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分析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肖雁

【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普遍的。

(2)联系的定义。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联系的客观性的基本要求。

3.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2)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区别。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本课的逻辑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第七课的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本框分为三个目。

(1)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2)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3)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学习了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原理,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将进一步分析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具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2)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做到的三个方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方法对于我们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第二框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是我们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前提和基础。这两框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都是从原理到实际的运用,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必须弄清楚。

(二)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这一框设计了三个目。

(1)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

这一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这一探究活动只有一问。让学生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的故事中了解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太阳风暴会影响地球,甚至会到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联系的普遍性。

(2)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这一探究活动有两问。

这一探究活动的第一问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圈不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问就目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已经造成了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的现实状况,让学生明确人类的活动又要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和制约,在客观的生存环境面前,人又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肆无忌惮地改造环境、改造自然。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所知道的实际事例进行讨论。

(3)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这一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就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各种环节危及到人类生存环境及人的生命健康,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了解联系的多样性。告诉学生自然界中的联系是随处可见的,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我们能够看到,有一些我们不容易看到,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认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探究活动,通过引入恩格斯的一段话,把人类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昭示在学生面前,虽然恩格斯讲的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依然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环境保护是人类永远的主题,保护环境与每个人都有关,可以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1)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这一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旨在告诉学生一幅画就是一个整体,在这幅画中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作为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而存在,正是因为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很好地处理和运用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使他人无法改动这幅画的任何一个地方,从中让学生得出结论,整体与部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的、紧密的联系。

第二个探究活动,导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及恩格斯谈论手的两句话,让学生从中体悟,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是构成人的活生生的肌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它们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脱离了人的身体的手不能算是人体的一个部分。

(2)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通过木桶和短板的对话,谈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一个目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这一目主要是从这种关系中引申出系统和系统优化的方法。主要强调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构成事物的内部要素对于这个事物的重要性。

第二个探究活动,叙述了唐代韩愈和宋代苏东坡的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旨在让学生从中分析这两种学习方法中所包含的系统优化的哲学道理。这两个事例和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在讲课中可以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系统优化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就要做到三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还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明白1﹢1>2的道理。可以说,这一目是上一目的逻辑延伸和递进。

第三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冯湛造船的故事,理解从事物的整体性出发,考察系统的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优化组合,最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在这里,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是这一课的最终结论,也是本课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 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各数一个“零”也不读出的数是()。 A. 5006 B. 5060 C. 5600 2.5□24<5419,口里最大可以填()。 A. 9 B. 3 C. 4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529元,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34元.买这件衣服和这条裤子大约要带()元才够. A. 700 B. 760 C. 770 4.估算576+28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和比1000大一些。 B. 它们的和700小一些。 C. 576<600,284<300,它们的和一定小于900。 5.195+495的和接近()。 A. 500 B. 600 C. 700 6.估一估:596+387的结果一定()。 A. 小于800 B. 大于900 C. 小于900 7.算式的结果是大于600而小于700的是()。 A. 309+216 B. 900-214 C. 489+57 8.妈妈要买一双308元的运动鞋和一套480元的运动服,至少应带()元。 A. 700 B. 750 C. 800 9.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 2080 B. 3100 C. 3280 10.下面这些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 6008 B. 6800 C. 900 11.从900里减去下面(),结果不小于500。 A. 512 B. 400 C. 389 12.3508中的5表示() A. 5个一 B. 5个十 C. 5个百 二、填空题 13.一个数,千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的数字是3,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________,请在计数器上画出来。 ________ 14.由6个千、7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________,这个数是________位数。读作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第七单元检测的结束,从卷面上看,学生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特对本次测试的试卷分析如下: 一、命题情况评价 本试卷包括四道题:第一题基础达标,第二题积累运用,第三题综合实践,第四题阅读理解,第五题写话天地。 特点:1、突出基础知识。从知识点上看,覆盖面广,对整学期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涉及。在本次测试题中大部分来自于课本的原题或课本原题的改造。 2、注重能力培养。本次试卷题中,除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注重设计了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1)考查学生汉语拼读能力与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体现知识综合。 二,考试情况 本班现有人,全部参加了考试,总分分,人平均分,优秀人数人,优秀率%,及格人数人,及格率%。本次测试比较满意,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三、教学反思与对策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加强易错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从卷面上看,不论是在汉语拼音还是在识字、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学生对某些字词产生混淆。在平常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辨析、掌握。 3、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短文阅读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要

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以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在写话方面,坚持每天写日记,为写作打基础,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本次对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虽然学生的阅读题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试卷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四、今后改进教学策略 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积累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单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本单元包括8课: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并不要求学生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6.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2.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

