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水稻飞虱4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料
耕作制度的影响 海南等,终年繁殖区,耕作制度,双季改三季,四 季稻加上品种繁杂,田间终年有食料,虫源多,影 响了我国其他稻区虫量。 长江流域,由于三熟制增加,迟熟早稻品种面积扩 大,有利于迁入的褐飞虱产卵繁殖,晚稻虫源增加, 褐飞虱取食不同生育期的稻株,繁殖能力不同,浙 江省农科院试验,抽穗杨花期稻株,分蘖期,成虫 平均508粒卵/雌,寿命长,平均322粒卵/雌寿命短。
水稻飞虱
水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
同翅目Homoptera, 飞虱科Delphacidae
1. 2. 3. 4. 5.
我国水稻飞虱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 生活史和习性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防治技术
褐飞虱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ol) brown plant hopper(BPH) 分布,要我国各地有发生,在长江以南各 省为主要害虫,在华北和东北稻区,每年12代,没有为害性。
成、若虫群集状 长翅型成虫 短翅型成虫
我国水稻飞虱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灰飞虱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SBPH)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
我国水稻飞虱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褐飞虱分布
白背飞虱分布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发 生为害较重。
少量越冬区 终年繁殖区
生活史和习性
白背飞虱: 越冬地区范围稍广于褐飞虱,在海南岛南部和云南最 南部地区可终年繁殖。 灰飞虱: 在南部稻区如广东等地无越冬现象,冬季仍继续为害 小麦,其它地区均以3~4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田埂、 沟边、荒地上的杂草根际、落叶下及土缝内越冬。春季气 温回升后,从越冬场所迁入草地、麦田。
5. 萤光素暗标法设点标放与回收(3/5) 褐飞虱:1978~1979年,我国东南部分地区标放1026头,在 200~600 km外回收5头。 白背飞虱:1979~1980年,在湖南和贵州标放500万头以上,300 km外回收1头). 6. 飞机航捕 7. 雷达检测
生活史和习性 褐飞虱在我国东半部春夏季向北迁飞(共5次)的途径
发生期
浙江褐飞虱各代成虫发生期(旬/月) 习惯 代次 地点 浙江肖山 二 迁入代 上中/7 三 1 下/7-中/8 四 2 下/8-中/9 五 3 /10-下/10 六
浙江黄岩 中下/6 中下/7 中下/8 中下/9 中下/10
迁入代指长翅型盛发期,在此期田间已有少量若虫 出前。因此习惯上称第二代,以上是浙江情况, 我国在江淮稻区,苏北,河南,安徽.陕西分布,单 季晚区发生3代,在热稻区,海南岛终年繁殖10-11 代,除了在海南和两广在冬季可以见到任何虫态, 终年繁殖区北纬21-22度海拔800米以下,月平均气 温13-16度,热带两季稻区有冬早稻,云南景洪, 安全越冬区在有再生稻的地区越冬存活,我国其他 地区,在冬季都不能见到这个虫的任何虫态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若虫和成虫期天敌: 螯蜂类(可捕食、寄生稻飞虱) 稻虱红螯蜂Haplogonatopus japonica 黑腹螯蜂Haplogonatopus atratus 稻虱黑螯蜂Paragonatopus fulgori
黑腹螯蜂
红螯蜂在捕食稻飞虱
稻虱黑螯蜂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被螯蜂寄生的稻飞虱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若虫和成虫期天敌:
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
青翅蚁型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若虫和成虫期天敌:
步甲、蜘蛛、蛙类等。
拟水狼蛛
食虫瘤胸蛛
八斑球腹蛛
稻田水狼蛛
稻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和影响因素
