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王等堂
诗歌作为我国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史的一个奇葩,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歌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诗歌鉴赏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之一,而学生在这方面能力薄弱,积累不足,阅读背诵的诗词作品少,对诗歌的形象、诗歌常用的意象、诗人个人经历创作风格等都缺乏了解,缺乏直接的感触,致使鉴赏时难度颇大。经过一段时间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诗歌部分的学习,我积累了一些较为粗浅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诗歌鉴赏是需要文言功底的。因为现在的选题往往都是古诗,特别青睐唐诗宋词元曲,而这些诗作都是古词语,有实词虚词。我们要告诉学生,在鉴赏前一定要把诗歌读懂,只有了解了内容才可能去做题,去分析字的妙处,去把握诗句的特点。如果不让学生去复习实词和虚词,不抓住课本中的诗词古文来复习,学生的古文功底差,要做好诗歌鉴赏题是难上加难的。
做好诗歌鉴赏题还要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南浦,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再如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至于诗歌的意境,因其概念比较抽象一些,只需要学生明白,由多种意象组合而形成某种意境,客观图景与主观情感完美结合,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不断鉴赏中逐步领悟意境的内涵。
另外,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可从这四个方面来答题,做到这些方面,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一是解释字词的意思或分析意象,这一步是最基础的一步。二是把字词放回原诗句中,分析作者所创造的意境,这一步可把完整的句子译出来,然后加以概括说明。三是交待这一意境的特点,特别要点明他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四是结合全诗,概括地分析一下诗句是如何在表达出作者的思想的,分析时可从内容、语言、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当然,要分析好诗歌,还要掌握大量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如什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描写渲染、白描、以动衬静、先抑后扬、对比、象征寄托、比喻拟人、借古伤今等。只有做到心中有积累,才能面对诗题不心慌,回答起来有内容。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王等堂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近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益处。
一、把握背景,情境导入。古诗词鉴赏课之前,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去搜集诗词的创作背景资料,只有在了解相关背景后,才能丰富学生对于诗词作者、社会现象、历史背景等的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诗词的内涵,积累诗歌知识,为学生自己赏读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研究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境界。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比如,在学习柳永的词时可以这样介绍: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些生动的介绍使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有时可以利用和诗作有关的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当然也可适当地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当学生鉴赏的热情被点燃后,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感悟作品,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朗读感受,深化理解。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过程。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而朗读恰恰是捕捉诗歌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之前,让同学们把聆听名家配音朗诵作为新课的切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就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是激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之情言于溢表。只有通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才能体味出诗歌中无限的意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点评,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三、感悟意境,领会意象。感悟意境是指将诗歌整体作为对象来深入体味独特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对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意义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诗歌的美是通过意境的渲染和营造来得以展现的,那么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带来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凄清的秋景。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秋风萧瑟,败叶纷扬,长江滚滚的浓郁的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