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课改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完全融入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确立新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相互促进,尽力实现课程改革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德育工作素质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落实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自身基层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只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实践,在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持久性、实效性上狠下功夫,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三个目标层次”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确立德育工作目标的三个层次。第一,要做好安全教育,让学生遵纪守法,树立优良校风。只有纪律严,校风好,学风才会浓,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搞好德育是教学工作能正常开展并不断提高质量的前提。第二,必须坚持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并渗透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观念。同时,积极进行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学会

爱人”,懂得“孝”,懂得关心父母长辈,这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构成状况下尤为重要。第三,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重视德育的个体功能,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心智,使之成为有正常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人”,这应该是新课程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和整体教育工作的最高层次目标。因为德育说到底要能有助于人的生命发展、高尚精神世界的形成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发展方向

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的确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往往只喊在口头上,而实际工作中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

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就要从理念上改变,要把德育工作确实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教学质量一方面来考核,要把德育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树立全新的德育工作理念

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既要有全面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

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而应该认识到,德育不能离开政治,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是,政治不能涵盖德育,更不能替代德育。德育是以育人为背景的比政治有着更丰富更广阔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德育和德育课程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凡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都可称之为德育。

四、注重以身示范的表率效应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如何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五、发挥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开展德育活动,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

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六、构建多维德育网络结构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全国性的教育革命,它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德育工作为首,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德育工作要坚持多维联合,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基础教育新的改革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总之,我们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拓创新,讲求实效,全面推进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懈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同志在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06-12.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