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动机的一般概念、种类、动机的理论;掌握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动机的理论(2)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过程
2.本章难点:
(1)需要层次理论(2)动机的理论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 讲授法
2.心理测量
四、教学时数
4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心理学中,个性有时和人格同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和教育学卷都指出,人格也称个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写道:“人格一词含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具体来说,个性是由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的。个性倾向性是指每个人特有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与能力等几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个人具有的较稳定的因素。个性倾向性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内容,而个性心理特征则较多地影响着这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形式。但是,个性的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具体的某个人身上。
关于个性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研究他的学生的个性。如他指出:子路有治兵之方,冉求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他还概括地指出学生的个性。如
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等。他研究了解学生个性的方法基本上是“听其言,而观其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对个性概念的理解。
(一)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涵括了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在任何人身上,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均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结构。同时,某种个性心理特征也只有在个性的整体中才具有其确定的意义。例如,坚持性,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表现为坚忍不拔、顽强勇敢;在另一个人身上可以表现为墨守成规、顽固偏执;在第三个人身上可以表现为忍辱负重、埋头苦干。在国外,某些心理学家在个性的研究中引进了结构的概念和系统的观点,形成了个性的系统——结构观。把个性看作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整体,并认为,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它部分也将发生变化。
(二)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是不能说明他的个性的,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表征他的个性。例如,一个人偶然地听一两次音乐,说明不了他的倾向性,只有经常对音乐感兴趣才表明他的倾向性;同理,一时的粗心、偶尔发脾气,说明不了他的性格特征,只有经常在各种情景下都表现出粗心大意和暴躁,才表明他有粗心和暴躁的性格特征。正因为个性具有稳定性,才能够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心理面貌上加以区分,才能够了解人和使用人,才能够预测他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古人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形象地说明了个性的稳定性。
但个性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实践活动的改变、教育的影响以及自己主观努力,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在不同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个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因为个性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
(三)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均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没有独特性,也就没有了个性。世界上决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显示其不同的个性。因为,个性是在许多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当然,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既包含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共同性),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的不同方面(差异性)。个性中包含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民族共同的心理特点、阶级和集团的共同心理特点;个性中还包含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个性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四)个性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个性的最本质的特点。历来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均对人的个性的社会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人们认为,婴儿生下来只是一个生物实体,还谈不上社会性,社会性是在生物实体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社会性是“依附”在一定的生物实体上的。但是,生物性和社会性并不是处于对等关系的,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类,离开了社会,人的正常心理就无法形成,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生物因素给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社会因素则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而个性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最终是由社会生活的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
三、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从先天与后天、主观与客观诸方面分析,不外乎遗传素质、社会生活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努力四方面。
(一)遗传素质为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为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个性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生理的前提条件。人在体态、感觉器官、神经活动类型等方面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对人的个性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那种认为人的个性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观点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