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 提高教学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构成问题情境,也不是所有的问题情境都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老师要根据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小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并逐步抽象为数学知识,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师;活动;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对客观方面问题作出的主动反应,觉察到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困境,是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所面临新的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成就和谐课堂,确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生动形象——营造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从中可以看出,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密码,你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密码吗?
学生说到了开车门、家门、锁、银行取款等。
师:有的人经常会忘记自己设置的密码。
多媒体显示:一名男子去银行取钱。
密码器显示:请输入您的密码,那名男子输入密码后被告知密码错误,连续几次后,那人还是想不起密码来,只能扎耳挠腮干着急。
师:所以记住密码非常重要。
多媒体继续:于是那个男子打电话问妻子密码是多少。
他妻子答:“由10以内的质数从大到小排列而成。
”那男子正确地输入了密码,取出了钱。
师:这名男子是如何记住密码的呢?他的密码究竟是多少?这位妻子就是利用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设置的密码,等学完这部分知识,同学们也可以向他学一招了。
二、与时俱进——创设新颖性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活水,让学生在活水中畅游。
这就要求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应具备一定的新颖性。
由于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实际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也会不断变化,为此,我们在围绕某个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还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真实起点,了解学生对这学习材料的兴趣程度如何?他们心理的实际需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镜子中的数学》一课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选择了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但我觉得,这一情境虽然能使枯燥的数学内
容富有情趣,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多数孩子对这个故事已经是“耳熟能详”,很难调动他们真正的学习动机。
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淘气为什么迟到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颖,加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生动性,学生都被吸引住了。
当他们看到淘气明明是在下午5时30分(镜子里的时间)出发的,加上路上用的10分钟,应该来得及看电影才对呀,因为电影是5时40分开始的,可是为什么当他走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却已经结束了呢?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激情都被大大激发了,他们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淘气,置身于故事中,热烈地讨论起了原因来。
有的说:“这是因为那个钟表坏了。
”有的说:“不是,是因为淘气看的时间是镜子里的,所以不准确。
”有的说……这样的导入效果,是“猴子捞月”所无法达到的。
三、以人为本——缔造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在改革开放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社会成员的学生,以后都是面向综合、复杂的社会,因此,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应具有开放性。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事物中收集材料,设计成各种形式的数学开放性问题,意在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开放性数学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机会,多种解题策略的应用,有力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试题也不宜过于开放,要使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否则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四、勇于创新——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自信心增强,并反过来大大推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只要对一些传统的问题做一些变动,改变它的方式或是方向,鼓励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来进行解答,就会创设出很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构成问题情境,也不是所有的问题情境都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老师要根据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小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并逐步抽象为数学知识,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从而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参考文献】
[1] 应之宁. 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6(1).
[2] 张晓斌.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j]. 数学通报,2003(2).
[3] 马罗. 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数学教学,20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