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最著名的画家——鲁本斯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彼得·保罗·鲁本斯,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
代表作《抢夺留希普斯的女儿》;《上十字架》;《下十字架》。
1、《上十字架》是1609-1610年鲁本斯创作的木板油画,该画作全长462×340cm,现藏安特卫普大教堂。
在一画上,鲁本斯集中以冲突与运动为基础,设计了一个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展开的对角线构图。
强光来自右下方,行刑的兵丁出现在与强光相背的方向。
耶稣被钉的十字架刑具是从画面的右下往左上方向竖起的。
这支十字架显得很沉重。
行刑的人物都很紧张,右边一个兵丁紧拽着绳索,左边的执行者托着十字架,身上的肌肉似都要绽开的样
子。
可是十字架上的耶稣却现出坚定的神态,脸上毫无痛苦的表情。
他举目斜视着天际,突出了一种英雄般的精神力量。
耶稣与下面一群执刑的暴徒,构成了力度上的对比。
右上侧那棵大树,叶子似被狂风吹得翻卷乱颤,而与此相对,左下角画了一只张着嘴的卷毛狗。
全画处在一种旋风般的激情中。
2、《下十字架》是彼得·保罗·鲁本斯画于1611-1614年间的油画作品,收藏于安特卫普大教堂里。
《下十字架》的画面构思正好与《上十字架》相反,它没有剧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哀痛的宣泄,所有形象被置于深沉的
黑夜中。
第一幅《上十字架》似乎是画家对自己在意大利进修所得的总结,而《下十字架》则是他自己的艺术个性的探索。
《下十字架》描绘了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后,圣母及门徒深夜将他从十字架上放下的情景。
画面的构图呈倾斜线,在深暗的夜幕下,七八个门徒围在十字架周围,正用雪白的布将耶稣的尸体裹着从十字架上慢慢放下。
布和尸体色彩极其耀眼醒目,仿佛有一股强光投射下来。
左边穿大红衣袍的圣约翰正在梯子边接抱耶稣,另一边有悲哭的圣母和其他门徒。
他们的脸被强光映照得熠熠生辉,身体和衣裙却融在了四周的黑暗中。
受难的耶稣一点也没有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体那种干瘪的样子,他显得粗壮、结实、比例匀称,可以看到意大利艺术对鲁本斯的极大影响。
3、《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彼得·保罗·鲁本斯创作于1617-1617年(一说作于1618-1619年左右),这幅描写的是传统的”抢婚“场面: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从睡梦中劫走,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现藏于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佛兰德斯】。
这幅描写的是传统的撉阑阌场面: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从睡梦中劫走,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
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两匹马和两对男女的交错动势,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
马头、人手、马脚、人脚,放射般地向四角展伸,这里既是暴力,又是一种充满喜悦的游戏。
画面左侧一角,画家又添画上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它给整个画面作了一点暗示:这是一种爱情的暴力。
鲁本斯所特有的画风,是富有装饰性的构思。
4、《三美神》是彼得.保罗.鲁本斯于1639-164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
这一幅《三美神》的油画,左边的裸体女神是以海伦娜为模特儿画的,但由于右边的裸体女神画家根据记忆画上了前妻依莎贝拉,所以在鲁本斯死后,海伦娜要烧掉这幅作品以发泄她的醋意。
最后,多亏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的保护——他以高价购下了这幅作品——才使此杰
作免遭横祸。
三美神是指贞洁女神、美神和爱神。
也有人说是指美神维纳斯、温柔女神塔利亚和欢喜女神阿格莱亚。
在鲁本斯的笔下这些女神都有着健壮丰满、充满生命力的形体,有着秀丽俊美的面孔,整个形象充溢着激情与艺术魅力,体现了画家对女性美的理想。
5、《鲁本斯画孩子头像》是鲁本斯这个时期肖像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约作于1618年。
小孩的脸部表情相当丰富,色彩和谐,眼神炯炯发光。
金黄色的童发脉络分明,并富有立体感。
