内容)。

第三,提出具体的要求——讨论做到什么程度,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如何检测讨论结果等。

第四,讨论的具体形式——先组内就近,两三人一搭档,保证全员参与,避免一大伙人围在一起无所事事,打消部分人凑热闹的念头。

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要起到监督、观察、辅导的作用。

如:习题课“初三物理电功率的基础训练1至11题”,主要考察电功率的概念,对生活中用电器功率的了解,电功率的简单计算,应用等要点,每位同学都必须学会解答1至7题以及11题,4、5两题属于中等难度,1至3,6至7都属于简单题,8至10题较难。教师可以先批阅学生的完成情况,就能发现1,4,5,8,10属于易错题。在交流讨论前,教师可以先安排时间看题找自己(别人)存在的问题,然后安排20分钟左右讨论1至11题,要求除了能更正答案,还要知道为什么填这个答案,这个题涉及什么知识点,解题的入手点或者关键词或者注意事项是什么,通过搭档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记号,最后请教组长(老师)或者提出来让其他组帮忙,讨论结束后展示环节的讲解要答案正确同时思路清晰,措辞恰当等。讨论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要巡视看同学是否全员参与,是否遇到障碍。总之,就是要学生讲、听、写、想全身心投入。

4,交流展示——把机会留给每一名同学。

交流展示是对讨论成果的一种检测,展示的水平也是小组成员的总成绩,教师可以把任务分给各小组,轮流展示。

很多教师前面几部分都做得很好,就是在交流展示环节因为考虑进度问题、期望得到完美的答案等心理因素,就只抽查优生、让这个环节变成了优生的舞台。长此以往,中等生、自制力差学生就因为反正老师不会抽查我,而不再积极参与课堂,那么在以后组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基础薄弱的、懒散同学就钻空子、忙里偷闲、蒙混过关,最终成绩也会越来越落后。也不符合当代的教育理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以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制定好的评价体系,宏观调控,不能光抽查那些举手的同学。基础题抽中差生展示,错了必须接受惩罚(因为讨论环节没解决掉自己的问题),若某个人错了,同组成员积极帮助,最终解决了问题,就只罚个人,否则全组接受惩罚(因为组员之间配合不到位、交流不到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