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哲学》读书笔记.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哲学》笔
1.【耶精神】
“第一次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哲学的是《耶学院 1828 年告》,教授‘ ’和‘装’心灵两条重要原中,前者更重要,即有什么学
能比一个受良好并能将其力量移向任何方面的心灵更加用呢?”
感想:段的点表面上看起来是“授人以不如授人以”之意,但思可,“装”
与“ ”的性并不可等同,因是独立的、被的、没有便不可得的;但“装” 是和“ ”
相互依托,主互的,温故能知新,但温却不可得新,至多煮熟。
故我,大学在心灵行的同,不能坐被的心灵本身空虚,之方法无从依托更无从,会致收效事倍功半甚至在短内即被忘。
基于段的点,大学在“装”的提供中,“排除所有可以在学院之外学的科目⋯⋯文学与科学,因些是学生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永也不会有和机会去探求的学”——可以在学院之外学的科目大体包括生活常和践,而大学所的文学与科学是从古至今来源于生活和践中的与累的,将文学与科学与生活和践剥离,相当于剥离了文学与科学的根基,而基于虚空的展是及其和不定的。
知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承其自由基于以其自身目的,那么就不人地剥离某一知,或歧某一知,我相信知本身有劣汰自我反省的能力,而在其体系中自然而然地保留的目,被接受和尊敬,作其有机体的一部分不能被生生拆除从而有破坏知之天然自由的嫌疑;同,似商、机械制造和的被排除的学科,其中亦包含着在学科展中新生的文学与科学知,如果将些学科排除,我所学的文学和科学也将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更以在入学院之外的世界行工作的程中与践相适和接的。
2.【不成文法的关系】“从各国史中提取的个‘不成文法’具有四个主要内容:心
智的培
养;以事和据基的客性;理的法而不是力的法;广的个人自由幅度。
然,高等教育以比‘不成文法’更正式的形式来述它的基本原理。
”
感想:本段到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以不成文的形式,但仍可以各的个性和系,心智、客、理、自由,其中“心智”是一个比抽象的表述,在我看来,可以划分成心与智两个部分,也可是教育的两个段的有机合,首先是“智” 智包含所掌握的知、所体的受其影响的情感,与基于知和情感的践——与字面的心代表情感而智代表知智商不同——智是一种必要的累,在累之下,才能与“心”相配,
此的心,便是在大学才可取的学修养、或价,在高等教育中,得以心控智的能力,亦使智心行反,无在知的理方面是运
用方面都可周全。
客性基于“智”的客,也基于“心”之修养中的性与品,理是客性的保障,而自由更是直接可以从心智游刃有余的运用来体。
3.【理念】
没有共同的哲学,没有一种可以通共同捍其性而永世可靠的、
一的、不的、理想的大学教育“ 念” 。
当今的大学和学院,革中的人民的多种多的利益服。
在里,关的哲学并不是求各种答案的共同基点,而是找各种的共同基点。
4.【高深学】
“凡是需要人行理智分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
20世,大学确立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一种主要
以基,另一种以政治基。
随着像德国大学一重研究的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高等教育开始主要以
哲学作合法存在的依据。
由于教授政府和企大亨两者的仆人,因此他的地位生了微妙化,教授不再
是民主社会服的社会改革家,而成民主国家服的改革
家。
⋯⋯去,在价自由思想的指下,他能追求真理而不必考后果;可是,按照新的
格来看,真理在有了后果,而且是价方面的后果,那么,他能宣称忠于价自由?”