第二单元英语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Unit 2 Last weekend 一、单元教学内容 1、话题:What did you do? 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 (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 (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 I did. No, I didn’t. (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 2.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talk中的句子。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引思明理〉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部编版语文二下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部编版语文二下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关爱”这个主题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3篇课文。3篇课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有家人之间的关爱,还有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对人的直接关心、帮助,还有对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关爱”的内涵十分丰富,本单元的课文知识反映了“关爱”的几个重要表现,相信会对学生学会关爱别人起到引导作用。 二、语文要素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句子,想象画面”就是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这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均对本重点提出了训练要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人糕》要求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一匹出色的马》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个教学要点的尝试运用。从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想象画面,到本单元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到中高年级的“读文章,想画面”,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安排。教学中要注意承接二年级上册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在脑海里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教材在《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练习中首次提出“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本册第一单元“注意读好重音”基础上的延续和提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阅读理解运用的手段之一。教学时,不要盲目拔高要求,要在学生已有朗读能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加以提升。本单元在引导学生“读句子,想画面”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以及想象中产生的体会读好“问答”或“对话”的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一、考试情况分析: 全班67人参加考试,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总分是100分。全体学生都能在 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本章试卷有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为学生初 步涉及,考试成绩100-90分共 50 人,80-89分 10 人,79—60分 5 人,不及格 2 人。 班优秀率为 70﹪。很可惜有几位孩子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成绩很不理想。 二、试卷分析: 第一题:选择正确的读音,主要测查学生对音节的辨别能力,主要是前鼻音和后 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有10位同学“找”“造”“怎”个别选错。 第二题:拼一拼,写一写。主要考查学生对看拼音写汉字的掌握程度。大多数学 生能完全正确地写出汉字。出错原因:个别孩子把用力的“力”写成了“里”。 第三题:读一读,连一连。主要考察学生对于音节的拼读情况。除2个孩子没有 完全连得正确外,其他孩子全对。 第四题:数一数,填一填。主要考察学生书写顺序和基本笔画。这里写错的有 12个学生。错得最多的就是“两”和”雨”以及“年”的笔画数错。 第五题:想一想,组一组。给“生”“来”“瓜”“皮”扩词两个。本题错得最多 的是瓜和皮的扩词。 第六题:照样子写词语。这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语文园地六里有讲过,可没 有要求学生自己写,这题有点难度。但我要求学生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大部 分孩子也都能完成。 第七题:读一读,连一连。本题有五六个学生把“又高又大的”和“又细又长的” 连反了。 第八题,读一读,填一填。把句子填完整。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题型,也有 一定的难度。出错原因:个别孩子书写汉字出现错误,上册就开始写句子,难度 很大。个别孩子不理解题意,在乱写,不知所云。此题错误率挺高的。 第九题:排列句子。这种类型课堂作业本上有写过。好的学生能把句子排列好, 但把它抄写下来也是有难度的,更不要说不明白,句子表达不完整的孩子了。此 题失分率是最高的。 第十题:读一读,猜一猜。全班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猜中。 三、反思 对本次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认为今后在改进教学方法,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还要狠下功夫,在以后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渗透拼音教学,努力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汉语拼音。 2﹑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

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检测 (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时针指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5,这时的时间是()。 A. 5:25 B. 6:25 C. 5:30 2.时针走了2大格,分针走了()分钟。 A. 60 B. 120 C. 180 3.钟面上,分针转动360度,相应地时针转动()度。 A. 60 B. 30 C. 20 4.小明周末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完成以下事情,最少需要() 用洗衣机洗衣服20分钟;扫地6分钟;擦家具10分钟;晾衣服5分钟. A. 21分钟 B. 25分钟 C. 41分钟 5.钟面上的时间过5分是()。 A. 5:45 B. 6:50 C. 5:50 6.分针从3走到5,共走了()。 A. 2分钟 B. 20分钟 C. 10分钟 7.星球六上午阿姨准备在家做早点,午饭前赶到电影院,其余的时间要到商场买衣服。阿姨可能在下面的()时间到达商场。 A. B. C. 8.过10分是()。 A. 11:25 B. 11:35 C. 11:40 9.分针在钟面上走了1圈是() A. 1分 B. 5分 C. 1时 10.苏萌每天放学回家,在路上用了()分.

