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泌尿系)
医学影像学胆系胰腺和脾脏
【CT表现】 • CT对胆道结石较平片敏感,不管是肝内或肝外结石,绝大部分都显示为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容易识别。 • 胆囊结石改变体位可移动。 • 胆总管下端结石可见环征、半月征。 • 胆囊炎表现:胆囊大、壁厚水肿、明显强化;慢性—缩小、壁厚、钙化、强化。
【MRI和MRCP检查】 • 无创伤性的胆道成像技术,可显示胆道系统内低信号强度的结石影。 【鉴别诊断】阴性结石需与胆道肿瘤鉴别。
胆道正常MRI表现
• 胆管、胆囊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浓缩胆汁T1值缩短, T1WI、T2WI均为高信号 • M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胆系基本病变表现
1、胆囊大小、形态、数目和位置异常: 形状异常—炎症粘连、帽状畸形、增大(直径大于5cm)、缩小(慢性胆囊炎纤维化)。 胆囊密度异常—壁钙化(瓷器样胆囊),多角或分层高密度(结石)。 2、胆系钙化灶:多为结石,胆囊壁钙化 3、胆管扩张:先天或后天 4、胆管狭窄或阻塞:炎症、结石、肿瘤等 5、充盈缺损:病变本身
脾非何杰金淋巴瘤。CT平扫(上图)示脾内三个低密 度灶,增强扫描(下图)病灶境界清楚。
脾脓肿(abscess of spleen)
• 常为败血症脓栓的结果,也可为邻近脏器侵犯。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表现:脾大+脓肿(环征),发现气泡或液平有特征性。
脾囊肿(splenic cyst)
• 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后者分真性、假性。 • 假性囊肿常见,与外伤、胰腺炎有关。 • CT表现典型,圆形,界清的水样低密度灶,无强化。单发或多发,个别可见壁钙化。 • 脾包虫囊肿有一定特征性(囊壁囊内钙化、母囊内子囊)。
慢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
• 【MR表现】 •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可弥漫或局限性肿大,在T1加权和T2加权像分别表现为混杂的低信号和混杂的高信号。 • 对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和包块敏感,在T2加权呈高信号。 • 显示假性囊肿、胰管的扩张以及肝胆道系统的病变。 【鉴别诊断】 主要和胰腺(头)癌鉴别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为疾病早期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肝胆胰脾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其影像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肝胆胰脾的影像学基础、常见病症与检查方法以及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肝胆胰脾的影像学基础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在人体内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同时彼此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代谢器官,胆囊则储存和分泌胆汁,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而脾脏则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
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诊断的依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超声、CT和MRI等。
常见病症与检查方法肝胆胰脾的常见病症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胰腺炎和脾肿大等。
针对不同的病症,医生会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例如,超声检查常用于诊断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CT则可以诊断肝癌和胰腺癌。
影像诊断技术B超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的形态和病变情况。
CT通过X射线的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位置。
MRI则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器官进行详尽的成像,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
此外,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也为肝胆胰脾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论医学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发现早期的病变,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医生能够结合多种影像模式,对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脏影像诊断
胰腺正常声像图表现(2)第二节
★ 胰头纵切面:胰头呈圆形或梭形,前方为胃窦,门 静脉位于胰头上方,下腔静脉位于胰头后方,均为 圆形或卵圆形无回声区
★ 胰体纵切面:椭圆形胰体断面,前方为胃,紧贴其 后方的圆形管腔为脾静脉,再后方是肠系膜上动脉 和腹主动脉
正常胰腺声像图(图)
下面观
脾脏正常声像图表现 第二节