感想:关于高等教育哲学,我不必做出非此即彼的,即真理然具
有了价方面的后果,即社会一抽象的可以作学概念的服象,化了聚集着政治和商的具体象即国家,学仍然可以忠于真理,忠于价自由,
因真理本身的象也并非虚空,其中有关于具体国家的理,但若想其自由,真理行践的后果不于真理的研究者,无是酬是,因真理的践并非在其研究者的逼迫下行,研究者只是将真理列示,而其适用的和方法的控制都是研究者之外的人来行的,根据因果关系学,研究者与后果的因果关系被践者阻断,故后果本不由研究者来承担,故价自由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至于外的嘉,明并非因真理的成果而得,是研精神的鼓励,才能保激励的性,而不会引利益的追逐。
在作真理追求者的大学教授沉浸在真理中而无需考后果的适用情况,
作真正将其服作用于国家的政府和企等机构,亦不只注于,致
与教授学者之生适用接和沟,故我将学界所担心的真理与社会服
混淆的部分加于无需和自由来行学研究的政府和企等机构,在些机构中培养一些能理解学而后落践方案的人才,似于智,但智
更开放,如此能填平沟使国家践真理更加,又使教授所担心的后
果有了明确的属而可以心于价自由的学。
5.【学自治】
“高深学需要超出一般的、复的甚至是神秘的知⋯⋯ 家独解决一域中的,他是一个自治体。
尽管成学自治的据看来很合乎,然而,我必住,有是而不是制着学
⋯⋯美国和英国都不得不通国家立法来打开自
治的高等学府的。
自治必然要求完全的独立⋯⋯大学只不是治的知之翼⋯⋯保高等教育自
治,防止政府分束的一个堡是私立大学。
了保管理效率,有些是必要的,如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施等。
高等教育的管理机构必由家和院外人士两方面成,学自治才会有效,没有
前者,大学就会信息不准,没有后者,大学就会得狭隘、僵化,最后就会与公众的目
完全脱。
由于教是以确定价的目工作的,因此不可能像算企或商
人的价那算学者的价,外行董事会的地位也不能作企中的董事会。
一人一票,但更可取的法是通服做出决定。
所有体参与决策越广泛,就越能民主。
”
感想:我,上述学自治的模式然是普遍行的,外行董事会掌握大的情况下,其学源在目的分配分歧是有格行仲裁的,但分歧的决定掌握并不于,采取争取学源的目如当事人陪的服一的模式,决策者行服,也即之行科普——个必要的可能会增加学管理的成本,降低效率,此也是外行董事会的一个弊端;另外即使接受了科普,决策者仍是外行,学自治体要承担决策失的,
如若将于决策者承担,然会更加慎,但也会使决策效率更加降低甚至放弃决策,形成决策的尾,是外行董事会裁决的第二个弊端。
在双重弊端下,是否考仲裁格具是否意味着必由外行董事会仲裁?
大学的存在因于社会,但其开始以学目的存在,便是一个有社会公众大部分都以企及的学个性的独立体,如其所有决策仍必由社会公众之代表通最裁决行可才能行,或行分配,其形象莫于一个受到畸形管教和溺的孩子,展必将受到阻碍,也正像孩子回父母,学体回予其存在机会的社会的方式,并不必是之以裁决,更和有益的,是自由决策展后得的能运用于社会的学成果。
而在决策的部分,
作社会代表的外行董事会之作用,是作一个跳出者行客的建,最的决策是内行之的服来完成,在服中,也会收合作。
6.【学自由】“学自由与学自治的相互冲突:迫切需要某种社会机构能在不受
控
制、不受威的情况下社会的所有方面行和。
学自由的合理性至少基于三个支点:的、政治的、道德的,方面最主要,学者行会必在理知技方面具有,行苦。
自由是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是真理是形式自由的先决条件?
圣奥古斯丁的假:如果能的都已了,那么就没有犯的利了。
胡克的反:人可以在真理方面犯的社会,在道德方面越于必把他不能理解的西接受真理的社会。
”
感想:真理是个无限大的群体,自由是一种状,状可以判断是否,而无限大的群体却没有得的尽且要“像有机体和社会形式一要不断展,故将真
理作自由的前提,即只要的便止自由,自由便永无法,而将自由种状
作真理的前提,在自由状初初入的候,便可以开始真理的取,并且伴随着
自由程度的加,真理的取也在逐增加。
“ 斯珀斯:言自由式所有公民的利,无是否是家,而学自由只限于学
者行会。
”
“ 斯:自由的基本理由完全是了公共利益,⋯⋯了解世界和利用它的源改
人生活条件。
”
7.【高等教育服象】“影响高等教育服一的两个相互关的方面是:学生的才能和
学程的性。
高等学校一去一直是少数学精英的机构,在在起分配
梯上的等级和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的作用,青年人越来越希望获得高等教育。
让每个人都有条件尽可能充分发展他的潜能,这是一种良好的公共政策、良好的政治哲学,因为可以培养出更好的公民、更有生产力的工人、更有欣赏力的闲暇利用者,等等。
但是面临着怎样合理地分配有限的剩余资源的问题。
大学入学方面的平等主义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人生来平等,要用教育维护平等;第二阶段为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但为这些差别的发展提供均等的机会。
英才主义被打破,怎样引起高等教育本身的转变?——高深的专门知识应用
于复杂社会时,会出现中间水平的学问,即新型非深奥的知识成分,高等教育能否通过承认低级水平的高等教育来扩大入学对象,同时还称之为“教育”?
