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代服饰的再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5期2014年9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37 No.5Sep. 2014
收稿日期:2013‐12‐28
作者简介:徐 蕊(1976‐),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战国秦汉考古和服饰研究。
对汉代服饰的再认识
徐 蕊, 刘 芳
(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在多年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跳出以往仅观察汉代服饰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综观汉代服饰发展的整个历程,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及世界古代服饰发展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结合时空概念,兼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从七个方面对汉代服饰进行了更深入的宏观认识:汉代中原地区汉族主体服饰整体的考古类型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地域及民族性上发展的特点;在美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先秦以礼和伦理性为主导的服饰观向魏晋玄学以人为主导的服饰观转变的量变积累过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汉代服饰的影响;发展中存在的两对矛盾;汉代服饰发展中始终存在的“正统”与“世俗”两个系统。关键词:汉代;服饰;考古学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14)05‐0737‐04
随着对汉代服饰研究的逐渐深入,笔者悟觉出要想全面透彻认识汉代服饰,必须跳出自己以往研究视野的局限,应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综观、俯视它。将汉代服饰放在更广阔的空间,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大框架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乃至世界古代服饰发展的空间中,通过纵横深入的对比、比较观察,兼以考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相关因素,对汉代服饰的发展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宏观认识。一、汉代服饰整体大一统的发展方向
汉代服饰与汉代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表现出的整体特征相一致,可以说汉代服饰的发展过程就是汉代服饰实现大一统并日益巩固加强的过程,主
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汉代服饰的形成是对先秦服饰发展的总结作为汉代服饰核心内容的中原地区汉族服饰,
主要是在继承先秦楚服及秦服饰的基础上,采取秦的服饰制度,以先秦楚服为其主要款式和风格的来源,部分吸收融合了先秦其他诸侯国服饰元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这种融合是发生在汉族社会内
部,它不同于之后的北魏、唐代、元代和清代等时期,后者更多体现在汉族服饰与其他民族服饰的融合。(二)汉代服饰整体发展形成以两京地区为主导,全国服饰款式风格趋于一致的发展态势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汉代服饰虽在各地区之间
存在一定差异,但与一统的总趋势相比,差异是次要的,统一是主要的。两汉服饰分别形成以长安、洛阳
两京地区服饰为核心,统领全国服饰的发展潮流的特点。在西汉时期,无论是京都长安[2‐5]地区,还是湖南
[6‐7]
、湖北
[8‐10]
、江苏
[11‐16]
、山东
[17‐25]
等地区,还是在
西南
[26‐27]
、南部[29‐30]
等边疆地区的服饰在款式风格
上均体现出西汉服饰特有的紧身束裹、严肃拘谨的风格。而东汉时期,这种统一表现得更加明显,服饰
73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
的地区差异缩小,一统的范围扩大。东汉服饰虽然种类丰富,变化多样,但总体看仍是以京都洛阳[31‐32]地区为主导,引领中原的周边地区,均体现出东汉的轻松活泼、宽大随意的风格。
(三)汉代服饰完成了以儒家“中和、含蕴为美”的服饰美学思想的统一
以汉代女子服饰为例,从全国出土的汉代服饰考古资料来看,西汉时期无论是陕西、湖南、湖北、江苏地区的侍女俑,还是山东临沂和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中的贵族女子,或是内蒙古出土的带有异域风情的女俑[33]、抑或是四川、广州等地西汉墓中所见女子形象,都体现着传统中国汉族女性“中和、含蕴”美的表达方式。她们紧身束裹的拖地衣裙、清秀恬静的容貌、拘谨温顺的神情、端庄典雅的气质无不透射出独特的中国传统女性端庄典雅、含蓄内敛之美。到了东汉时期纵然女子服饰较之西汉略显轻松活泼,但整体仍未摆脱传统的含蓄美。无论是江苏、四川、河南、陕西等地画像石中人物[34‐37],还是洛阳等壁画中人物形象,抑或是四川出土的众多世俗俑,她们飘逸的广袖长衣、松散高耸的发髻、亮丽丰富的服饰色彩都使汉代女性服饰平添了一丝清新之风。但也不难看出,这种清新只是相对于西汉近乎呆板的统一而言的,它仍是将女性的身体从颈下至脚部统统包裹,女性自身形体的曲线美并未得到彰显,是通过服饰的色彩、花纹和各种装饰配以汉代女性面部神情和优雅的举止来映射出中国传统女性的柔美,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突出人体美的性感奔放之美。
(四)汉代服饰在对全国服饰整合的基础上,开始作为一个独立开放的系统与外界进行交流
汉代中原汉族服饰已经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紧密的整体,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强大的感召力,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对边疆地区及丝绸之路沿线其他民族服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辐射力。汉代强大的国力是这种服饰文化外传的前提。同时,汉代服饰也吸收了边疆其他民族服饰的一些元素,丰富了自身的内容。汉代也是中国服饰发展史上汉族与其他民族服饰产生交流融合的开创时期。但在汉代,这种服饰上的交融,更多地表现为汉代服饰对外族服饰的渗透和同化,即对外传播是主要的、广泛的,内传吸收是次要的、有限的,吸收仅表现为个别元素的借鉴。
二、汉代服饰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一)汉代服饰的发展规律
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汉代服饰考古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得出汉代服饰主体中原地区汉族服饰具体形象上的发展有以下规律:1.汉代发式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变化的快而且明显。女子发式发髻的位置由低向高发展,即西汉早、中期以背后或头后挽髻为主,几乎不见头顶挽髻,至西汉中晚期开始出现头顶高髻,之后头顶挽髻开始普遍流行并盛行于东汉,而背后、头后挽髻的发式则基本消失不见;头发上的装饰呈现由少到多,由朴素到繁杂的转变[38]。
2.男女服装存在由紧向松的发展,即由西汉早期的紧身束裹,
服装下体剖线呈“”形,发展到西汉中后期的合体,即服装下体剖线呈“”形,再至东汉开始变得宽松,直至发展到东汉晚期的肥大。
3.西汉和东汉的服饰风格存在着明显转变,西汉严肃拘谨,东汉轻松活泼。
4.汉代服饰有两个重要转变期,即西汉晚期和东汉晚期。
(二)汉代服饰的发展特点
1.汉代服饰在地域及民族性上发展的特点是:两汉时期服饰的整体发展是区域性与民族特色的逐渐减弱,全国各族之间的服饰总体特征渐渐趋于一致。两汉时期服饰文化在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与中原汉文化的形成壮大过程是趋于一致的,与汉代中央集权制下的经济、文化多元一体化的进程是趋于一致的。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是服饰民族融合过程的表现形式[39]。
2.汉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中的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汉代服饰总体发展是由先秦时期突出社会化,即以善、合礼为美的伦理等级为主体的服饰观,向汉之后魏晋时期在玄学指导下探索人生价值、彰显个性特征为主要内容的服饰观转变。汉代不同时期服饰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做是产生这种“质变”的“量变”积累过程。
蔡仪在枟中国古代美学概观枠中指出“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史中,向来存在两个传统:一个是先秦及两汉时期特别是汉代,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