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停车场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停车场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智能停车场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智能停车场企业569家,从业人员2845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智能停车场产值130903.08万元,较2016年109560.66万元增长19.48%。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58633.47万元,较去年52206.81万元同比增长12.3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到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9%,工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同样,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分别达到12.1%和32.5%。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的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新常态自然有新挑战,但更要看到其蕴藏着新机遇。改革不会总是欢欢喜喜的,要付出必要的代价,有的人利益会受到损失,但大多数人会因改革而受益。经济结构调整难免阵痛,难免会有企业被淘汰,会有职工失去工作岗位,但调整成功了就会提升资产质量,提升产业结构,并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更大的价值。一些传统产业需求虽然饱和了,面临转产调整,但一些新兴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需求正在涌现,供给创造需求的空间无限巨大。国际上对我们的出口需求增长虽放缓了,但我们利用装备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资金输出等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迎来了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的历史机遇,我国产业、品牌、资金和人才走出去潜力无限。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表面看会增加成本,但满足人民越来越迫切的生态产品需求,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环保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则会带
来新的增长动力。必须看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是成长的“烦恼”。
2、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与现有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之间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对接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需求、价值需求、生态需求、协调需求和安全需求。
二、宏观产业政策
1、促进银企信息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印发了《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立足产融信息共享,从建立融资信息对接清单、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加大精准支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等7个方面,提出了22条有针对性的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集团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保监会指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企业财产险、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以及意外健康保险等保险产品,一方面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分担企业信用风险,帮助企业增进信用。证监会将支持产业资本在符合主业突出、协同发展、架构清晰、制度健全等审慎性监管要求
的前提下,依法入股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推动产融有序结合。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加快。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10.0%、
10.5%和11%,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4.5和4.4个百分点。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集聚区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支撑,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既是科学应对挑战、齐心破危局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更是实现安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长远之策。
2、积极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是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把“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
本途径,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积极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本地区生产总值23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8.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37亿元,增长8.82%;第二产业增加值1428.85亿元,增长11.75%第三产业增加值691.38亿元,增长6.9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29亿元,同比增长6.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6.28亿元,同比增长9.00%。国税收入358.20亿元,同比增长7.68%;地税收入亿元34.31,同比增长9.17%。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3%。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91%,衣着上涨1.08%,居住上涨1.1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9%,医疗保健上涨0.6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61%,交通和通信上涨1.04%。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62.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75.98亿元,比上年增长9.22%。
规模以上AA、BB、CC、DD(含智能停车场)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243.37亿元,增长7.15%。AA完成增加值456.91亿
元,增长10.55%;BB完成工业增加值322.28亿元,增长8.55%;CC 完成工业增加值270.25亿元,增长5.90%;DD完成工业增加值136.53亿元,增长8.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9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9%。实现利润总额3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9.12%。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7.0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876.66亿元,增长7.6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28.63亿元,增长11.3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20.26亿元,同比增长6.2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348.02亿元,同比增长8.2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37.01亿元,增长6.1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153.39亿元,增长9.04%。民间投资3849.79亿元,增长7.21%。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24.05亿元,增长7.84%。重点项目1539个,完成投资2023.54亿元,增长6.07%。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7%。城镇实现零售额881.57亿元,增长5.60%;乡村实现零售额429.07亿元,增长5.9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564.69,增长9.76%。
实际利用外资66748.38万美元,同比增长52.99%。外贸进出口总值398.18亿元,同比增长55.09%。其中,出口总值258.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