肝脏异常X线表现(2) 第二节
★ 肝血管造影 ◆ 肝动脉增粗或变细 ◆ 受压移位 ◆ 病理血管,大小不一,走向紊乱的新生血管 ◆ 血管浸润、狭窄或阻塞 ◆ 肿瘤染色,肿瘤的实质显影 ◆ 充盈缺损 ◆ 静脉早显 ◆ 门静脉充盈缺损
胆系异常X线表现 第二节
★ 胆管扩张 ★ 胆管狭窄、阻塞 ★ 管壁不规则 ★ 管腔内充盈缺损
肝脏正常X线表现 第二节
★ X线平片:显示正常肝脏价值不高 ★ 肝动脉造影:肝动脉期可见肝门到外围树支状肝动
脉影;毛细血管期肝实质的密度明显增浓;静脉 期,门静脉显影,其行走方向与肝动脉一致
正常肝动脉造影(图)
胆系正常X线表现(1)第二节
★ 常用的胆系X线检查有经皮经肝胆管造影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PTC) 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icography, ERCP)
肝脏正常声像图表现 第二节
★ 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界线清晰 ★ 肝脏实质回声为弥漫细小点状中等强度回声,分布
均匀 ★ 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为“工”字形结构,肝
内分支表现为管壁回声较强、壁较厚的管道结构 ★ 肝静脉为管壁薄、回声弱的管道结构,走行较平直 ★ 肝内小动脉正常时不能显示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泌尿系)
《医学影像学》讲稿肝、胆、胰、脾第一节肝一、肝脏影像学检查的目的:①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
②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
③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的原因及程度,如门静脉高压,肝静脉淤血等。
二、采用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MHz。
检查肝血管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正常肝实质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光点,中等回声。
肝内管道结构呈树状分布,肝内胆管与门静脉伴行,肝内动脉一般难以显示。
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检查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流。
三、疾病诊断(一)肝脓肿(hepatic abscess):1.临床与病理:肝脓肿有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肝肿大和肝区疼痛。
2.声像图表现:①早期肝脓肿:肝内局部出现低回声区,其内回声不均匀,或呈等回声光团,边界欠清晰,边缘不规则,或有由周边开始液化所致的无回声环。
②液化不全肝脓肿:脓肿呈无回声区,或称液性暗区,边缘不光滑。
无回声区见较多粗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伴有后方回声增强。
③典型肝脓肿:脓肿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切面常呈圆形或类圆形、伴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内有细小光点回声。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1.临床与病理: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无症状,瘤体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病理上,瘤体由血窦组成。
2.声像图表现:①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分叶状、结节状回声。
②以高回声多见,其内部回声呈筛孔状。
③病灶后方常可出丙回声增强效应。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及周边血流不丰富,有时频谱多普勒可探及静脉频谱。
(三)原发性肝癌1.组织学上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还有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共三类。
多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大体病理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前言影像学在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肝胆胰脾影像学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之一。
本文将从四方面介绍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的相关内容。
肝影像诊断学肝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其影像学检查简单、快捷、易于接受,成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肝影像检查常见的肝影像检查有超声、CT、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其优点是安全、准确、灵敏,适合于肝脏等器官的基础性评估。
CT检查是一种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对软组织、骨和血管等进行3D成像的检查方法。
CT检查还可通过对比剂增强进行增强扫描,对肝脏颗粒度、肝门静脉等血管情况有更加明确的表现。
MRI是一种强磁场和变化磁场中的物质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的过程对组织的特征进行成像的方法。