大翻领则用大笔触涂绘,使它反衬出那张童稚而诱人的脸庞。
学者们认为,这个肖像是画家的第一个女孩克拉拉·塞琳娜。
6、鲁本斯的《自画像》约作于1638-1640年左右,此图为肖像画的中心部位,四周略有切割。
大小约为109×83厘米。
现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
画上的鲁本斯,已是一个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善于洞察世事的学者。
肖像的色彩用得浑厚、仔细、刻画入微。
这一明显变化标志着他从1635年起在艺术上的炉火纯青。
他努力摆脱作为宫廷画家的习俗,开始注意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肖像上的画家年事已高,脸上布满着皱纹,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尽管眼睑多了许多皱襞,但从眼神中仍可以发现他那尚未泯灭的艺术光
辉。
肖像被画成侧面,明暗对比很强烈,为了突出脸容,其余细节都被深深地埋在阴影之中了。
7、《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彼得·保罗·鲁本斯(德国)佛兰德斯在1622-1625年创作的古典主义油画。
存藏于巴黎卢浮宫。
法国亨利四世1610年被天主教徒刺杀后,由王后玛丽·德·美第奇摄政幼子路易十三。
玛丽王后想为自己树碑立传,特聘鲁本斯为她创作大型连环历史画《玛丽·德·美第奇的生涯》,共21幅,《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是其中第六幅,它们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完整连续性。
画家为了回避玛丽王后和路易十三之间的矛盾和历史的真实性,巧妙地运用历史和神话相结合的浪漫主义表现方法。
为使画面美丽动人,画家以鲜艳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道具,前景突出描绘了女神丰艳的裸体,肉体的魅力更加强了画面的神话色彩。
没有一个画家能像鲁本斯这样描绘人体扭动的动作,肌肉用力时会这样全身骚动。
他画的人体,本身就会说话。
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开课啦!专注3-16岁幼儿绘画培训,儿童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漫画培训,1对1小班教学,幼儿美术启蒙班,少儿零基础学画画。
免费试听课程,先到先得!
8、《阿玛戎之战》是鲁本斯约1618年创作的油画,整幅画高120.3厘米,宽165.3厘米,现收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阿玛戎之战》描绘的是神话中一则由英雄忒修斯与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发生爱情而引起的战争场面。
两队人马在桥上狭路相逢,战斗异常激烈,前仆后继。
画上色彩流动,线条飞旋,一切都处在一种惨烈的杀戮风暴中。
画家通过敌我激战的情景,烘托了夺军旗的英勇行为。
阿玛戎虽处劣势,仍显出不可动摇的战斗意志。
右边已出现脱缰狂奔的战马,滚落河中的阿玛戎战士,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全画气势激越,令人震颤。
画面总的动势好象一团旋风,紧紧朝向桥的右侧滚动着。
人物的层次绵密,所有的造型服从于一种连续性的运动。
色彩所表现的激情已达到了最高点。
9、在1622-1625年间,鲁本斯为法国卢森堡宫作护墙板装饰,画了大型历史画连作《玛丽·美第奇生平》共21幅。
其中第五幅是鲁本斯亲眼目睹的宫廷场面,那是在意大利任曼图亚公爵的宫廷画师时,他随同公爵参加了佛罗伦萨的婚礼。
全画394×295厘米,现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亨利四世和玛丽的婚礼,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政治策略的结合。
因此,画家没有在这一场面表现过多的诗意,也不赋予美满的抒情色彩。
一句话,它只不过是发生在教堂里的一幕政治交易。
10、鲁本斯的第二次婚姻,豆蔻年华的年轻妻子带给他了油画《海伦·芙尔曼和她的两个孩子》创作灵感,该画113X184CM,于1635年创作完成,现藏巴黎罗浮宫。
画家着力描绘了海伦·芙尔曼及其儿女间的轻怜蜜爱。
他采用奔放的细笔触,着重展现海伦的文静姿态与丰满的体形。
宽松的衣裙绘以素色,美丽的帽上羽饰配以棕红色。
颜色用得单纯,充分发挥色彩的素描意义。
伦·芙尔曼沉浸在遐想之中。
两个儿子,一个伏在膝下,最
小的儿子被抱在怀里。
背景被淡化了,椅背上衬着一块红色丝绒,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空间感。
琢磨入微的细致观察,为后来许多画家所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