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历史名胜与旅游文化资源——以广州荔枝湾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历史名胜与旅游文化资源
——以广州荔枝湾为例
摘要:广州作为岭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如五羊雕塑,越秀山,光孝寺等,但2010年,广州又多了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景区,那就是荔枝湾。
“一弯春水绿,两岸荔枝红”得以重见天日,成为了广州的又一城市名片。
荔枝湾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两岸古建筑繁多,又具有历史感,对推广广州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而,重新揭盖后,对荔枝湾旅游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一、广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政区划分沿革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广州属丘陵地带。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
广州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
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广州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
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即周夷王
八年),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
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
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现在,广州是广东省省会, 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
荔枝湾就是位于荔湾区内,在荔湾湖公园的旁边。
二、荔枝湾周边景点概略
荔枝湾位于广州荔湾区内,在荔湾湖公园的旁边,周边历史名胜
1、荔湾湖公园
荔湾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西陲,西临黄沙大道,北靠中山八路珠江大桥广场,东及龙津西路,南到西关上支涌,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总面积27.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水面17.2万平方米,陆地面积1.06万平方米。
荔枝树原为公园的主要树种,建园初期已大片种植。
因环境污染严重,荔枝树已不结果。
近年来治理污染使环境有所改观,至90年代初新补栽的300多株荔枝树生机勃勃,园内幸存的一株老荔枝树也开始重新结果。
荔湾湖公园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玉翠湖,内设有各种游乐、健身器械及设备。
园内有国际标准游池的康乐中心,占地1755平方米,是人们盛夏消暑之地。
位于小翠湖的浮香坞,现为名贵花卉、鸟、鱼、虫及名家字画、民间艺术珍品展览欣赏区。
如意湖拾荫洲设有雾插室、组培室,是名贵稀有品种的花卉苗木培育欣赏区。
位于五秀湖的全市最长的贴水长廊,由桥、亭、廊、轩组成,全
长192.8米,亭壁辉映,景色宜人。
2、陈家祠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
原称陈氏书院。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占地面积 1.5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
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
雕刻技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3、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
光孝寺的历史源远流长。
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寺址原是西汉初年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故宅。
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赐“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
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这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广东历史,以及认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详述荔枝湾
荔枝湾涌严格来说不是一条孤立的河流,而是原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
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
但2010年开发而成的荔枝湾景点,只包括荔湾湖边及龙津桥附近的河涌。
历史上的荔枝湾涌故道北至洗马涌,和象岗西面的芝兰湖(现广州市流花湖公园)相通,南至黄沙注入珠江,“广四十里,柔五十里”,是广州市历史袤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
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且开始经营这一名胜。
其后经过千百年来人工与天工的巧妙结合,成为广州著名的消夏游乐地。
在唐代,那里建有著名的园林名胜“荔园”,南汉时,又建有皇家园林“昌华苑”,每当荔熟之时,皇帝与妃子及臣子在那里赏荔游乐,称“红方宴”。
明代这里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
清嘉道年间,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宛如人间仙境镶嵌其间,“夏日,泊画船绿荫下,枝叶荫覆,渺不知人间有盫蒸气。
”每当“荔枝红熟,绿树丛中,如缀如缯,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
”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初。
新中国成立后到2009年,由于受到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城市工业污染,成了臭水沟,荔枝湾不得不盖住了。
2009年,荔枝湾重开天日,并开发成一个美丽的水乡景观。
经过重新修整的荔枝湾,成为了广州富有特色的水乡,小桥流水,回廊走道,古屋店铺,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荔枝湾的沿河景点有:
1、梁家祠
梁家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进深的大祠堂,祠内石刻记载始建于明代。
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现在是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有荔枝湾历史变迁展览。
2、广州文津古玩城
广州市文津古玩城由广州市供销社日杂仓改建而成,容纳400多户商铺。
3、文塔
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为石脚,塔身为大青砖所砌,属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其整体风格与广州琶洲古塔和香港新界屏山聚星楼相似。
文塔旁边有一棵参天细叶榕古树,树龄157年。
4、龙津桥
荔枝湾涌上的车行桥为龙津桥。
荔枝湾涌共有5座桥: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其中龙津桥为三拱桥,中间过水,两边行人,长57米。
龙津桥与文塔相呼应,“一桥一塔”符合中国传统习惯,为荔枝湾重要景观。
5、西关大屋
龙津桥桥头有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西关大屋,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房屋主人是新加坡大华银行现任董事长。
6、陈廉伯公馆
陈廉伯公馆位于广州荔湾区龙津西逢源路沙地一巷36号,是一栋仿欧式五层楼房,属独立式的楼宇建筑,坐东朝西,建筑物首层用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有法式的半地下室。
主人陈廉伯(1884~1945)是中国缫丝工业第一人陈启沅的后人。
6、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66平方米,建筑风格兼具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近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
蒋光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民国期间曾用作莞旅中学,1993年被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蒋家后人将其捐赠给荔湾
区。
7、仁威庙
仁威庙位荔湾湖公园的东北角,处于仁威庙前街,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
庙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200多平方米,是当年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
四、荔枝湾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与价值
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采取建筑抽疏、拆违建绿、恢复河涌、调水补水、文塔广场恢复整治、建筑立面整饰与景观塑造等措施,规划打造“诗意广州”,重现“一弯江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风貌。
荔枝湾景区在开发与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景区成功地处理好原有商户的利益冲突问题,使荔枝湾的揭盖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进行扩建与整修的广州文津古玩城,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原来古玩商户的需求,使双方受益。
荔枝湾景区在保护古建筑方面,更是成果显著。
如梁家祠、西关大屋、陈廉伯公馆等古建筑,得以很好的保护,并且得到不同程度的修整,成为了荔枝湾两岸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荔枝湾的重新揭盖复涌,让“一弯春水绿,两岸荔枝红”再次成为了美丽的画卷。
荔枝湾这一美丽的水乡,现已作为广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受到世人的赞美。
参考文献
1.《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2010年,《规划师》2010年 12期。
2.《荔枝湾涌的“回归”——广州市政建设“一号工程”》,2011年,《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11期。
3.《荔枝湾史话》,2004年,《岭南文史》,2004年 04期。
4.《岭南人文图说之五十一——荔枝湾》,2008年,《学术研究》, 2008年 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