MRI不使用放射线,对肝脏硬度较小的病变有更好的诊断效果。
肝影像检查的应用1.评估肝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如肝硬化、脂肪肝、肝炎等。
2.判断肝区域的广泛性病变。
3.观察肝内肿瘤和肝外转移瘤等。
胆影像诊断学胆是肝脏分泌的胆汁的储存、转运和排泄的器官,胆影像学检查是胆疾病确诊的重要检查手段。
常见的胆影像检查胆影像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超声是胆道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常用于胆囊结石、胆石症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CT检查在胆疾病检查中应用较多,能够明确胆道病变的范围和性质,观察肝、胆及胆囊和其他内脏器官等情况。
MRI能够明确炎症和梗阻导致的胆管扩张,可对癌变的胆管结构进行成像分析。
胆影像检查的应用1.评估胆囊、胆管等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密度。
2.诊断胆结石、胆管结石等胆道出口阻塞疾病。
3.评估胆管系统的肿瘤或炎症等疾病。
胰影像诊断学胰腺是一种位于上腹部的消化器官,负责产生和分泌消化酶和荷尔蒙,其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胰腺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胰影像检查胰影像检查包括超声、CT、MRI以及ERCP等。
超声检查是检测胰腺发生的肿瘤和胰腺炎等的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表现胰腺、十二指肠和胃部壁的移动,可获得有关胰腺位置、大小和容积的信息。
肝脏胆系胰腺与脾脏的影像诊断通用课件
密度均匀
正常胰腺的密度均匀,与周围组 织界限清晰,无异常密度影。
胰管无扩张
正常胰腺的胰管无扩张,管径不 超过3mm。
胰腺病变影像表现
形态改变
病变引起的胰腺形态改变,如 肿大、萎缩、局限性隆起等。
密度不均
病变部位胰腺密度不均,可出 现低密度或高密度影。
胰管扩张
胰管扩张是胰腺病变的常见表 现之一,管径超过3mm。
通过定期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病情进展或好转。
THANKS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实 质密度可能会出现不均匀, 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灶。
肝肿大或缩小
病变可能导致肝脏体积增 大或缩小,与正常肝脏大 小形态有差异。
血管纹理异常
病变可能引起肝脏血管的 异常改变,如扩张、狭窄 或扭曲。
肝脏影像诊断临床意义
协助诊断肝脏疾病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 肝脏的异常表现,为临床 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椭圆形,管壁光滑。
胰腺
轮廓清晰,形态规则,实质回 声均匀,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
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实质回 声均匀。
胆系病变影像表现
胆囊结石
胆管扩张
胆囊内出现强回声团块, 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肝内外胆管扩张,管壁 增厚、毛糙。
胰腺炎
胰腺体积增大,形态饱 满,实质回声减低,主
胰管扩张。
脾脏病变
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 常,实质回声不均匀。
淋巴结肿大
胰腺病变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 表现为区域性淋巴结增大。
胰腺影像诊断临床意义
诊断胰腺疾病
通过影像诊断可以确诊大部分胰腺疾病,如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监测疗效
治疗后通过影像诊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评 估病情变化和预后。
肝胆胰脾影像学(全套182页PPT课件)
T1明顯低信號,圓形邊緣光整,T2明顯高 信號。不增強,MRCP明顯高信號。
肝硬化
➢ 早期肝臟增大,晚期縮小; ➢ 肝臟輪廓凹凸不平,邊緣呈波浪狀,肝
臟各葉比例失調,右葉縮小而尾葉和左 葉增大,肝門肝裂增寬; ➢ 肝實質密度減低,平掃與脾臟密度接近; ➢ 脾臟增大,腹水形成
肝硬化
肝縮小,肝輪廓呈結節狀凹凸不平,肝比例失常, 肝門肝裂增寬,脾增大,可伴腹水
肝臟 MRI
肝臟 MRI
Patient preparation
Torso coil
4 elements phase-array coil -> huge anatomical coverage -> high SNR -> Asset compatible
Liver and Pancreas: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Scanning Protocol for CT or MRI
膿壁環形帶, 膿腔< 密度<肝臟,均勻增強
肝膿腫
MRI表現: 膿腔 T1圓形低信號,T2明顯高信號,不強化 膿壁 T1環形稍低信號,T2低信號,均勻增強
肝海綿狀血管瘤CT表現
CT平掃多為低密度灶,邊緣較清晰 增強CT是診斷的關鍵。增強早期病灶邊 緣結節狀強化,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向 中心擴展,延遲掃描腫瘤可被完全充填, 整個過程大約10~20分鐘。較大血管瘤 中心疤痕區可不強化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医学影像学-肝胆脾胰
右肝囊肿
肝血管瘤
