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之风整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奢靡之风整改措施
奢靡之风
目录
1、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
2、奢靡之风的成因
3、奢靡之风的危害
4、杜绝奢靡之风的途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但一个时期以来,在少数机关、部分党员干部之中滋长了一股奢靡之风,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杜绝奢靡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
奢靡之风形式多、花样新,涉及范围广,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兴土木,违规兴建楼堂馆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办公条件的改善、改造和更新是必要的。
但有的机关借机违规兴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比规模、攀气派,占地多、耗资大。
有的部门违规兴建富丽堂皇的休闲场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美其名曰“培训中心”、“办事处”、“疗养院”,实则拉关系、搞接待、享乐挥霍。
1
二是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
逢传统节日、纪念日举办简朴的活动是必要的,既有利于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缅怀,也有利于增强社会共识和社会凝聚力。
但有的地方在举办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时,过于讲究形式的华丽与场面的壮观,铺张浪费严重;有的地方挖空心思设计和制造各种节日、庆典,期望以此带动人气、提高在媒体上的曝光率,导致节庆泛滥成灾,耗资巨大,得不偿失。
有的地方在造节办节过程中,为弥补资金缺口,强制性地向群众摊派捐款任务,弄得群众怨声载道,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三是超规格接待,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对于公务接待的原则、标准、场所、禁止事项等,中央有关部门早有明确规定。
但有的地方和单位置若罔闻,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搞变通,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导致公款消费数额惊人,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高档酒店、餐饮场所难以为继,纷纷改变经营策略,走低端路线,表明超规格、超标准接待问题开始有所好转。
四是个人生活奢华,挥霍无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应提高,这本合乎常情。
但衣食住行应以理性消费、简约朴素为宜,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实不足取。
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个人享受,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不厌其宽敞,车子不厌其豪华,菜肴不厌其精美,穿戴讲究名牌,成为奢侈品消费的重要群体。
有的手持数
额不小的会员卡、消费卡,活跃于高档会馆,流连于高级运动场所,乐此不疲,醉生梦死。
更有少数人赌兴大发,在办公场所赌,在娱乐场所
赌,甚至到境外赌场大显身手。
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生活放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突破道德底线,有悖做人德性。
二、奢靡之风的成因
奢靡之风之所以盛行,既有认识上、心理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修养、制度环境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认识误区。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经济发展了,告别了物资短缺的年代,没有必要再倡导艰苦奋斗,认为艰苦奋斗“过时”、“老土”。
应看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世界排名居后,农村还有近一亿贫困人口,城市还有几千万低保居民以及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时下,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接待也是生产力”,认为把接待工作做好了,就能出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其潜台词的意思是,接待好了,能获得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或者项目支持;接待不好,就会失去这些潜在资源和发展机会,甚至可能带来其它不良后果。
实际上,这是官场的一种陋习,是变相的送礼、给好处。
认识上、思想上存在误区,奢靡之风就如影随形。
——攀比心理。
一些单位在兴建办公大楼时,唯恐落后于人,赶不上潮流和时尚,纷纷扩大建筑面积、提高装修标准,导致“豪华病”蔓延。
部分单位在公务接待时,唯恐不上档次、没有品位而令“上级领导”不悦,力图通过超规格、超标准接待拉近距离、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由此导致接待规格、接待标准不断提高。
有的党员干部羡慕同事、他人日子过得滋润、潇洒,不甘寂寞和清苦,置党和政府形象、
个人前途于不顾,企图通过非正当途径过上奢华生活,甚至追求向往骄奢淫逸的生活。
——人生观扭曲。
人生是在奉献中感受幸福,还是在享乐中找到感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回答。
少数党员干部信奉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因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和感官刺激。
以享乐作为人生取向、价值追求,信守今朝有酒今朝醉,奢靡之风的滋长就在所难免。
——制度执行不力。
为预防、遏制奢靡之风,有关部门早有相应的制度安排。
如,关于公务接待,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公务接待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
类似的规定,可谓明确具体,有操作性。
问题在于,出台规定易,落实规定
难,这些规定在不少机关成了摆设。
不少人没有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存在“法不责众”的意识。
有制度而不按制度办事,制度的威慑力未能释放出来,这是导致奢靡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
三、奢靡之风的危害
奢靡之风绝非小事,不仅大量浪费国家和人民的宝贵钱财,而且成为消极腐败现象得以滋长蔓延的温床,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此风不禁,后果不堪设想。
