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费用问题
中国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是否合理?明显是不合理的,生命是人最基本权利,而医疗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怎么样的人都有可能患病,却因为医疗费用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得到好的治疗。故我们应当好好反思明明不合理,为何医疗费用却是居高不下。
一、引起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要弄清楚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应该从医疗服务供给、需求等方面来考虑其影响。
1、医疗供给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1.1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性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仍旧是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医疗服务是有差异的产品,且消费者关于医疗服务的偏好也是不同的。医疗服务的差异性使医疗服务机构拥有市场势力。同时,消费者也会选择与其偏好一致的服务。患者选择给予他们最高效用水平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而增强了其市场势力。因此,差异性医疗产品和差异性医疗偏好的组合给予医疗服务机构市场势力。
首先,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进入医疗领域受到严格的许可限制;其次,除了进入的障碍,医院退出也存在着非竞争性的障碍,因为这涉及到社会公共健康和维护医院基础设施的问题。此外,当医院把市场定位确定下来,医院的专业化也可能进一步限制了竞争。正是因为医院垄断势力的存在,医院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的目标下,就有可能采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检查项目,增加药品用量等措施变相涨价。
1.2医生的机会成本较高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人的健康和生命,要求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准确无误。因此,医生一般都是经过专一门的、长期的和严格的训练,具备较好的医疗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生的机会成本较高。所以,医生一般都有较高的工资薪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当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与医生服务价值不相符合时,也会促使医疗服务费用朝不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在医生医疗服务收费偏低的情况下,其所获得的补偿没有真正反映自身价值,进而促使医疗机构(医生)凭借其垄断地位及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天然优势,通过多进多用高价药品、分解收费、开大处方等方式增加收入。即所谓的“以药养医”现象,这将大大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1]
1.3医疗机构(医生)诱导需求
当医生不能辨别患者的需求并提供反映患者利益的服务时,就会出现失败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供给者诱导需求的问题就出现了。所谓供给者诱导需求,是指医疗服务供给者滥用其既是服务供给者又是患者代理人这种双重角色的作用,创造在患者有充分信息时不会发生的需求,诱导患者过度使用医疗服务以谋取私利。从而使得过度医疗的普遍性和常态化,造成不必要浪费,也增加了患者负担。
1.4医院床位不断扩张医疗设备不断添置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与定位,医院经营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医疗系统相互攀比年收入的高低,虽然都挂着非营利性医院的牌子,千方百计盖病房大楼,扩大门诊部,增加病床数,将各类病人收入医院。为了吸引更多的病人,同时不断添置与更新进口高、精、尖的医疗设备,通过扩大医院规模获取利润,而后又用获取的利润扩大医院规模,最后为了获取最大的利差。所有这些决策与行为最终结果导致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1.5新技术不断引进,医用耗材过度应用
新技术与一次性医用耗材大量使用,虽然也进行了招标采购,每次招标中标的品种的变更也与药品招标一样越招越贵。据报载,全国政协委员董协凉在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
1.6 新药审批过于宽松,药品生产过剩,造成药价虚高
新药拥有自主定价权,因此制药企业将原来的常用药经过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改给药途径以及加入无治疗作用的辅料等方式重新注册成“新药”,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大批所谓“新药”推向市场,且实行自主定价,直接导致国家发改委大批降价药退市,造成了恶性循环,扰乱了正常的药品流通秩序。为“让利”、“回扣”创造了条件,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增加了医疗费用。
1.7“药品招标”造成药价虚高
从10多年招标采购对药品价格的影响来看,只是招标初期确实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药品价格,随着集中招标的深入展开,招标采购“异化”现象的产生,从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药品招标采购机制,过渡到以省级政府为主体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职能与人员的变化,招标业务、规则的熟悉程度,都会造成药品价格的虚高。这种基于政府信誉的高度垄断,既可能产生低廉的药品价格,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与腐败,也是导致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环节。
2、医疗需求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2.1医疗服务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
在医疗服务市场中,一般包括医疗服务提供者、消费者和保险公司(或其他医疗服务的第三方购买者,例如,政府)。在这些医疗服务的参与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信息和代理关系。例如,在医疗保险市场中,由于患者关于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比保险公司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又如,患者对适当治疗方法的了解没有医疗提供者多而产生的不对称信息通常会带来提供者和患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普通患者对于医生所采取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措施缺乏相应了解,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这就给予医生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不对称信息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经济行为主体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基于数量、质量等)。过程中很大的主动权。患者必须把其一部分的自由委托给医生,存在着对医生的信任。这里委托人一(患者)受到代理人(医生)行为的影响,后者作为前者的代理决定购买者的需求,这将大大影响委托人(患者)的医疗费用开支。
2.2患者就医时的需求弹性低
一般来说,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低于其他行业商品(劳务)的需求价格弹性,属于缺乏弹性类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需求越来越受
到公众的关注。一方面由于消费者认为购买医疗服务是必需的,购买的医疗服务几乎没有任何替代品;另一方面消费者在几个医疗服务供给者之间进行选择时,除了考虑价格因素以外,通常更注重考虑一些非价格的因素,他们常常忠实于更有经验的医疗服务供给者,不愿意因为小幅度的价格下降而改变供给者;此外,由于医疗保险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患者不必承担所有的价格成本,这降低了在医疗服务供给者选择中价格相对于其他决定因素的重要性。由此也就产生患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即患者倾向于消费更多原来不需要的医疗服务。
2.3医疗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承保人低估某些隐瞒自己健康信息的参保人的保费,从而最终迫使承保人提高所有参保人的保费;提高保费会使那些比较健康的参保人退出保险,结果承保人又不得不进一步提高保费,又有更多的比较健康的人退出,如此造成保费不断提高的恶性循环。结果只有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才会参保,由此导致医疗保险变得非常昂贵。
2.4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在GDP中的比重提高
随着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在GDP中的比重也会快速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提高的本身就是医疗卫生费用提高的直接结果。中国用占世界2%的医疗卫生资源,照顾了占世界22%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超过许多中等发达国家,这是中国卫生事业的骄傲。统计数据表明,一个人在65岁以后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大概占其一生的一半,在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年可能又要支付一半中的一半。因此当社会进入老龄化后,医疗费用上涨是不可避免的。[2]
3、其他因素的影响
政府失灵:过去30年各国政府对医疗服务和保险制度进行干预的实践表明,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政府决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政治力量争执和妥协的结果。势力相对强大的利益集团能影响和决定公共医疗保险中费用的主要承担者和主要受益者。其次,大多数公共机构按官僚主义的制度和管理规则运行,通常会由于信息的缺乏和对患者实际需求的不了解而反应迟钝、效率低下。由于以垄断形式运作,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往往会漠视病人的要求和需要,只能提供低质量与低效率的服务。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它们缺少提高效率和改进服务质量的激励与压力。最后,在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的供给方相对于消费者具有强大的信息优势。当缺乏必要的制约和平衡机制时,一些医疗机构会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分析了以上的种种原因,我们了解了为何中国医疗费用居高不下,那么联系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控制医疗费用上涨。
1、国际上发达国家控制医疗费用的基本经验
1.1对药品价格进行监管。
如瑞士政府规定处方药的价格必须要由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和药品生产企业共同协商,其中联邦药品管理委员必须要有一名政府官员、若干药学专家以及保险公司的代表组成。处方药实行全国统一定价,药品批发企业只能获取6%--%8的配送服务费,其净利润不能超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