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高龄女性多见。 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 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多见于肝右叶后段。 病理:肿瘤被复结缔组织被膜,界限清楚;由 充满血液的血窦构成,间有纤维性间隔。 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 法,具有特征性表现。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 期。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
胰腺正常CT表现
大小:各部最大前后径—头部3.0cm,体部 2.5cm,尾部2.0cm。 与同层椎体横径之比—头部1/2~1,体、尾部 为1/3~2/3。 注意:胰后方脾静脉,与年龄的关系,外形曲 线的变化(光滑连续或局限突出)。 边缘:一般清楚可见,脂肪少者欠清。 胰管:正常一般不显示,主胰管《3mm。 辨认胰腺要点:肠系膜上动脉(前为胰体), 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前方为胰头,脾静脉。
脾囊肿(splenic cyst)
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后者分真性、假性。
假性囊肿常见,与外伤、胰腺炎有关。
CT表现典型,圆形,界清的水样低密度灶,
无强化。单发或多发,个别可见壁钙化。 脾包虫囊肿有一定特征性(囊壁囊内钙化、母 囊内子囊)。
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病变。
影像学难分真、假性囊肿。 需与囊性肿瘤鉴别,后者可见不规则壁厚、壁 强化、壁结节等。
胰腺癌
中老年男性多见。多见胰腺的头、颈部。 组织学上主要分为导管细胞癌和腺泡细胞癌。 CT表现: (1)胰腺肿块,多为低密度。 (2)胰头部肿瘤可显示胰体、胰尾萎缩,肠 系膜 上动、静脉移位。 (3)增强后肿瘤有强化,有助于发现较小的 肿瘤。 (4)胰头肿瘤多合并胆、胰管扩张,扩张的 总胆 管、胰管同时显示,称“双管征”。
肝 胆 胰 脾 影像学
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A 胆囊小,胆囊壁一致性钙化,为瓷性胆囊 B 右上腹X线平片显示胆囊壁弥漫性钙化,呈瓷胆囊征象
(二)胆囊癌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临床与病理】 70--90%为腺癌(乳头状、浸润型、粘液 型),其余为鳞癌和类癌。70%合并胆囊结 石。 临床表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黄疸、消瘦、 肝大和上腹包块。
PTC
ERCP
“T”管造影
(二)超声检查 胆囊直径约4-5cm,囊壁厚约2-3cm,胆 囊腔内表现为均匀的无回声区,胆囊壁为光滑 的强回声,胆囊后方回声增强。
(三)CT 检查 胆囊横断面4cm×5cm,胆囊壁2-3mm, 胆总管直径6mm-8mm 平扫检查:胆囊腔表现为均匀水样低密度, CT值0HU-20HU,胆囊壁光滑锐利。 增强检查:腔内无强化,胆囊壁均匀一致 强化。
肝胆胰脾影像学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CT室 简 继 华
第一节 肝
(一) X线检查:
脏
一、检查方法
临床应用价值有限。少数肝脓肿内气液平面平 片可以显示;肝脏血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主要用 于肿瘤的介入治疗。 (二)超声检查: 是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技术之一。可敏感地显 示肝实质及肝内血管及胆管的异常改变。
门静脉系统
如结肠癌肝脏转移: Foster(美国),结肠癌占70%(126/176) 上海中山医,消化道癌占30% 国内胃癌、胰腺癌经门静脉转移最多见,肺癌、乳腺癌通过经肝动 脉最多见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肝内多发强回声或低回声实质性结 节,常出现“牛眼征”或“声晕样”声像图
肝内肿瘤压迫周围肝静脉,彩色多普勒示肿物周边受压的 血管为肿瘤的超声间接征象
(三) CT检查:平扫常可作出诊断。增强检查 用于鉴别诊断。包括多期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 描和CT灌注检查。多期增强CT扫描常用。方法 为快速高压注射对比剂100ml(2.5~3 ml /秒) 后分别于20~30秒,50~60秒,180~300秒扫 描,得到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肝对比增强。 观察肝内血管及病变的强化方式及程度,便于鉴 别诊断。 (四) MRI 为肝脏超声和CT检查后的补充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学肝胆脾胰教案
医学影像学肝胆脾胰教案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概述1.1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医学影像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1.3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4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和价值第二章:肝脏影像学2.1 肝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2.2 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2.3 肝脏正常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2.4 肝脏疾病的特点和影像学诊断第三章:胆道系统影像学3.1 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3.2 