A. 4 B. 20 C. 30 11.一分钟之内,小华不可能完成下面哪件事?() A. 跳绳40次 B. 步行 500米 C. 做口算题10道 12.12分=()小时 A. 0.12 B. 0.2 C. 1.2 D. 120 二、填空题 13. (1) 10分10分地数,数________次就到1小时了。 (2) 5分5分的数,数________次就到1小时了。 14.在横线上填上“>”“<”或“=”。 2时________200分 2时________80分 60分________半时 15.如图,钟面上的时间是________,再过一刻是________;分针从3走到6,走了________分钟。 16.时针走1大格是1________,分针走1小格是1________,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________小格。 17.写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 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 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 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 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梳理。 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 提示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课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寺株待兔》。 3.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

理, 4.能借助注释读准文言文。 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口语交际 1.积极參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3)习作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4)语文园地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 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監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 本次测试,总分5456分,平均分为88分;优良人数:39人,优良率为63%;及格人数为:59人,及格率为95%。其中最低分学生成绩是32分。总体来说,成绩不错, 但是后进生的成绩有待提高。 二、试卷命题范围及特点: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统计图表。本试卷通过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 三、改进与措施: 要重视书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老师要善于研究这些题目。部分后进生老师要更加耐心地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范围及特点: 本次试卷涉及的内容较多,基础性知识也占了大多数,试卷安排也比较合理,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 二、学生成绩情况: 本次测试,总分5015分,平均分为85分;优良人数:33人,优良率为56%;及格人数为:52人,及格率为88%。其中最低分学生成绩是40分。总体来说,成绩不错, 但是后进生的成绩有待提高。 三、对后进生原因分析与补进措施。 经过耐心辅导,后进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但由于学生基础不太扎实,有几个小学生学习习惯还不好,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太差,还需要加大对个别后进生的辅导的强度,我现采用组长帮组员的学习方式,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行多鼓励、多激励的手段,慢慢让小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有的学生考试时不够仔细,很多题目都会做,但由于不细心,便做错了。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 四、特长生情况分析与培养措施。 在优秀生的培养中,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给优生布置一些提高性的作业,希望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希望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路旁的橡树》《语文园地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四.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五.教学课时安排: 《翠鸟》2课时《燕子专列》2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课时《路旁的橡树》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5 翠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篇课文和一个练习。五篇课文分别是《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内容都与景色有关,意在告诉孩子们大自然的一些美景,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写4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情感目标 《春笋》写的是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旺盛地生长的情景,赞颂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雨点》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小池塘》的意境很美,如诗如画。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为了表现这种意境,作者大量采用了比喻来表现这种意境。全文共出现了六个比喻:把池塘比作眼睛;把芦苇比作睫毛;把白云比作白鹅;把太阳比作气球;把月牙比作小船;把星星比作珍珠。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静态中的动感和生命之美如何使学生领会,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 《春到梅花山》一文描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课文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课文着重描写的是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1)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一、从试卷分析: 本试卷充分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的特点,尊重教材,以学生为本,兼顾了各类学生的差异;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题型设计新颖,容量适宜,难易适度。通过检测,不仅考查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导向了以后的教学。 二、从学生答卷上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从他们做题情况看,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 1、对于一些普遍易错的字词,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差。如第二题,看读音写词语,虽然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有强调,但是还是有些疏忽了,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把“翻开”的“翻”写成了“番”,把“一篇”的“篇”写成了“偏”。 2、对于要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知识的题,这些题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如积累运用的第三题至第六题,学生掌握的还好,只是有出现写错字的现象。 3、阅读题有两个题目,即课文片段和一短文,题不难,课外阅读失分的重点集中在课外积累欠缺,请你理解空洞无物的意思,学生答对的不多。 4、作文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按一定顺序写清楚童年的事情。一少部分学生没有写完整童年的事情,语言表达不流畅,不连贯,;长句子不使用标点符号;行文中出现错字。 三、改进措施。 1、继续抓好书写规范,把字写漂亮。从小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2、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形近字、多音字的积累,帮助学生做好形近字与多音字归类与总结。 3、将阅读理解做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每周一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4、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为习作积累素材。 5、习作指导:优秀的学生有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学困生做到叙述完整、语句通顺,错别字少。

[部编本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第二 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说明第二组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和“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识字2》中出现的12个词语都是说学生课外活动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活动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场景歌》描写的是描述物体的数量词,让学生学会更精准的表达。《树之歌》使学生懂得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树木感悟美好自然,并拓展了相关简单易懂的谚语。《拍手歌》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拍手形式的儿歌,并感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田家四季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季节不同的农作物生长过程,感悟四季轮回。《语文园地二》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表现,体验学习的快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很熟悉,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本组教材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教学这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随

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活动情景,设置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老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是结合《我选我》一课的学习,谈“我的想法”。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这项活动和《我选我》的教学结合起来,或者和推选班队干部结合起来。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教学时,可以一个字为例,指导学生试查,通过探索总结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运用,使学生真正掌握。(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三)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49个,规范书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孩子们自己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难点 1、理解句意,小组讨论并能质疑。 2、读课文并能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单元课时分配《识字2 场景歌》 2《识字3 数之歌》 2《识字