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我们党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
毛泽东同志反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奢靡之风盛行,与党的艰苦奋斗传统背道而驰,背离了党的宗旨,对党的形象、党的威信是一种极大伤害。
党风对于社会风气具有引领、示范效应,党内奢靡之风的蔓延,催生和助长了社会上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之风,实在令人忧心,决不能听任这种腐朽思想和不良作风蔓延,损害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有损党的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我们党得民心、赢天下,靠的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艰苦创业。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撑。
如果漠视群
众的利益诉求,不致力于改善民生,而醉心于挥霍享乐、追求奢靡,必然引起群众不满和对立,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最终失去群众信任和支持,严重损害并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耗费自然资源与社会财富。
奢靡之风是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滥用自然资源必然导致资源短缺,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国家发展危机。
同时,奢靡之风蔓延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凸显社会的苦乐贫富不均,引发民众心理失衡,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进而影响社会力量的凝聚,掣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只有坚决刹住奢靡之风,有效抵制剥削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才能保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
腐蚀人的心灵和意志。
奢靡之风是腐蚀剂,腐蚀人的心灵,销蚀人的意志。
党员干部一旦追求物质享受,甚至纵情声色犬马,讲排场、摆阔气,奋斗的意志势必消沉,进取的动力势必消退,由此导致不作为、乱作为。
同时,一旦染上奢靡之风,需要巨额花销和开支,仅靠个人的合法收入远远不够,一些人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公共权力、公共资源,“设租”、“招租”、“寻租”,权钱交易由此而生。
奢靡之风不禁,腐败势在必然。
四、杜绝奢靡之风的途径
杜绝奢靡之风,要注重从源头治理,坚持多管齐下、常抓不懈。
筑牢思想防线。
杜绝奢靡之风,首先要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
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奢靡之风的危害和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必要性。
要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从政道德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启发人的智慧,使人醒悟。
要通过重温党史国史,回溯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促使党员干部对照历史进行反思反省,消除认识上观念上的误区,为抵御奢靡之风奠定思想基础。
加强制度规范防范。
建立健全有利于厉行节约、不能铺张浪费、不敢肆意挥霍的制度体系,是杜绝奢靡之风的关键。
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它的科学性、权威性。
为此,制度设计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直指奢靡之风的要害;制度安排要互相衔接,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不能因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导致制度失效。
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执行,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是对制度权威的公然蔑视和挑战,一旦发生绝不能轻易放过。
否则,就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削弱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监督检查。
杜绝奢靡之风,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对奢靡之风的监督检(请你支持)查力度,并将监督检查情况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披露和通报。
敢于暴露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对问题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利于问题解决。
就当前而言,杜绝奢靡之风
要选择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找准靶子,抓住要害,有的放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奢靡之风无藏身之地。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奢靡之风的盛行,有其社会环境;奢靡问题的解决,需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以勤俭为荣,以奢侈为耻,形成奢靡之风“人人喊打”的局面。
社会氛围不改,奢靡之风难绝。
社会氛围的形成需要时间,并非一日之功。
舆论导向和监督、消费观念变革、攀比心理矫正等,都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必备的条件。
领导干部带头。
奢靡之风表现在基层,根子在领导。
奢靡之风的盛行,与部分领导干部喜好奢靡有关;奢靡之风的解决,需要领导干部带头拒绝奢靡、崇尚节俭。
领导干部率先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在公务活动和个人生活中,不与人比富贵、比阔气、比奢华,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真正回归艰苦奋斗的传统,才能杜绝奢靡之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名句如警钟在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封建时代的几大王朝诸如汉、唐、宋、明、清,都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的奢靡而导致亡国,使历史周期率一再重演,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今天仍然值得记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财力增强了,举办晚会和节庆活动的文化诉求也增多了,但这都不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理由。