飞虱 种类 食 性 稻褐飞虱 以水稻和 普通野生 稻为食。 白背飞虱 杂食,除水 稻外,尚有 白茅、早熟 禾、稗草等 杂草。 灰飞虱 杂食,除水稻外, 还有大麦、小麦、 玉米等作物,看 麦娘、游草、稗 草和双穗雀稗等 杂草。
发生与环境影响
虫源基数(迁入虫量)我国绝大部分稻区褐飞虱前 期虫源是南迁而来,浙江省迁入期在7中下,从南 岭迁入,主害期,在单晚连晚穗期9/下-10/上,在 耕作制度稳定的地区,迁入多发生量大,在纯双季 稻区,在浙江早稻上一般早稻孕穗抽穗期迁入,7 月初,7月下旬,这直接影响到早稻收割时的残留 虫量,后者影响到8月下旬晚稻拔节孕穗期的虫量。
习性
栖息,褐飞虱喜阴湿,成若虫多聚集在稻丛基部取 食栖息,雄虫可以爬到稻株上部活动,成虫若虫在 没有外界干扰时很少活动,有惊忧时横行躲避,或 跳到水面上和其他地方,打药时,喷雨效果比较好, 翅型,长翅型,短翅型,性比,因营养条件好和翅 型而不同,营养条件好,雌虫多,短翅型成虫多, 同时短翅型成虫中雌虫比例特别高
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
褐飞虱: 单食性(专食性),仅取食水稻和普通野生稻。 白背飞虱: 食性较杂,除水稻外还有白茅、早熟禾、稗草等。 灰飞虱: 食性较杂,除水稻外还有大麦、小麦、玉米、看麦娘、 游 草、 稗草、双穗雀稗等。
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 成虫、若虫均能为害水稻。有三种为害方式:
为害方式1:直接刺吸为害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我国迁飞的证据:
1. 对其生活史的调查表明,稻飞虱在我国广大温带稻区难以各种虫态 越冬 2. 长翅型成虫盛发与水稻黄熟期具有同步性 3. 迁出区田间或灯下长翅型雌虫的卵巢发驻育阶段以I级和II级初期为 主,而迁入区灯下捕获的雌虫均以II级为主
4. 在广阔区域内虫量具有同期突增和突减的现象
发生与环境影响
晚稻后期虫量受气候、耕作、水肥类型、发育历期 与水稻生育期吻合程度,多种因子的影响,但迁入 量也是重要因子,在单双季混稻区,不同点是迁入 虫量在单季稻上可以直接定居到10月份(没有早稻 收割的影响)迁入量大小对单晚后期影响更大,杂 交制种田虫量很大,高过常规稻。
气候
褐飞虱的适温范围24-28度,>RH80%,喜欢适温高 湿,如果条件不适发育不好,表现在:产卵量少, 孵化率低,低龄若虫死亡率高,举例,在适温时产 卵400-700粒/雌,在30度时194粒,每年发生情况, 长江中下游迁入遇盛夏高温,一直到秋凉以后,一 般9月下,10月初第4代(南方第5代)达到最高虫 量,如果盛夏不热,晚秋不冷,夏秋多雨,第4-5 代就可能在晚稻穗期成灾。
迁飞
湖北农科院做了卵的低温致死时间, 10度 5度 0度 -5度 15天 10天 5-6天 1-2天 在我国除海南两广以外的大部分稻区,每年 最早的虫人任何而来,越冬虫源及迁飞
迁飞现象
早在1968年,日本久野英二,在《稻田飞虱 叶蝉的种群动态研究》就估计到褐飞虱和白 背飞虱可能是远距离迁入的,以后到70年代 国内外(中国、日本、菲律宾)做了大量工 作,肯定了飞虱的迁飞现象 从海南,中南半岛及东南亚其他地区迁来
趋性
长翅型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而且扑灯的雌 虫都没有成熟,所以灯诱用于迁飞预测,成 虫还有趋嫩绿的习性,在迁入转移,扩散及 产卵都趋向分蘖盛期到乳熟阶段的稻区,近 黄熟或移栽不久到分蘖前期稻田则很少
产卵
成虫产卵前期3-8天,因气温不同,每头雌 虫一行产卵一般在400-700粒 最多1400多粒, 短翅型雌成虫产卵量特别大,产卵成条产于 叶鞘组织中。
栽培管理
后期重肥,造成贪青,迟熟, 叶嫩绿,加 重受害过度密植,田间小气候湿度大,加受 害等,适时搁田烤田,有利于减轻受害,食 料,小气候,长期浸灌有利于飞虱
天敌
据最新统计,何俊华等1991,我国已报道稻 飞虱天敌共260种,其中有蜘蛛类,蜂,线 虫,黑肩绿肓蝽等,其中黑肩绿肓蝽 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cuter 和一种 缨蜂Anagrus,sp。是优势天敌,食卵(寄 生卵)黑肩的捕食率0-74%,每天若虫食量 15-20粒卵,最高30粒,后期较高,缨小蜂 寄生率0-30%后期高。前代寄生,捕食率对 主害代飞虱若虫种群密度有直接影响。
(1) 成虫、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组织汁液,消耗稻 株养分,使谷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瘪谷率增加。 (2) 刺吸取食时分泌的凝固性唾液形成“口针鞘”,阻碍稻 株体内水分和养分输导。 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腐烂发臭,瘫痪倒伏,俗称 “冒穿”、“虱烧(hopperburn)”,导致严重减产或收。