胆道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3.3 胆道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3.4 胆道系统疾病的特点和影像学诊断第四章:脾脏影像学4.1 脾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4.2 脾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4.3 脾脏正常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4.4 脾脏疾病的特点和影像学诊断第五章:胰腺影像学5.1 胰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5.2 胰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5.3 胰腺正常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5.4 胰腺疾病的特点和影像学诊断第六章:影像学检查前的准备和患者沟通6.1 影像学检查前的准备工作6.2 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6.3 影像学检查中的患者安全和舒适6.4 特殊人群的影像学检查考虑7.1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解读原则7.2 常见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7.3 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7.4 脾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7.5 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第八章: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8.1 常规X线检查的应用和发展8.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应用和发展8.3 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和发展8.4 超声成像的应用和发展8.5 介入放射学的应用和发展第九章: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9.1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案例9.2 胆石症和胆管炎的影像学诊断案例9.3 脾脏增大和脾功能亢进的影像学诊断案例9.4 胰腺炎和胰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案例9.5 其他肝胆脾胰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案例第十章:医学影像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0.1 医学影像学的伦理原则和规范10.2 患者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10.3 医学影像学中的法律问题和责任10.4 医学影像学教育和培训的要求10.5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肝脏、胆道系统、脾脏和胰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补充和说明: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因为理解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同疾病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讲稿肝、胆、胰、脾第一节肝一、肝脏影像学检查的目的:①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
②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
③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的原因及程度,如门静脉高压,肝静脉淤血等。
二、采用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MHz。
检查肝血管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正常肝实质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光点,中等回声。
肝内管道结构呈树状分布,肝内胆管与门静脉伴行,肝内动脉一般难以显示。
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检查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流。
三、疾病诊断(一)肝脓肿(hepatic abscess):1.临床与病理:肝脓肿有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肝肿大和肝区疼痛。
2.声像图表现:①早期肝脓肿:肝内局部出现低回声区,其内回声不均匀,或呈等回声光团,边界欠清晰,边缘不规则,或有由周边开始液化所致的无回声环。
②液化不全肝脓肿:脓肿呈无回声区,或称液性暗区,边缘不光滑。
无回声区见较多粗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伴有后方回声增强。
③典型肝脓肿:脓肿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切面常呈圆形或类圆形、伴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内有细小光点回声。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1.临床与病理: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无症状,瘤体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病理上,瘤体由血窦组成。