要知道,我国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还很靠后。
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民生改善需求不减的形势下,各级政府更应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那些豪华铺张的晚会和节庆演出,往往由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增加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浪费严重,容易助长不正之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表现
1.设施追求高标准,开展活动追求高档次。
2.缺乏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作风。
3.不能坚决抵制物欲横流、挥霍浪费的不良风气。
4羡慕人家吃的好、喝的好、穿得好、用得好、玩得好。
5.在奢靡上意识淡薄,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
奢靡之风盛行首要危害是弱化党的凝聚力
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副秘书长孙怀山
2014年10月21日11:00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秦、隋因骄奢淫逸而短促,汉、唐因励精图治而长久。
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赢天下,靠的是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靠的是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艰苦奋斗。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的日益富裕,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社会风尚还是党政风气,都弥漫着一种奢靡浪费、炫耀攀比的气息。
长此以往,国家的发展堪忧,民族的精神堪忧,党的凝聚力、形象和执政基础堪忧。
从社会风尚看,人们饮食不求节俭,浪费严重;穿戴崇尚名牌,相互攀比;住要豪华,行要排场,事事处处讲体面。
大排量汽车越来越受青睐,豪华婚礼、豪华盛宴不断涌现,万元月饼、百万元宴席屡见不鲜。
从党风政风看,一些地方办庆典、举盛会,一味求大求洋,事事无与伦比,件件美仑美奂。
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城市高度不断刷新,豪华气派如“白宫”、“凯旋门”、“天安门”的机关办公楼不断进入公众视线。
一些党员干部衣求奢、食求华、住求绰、车求阔,铺张浪费、习以为常,灯红酒绿、见怪不怪。
奢靡浪费之风盛行,危害不可小觑。
一是会弱化党自身的凝聚力,弱化党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弱化整个民族的“精气神”。
2014年,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中国市场却逆市上扬,强劲增长22%,跃居世界第二。
在一些区域、一些阶层,难见“共克时艰”的精神。
二是会进一步凸显贫富差距之悬殊,加剧社会情绪不满和对立。
按去年确定的1196元贫困标准,我国现有贫困人口达4007万人;按联合国标准,我现有贫困人口达1.5亿人。
大量的中低收入者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奔波。
“富人一席饭、穷人一年
粮”,如此强烈的反差难道不值得思虑吗?三是会助长浮躁之风。
奢靡浪费之风,会激发炫耀攀比之风;炫耀攀比之风,会进一步激发本已甚嚣尘上的浮躁之风。
热钱涌动、投资短视、学术造假、选秀风行,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少了,梦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多了。
一些领导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追求表面政绩、不问民生疾苦,乐于迎来送往、无意深入群众,板凳尚未坐热、就想提拔晋级。
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厚重的文化、稳健的气质、埋头苦干精神。
为什么奢靡、炫耀、浮躁之风会如此盛行?原因也不外乎两个方面:
从社会角度看,一是社会价值观、荣辱观扭曲。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很多人却反其道而行之。
豪华成为“时尚”,节俭成为“落伍”。
身不着名牌,就“土气”;不奢靡、不铺张,就低人一头。
二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糟粕、陋习死灰复燃。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尽是精华,糟粕也不少,如争面子、讲排场、营华屋、建阴宅、纳娇妾等。
新中国成立后,革除陋习卓有建树,但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裕,一些陋习卷土重来,腐蚀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
为富者为官者似乎没有情人就不“时尚”,就迂腐得成了“另类”。
三是心理失衡。
过去
穷,奢靡不了。
现在富裕了,暴发户和土财主心态就显现了。
有钱就张扬,富有就奢侈,以求得心理平衡和心态满足。
四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低碳经济的观念未深入人心。
当今人类面临气候变暖、环境危机,各国在推动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我们则在享受富裕后的奢华,这与时代主题格格不入。
我们这方面宣传教育欠缺。
同时,公款消费未能作出榜样,老百姓也就无从效仿。
从党风政风角度看,一是淡忘了忧患意识。
建国之初,旧政府因腐败而覆灭历历在目,我们励精图治,不敢懈怠,而长期、稳定执政让一些同志居功自傲,淡忘了忧患意识,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易形成骄奢淫逸的作风。
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些年轻党员干部,更是缺少艰苦条件的锻炼,缺少对创业艰辛的直观感受以及政治生活的历练。
二是有自满意识,淡忘了韬光养晦的策略。
百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际地位有很大提升。
此刻有些人开始骄傲自大、固步自封,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急于表现,忘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不张扬、不炫耀,继续埋头苦干。
三是对新形势下艰苦
奋斗的内涵认识不清。
有的人认为,艰苦奋斗就是“吃粗粮、打补丁”,今天我们生活富裕了,不需要这样了。
有的人认为,展示成
就、展示国力、展示形象,与艰苦奋斗相矛盾,“艰苦奋斗可休矣”。
有的人认为,促进发展、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与艰苦奋斗相冲突,“奢靡浪费也是在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种种错误认识是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巨大障碍。
针对上述问题,我建议:以党风带政风,矫正世风。
