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三)王启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写实小说定义
所谓新写实小说,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小 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它以 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 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 体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现实主 义范畴,但它减褪了过去现实主义那种直露、 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追求一种新的文学境界, 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包容性。
1.社会原因:九十年代,中国城市 开始了真正的蜕变,“竞争”日益成为城市 的基调,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发生了根本 的改变——寻求“欲望化”的“快乐原 则” 。
新市民小说产生的原因
2.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个体经济和私营 经济的出现,生活途径的增多,使以“城市 户口”为标志原来“身份平等的市民”之间 因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地位 差异。
建国后,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全面继承了解放 区文学强调政治功能的传统,突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 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现实主义经典化的过程。
现实主义经典化特点
是不断选择,不断排斥的过程 是革命与政治理念不断放大,被泛化到文艺批评
理论的过程 是文学样板不断推出、引用、模仿、复制的过程 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构型,体现了特定权力
王朔现象及其“调侃小说”
王朔小说通篇充满了对各种社会现象

的嘲弄与颠覆意味,这种对现存制度的调

侃以其特有的幽默效果契合了当代青年的

思想意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且被改编

为电影,赢得大众欢欣,王朔的创作达到
了一个顶峰,以至于1988年被理论界称为
“王朔年”,于是王朔小说及其语言风格
源自文库
的流行,则被称为“王朔现象”。
“调侃” 的价值
以独特的审美形态展示了其机智 幽默尖刻辛辣及淋漓尽致的程度,从 而在反卑庸、伪善、假道德和伪权威 上大施锐利。
新时期文学之新写实小说
主讲教师 王启凡
新时期文学之新写实小说
一、新写实小说的定义 二、新写实小说产生的原因 三、新写实小说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四、新写实小说的价值 五、新写实小说的走向
“调侃小说”:“调侃” 作为一种

表现方法在王朔作品中全面运用,是一

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成为作者解构现实,
调 侃 小
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他的小说的标题 就已透露出明显的调侃意味,如《顽主》

《你不是一个俗人》 《玩得就是心跳》
等。因此,我们把王朔的大部分作品称
为“调侃小说”。

第一个创作阶段:从《空中小姐》
2.中国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
具体地说,中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也 是伴随着中国社会革命进程展开的。
中国社会革命以政治斗争为中心,因此,对社会 革命和政治斗争发生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就成为经 典。从革命文学到左翼文学到解放区文学,社会矛盾 愈尖锐、政治冲突愈激烈,阶级斗争愈被强调,也就 愈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发挥直接的政治功能。
朔 创
开始到八十年代

中期为“言情阶段”

