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影像学诊断-2014制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肝脓肿(abscess of the liver)
【临床与病理】
细菌或 阿米巴 滋养体
肝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肝脏并产生 溶组织酶 肝脏充血、水肿 白细胞浸润
经胆管感染 经血行感染 邻近感染蔓延
急性期:发热、肝大、疼痛
白细胞崩解 组织液化坏死
脓腔
慢性期:
周围肉芽组织增生 形成脓肿壁
【影像学表现】除诊断外、在超声、CT引导下进行穿刺、抽吸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脓肿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US、CT、MRI;
肝脓肿病原学诊断,影像检查具有限度; 鉴别:肝囊肿;液化坏死的肝转移瘤;肝脓肿早期(未液化
前)不要误诊为肝癌。
影像检查鉴别优势:MRI手段多,特别是DWI及多期增强具有特征
4、肝棘球蚴病 (hydatid disease of the liver )
(二)正常影像表现
1、肝脏位置与形态:
2、肝脏的大小:超声测量:右叶前后径8-10cm;最大斜径 为10-14cm;左叶厚度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 3、肝叶、肝段划分: 4、肝实质:
5、肝血管:
1、肝脏位置与形态: 2、肝脏的大小: 3、肝叶、肝段划分:肝脏分右叶、左叶和尾叶。为适合外科学
1、肝脏位置与形态:
2、肝脏的大小: 3、肝叶、肝段划分: 4、肝实质:超声肝实质均匀一致中等回声;CT为高于脾脏密 度(CT值:55-75HU),其中血管为圆形或管状低密度。多
期增强肝实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强化开始明显,
于平衡期强化达到高峰;MRI检查,肝实质信号均匀,其信号 在T1WI高于脾脏,T2WI低于脾脏。多期增强特点同CT。
CT平扫:低密度肿块、肿块内坏死区、其他伴随异常。
CT多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 平衡期 动脉供血的肿瘤部分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 肿瘤强化密度继续 ;与正常强化肝实质对比显著。
门脉期 正常肝实质强化密度;肿瘤强化密度迅速;
多期增强特征:“快进快出”、 肿瘤假包膜在门脉或平衡期强化 其他的间接异常:静脉内瘤栓、胆管侵犯、转移性淋巴结、 其他器官转移灶。
需要,影像检查根据肝内血管分布特点把肝脏划分为若干肝
段。通常以肝右、肝中、肝左静脉作为纵向划分标志,以门 静脉左右支主干作为横向划分标志,如此将肝脏划分为八个
肝段。
4、肝实质: 5、肝血管:
Couinaud根据肝内门静脉干和肝静脉的分布范围,将肝脏分为八段,门静脉分支分布 于肝段内,而肝静脉位于肝段间。具体如下:以肝中静脉所在纵行平面将肝脏分为左 右半肝,以肝左静脉为界将左半肝纵行分为左内与左外叶,而左外叶以门静脉左支为 界水平分为上下两段,以肝右静脉纵向、门静脉右支横向将肝右叶分为上下前后四段, 而肝尾叶为单独的一段,即:S1为尾状叶,S2为左外叶上段,S3为左外叶下段,S4为 左内叶,S5为右前叶下段,S6为右后叶下段,S7为右后叶上段,S8为右前叶上段。
也称肝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 流行于牧区。影像学表现为囊性病变,与囊肿不同的是:母囊内 有子囊;囊壁常有钙化,内外囊出现分离可见“双边征”、内囊 破裂可见“水蛇征”或“水上百合征”。
CT或MRI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强化,而单纯囊肿壁不强化
肝包虫囊肿:CT、MR、超声、标本图
肝硬化CT、MR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早期肝硬化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不能做诊断; 中晚期肝硬化影像学检查都能做出诊断; 30-50%肝硬化合并肝癌; 肝硬化再生结节需与早期肝癌区别,前者为门静 脉供血,因此
动脉期CT扫描再生结节不强化。
3、肝脓肿(abscess of the liver)
肝胆胰影像学诊断
(X线、超声、CT、MRI)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杨景震
影像学教研室
注:使用幻灯放映模式浏览
2014-10修改版


(一)检查技术
1、X线平片:很少应用;肝脏血管造影:很少用于诊
断,更多的用 于介入治疗
2、超声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
3、CT检查:主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⑴ 平扫 ⑵ 增强:多期增强;动态增强;CT灌注
肝癌伴随的其他异常:门静脉内癌栓,肝内血性转移,阻塞性黄 疸,肝门及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晚期发生远处器官转移。