麦奇路普:教育只有建立在中学知识基础之上,并且除了少数天才之外它无法在早期教育阶段获得时,才是‘高等’的。
广博和长期可以在高等上打折扣?职业
技术教育、普及教育、补偿性中学后教育并存下,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不应被要求从事其他机构可以教的同样好甚至更好的教学——建立初级学院。
8.【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自由教育】
教育本身和受教育的状态就是普通教育的主要目的,有用性只是副产品——
让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能力、有理智的人,他们以后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会满足他
们自己。
自由教育是非奴隶、工匠的全力过市民生活和从事国家管理的自由人的教育,课堂可以提供认识态度,而非培养德行,自由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应该留给家庭、街道、市场、政治活动场所和教会完成。
(史密斯 1958)
感想:理论教育是自由教育的核心,是获得心智的途径,在其中掺杂过多主观性浓厚且概念模糊的道德则不利于理智的培养,更不利于理论本身的精炼和延伸——当理论在其自身的逻辑中推论出新的内容,再从外部向非理论的道德或实践经验中适用,便会受到十分客观的成效,郎中不医自己的病,道德不参与对自己的作用,都是类似的道理,而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划定的领域,能够将理论与道德隔离开,以便二者更有力的相互作用,这也是我们明确高等教育目的与途径等一系列内容之内涵与外延的目的。
9.【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有三项主要职能:传播高深学问、扩大学问领域、运用其成果为公众服务,其中第一项是最古老的。
教学不只是讲授,还包括启发和友爱,信息媒介方面的新发展能够为两种
教学提供便利。
课程选择的适切性检验过于简单,应该多重考虑长远的利益和普遍的价值,
进一步安排选择检验,即根据重要性程度进行等级秩序安排。
是否应该强求学生与学校预先确定的形象一致?或者学生的个性是否应该
多少保持原样?这是一种两者都是的情况。
杜威关于课程结构的观点看重学习者
的交互作用,布鲁纳则回归理论学科并通过分析实现广泛的迁移,批判不关注时代重大问题又担忧对知识本身热情的牺牲。
”
感想:以上说明了学校个性与学生个性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的结合,因学校毕竟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有特定的历史和现状,故其对每个学生个体的掌握并无法完全感同身受,其对于每个学生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大过学生本身,故保留学生个性的做法也是保留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使这种可能不被学校完全统一的
定所束,也学校展提供素材,同学校又有一定的限制,学生不至于入歧途,同
将学校的源与保障正当分配,学生提供展的本和保。
10.【治学的道德】“学者是高深学的看人,也是他自己的道德的唯一判
者。
学者道德的准包括:持学者社中所有成都在高等教育的某一域受
期的系;教授保留尽可能大的自治天地;学者本学科的道德任,献身于自己的学科域;把公布于众的任。
接受捐的学者必小心慎,确保自己不被剥削和利用,公开感他在研究中可能得到的政助。
‘ ’、‘开布公’的定模糊——保密的界限和方式。
推荐信:把道德信条入一个更化的点,教授似乎就要承担起的道德任:保持高度的学准而不接不称的人,推同事会他人来不好的影响,任何情况下,,
也不能因存在着其他教授会写更耿直、坦率的推荐信的可能性,而削弱学者在方面的任。
想指出有利于学步和忽学任尤其是教学任的分界是相当困的——校外
工作限制的指。
哈佛大学通建立自己的商公司就可以不中人直接分享利,增加大学的收入⋯⋯一位教当教授把他的研究当做商机密,研究划的互相交也就停止了。
更混乱的是生一种危,即与公司有系的教得到学地位晋升或得到假期就会被重商主。
”
