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学学中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中学学中乐
-让幼儿享受手工活动乐趣的点滴体会
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司马陈颖
摘要:
陶行知先生激情地指出:学习一定要唤起兴味,就肯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
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自由的动手、动脑,积极的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去,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手工活动在幼儿园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手工课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但在手工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当一节手工课结束时,许多老师会问自己:这次手工课上,孩子们都会做了吗?做的精致吗?这节课我上的成功吗?却鲜有老师这样自省:这节手工课上,孩子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享受了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教育观、儿童观。
在很久以前,陶行知先生就倡导教师要关注儿童知情意行的统一,当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艺术的手工活动,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幼儿道德情操的发展。
我们的手工活动要一改传统的机械、沉闷和烦琐,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让孩子把手工活动当做游戏,认为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有趣的事;让教师也感受到手工教学是一件轻松、有意义的事,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的释放。
手工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这理应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成为孩子的一种期待与向往。
关键词:学习思考探究乐趣
序言
然而,当我们走进眼下的手工活动课堂,却分明看到了几组启人深思的镜头。
镜头一:请你跟我这样做
手工活动开始了,老师拿出精致的范例调动孩子的操作欲望,然后饶有兴致的介绍制
作的方法,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教,最后终于做成一件艺术品。
思考:手工活动是一种充满创意的活动,有些材料的使用、操作的技能是否都必须跟着老师学,孩子在探索中能否获得。
陶行知先生的主体是创新式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自己主体发挥而获得的,它重视孩子的独立探索。
陶行知强调:创造教育是“活”的教育,“行动”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自觉的投入到具体行动中去。
镜头二:谁的最精致?谁的最有创意?
孩子的手工作品做好了,老师总爱问:你觉得谁做的最精致漂亮?谁最有创意?或是放眼一望,看见几个很有创意的,就请他来介绍,可以想象在老师心目中最精致者此刻是一脸的灿烂,而其他的孩子则毫无表情。
思考: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性格,又有不同的表现风格,其实在老师认定的精致旁边,常常都是一个个智慧的精灵的闪现,都是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成就的一件艺术品。
每个孩子都有应该属于自己的一份“精致”和“成功”。
陶行知先生说:“要爱满天下。
“这样的评价面向全体了吗?
镜头三:多样式的技法当作秀
在手工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很多种技法,有印、有涂、有粘贴……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临到下课,孩子还没忙乎完。
思考:是否每一次手工活动中运用的技法越多越好,是否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是否有延续、有提升。
镜头四:手工成了一种“煎熬”
为了让家长看到孩子拿回家的都是一件非常漂亮的艺术品,老师把一个手工活动分为多个程序,一次涂底色,一次装饰,另一次安装,孩子像在做大工程,最后终于拼装成了一件艺术品。
思考:手工活动本应该是快乐的事情。
可为什么有孩子这样紧张惧怕呢?一些技能的要求和烦琐的步骤让孩子有畏难心理。
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中告诉我们孩子需要做的成就,不需要脱离他们生活的就不教,否则教自教,学自学,连做也不是做了。
写下这几组镜头之后,我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我们的手工教学这样缺乏生命的活力?孩子在我们的手工教学中享受到乐趣了吗?
是“手工”本身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孩子都喜欢动手操作,“手工”可以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需求,做手工时孩子可以获得创新的超越,“手工”自身魅力无穷。
那么,在我们的手工活动中,究竟是谁剥夺了孩子享受这一切的权利,又是谁让我们的孩子以安静操作代替神思飞扬,让烦琐复杂消无声息地浇灭热情,让做手工变得焦虑紧张枯燥无味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是主宰课堂教学的教师。
尽管我们老师在竭力“烘托”孩子这一主体,但长期以来的“教师至上”的教学概念,使我们身不由己地“地位”,自己成为课堂的中心,主宰课堂,左右孩子。
能否让孩子享受更多的乐趣,少一份学的累,多一份玩的快乐。
重要的是我们老师要改变自己。
陶行知认为:“欲求尝新之道,必先有去旧之方。
”作为当代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实现角色转变,要从“教书匠”式的教师向研究型的教师转变;要以教师为本,转向幼儿为本;要从拥有知识转向知识水平的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要从“为教之教”转为“教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为师幼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同时,陶行知认为孩子具有潜在创造力的,要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就要有一个民主的氛围。
他要求每个教师有“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关心,去爱护每一个孩子,跟孩子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民主,要鼓励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习惯和批评评价的习惯。
这种互敬互爱的民主氛围,浸润着一种创新个性,对孩子起熏陶、感染的作用,可以极大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容和做法,我们得好好地审视自己在手工教学活动中的举措,力求及时去旧,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教师。
(一)教学设计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共同探索中享受
陶先生说:与其把孩子当做鸭儿添入一些零碎只是,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他又说: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
我们要停止一切束缚,使儿童可以自由活动,这儿童的世界才有出现的可能。