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内容做一简要分析。 1、整体分析 1.1 时代背景分析 任何一部教材都是以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需求以及科技发展为基层而产生的。对教材时代背景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明确教材目的,掌握教材的特点,正确评价、运用地理教材。地理新教材从培养合格公民出发,体现素质教育和三个面向的精神,选择合格公民必须具有的地理基本知识,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地理教材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其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主动学则的能力和品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之一的“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本章是对地理环境中大气圈即地球表层大气这一自然要素集中编排和建构的一个专题。在章节安排中,将其安排于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可显其在本册知识学习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因本章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紧密性,可以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点更是重点。 1.2 外部联系分析 教材外部联系分析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初中教材的联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首先,从与初中教材的联系来看,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教材可谓是初中教材的“升级版”,主要表现为内容更加详细,条理更加清晰,规律性的整合度更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更高等。以所选内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讲,这一章节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天气与气候”的一种深化、细化。学生在初中阶段度这部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对地理事物及现象等问题原因的产生的分析能力也不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导,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通过整章知识内容的学习,不仅要学会构建、掌握非常全面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是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高中教材有助于学生从“是什么”走向“为什么”的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其次,从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看,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可以运用物理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如在讲解“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这一知识点时。这部分地理知识牵涉到初二物理知识:热力差异。最后,从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来看,我们可以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可以体系出来地理教材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 ,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观潮》《火烧云》为精读课文,《四季童话》为略读课文.《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唐诗都是以写秋景为主的.《观潮》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在钱塘江观潮时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火烧云》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变化,表现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人们观看火烧云的喜悦心情.《四季童话》以童话的形式和优美的语言描写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 本单元以"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为训练重点.单元导语把学生带入了那变幻无穷的大自然的"天下奇观"之中,大大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同时还提示学习课文时能"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意在使学生在欣赏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同时,还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从而达到读中悟写的目的.《观潮》《火烧云》两课后面围绕这一专题编排了相关的思考题,这两课重点承担了本单元的专题训练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适合朗读,背诵,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变化中的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通过观察到的景象展开丰富联想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语文大课堂"的"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5古诗三首 一,教材分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把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菊花是诗人们喜爱的歌咏题材.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不畏风霜,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蕊洁香远,诗人元稹则是因为

最新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范文

最新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范文 通过本次测试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参加考试35人,优秀人数12人,不及格人数4人。下面对试卷做以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的命题原则是北师大教材的要求为依据,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总体情况看,试题题型丰富,知识覆盖面广,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积累与运用的并重,课内与课外的衔接。除了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灵活性、开放性的习题。主要考察学生掌握本册的基础知识,词语积累,学习方法和形成的自主阅读能力。试卷中呈现出四块内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各类题型中的小题新颖,难易适中,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试卷分析。 第一部分考察学生对课本中字词掌握情况,共五道小题,看拼音写词语、划去字的错误读音、形近字组词、补充词语和按要求完成题,学生失分较少,第二小题划去字的错误读音,整体看学生答题不是很好,学生对字词读音掌握不是很好,尤其对哪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是比较薄弱的。 第二部分句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做的较好,但一些灵活性的题学生有失分。可以看出学生语文阅读量不够,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第一小题把“片片金黄的树叶铺满我家的小路”缩句,学生不能很好的抓住主干,失分较多。改写反问句、转述句和被字句这类题学生掌握较好。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从试卷反映出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还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时、句子的表达能力薄弱,短文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个别学生语句不够通顺。其次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部分作习作。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自己成长过程面对的一些错误中选其中的一件事写下了,自拟题目,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失分也不少。 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想象巧妙、新奇,颇有创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安排读读背背中有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 识字二借鉴传统的“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三字经”的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进行识字、写字教案,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传统的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 《看电视》这首小诗描述了一家四口看电视时的情景。折射出家庭的温情和尊老爱幼的风尚。整首诗以“奇妙”贯穿全篇,首尾呼应,内容生动有趣。 《胖乎乎的小手》课文通过一张画着胖乎乎小手的画,夸奖了兰兰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质。 《棉鞋里的阳光》是这一单元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文章。文中的小峰看到妈妈对奶奶的细心体贴的照顾,想到为奶奶晒棉鞋,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月亮的心愿》以月亮的心愿变化为线索,赞美了珍珍对妈妈的关心和体贴。《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意在让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识记下面“我会认”中的字,把学过的识字方法及时运用。 二、教案目标 1、认识74个生字,会写30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家庭中幼爱长,长爱幼的深情,并从中受到教育,懂得关爱他人。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使学生喜爱诗歌。 三、教案重点、难点: 1、准确掌握本单元的生字,一类生字要求读准、写正确,会用新词说话。 1 / 19 2、理解本单元内涵,培养学生从小学会热爱家人、朋友的美好情怀,做一个善良懂事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3、养成从小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4、说一说好孩子、好学生应该具有哪些优良。 识字2 学习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懂得儿歌中的良好品质。 3、产生尊长辈、爱劳动、爱家庭的意识,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案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