第一,党要旗帜鲜明地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营造艰苦奋斗的环境和氛围。
一是要始终清醒认识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
莫被胜利冲昏头脑,莫在成绩面前飘飘然。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恪守韬光养晦的策略,一鼓作气地推动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
二是要始终清醒认识艰苦奋斗作风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性。
牢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
创业需要艰苦奋斗,守业需要艰苦奋斗,长期执政更需要艰苦奋斗!三是对富裕条件下“艰苦奋斗”的内涵与形式要有新的认识。
“艰苦奋斗”不仅是指以艰苦朴素的行为方式应对客观条件的约束,也包括以居安思危的态度应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还包括对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的艰苦探索。
我们国家人多地少,人均资源也不多,任何时候都需要“艰苦奋斗”;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比任何历史时期少,攻坚任务不比任何时候弱;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亟需。
新世纪新阶段,党倡导艰苦奋斗,不一定要如战争年代、贫乏时期那样勒紧裤带过日子,但必须有一种不懈
奋斗的意识和状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风范和形象,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与情怀。
四是对艰苦奋斗与展示成就、展示国力的关系,要有正确认识。
展示成就、国力,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但不能因此而铺张浪费。
办奥运、庆国庆等举世瞩目的大事,有利于凝聚力量、振奋人心、提高影响力,确需办好办漂亮,但其他一些运动会、庆典则应注重实效,注重节俭,严禁攀比。
五是对艰苦奋斗与拉动内需、促进发展的关系也要有正确认识。
“奢靡浪费”不等于“刺激消费”。
真正的促进发展、刺激消费,应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支持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国家公共建设之中去,用于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增加大多数老百姓的消费能力。
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要艰苦奋斗。
六是对传统文化中腐朽思想对党风、民风的危害要有清醒认识。
要研究借鉴建国初期经验,继续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形成“以简朴为荣、以节约为美”的社会风尚,打造健康、从容的国民心态和厚重的国家形象,过富裕而不糜费、殷实而不铺张的生活。
政府要勤俭行政、厉行节约,公职人员不得涉足豪华歌舞厅等高消费场所,以树立廉政形象。
共产党员尤其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第二,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税收政策,促进艰苦奋斗作风的形成和巩固。
一是对能够量化的艰苦奋斗标准,如领导干部每月深入
基层的天数、与群众座谈的次数、接待群众来访的次数、解决问题的件数等,要予以量化。
二是总结推广2014年“汶川大地震”后各地党组织缴纳特殊党费的创新与实践,让“特殊党费”经常化,在党内建立倡廉基金,缩小党内贫富差距,救助弱势群体,并使绝大多数党员始终在经济上与大多数人民群众处于相近水平。
三是切实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审计力度,坚决遏制公款消费。
四是对高收入者和高消费实行严格的税收政策。
党政励精图治,民则艰苦奋斗!
加强“三公”问题整治奢靡之风
“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款考察”均与“公”有关,习惯称为“三公”问题。
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了“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整治奢靡之风。
严格执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继续治理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用车、公务接待、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对违反规定的,必须严肃处理”。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三公”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然存在着“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现象:公务用车方面,有的心存侥幸,购买使用超标准豪华车;有的未经审批私自购车;有的以企业或个人名义购车;有的借用企业车辆长期不还;有的公车私用,上下班接送学生,甚至动用公车参与婚丧等事宜,大操大办,招摇过市;有的在节假日私驾
公车外出旅游;有的利用职权节假日期间借用私车。
公务接待方面,有的假借工作之名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相互请吃、大吃大喝;个别人员假借公务接待之名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支出,甚至利用公务接待之名套取现金;有的“小单位”却是“高招待”,有的基层站所、村招待费数额巨大。
公款考察方面,有的假借公务考察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有的考察活动未经审批或擅自更改考察线路;有的考察无实质性内容、无明确考察目的,甚至出入赌场、红灯区------1 “三公”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损害了党的形象,侵蚀了党的肌肤,备受社会各届关注。
据有关方面的资料,目前我国每年“三公”消费9000亿元人民币,令人触目惊心,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三公”管理,遏制“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不正之风,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要加强公车管理,完善制度,建立公车管理长效机制,严禁公车私用,严禁动用公车参与婚丧事宜,严禁领导干部私驾公车,严禁用公车学习驾驶技术,实行定人驾驶、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
要加强公务接待管理,实行公务接待预算管理或限额制度,不得突破预算,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公务接待经费,不得跨年度结算公务接待费,建立公务接待申报、审批等制度。
要加强公款考察管理,实行公款考察审批备案制度,严禁无实质性内容、无明确考察目的的公务考察活动,严禁擅自更改考察线路、随意延长停留时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