感想:商化的方式学成果的交的阻碍可以通申利的方式来解,因享有利的前提是利内容需要公开,而利的可使用可以通可与被可双方通合同定,作同一所学校的同事,可使用成本自不会高;更一步的情况是,如果教授的研究完全是利用了学校的源,并且其研究成果的布和任由学校承担,成果可以特殊作品,研究者教授享有作品的署名,而作品的其他利包括性利全由学校享有,教授之不存在研究划的交,因研究划及其成果都由学校来管理,更利于整合交流沟通,且因研究所得的收益也由学校一分配,教授之也不存在分配冲突以及商利益的争。
体来,商化如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大学更加有血有肉的存在方式,可以通其他配套制度来解其中的弊端,做到利大于弊,且控制弊端的展,当被接受。
另外,商
化的模式也可研究者
来学氛中缺少的激励,即使会有研究而研究的充数成果出,也会在爆式的基数明增大的成果中,得一定比例的,数高于从前的有价成果。
11.【作教会的大学】
“几乎无需任何充,宗教当局就巩固了当已建立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种威扎根于当最秀的知之上,如关于人的本性、关于宇宙及关于福的知。
高等教育中修道院式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因于它与教会的世代系——十九世末生的化:以前知的目是增添上帝的光荣,在知却日益增加着其本身的目的,即激增与世俗化,开始侵犯它从前的保人、人的地⋯⋯当我失去了熟悉的路,即使是有疑的路,我是会感到不安,必向大学,它是一种世俗化的教会。
因我个人和社会的成功都建筑在我的知之上,所以必求助于大学而不是教会甚至政府——大学代替宗教当局成大的仲裁者,把高深的学
化为智慧,智慧的新年成为的本质上是宗教的东西,让人们产生了精神依附。
用追求知识的生活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联合,大学的世界主义能够形成则在于——作为真善美的保护人,提出了一种毫不动摇的忠诚于探索精神的宗教。
教授要区分作为教师和宗教首领之间的区别。
”
感想: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与对宗教的虔诚崇拜有很多相似之处,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教会的腐败垄断,也使高级的知识在普通百姓中普及,如果说信仰是在特定群体里的不容置疑的绝对知识,那么反过来说大学是世俗的教会,即其知识是可以进一步探索质疑的,也未尝不可。
文中说大学缺少完整的理性来为成员提供知识和控制,但我认为对于“完整”的定义本身即为模糊,如果说知识加控制即可成为完整理性的框架,那么知识是无穷尽的,控制也是根据被控制者的发展而需要随时增加或变换方式的,那么“完整理性”的定义中能够被确定的也就始终只有一个框架而已。
但此框架对于大学发展来说是可称优良的,其双向互补,一方面是知识的扩张结构,另一方面是控制的收敛结构,正好实现平衡,且框架结构正适合大学应该具备的兼容并包,若彻底封闭,则难以在时代中立足。
作为世俗的宗教,大学以其把高深学问转化为智慧的能力塑造出智慧信念,并且在世界的多元化倾向中以探索精神与之相适应,智慧信念使宗教知识神圣的信
念转变为对真知的信念,从而形成了对探索真知的忠诚和行动。
上述信仰模式在西方宗教传统中是被普遍接受所以可以直接落实的,但在中国,一个自古信奉祖先为主流的传统国家,很难在自身谱系之外找到一个高处的
绝对的共同信仰,封建王朝往复推崇的儒道释三教强调的教义亦都是教人调整自
己的内心,改变心境从而改变对身外的看法,这是很难达成共识的,更不会形成类似修道会的适合大学结构借鉴的组织结构,故中国大学模式即使学习西方,也很难形成西方式的“世俗宗教” 或其中的学术氛围。
我个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西方世俗宗教的双向互补框架,基于其宗教性,一方面包容各样的信徒和思想使
信仰者感到被接纳和有底气的自由,另一方面这种自由又以戒律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防止信徒做出破坏真善美之事以破坏自由的环境,信徒的底气也来自对因这种限制而生的对环境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