2.声像图表现:①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分叶状、结节状回声。
②以高回声多见,其内部回声呈筛孔状。
③病灶后方常可出丙回声增强效应。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及周边血流不丰富,有时频谱多普勒可探及静脉频谱。
(三)原发性肝癌1.组织学上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还有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共三类。
多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大体病理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2.声像图表现:①肝内出现肿块图像,边界清或不清,外周可见声晕。
②内部回声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高回声型、混合回声型和弥漫型。
③肿块继发征象,肿瘤边缘血管受压、变窄、闭塞或移位,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可有癌栓形成。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瘤边缘和内部常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高流速高阻力型。
⑤常合并肝硬化声像图表现。
(四)转移性肝癌1.临床与病理:转移性肝癌(secondary tumor of the liver)以消化道和胰腺肿瘤来源多见。
常需结合临床诊断。
2.声像图表现:①特征性表现:“牛眼征”或“靶环征”。
②部分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之间有较明显差别,部分则相似。
因此需结合病史。
(五)肝囊肿(hepatic cyst)1.临床与病理:是一种生长缓慢、病程长的良性病变,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
2.声像图表现:①肝脏内可见一圆形或椭圆形的液性暗区,壁薄,边界清晰。
②后方回声增强。
③部分囊肿内可见分隔光带(多房性囊肿)。
④较大时压迫邻近组织。
⑤囊肿合并感染时,内可见光点回声。
(六)肝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of the liver)1.临床与病理:肝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在我国西北各省、内蒙古、西藏等地区的发病率比较高。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蚴病所致,称肝包虫囊肿病;另一种是由泡状棘球蚴病所致,称泡型棘球蚴病。
2.声像图表现:①肝包虫囊肿,有单囊型、多囊型(大囊包小囊)、混合型、囊壁钙化型。
②泡型棘球蚴病表现为实质性高回声,形态不规则,周围界限不清,其内回声不均匀,有钙化高回声。
病灶分为局灶型、弥漫结节型、巨块型和坏死液化型。
(七)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1.临床与病理: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某些毒物中毒、营养缺乏、胆道阻塞和血吸虫病也是造成肝硬化的原因。
肝硬化早期,肝体积多增大,质地稍硬;晚期肝体积缩小,质地硬,表面呈结节状,可伴有门静脉高压。
2.声像图表现:①肝脏切面形态失常,肝缘角变钝和肝叶比例失调。
②肝表面不光滑,呈锯齿状或波浪状。
③肝内回声弥漫性增强、增粗,欠均匀。
④门静脉高压征象,门静脉和脾静脉增粗、脾肿大、腹水、侧支循环开放。
⑤彩色多普勒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频谱低平。
第二节胆一、检查技术: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以上,最好在晨间空腹检查。
二、影像观察:正常的胆囊纵切面呈梨形或长茄形,壁光滑,腔清晰,后壁和后方回声增强。
可显示胆囊颈、体和底部。
三、疾病诊断(一)胆石症(gall stone)1.临床与病理:常引起右上腹疼痛和黄疸症状,依位置不同分为胆囊结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复合结石。
胆石的主要成分为胆色素和胆固醇,有时含有钙盐。
2.声像图表现:①胆囊内探及高回声光点、光团。
②后伴声影。
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二)胆囊炎1.临床与病理: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
是由结石梗阻、细菌感染、胰液返流等原因引起,病理学表现为胆囊粘膜充血水肿、胆囊增大、囊壁增厚等,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
慢性胆囊炎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延续,也可为原发的慢性炎症,常合并胆囊结石。
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使囊壁增厚,肌肉组织萎缩,使胆囊收缩功能减退。
2.声像图表现:(1)急性胆囊炎:①胆囊体积增大。
②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mm,有时呈“双边影”。
③胆囊腔内可见光点回声,后方无声影。
④合并结石时,胆囊可见结石光团,后伴声影。
⑤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功能差或丧失。
(2)慢性胆囊炎:①常与结石并发,可见结石光团。