多年以来,我们在设计手工教学时总是会将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环节考虑周全,记录在案,研究每一部的技法怎样交给孩子,出示每一种材料时会按部就班地展示它的使用方法,久而久之,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使的手工学习失去灵性、个性、创造性,教学成为一种充满了程式化、步骤化的机械流水作业。
教学设计要求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
是指少一些教师的教,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
有些步骤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例如《机器人面具》如何带上,有用纸条粘的等等,孩子在积极地探索中智慧无穷。
材料的操作也并非一定都要教,例如《舞龙》中我提供给幼儿大小不同的海绵印章以及不同的颜色让孩子自己印出漂亮的龙鳞,有的以大小有规律地排队,有的大小重叠,有的把小的围着大的绕圈,等等,孩子在自我的探索中个性得到飞扬,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操作中尽情展示,在研究中不断享受,手工活动在探索中展现出了活力。
(二)课堂氛围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在心灵放飞中享受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陶先生说的多好呀,老师能在学习活动中和孩子互敬互爱,共同学习,那学习该多有趣呀。
长期以来,我们的手工活动一直保持着一种秩序井然,教师有条理的讲解示范,学生循规蹈矩的学着制作,我们习惯这种氛围。
在这种看似有序的氛围中孩子有乐趣吗?他们做累了,之得忍一忍,思想累了,只能疲惫紧随。
在我们的手工活动中要创设一种宽松有趣的氛围,让孩子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
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自由地动起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自由的探索起来。
只要老师放飞自己,组织些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玩材料、在游戏中让孩子展示作品,借别开生面的游戏就能为孩子营造一方快乐的天堂。
例如:有些小朋友在画之始非常愿意而且饶有兴致的勾线、想象、创作,但当要涂色有些发懒了,有些小朋友会说:“涂色太麻烦,没意思。
”特别是对背景,懒惰的小朋友会只用一种颜色刷刷几大笔就算了事,本来一幅很有创意的画在马马虎虎的涂色下黯然失色。
面对着一情形,我采用了闯关的形式,低一关:画遮挡的椭圆形;第二关:涂色;第三关:联想;第四关:感悟。
开始时我提出:“今天我要带你们去闯关,你们有没有信心取胜?”“有”,一听“闯关”孩子们顿时热血沸腾。
我在纸上画了个椭圆形,“这是小天使,我要邀请许多许多的小天使来到我这儿。
”随后,我在这个椭圆形旁边遮挡地画起其它的椭圆形来,“你们也要来邀请小天使,比比谁邀请的最多谁就是第一关的胜利者。
”孩子们上当了,
一个劲地画,画了许多许多。
使着本课向一个方向发展,画的越多对涂色的要求就越高,需要付出的耐力毅力更多,对孩子意志力品质的培养更有利。
接着,我又提出:“这么多小天使来参加舞会,他们个个都需要穿不一样的颜色。
比比谁先帮她们穿好。
”孩子们手握三支笔快快地涂着,我特意提醒:“当心有的衣服漏洞了小天使会不满意的。
”这个过程我和孩子们一起画,一起闯关。
更让孩子们有超越老师的激情,画了一半手有些酸,孩子们稍甩几下坚持下去,终于有人全画完了。
我抱以无比敬佩的赞扬:“你真是个英雄。
”四十几分钟后,当所有的画展示在孩子们面前时,三色间隔的颜色似跳动的火焰,孩子们自发地感叹:“啊,好美呀!”在总结时,我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悟,使本次活动达到高潮,“我成功了很高兴!”“我认真涂地颜色很漂亮。
”“我们动作都很快,我们都是英雄。
”……孩子们的话语有的道出了真情,有的充满幻想,有的点出了我的用意,这次涂色活动我糖孩子们在闯关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使孩子们有的涂色的兴趣和动力,而且使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树立了自信。
要让孩子乐学、想学、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研究孩子,研究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式,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教学才会散发魅力。
另外,音乐相当于兴奋地语言,它对年幼儿童的愉悦功能又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音乐能激活人们的情感,使得手工活动更身临其境,在《猜猜我是谁》中,我用两首音乐导入,让幼儿听着音乐猜猜谁来了?第一手音乐甜美的童音让孩子们联想到了娃娃,第二首音乐则非常粗狂,狂野的吆喝声又要孩子们联想到男人或者猛男。
不同性质的音乐在听觉上给孩子们对比强烈的感受,更令孩子产生奇妙的联想。
然后我出示作品,在不同的音乐声中变换不同的面具,当播放甜美音乐时我带上小姑娘面具,当播放粗狂音乐时我又将面具变换成狮子,带领孩子们将形与声巧妙地匹配,非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益的审美空间。
我们在平时的手工活动中要多使用音乐,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让音乐为我们的手工活动插上飞翔的翅膀。
(三)操作少一些统一,更多一些个性─在创造中享受
陶行知先生一一贯十分重视创造教育,讲究科学有效地教学方法。
他说,教育是什么,是要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的教育是教人变好。
他特别发对灌输的教育法,主张将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尽可能得交给学生。
他认为,学习创造是为了创造新自己、新生活、新世界,创造教育是为了实现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创造教育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式的,要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向去做。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
手工制作本身就是在创造,在这种创造的活动中我们不能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上,整个制作过程应是开放式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做法,可以自由的创造艺术品。
评价作品少一些不足,多一些亮点─在成功自信中享受
“要把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有得沾湿的机会。
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
”陶行知先生的铮铮教导时刻在耳侧。
在手工活动中,由于每个人的手动能力的差异,难免会有差距,这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权利。
教师如何对待学习中的不足,作出正确评价,倒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孩子学习劲头十足,能力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孩子,学习没有劲头,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评估孩子的手工作品中,既是面对粗糙的作品,老师也能用欣赏的眼光发现闪光点,舍得给孩子表扬的词语,以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就是一回期待。
结语
好好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认真践行,他必将会带领我们成就一份教育事业。
我们为孩子所做的这份工作─手工教学活动也必将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这是我们美丽的期待。
参考文献: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