耐低温能力 强,对高温 适应性差, 喜通风,低 湿环境
为害与损失
褐飞虱有几种为害方式,吸汁,产卵刺伤, 伤口诱菌,传病,这里指吸汁,吸后水稻成 片枯死(塌塘)、秕谷。 一般认为,EIL经济充许损失为2-3%,考虑 天敌的控制作用和防治的风险,防治指标 (晚孕抽期9/中)定为10-15头/丛,低产地 区15-20头/丛。
灰飞虱 与玉米 粗缩病
生物学特性和年生活史
年生活史,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在浙江、江 西一带双季稻区,每年发生4-5代,以第五 代对连作晚稻穗期造成严重为害,浙南5-6 代,浙北5代,苏南3代, 越冬:在我国广大稻区不能越冬
生活史和习N 北回归线(23°26´N) 19°N
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
为害方式2:产卵为害
产卵时产卵器能刺伤 水稻茎叶组织,形成大量 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 向外散失,同时输导组织 破坏,加速稻株倒瘫。
产卵痕
寄主范围及对水稻的为害
为害方式3:传播或诱发作物病害
(1)传播病毒病: 褐飞虱可传播水稻病毒病草状丛矮病(台湾)和齿叶矮缩病 (粤、闽、湘、赣等省); 灰飞虱可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华东地区)、 小麦丛矮病、玉米矮缩病(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传毒为害所造 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刺吸为害。 (2)诱发病害:
示各次迁飞主降区
示各次迁飞波及区
翅型分化
影响飞虱长短翅型分化的条件,温湿度,适温高湿, 短翅多,高温干燥长翅多,植株营养条件,分蘖一 抽穗期多,移栽分薛期,黄熟期,虫口密度,密度 小,短翅多,密度大,长翅多,翅型分化的感应在 虫期,第三龄若虫,如,三龄若虫遇良好的条件 89-91%,羽化后是短翅型, 短翅型,雌性比高,发育快,产卵量大,短期内可 大量发生,田间出现大量短翅型是大发生的预兆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天敌因素:
卵期天敌: 缨小蜂Anagrus sp. 如: 稻虱缨小蜂A. nilaparvatae (优势种) 拟稻虱缨小蜂A. paranilaparvatae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卵期天敌: 黑肩绿盲蝽Cyrtorrchinus lividipennis 成虫和若虫均能吸食飞虱卵内物质
我国水稻飞虱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褐飞虱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卵块
长翅型成虫
短翅型成虫
我国水稻飞虱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白背飞虱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WBPH)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抗虫品种
1967年国际水稻所IRRI,育成高产品种IR8, 并在东南亚推广,结果高感BPH, 1973 IRRI推出第一个抗褐飞虱的种IR26, (抗性基因BPH1)大面积推广三年后,田间 便产生了褐飞虱BPH2, 1977又用IR36(含抗性基因BPH2,) 1980年在印尼又产生生物型BPH3。 目前,已鉴定出水稻品种中有7个抗褐飞虱 的不同生物型的基因BPH1-7
稻飞虱取食及产卵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水稻纹枯病、 小球菌核病的侵染为害;
取食为害时排泄的“蜜露”,易招致煤烟病菌的滋生。
稻 褐 飞 虱 前 期 为 害 水 稻
水稻成熟期稻褐飞虱严重为害的情况
白背飞虱为害情况
水稻生长后期白背飞虱为害情况
灰飞 虱与 水稻 条纹 叶枯 病
灰飞虱对 水稻的为 害
飞虱 种类
稻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灰飞虱
在南方再生稻上 越冬北界在 我国各发生 左右, 地均可越冬, 越冬 越冬,属重要的 北纬26º 与 迁飞性害虫,可 也具迁飞性 不具有迁飞 性。 迁飞 从热带迁飞到温 带。
盛夏不热,晚秋 温度适应范 对气 不凉有利于发生,围广(15~ 候的 属喜湿种类,潮 30℃)属喜湿 反应 湿、阴暗对其有 种类,潮湿、 利 阴暗对其有 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