90%以上的肝 癌血供丰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
【影像学表现】
超声:低回声或回声复杂肿块 、 间接征:肝硬化、门脉或胆 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等。
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 ) 【临床与病理】
病因很多,常见为病毒肝炎、
自身免疫肝、酗酒 早期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变形、变硬、肝叶萎缩 或增大、门静脉高压
纤维组织增生、 形成再生结节(RN)
部分病人的RN演变成不 典型增生结节(DN)
最后可导致肝细胞癌
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 ) 【影像学表现】
随着TE(回波时间)延长,病灶的信
号也越白,即 “灯泡征”;
多期增强扫描:
周边开始强化——中央扩展——高信号的肿块
MRI平扫
双回波:TE时间分别为:22s、60s、120s 双回波显示肝海绵状血管瘤“灯泡征”
T2WI
T1WI
增强早期
增强门脉期
平衡期
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增强动态扫描
【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表现

T1低信号 T2明显高信号 DWI高信号;ADC图低值
MRI平扫:脓腔(脓):
脓肿壁:
T1高于脓腔,低于肝实质 T2略高于肝实质,但低于脓腔

MRI增强:脓肿壁环状或多房性强化;邻近肝组
织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
US
T2WI
DWI CT平扫
MR增强
ADC CT增强
肝脓肿:超声、CT、MRI
【影像学表现】
超声:可显示脂肪肝(强回声、肝岛); CT:病变密度低于脾脏(肝脾CT值的比值小于0.85),衬托下 使得肝内血管呈高密度,但无受压改变,增强扫描病变比脾强化 差。“血管湮没征”;“血管翻转征”; MRI:同反相位用于脂肪肝检查。脂肪肝区域在反相位图较同相 位信号减低;肝岛则为正常信号。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 多为均匀强回声、少数为低回声肿块。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块影;
多期增强扫描:早期周边开始强化,逐渐向中央扩 展,并接近同层面内大血管密度; 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肝实质呈等、或稍高密度, 有的其内可有不强化的纤维组织或血栓化成分。
4、肝脏的局灶性病变:具有一定形状,占位效应,异常的回声、密度、信号。 5、肝脏血管异常:可通过超声、DSA、CTA、MRA观察肝动脉、门静脉和 肝静脉的异常。
(1)肝血管位置及走行异常; (2)肝血管增粗迂曲; (3) 肝血管腔异常:狭窄、阻塞或充盈缺损;
(4)病理血管:肿瘤血管;
(5)静脉早显:影像检查在动脉期可见门静脉或肝静脉提前显影,见于肝动-静脉异常交通。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
【临床与病理】
指源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 (HCC)为80-90%。病理学类型:3型(≧5cm为巨块型、 ﹤5cm的为结节型、 ﹤1cm的为数众多的结节为弥漫型)。另不
超过3cm结节为小肝癌。早期无症状,血甲胎蛋白(AFP)升高。
(一)检查技术
4、MR检查:一般认为是在超声检查或CT检查之后的检查。用于
疾病的鉴别或早期癌灶的检查与诊断 (1)平扫:多种成像序列,用于获得更多的信息
(2)增强:多期增强,使用Gd-DTPA.
(3)使用特殊对比剂:2类:超顺磁性氧化铁,被肝内网状内皮系 统的Küpffer细胞吞噬,据此可推断病变内是否有此种细胞。 另一类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如钆塞酸二钠),被肝细胞摄 取、转运,可用于肝细胞癌检出。
5、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临床与病理】
病理 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可有纤维间隔、血栓或钙化; 发病率 占肝良性肿瘤的80%,女>男,30-60岁多见; 症状与临床意义 较大肿瘤可有压迫症状或破裂引起出血。
超声:肝萎缩,表面凹凸不平,回声粗糙;脾大、腹水、门静脉增粗。
CT 肝脏
萎缩
大小及形状异常:
少数全肝萎缩 肝叶比例失调,
多数尾叶、左叶外侧段增大,右叶萎缩
也有右肝增大,尾叶、左叶萎缩
肝缘凹凸不平,
肝门、肝裂增宽
肝密度:不均匀(脂肪变,纤维组织增生,硬化结节); 其他异常:脾大、腹水、静脉迂曲扩张等门脉高压征;胆囊异常。 MRI 肝实质信号:不均匀,T2WI见多发低信号硬化结节;RN和DN灶 在T1WI上信号不定;T2WI多为低信号; 大小、形状的改变及其它异常同CT。
血管翻转
血管湮没
CT增强扫描
正常对照
脂 肪 肝
男性,35岁。体检发现左肝局灶性低回声病变
还局 是灶 正性 常低 肝回 结声 构是 ?病 变 ?
