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基础理论

社会学基础理论


社会学的诞生条件

考察和研究社会的思想,伴随人类社会诞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从古至今,历史久远。但是,作为学科研究的社会学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最早使用“社会学”一词的人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他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是一门使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思辩色彩的哲学。从此,孔德代表的西方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成为现代社会学的两大体系。

然而,从社会学自身发展上说,术语的提出到专门学科的演变,却经历了从一般哲学到具体社会科学复杂的演变过程。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具体说,就是18、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所引起的社会变革,催生了社会学理论的诞生。

(一)、18、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另一次是18世纪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与北美的产业革命。

(二)、西方社会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型。两次大革命促使西欧社会全面变革,无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是思想观念、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由此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直接促使社会学为解释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产生出来。

(三)、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当初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和“正义、理性”王国等社会理想被现实社会越来越暴露的弊病击碎。诸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犯罪等等社会现象,都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何解决?出路何在?孔德开始的社会改良、维护理想与马克思发端的社会革命、彻底批判,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的两大思想传统。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1、历代思想家的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西方历代先哲关于社会构建、历史和运行的思想理论给予现代社会学科的创建许多有益的影响与启示,同样,要创立和发展中国社会学科理论,也必须考察寻索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关注和研究中华民族心理特质的历史发展。

2、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圣西门、傅立叶为代表

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与研究方法产生的思想影响。

4、17至19世纪在英国发源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直接积累了社会学的经验观察材料和实证调查研究方法。

三、社会学的概念定义。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自从西方理论体系构建以来,似乎就是专注当代社会现象的。其实,对历史的感知与现实的把握同等重要。因此,社会学概念可以这样来定义:

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运行、协调机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的研究对象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讨论。

自社会学科建立以来,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一个界限模糊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承认社会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范畴,但在不同侧重点研究中和理解角度上形成了如下几类不尽相同的观点:

(一)、国内相关观点。

1、科学地考察社会运行协调机制和发展规律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这一观点认为社会学要考察和发现社会整体治乱盛衰的原因与规律。较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严复,他在1903年出版的《群学肄言》中将社会学译为“群学”,直接接受“人生不能无群”的荀子思想启示。其次是郑杭生的“运行机制”理论,认为现代社会运行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规律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早期中国的马列主义学者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翰笙等强调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阐述对象相同;费孝通等学者则认为:社会学是从运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际互动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台湾学者杨懋春等也持类似观点。

这一观点共同特征是侧重于研究社会的秩序与进步、运行和发展、结构及过程。

2、侧重以个人及社会行为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孙本文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是研究旨趣。后来的学者认为,社会行为规律和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与形式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

这一观点共同特征是侧重考察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活动。

3、其它观点。

代表性观点有几个:一是“剩余社会科学”说。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其它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二是“学群”说。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单一科学,而是一个科学群。三是“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一调查研究的科学。四是“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五是“未定”说。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尚待确定。

(二

)、国外相关观点。

大致可分两大类。

一是侧重社会和社会现象进行实证主义研究。代表学者: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

二是测重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反实证主义研究。代表学者:韦伯。

两类观点影响巨大,形成社会学传统体系的两大理论分支。共同特征是:或者强调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社会不是抽象的,避免把人与社会对立起来;或者关注人际互动,认为社会是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总和。

二、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我的归纳太简单了,但是还是贴一下。楼主很高兴与你交流,我的qq39537687,有更多的交换。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1.时代转型。
2.社会的弊端重重。
已有的思想资料:
1.历代思想家的社会思想。
2.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学派、实证主义。
3.自然科学在就及其方法。
4.早期的社会统计和定量分析。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社会良性、中、恶性运行。目前是良性的可能。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1.与历史传统学术有关。
2.与现实有关。
3.能为社会主义服务。
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1、15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对象。
*2.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对象。
*3.其它。
2、9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对象。
*2.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对象。
*3.其它。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
*1.社会学有独特对象。
*2.对象问题众说纷纭。
*3.对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五、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1、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1.对象上。
*2.学派上。
*3.属性上。
*4.主要内容上。
*5.现实生活中。
2、从社会学的层次看社会学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1.元层次(哲学)
*2.本问题层次。
*3.分问题层次。
定义从第二个层次下。
好处:
*1.把个人与社会关系具体化
*2.规定社会学的本质属性。
*3.区别与哲学。
*4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
*5.统畴社会学各个领域。
第二节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都是对社会良性运行的分析。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都是为了社会良性运行。
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1.社会学调查
2.社会指标

3.社会指标体系。
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有社会良性运行这条主线贯穿。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1.总和说。
2.综合说
3.普遍说
4.平等说
5.共通说
魏镛:研究群居生活。
郑杭性:社会良性运行说。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是一般跟特殊的关系。
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综合与单科的关系。
3、社会学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特殊与特殊。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角度不同,学科的性质和层次不同,但目的与指导思想是一样的。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
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1、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1.提供知识。
*2.获得新知识。
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与实践意义
*1.使个人行动合理。
*2.使社会发展良好。
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1.世界上,社会学是转型的产物。
2.中国,100年前, 取消27年,是转型的需要。
3.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