第二个创作阶段:“调侃”阶段

第三个创作阶段:为“写实阶段”
王朔小说的特色
①独特的“顽主”形象 ——“多余人”的形象 ②王朔小说中的人物以调侃性的语言对现存秩序 进行全面颠覆,在嬉笑怒骂中表达出对社会的批判 意识 ③结构上打破传统大团圆结局,甚至颠覆故事情 节,以人物的语言结构全篇,并成为吸引读者阅读 的最大魅力 ④独特的语言风格
市民小说
市民小说: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文学渐渐 卸下了沉重的“社会功利目的”,将主要视线 放在对人的表现上。城市中的普通人,无疑是 作家面对的一个巨大群体,因此,表现市民, 为市民阅读服务,就成为许多作家努力的一个 方向。于是,文坛上出现了针对不同层面读者 的不同题材、风格的大量作品,统称为“市民 小说”。代表作家:王朔、徐星、刘索拉、徐 坤
2.中国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及特点
过程 这是指在诸多艺术创作方法中,现实主义被认
为最具典范性的;在现实主义诸形态中,革命现实 主义被认为最能为某一主体群体发挥某些可望和被 指望功能的,最足以发挥和体现该功能的作品再被 当作典范、样板而选择出来,标举出来,被理论批 评家不断评论、阐释、引用,被其他作家不断学习、 借鉴、模仿,于是就有了一种生存的直接有利条件, 使得这一类艺术形态在文化方面被再生产。
二、新写实小说产生的原因
社会原因 文化心理原因 创作主体原因
三、新写实小说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内容:
关注生存状态,描写原生态的生活,写出生活 本来面目:
描写芸芸众生的生存窘境、生存状态
(如《狗日的粮食》刘恒、《烦恼人生》池莉)
描写小人物的卑琐人生、生活欲望
(如《一地鸡毛》刘震云)
在家长里短的世俗生活的叙事中展示小人物的
新市民小说产生的原因
3.文学观念变化:在新市民们眼中, 文学是消费、是娱乐,他们的阅读 取向标准是传统民间文学的“快乐原则”。 于是 “新市民小说”应运而生。
新市民小说定义
1994年初,《上海文学》推出了“新市民小说” 的口号,这是由生于长于城市中的作者创作,全面 摆脱了农业社会法则的新型文学。以现代都市生活 为内容,描写一群走上市场竞争的城市平民的生活 方式、欲望和追求、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展现了 现代都市的纷繁、绚烂、动荡、充满挑战性的状态。 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 市民小说——“城市文学”,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 小说题材重点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新市民小说主体意蕴
3.市民社会的批判与思考——《放飞的希望》 批判了现代社会得种种黑暗现象:“阴暗丛生, 官风不正,官场的腐败,“金钱欲望”膨胀,人情 淡薄,人性沦落、异化,市民的心态嫉妒且狭隘”, 希望已经放飞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永远的?一切 都是临时的!” 。
新市民小说的局限
1.新生代的作家公开放弃了文化精英的地位, 视自己为普通市民中的一员,羡慕着或炫耀着作品 中描述的生活状态。许多新生代作家的创作都丧失 了“对现实的否定” 。
第三节 大众文学 第三节 大众文学 主讲教师 王启凡
第三节 大众文学
大众文学定义 王朔市民小说 新写实小说 新体验小说 新市民小说 新历史小说
大众文学
八十年代中期之后,许多作家刻意消除自己作 为作家的精英意识,将自己放在与读者平行的位置 上,自觉放弃了文学的教化意味及社会责任感,采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使自己的作品符合最大 多数读者的社会心理和阅读口味,从而得以在文化 市场上生存。这类作品一般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但 缺少自觉的人文理想和历史、文化深度,是作者把 自己当作大众并将作品尽量大众化的产物,因此, 称其为“大众文学”。
关系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作用
在革命现实主义原则下,文学价 值不在文学本身而在于政治。政治 介入现实主义,使现实主义本身政 治化了,也把现实主义表现的生活 政治化了。
3. “写实”与“现实”的来 源
A. 现实与写实源于realism的译法的不同
realism
写实、自然、客观——梁启超、茅盾
现实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 义、典型化、“三突出” ———左翼文学、 延安文学、建国后的文学理论。
(二)除幻、还原
除幻:除去生活中神秘性,神圣性,在精神层面 驱除了泛政治意识形态所派生出的种种被神圣化的精 神形态——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在话语 层面对革命现实主义话语构型——典型化、政治象喻 系统解构。
还原:是指不带任何意识形态背景或主观色彩的 生活本相,这与其说是艺术目标,不如说是消解泛政 治意识形态,推进反“现实主义经典化”的策略 。
新市民小说分类
为迎合普通市民阅读的“快乐原则”,新市民小 说将反映的重心投向平民生存原相,投向人自身生存 的各种庸常现实层面,并建立起一种“欲望化”的叙 事法则,这在作品内容上表现为两个方面:
1.以何顿、邱华栋等作家为代表的对金钱利益 的执著认同和崇拜;