②胆囊体积多缩小或正常。
③胆囊壁增厚,回声增强,边缘粗糙。
④胆囊萎缩时胆囊内无回声区消失。
⑤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功能不良。
(三)胆囊癌1.临床与病理:原发性胆囊癌较少见,85%为腺癌,其余为鳞状上皮癌及类癌。
腺癌又可分为乳头状、浸润型和粘液型等。
约70%的胆囊癌合并有胆囊结石。
2.声像图表现:①隆起型:胆囊内有隆起性突出物,呈结节状、蕈伞状或圆球形,基底宽,边缘凹凸不平,内部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
②厚壁型:胆囊壁呈不均匀增厚,内侧表面不平整,以胆囊颈、体部明显。
③混合型:同时具备上述两种表现。
④实块型:胆囊形态失常,胆囊内无回声区消失,充满低回声或不均质的实质肿块回声。
合并结石时,可见强光团及后方声影。
(四)胆管癌1.临床与病理:多发生在较大胆管,病理以腺癌最多见,其次为鳞癌。
肿瘤形态可分为浸润型、结节型及乳头型。
2.声像图表现:①在扩张的胆管远侧显示肿块图像,呈乳头状,后方无声影。
②肿块与胆管壁无分界。
③有时表现为胆管壁突然狭窄或截断,无明显肿块显示为浸润型。
④间接征象为病变以上胆管明显扩张;肝门淋巴结肿大;肝内转移灶。
(五)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1.临床与病理:Caroli病(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特点是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可合并结石及胆管炎,还可并发海绵肾及胰腺囊性变。
胆总管囊肿分为囊肿型-Ⅰ型:肝门部的囊性扩张,全并有肝内胆管扩张;憩室型-Ⅱ型:发生在胆总管外侧壁的先天性憩室;膨出型-Ⅲ型:胆总管局限膨出到十二指肠内。
2.声像图表现:①Caroli病主要表现为沿肝内胆管的多个圆形或梭形无回声暗区,与胆管相通。
②胆总管部位出现局限性扩张的无回声暗区,呈圆形或梭形。
③可显示暗区近肝侧的胆管一般无扩张,并与之相通。
④常合并有结石、胆管炎。
第三节胰一、检查技术:禁食8小时以上;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可饮水充盈胃作透声窗。
二、影像观察:胰腺分为胰头、胰体、胰尾。
胰管大于2mm应考虑胰管增粗。
三、疾病诊断:(一)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1.临床与病理:病因包括代谢性、机械性、药物性、血管性及感染性等方面。
在我国主要为胆系疾病所继发,其次为酒精性。
由于某种病因使胰管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阻断,突然使胰酶释放入邻近的间质组织,从而导致发病。
病理上分:①急性间质性(即所谓水肿性)胰腺炎,仅显示轻的胰腺水肿和细胞浸润,胰腺体积可以比正常大到3倍;②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实质、邻近胰腺组织发生严重的脂肪坏死、出血、液化,其筋膜可以增厚;③出血性胰腺炎,出血十分明显,伴有脂肪坏死;④化脓性胰腺炎,胰腺有化脓及脓肿形成。
2.声像图表现①胰腺体积增大、增厚。
②多为弥漫性,边界不清。
③回声减低。
(二)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1.临床与病理:病因尚未明确,病理上胰腺常有一定纤维组织增生,有钙化或结石形成。
2.声像图表现:①胰腺体积增大,有时可缩小。
②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
③内部回声增强。
④主胰管多扩张。
⑤有时可合并胰管内小结石。
(三)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1.临床与病理: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阻塞性黄疸、疼痛和上腹部包块等。
2.声像图表现:①胰腺局限性增大,内可见肿物。
②内部多呈低回声。
③肿瘤的外压症状,包括阻塞性黄疸,血管移位等。
第四节脾一、检查技术:于左侧第9-11肋间隙,腋中、后线部位进行肋间斜切扫查,观察脾厚度,实质及脾内血管等情况。
二、影像观察:正常脾外形呈半月形。
正常脾厚度小于4cm,长度小于11cm,脾静脉小于0.8cm。
三、疾病诊断:(一)脾破裂(splenic rupture)1.临床与病理:脾为最易发生外伤的器官,可发生在脾包膜下、脾实质内和脾周围出血。
2.声像图表现:①脾包膜下出血时脾包膜下可见长形无回声区。
②脾破裂时脾增大,形态失常,包膜回声中断。
③脾实质破裂时脾内可见异常回声团块。
④脾周血肿时显示脾周低回声带。
⑤腹腔内积血。
(二)脾肿瘤(splenic tumor)1.临床与病理:少见,良性以血管瘤多见,恶性以淋巴瘤多见。
2.声像图表现:①脾海绵状血管瘤:显示境界清楚的高回声光团,边缘清晰,内部一般无血流显示。
②脾恶性淋巴瘤:脾弥漫性增大,实质内可见单个或多个低回声结节,有时融合在一起。
(三)脾脓肿(splenic abscess)1.临床与病理:由脾周围器官感染直接波及或经淋巴、血行感染可致脾脓肿,亦可是脾梗死的并发症。
2.声像图表现:①脾轻至中度增大。
②脾内出现无回声区,周边有较高回声带环绕。
③无回声暗区内光团、光点回声。
④抗感染治疗后有所缩小。
(四)脾囊肿(splenic cyst)1.临床与病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真性和假性。
2.声像图表现:①单纯性囊肿:脾实质内无回声暗区,壁光滑,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
②多囊脾:示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等、互不连通的无回声区,呈圆形,多合并多囊肝、多囊肾等。
(五)脾梗死(splenic infarction)1.临床与病理:常见于左心系统血栓脱落,脾周围器官的肿瘤和类症引起脾动脉血栓并脱落,某些血液病和淤血性脾肿大等。
大多数脾梗死并无症状。
2.声像图表现:脾实质内显示单个或多个楔形或不规则低回声区,楔形底部朝向脾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