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偏见的来源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偏见的来源及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互相交流的过程。文化与交际不可分割,人们所有的交际活动都受其文化背景的制约和支配。通常而言,理解与自己文化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种文化背景的人要理解处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的行为存在着不小的困难。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不同造成的障碍,人们便开始对来自外来文化的人和事物进行分类。这些分类有的符合实际,有的却不符合实际。因此,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因为之前得出的分类与现实不同而造成偏见,致使归类很容易转变为定型,即所谓的“文化定势及偏见”。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我将从外国人眼中日本人是工作狂与中国人不讲公共秩序这两种偏见现象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这种偏见造成的后果。

首先,我先谈一谈日本人是工作狂这种偏见。每当提到日本的职员往往会想到认真、勤勉、守时、利落这些词语,同时我们也不难会联想到一个词——工作狂。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留有这种印象呢?日本人真的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拼命工作吗?这种“工作狂”的印象对跨文化交际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我首先调查了一下各国劳动工人每年工作时间的状况:日本为每年工作1735小时、韩国为每年2163小时、英国为每年1669小时、美国为每年1788小时、法国为每年1489小时。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日本人的平均工作时长并不特别长。但是以上统计的是日本全职职员的工作时长,其实日本有很多人做兼职,日本和其他各个国家相比,兼职的人在全体劳动者中所占比例很高。这是因为很多日本女性结婚生孩子的时候就会辞去正式职员的工作。日本抚养孩子的母亲在生小孩之后并没回到原来的全职工作岗位,很多人都改行做兼职。这就解释了日本人的全体劳动时间有所减少的原因。实际上,相比其他国家做全职工作的人,在日本做全职工作的人工作的时间更长。而且,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这个劳动时间加上之前没有包含在内的“义务加班”时间,日本人的工作时间就更长了。也就是说,在日本做全职工作的正式职员的工作时间很长,可以说是能干的人。因此,日本的职员常给人一种没日没夜加班的工作狂的感觉、谈起日企就会想到加班和过劳死的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日本人是工作狂这种印象带给外国人一种日本人办事效率高、工作踏实的感觉,使得很多企业愿意雇佣日本职员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会让外国人觉得日本人极度忙于工作,缺乏与家人的感情和人际交流,给人一种难以相处的感觉。并且,由于日本人工作狂的这一偏见,也使得日本企业给人一种员工精神压力很大,员工会过劳死的错觉。这些感觉在我看来是不利于跨文化交流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人不守秩序这一偏见产生的原因。中国人不守公共秩序这种偏见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存在这样一种偏见,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针对这个偏见产生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问题,在文化基因中政治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反观中国历史,在五千年发展中大部分都是暴力改朝换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就缺乏平等意识和秩序意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里开头第一句怎么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感觉就是“争先恐后”,因为争先恐后的意识让很多人没有排队的意识,没有过马路等红绿灯的意识。2.在中国不遵守公共秩序并没有什么很严重的处罚,使得大家对这件事情不看重,例如,就闯红灯的问题而已,很多人就抱着:“不就是个红绿灯嘛,我闯了就闯了,你能拿我怎么的?”的态度。这就是秩序和法律意识不强。3.国内外负面消息的报道。我们时常能听到关于中国游客在文物上图画、横穿马路、吃自助多拿多取等等负面新闻。关于此类事件的报道,不仅仅出现在国外的很多大型媒体上,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在外旅游的低劣表现,而且也经常出现于国内的新闻,这些都使得中国人给他人一种不守秩序的感觉。

其实,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建设,公民的教育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不守秩序的这种现状正在慢慢改善。但是外国人眼中中国人不守秩序的偏见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例如很多外国旅游景点不愿意接待中国游客、与中国人交流文化总担心中国人是否能遵守约定、外国人眼中中国人行为总是野蛮粗鲁的等等。这些偏见都为中国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针对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偏见现象,我认为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种种障碍客观上影响了跨文交际的顺利进行。要想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就需要首先解这些障碍,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其次是采取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还要努力培养跨文交际移情能力――即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只要具有正确的跨文化交际动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这些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一定会被克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