不均匀 脂肪肝 MRI
同相位T1WI
正常图
反相位T1WI
【诊断与鉴别诊断】
弥漫性脂肪肝诊断容易 局灶脂肪肝须与肝肿瘤区别
2、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 )
周边开始强化 长时间持续 中央扩展 与周围肝实质成等同密度 (体现 “早出晚归”的特点)
肝海绵状血管瘤 CT动态扫描
平扫
增强
增强 后期
肝海绵状血管瘤 CT动态扫描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平扫显示肿瘤T1低信号、T2高
信号区,边界清楚;
(三)肝脏的基本病变表现
1、肝脏大小与形态异常:肝增大、肝萎缩、肝变形。 2、肝脏边缘与轮廓异常:肝硬化、肝脏肿瘤。
3、肝脏的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脂肪肝、肝血色病。
(1)超声:弥漫性不均匀异常回声; (2)CT:全肝弥漫性密度增高或减低;或混杂密度; (3)MR:肝实质弥漫性不均匀混杂信号;同反相位信号差异;T2WI、T1WI弥漫性低信号。
1、肝脏位置与形态:
2、肝脏的大小: 3、肝叶、肝段划分:
4、肝实质:
5、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由肝门入肝;肝静脉于第二肝门汇 入下腔静脉。
(1)DSA:不同时相可见肝动脉、门静 脉、肝静脉。 (2)超声:血管腔无回声,血管壁回声 较强。 (3)CT:不同期相可见动脉、门静脉、 肝静脉影;CTA血管全貌。 (4)MRI:平扫血管多为流空的无信 号,也有为高信号;MRA或增强扫 描可见血管影。
超声表现:囊性肿块;“环征”;腔内气体;周围水肿区。 CT表现:肝实质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小气泡或气面、 “环征” 、 多房性强化 、邻近肝组织早期一过性强化。 环征、脓肿内小气泡为肝脓肿特征性CT表现
强化环 脓腔 水肿带 “环征”
CT“环征”
CT平扫
CT增强 多房性强化
CT平扫显示小气泡征
低回声者,超声不易诊断;CT平扫不能诊断;
CT平扫加增强90%可作出正确诊断;
大多数血管瘤靠MRI平扫多能作出诊断;
血管瘤 需与 肝癌 肝转移瘤 鉴别
“早出晚归” “快进快出” 差异较大 极高信号 略高信号 略高信号
CT、MR增强扫描
MRI的T2加权
6、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巨块型
癌栓
结节型
弥漫型来自百度文库
原发性肝癌超声、CT表现
超声为混杂回声,邻近 血管受压、推挤
平扫
增强动脉期
小肝癌: 增强扫描“快进快出”
门静脉期
MRI表现
平扫:肝癌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肿块( 肿瘤出血、脂肪、坏死或 囊变可有相应信号表现);DWI可为高信号; 多期增强:采用Gd-DTPA对比剂,同CT “快进快出”、后期见假包膜; 应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如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三期同Gd-DTPA 但在延迟的肝特异期成像,由于HCC不具备转运此对比剂功能而表现为 低信号而得以检出较小病灶; 监控肝硬化中RN-DN-早期HCC演变:一旦T2WI低信号结节内出现稍高信 号灶“结中结”,且多期增强为“快进快出”则提示为早期癌灶。 MR信息多:T2WI、T1WI、DWI、多期增强、特异性对比剂
上三幅肝脏图有何不同,属于什么异常?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MR、超声图
血管病变:门静脉血栓(左图)、门静脉高压(中图)、血色病(右图)
(四)疾病诊断 系统性疾病的肝脏受累而导致的病变(少见) 肝脏本身病变(多见)
1、脂肪肝(fatty liver )
【临床与病理】 肝组织脂肪含量超过5%可致脂肪肝; 依据侵润的范围分弥漫性和局灶性; 病理上为肝细胞内含过量的甘油三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