2.以韩东、述平、林白等作家为代表的性意识 小说(又称 “私人化小说”、“个人化写作”方 式)。
新市民小说主体意蕴
1.展示市民的奋斗与挣扎 ——《手上的星光》 邱华栋的《手上的星光》,描写了从外 地到都市闯荡的新市民的坎坷经历,凸现了 他们在市民社会里的挣扎,展示了充满肉欲 与悲哀的都市——充满欲望与搏斗的战场, 表现了市民不同的人生态度与追求。
新市民小说主体意蕴
2.展示了市民的欲望与性爱——《爱又如何》 张欣《爱又如何》揭示了社会转型期都市人的 心理变化,对爱与欲望的重新观照和思索。 爱情已属多余,都是一幕幕爱情游戏,要么是 赤裸裸的欲望的满足,要么是情爱的失落,现代都 市重塑自己的形象时也在重塑现代都市人。
由第二种译法,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两结合”、“三突出”理 论的
由来了。
B、写实主义(原初现实主义)的含义
按照一般读者看来是真实的生活来反映生活,为 了要获取这种效果,现实主义作家有意挑选他们的素 材,较喜欢普通、平凡、日常的事物,而不喜欢当时 社会里较罕见的方面,因此,他们笔下的人物通常属 于中产阶级、劳动阶级那些缺乏极出众的才华和天赋 的人物,他们经历过平凡的童年、青春、恋爱、婚姻、 作父母、夫妻不忠和死亡过程,觉得生活无聊乏味, 时常闷闷不乐,尽管偶尔也有些美丽和喜悦点缀他们 的生活。
某些可望和被指望功能的事物或人工的制品,在那 些条件下,不仅是恰当的,而且是典范的,即某种 类中的极 品。……如果是一篇文本或语言的话,则 更经常地被使用、阅读、背诵、传抄、重印、模仿、 引用、评论,简言之,在文化方面被再生产,这样 就易于为其他主体发挥这些或另一些功能。
这段话说明了艺术形态的作品如何成为经典的 过程——即经典化。
四、新写实小说的价值
(一)对“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反拨 (二)除幻、还原
(一)对“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反拨
1.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2.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
特点及作用 3. “写实”与“现实”的来源 4.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1.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经典:指特别出色的为某一社会主体群体发挥
4.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 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世俗的生活, 不强调思想指向,淡化政治意识及作家的责任感、 使命感。 ➢ 专注世俗人物和类型人物的刻画——非英雄 的生活化的人物, 打破传统的典型化的英雄人物 的塑造。 ➢ 以客观冷漠的态度进行写作——零度写作,强 调真实性,摒弃现实主义的鲜明的倾向。
走向
新写实结束完成了它应有的历史使 命,其生活流叙事方式已在各类作品中 实验并运用,它本身也消失在新状态、 新体验、新现实主义的写作中,这也许 是它最好的结局。
当代文学之新市民小说
主讲教师 王启凡
新市民小说
新市民小说的产生 新市民小说定义 新市民小说分类 新市民小说主体意蕴 新市民小说的局限
新市民小说产生的原因
王朔小说的特色
④独特的语言风格——调侃、反讽
a.以某些词汇(尤其是那些应用在严肃场合, 代表语言中权威意义的词汇)与当时语境性质的强 烈反差来达到解构该词汇原有意义、产生荒诞感或 笑料的目的。
b.以貌似严肃的句子来表达反讽的意思,从而 产生幽默效应.
“调侃” 的目的
它以颠覆现行的某种 秩序(甚至是一切)为目 的,对其进行解构。
五、新写实小说的局限与走向
局限
➢ 因为新写实悬置人生理想,停止生命意义终
极价值的追求,使人陷落在一种虚无、阴暗的境 地,感受不到生活意义与价值。
➢ 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的叙事,较为琐碎—让
人怀疑文学终究是什么?
➢ 新写实小说家的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导向是
审美,而是审丑,实质是让读者的审美视野、审 美趣味下移。
2.新生代的创作严格遵循新市民的“欲望化” 的“快乐原则”,这种媚俗之作张扬的是没有“精 神关 怀、没有文化深度、没有理性的世俗物欲”, 一旦 被彻底催发为社会主流价值,足以瓦解人类赖以生 存并引为自豪的各种精神和道义。
灰色的精神状态 (如《过年回家》方方)
特点:世俗化倾向
➢ 以理性精神解除宗教迷信
➢ 以现世态度,悬置终极理想 ➢ 以大众欲求,濡化精英意识 ➢ 以物质利益取代禁欲主义
世俗化的意义
从社会发展史看,“世俗化”是现代化的 标志: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以强烈的 世俗化取向促进社会文化现代转型。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的“三大主义”, 胡适的 “文学八事”,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无不以世俗化为先导,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转 型的序幕。所以,殷光海把“世俗化”视为现 代化不可少的程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