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故居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高君宇故居参观!
(大门处)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这里是他16岁以前一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君宇奔走革命后,也曾多次回乡在这里秘密从事党的活动。
这个村庄名为峰岭底村,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原属静乐县),村庄依山傍水,山西的母亲河——汾河绕村而过,村东是海拔1378米的峰岭山,山顶上北宋时娄烦人民抗击外敌入侵所建的烽火台至今巍然屹立。
1996年1月,高君宇故居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中宣部批准修复高君宇故居并开始动工修复,1996年10月22日,高君宇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修复后的高君宇故居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09年,高君宇故居被中宣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更加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2011年,中央、省、市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再次对高君宇故居进行了修复与完善,并新建了纪念馆、景观广场。
(边走边说,到高君宇铜像前停止)各位领导请进,高君宇故居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窑洞为主,青砖灰瓦,是典型的晋西北农村建筑。它始建于清咸丰年间高君宇曾祖时,除了住宅外,还有药店、油坊、粉坊、酒坊等作坊和菜园、小花园。整个大院
分为东上院、东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园子六座院落。现在大家看到的高君宇故居主体为原“高家大院”的东上院、东下院和中院,占地面积为261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27.8平方米。东上院和东下院为长工住宅和作坊。中院又分为上下两层,中下院是管家、伙计们的住宅和帐房、药房等贸易场所。中上院的房窑分别是高君宇父母亲和兄妹们的住房,屋内陈设着当时高君宇家的生活用具。面前这座铜像是1996年修复高君宇故居时,国家文化部捐赠,再现了当年高君宇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呼号的风貌。
待会儿,各位领导可以到几个院落中随意参观。现在,请领导们随我进展览室。
(进展览室)高君宇生于1896年10月22日,原名尚德,字锡三,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二。五四运动后,他取均分寰宇之意,自号“君宇”。高君宇的父亲高配天是当地有名的开明绅士,他慈善仁厚,尽力为当地百姓排忧解难,辛亥革命前积极参加革命组织同盟会,拥护并响应革命,曾任温泉都团总,帮助地方维持治安,后担任过长达10年之久的静乐县商会会长,曾被当地政府授予“咸与维新”“热忱国事”的牌匾。
1903年,君宇入私塾,开始接受启蒙教育,1909年考入县立高等学堂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君宇与其父兄带头剪掉了辫子,以示革故鼎新。他强烈反对母亲给妹妹缠脚,设法帮妹妹把缠好的脚又放开。
1912年1月13日,怀着立意深造的决心,高君宇考入太原
模范中学校,该校于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一中,是现在太原五中的前身。学习期间,“他关心时事,广泛选读京沪各大报纸及时人名著”,常读《晨报》、《申报》、《新闻报》和《康梁文钞》、《章太炎文集》等进步刊物。
1914年底,由家庭包办,和神峪沟村李寒心结婚。当时,高君宇极力反对,但迫于家庭压力,无奈举行婚礼。婚后,君宇大病一场,托词静养离开家乡到省城,后给父亲写信,请求释放这个可怜的女子,无果。
1915年5月,省立一中师生得知“二十一条”消息,群情激奋。高君宇“目击时艰,痛国沉沦,辄愤懑填胸”,和同学发动捐款,翻印“二十一条”全文并附注释,在学校和街头散发,揭露袁氏卖国行为,唤醒国民与之斗争到底。
同年12月,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消息传到太原,高君宇积极响应,和同学们上街游行宣传,揭露袁世凯卖国、专制、独裁罪行,并将《袁氏窃国记》等资料寄回家乡,激发家乡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给父兄写信指出:“洪宪过不了百日”。
1916年9月,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12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为新文化的发展鸣锣开道,使北大思想极为活跃,成为新思潮的摇篮。不久,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1918年1月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后,大量增购中外图书,尤其侧重宣传和介绍新思想的书籍,北大图书馆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阵地。期间,高君宇“求学之余,兼留意政治”,常到图书馆借阅英、德哲学
书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1918年5月21日,日本政府与段祺瑞政府秘密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国在日留学生纷纷抗议,遭到日本帝国主义残酷镇压后罢课归国。北京各校学生联合发起请愿活动,高君宇与邓中夏、许德珩等人到车站迎接归国的中国留学生代表,并参加请愿活动。6月,高君宇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筹备会议。10月,“学生救国会”会员发起组织“国民杂志社”,李大钊指导出版《国民》杂志。高君宇参与该刊的编辑并且为《新潮》、《新青年》等刊物积极撰稿。
1919年2月,高君宇当选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3月,与邓中夏等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在北京城乡,尤其是长辛店一带宣讲革命道理。5月3日,北洋政府准备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的消息传到北京,国民杂志社提议发动北京各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无理要求,打击亲日派,伸张民族正义。高君宇积极参与组织领导了这次规模空前的运动。当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在北大三院礼堂举行大会,高君宇慷慨陈词,声泪俱下,大呼“救国图存”。5月4日下午,高君宇走在游行队伍前列,率领北大学生及北京各校学生齐集天安门,之后带头冲进曹宅,痛打张宗祥,火烧赵家楼,当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四处演讲,高君宇也参加街头宣传,当局出动大批军警,拘捕爱国学生1000余人。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高君宇、邓中夏等为北京大学代表,君宇忙于组织北大和各高校学生罢课、营救被捕同学、发动市民抵制日货,积劳成疾,咯血两次,仍坚持工作。
6月,他和北京学联代表赴太原发动山西学生参加全国学生联合行动。7月,少年中国会成立,高君宇加入该会。8月,高君宇指导王振翼等创办《平民周刊》,旨在唤醒山西人民反对阎锡山的独裁统治。同年,高君宇还当选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评议部评议员、总务委员,加入了新潮社。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高君宇、邓中夏、何梦雄等秘密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高君宇和范鸿劫等担任英文组负责人。同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长维经斯基等来华,李大钊邀集高君宇等进步青年,与共产国际代表座谈,举行了欢迎会、讲演会。5月1日,李大钊、高君宇等共产主义者团结一批进步青年主持北京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活动后,专程赶到长辛店铁路工厂,与1000多名工人一起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并进行了游行示威。当日,在《新青年》出版的“劳动纪念号”上发表了应陈独秀之约而撰写的长篇调查报告《山西劳动状况》。11月,首届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高君宇当选为书记,同时,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山西最早的中共党员。同年,高君宇在《晨报》、《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等多处发表进步言论。
1921年春,高君宇被派回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1日,在太原省立一中组建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有王振翼、贺昌、李毓棠、武灵初等,高君宇主持了团的第一次会议,会议推举王振翼为组长。6月,《工人周刊》创刊,高君宇担任编辑。11月17日,高君宇、邓中夏等19人签名的《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启事》在《北京大学日报》上刊登,把本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