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DNA的复制重组与修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 1958年,由Francis.Crick提出。
第一节
DNA的代谢
一、DNA代谢包括DNA复制、修复和重组
二、大肠杆菌遗传图
第二节
DNA复制的一般规律
一、关于模板的概念
模板(template): 1.早期推测模板分子的表面可以让许多小分
复制一条新链。二个子代DNA分子碱基顺 序与亲代分子完全一致,其中一条链来自 亲代DNA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
The Meselson-Stahl experiment:
1957年, 由 Mathew Meselson 和Franklin Stahl设 计。
三、DNA复制的起点与方向
复制从原点(origin)开始双向进行的 John Cairns experiment
子按一定排列顺序排列,然后连接这些小 分子形成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大分子。 2.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表明,DNA 双链严格按碱基配对互补,故,如以一条 链为模板,可合成另一条有既定顺序的互 补链。
二、DNA复制是半保留的
半保留复制(semi 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亲代的DNA双链,每条链都可作为模板,
具有高度专一的DNA修复功能(appears to have a highly specialized DNA repair function )。
DNA聚合酶Ⅲ( pol Ⅲ): 为E.coli的主要复制酶(replicase)。
1.全酶含10种亚基,为不对称二聚体。 2.α,ε和θ 组成核心酶 (α具有5′→3′聚合 酶 活性, ε具有3′→5′外切酶活性和碱基选择功能) 。
3. 使核心酶形成二聚体。
4.γ2δδ′χψ构成钳安装复合物。 5.核心酶二聚体+钳安装复合物Ⅲ*型DNA聚合酶
(连续性低)。
4.β 形成围绕模板链的滑动钳,使酶沿模板链滑动防 止酶从模板解离连续性↑。
E.coli pol Ⅲ的β两个亚基形成环形钳子围绕DNA
三、 DNA聚合酶催化DNA合成的精确性
DNA聚合反应的两个基本规律: 1. 所有DNA聚合酶催化DNA合成均需要模板(all
DNA polymerases require a template). 2. 聚合反应需要引物(a primer is required).
催化反应的连续性(processivity): DNA聚合酶不离开模板连续加接一定数量
核苷酸的过程称为催化反应的连续性
二、E.coli的三种DNA聚合酶
DNA polymerase I (pol Ⅰ,Kornberg酶): 1.催化的反应: (1) 5′→3′的聚合活性; (2) 5′→3′外切酶活性:切除引物,切除突变片段。
(3) 3′→5′外切酶活性:切除错配的碱基。
2.结构及作用:
Klenow fragment
3.主要功能:
(1)在DNA复制、重组和修复起修缮工作用 ( 5′→3′外切酶活性)(This enzyme serves a
host of “clean-up” functions during replication, recombination, and repair.)
1.正确和错误核苷酸的区分: 依靠互补碱基正确配对建
立的氢键:
不正确的碱基不能与模板
链上的碱基形成正确的氢 键。
2.DNA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 碱基的选择功能:
pol Ⅲ的ε亚基。
3.复制中出错时有即时的校读 功能:
pol Ⅰ的3′→5′外切酶活 性。
四、DNA复制需要许多酶和蛋白质因子
E.coli的DNA复制需要至少20个酶和蛋白组成的 DNA复制酶系统或复制体(the DNA replicase system or the replisome)
(2)对复制中的错误进行校读( 3′→5′外切酶活性, 5′→3′ 聚合酶活性);
切口位移作用(nick translation):
Pol I 的5´→3´
外切酶活性可切除与 模板链配对的 RNA 或 DNA 片段, 并同时 用一条新合成的DNA 链取代之。
DNA聚合酶Ⅱ( polⅡ)
1. 5′→3′聚合 ; 2. 3′→5′外切。
解旋酶(helicases) 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s) DNA单链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DNA binding
proteins,SSB) 引物酶(primases) DNA连接酶(DNA ligases)
第四节
细胞DNA复制的阶段性
一、起始(initiation)
四、DNA的复制是半不连续的
DNA合成的方向为5´3´,复制是半不连续的。
第三节
DNA聚合酶
一、DNA是由DNA聚合酶催化合成的
1955年,Arthur Kornberg 及其同 事从 E. coli发现I 型DNA 聚合酶 (DNA polymerase I )。
DNA polymerase I 催化的反应: (dNMP)n+dNTP→ (dNMP)n+1+PPi
在primer 3′-OH端接上相应的核苷酸。
滞后链的合成:(Synthesis of Okazaki fragments.)
Pol III二聚体对前导链和后随链合成的协调.
后随链RNA引物的切除 (Removal of RNA primers in the lagging strand.)
E. coli的复制原点oriC由 245 bp组成:
有关的酶类与蛋白:
DnaA蛋白在起始 阶段起关键作用
(The key component in the initiation process is the DnaA protei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延长(elongation )
前导链的合成: 1. 引物(primer)的生成:由引物酶(primase)催化 (1)细菌:50~100nt; (2)哺乳动物细胞:10nt。 2.在RNA primer上由 pol Ⅲ催化,按5′ →3′ 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