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文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十六中南校申报课题《课堂教学数学文化的渗透研究》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纪辉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不但丰富着人类文化的内涵、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向前发展,而且人类文化也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并促进数学的发展。但是在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却在有意无意地将其束缚在纯粹的“科学”的圈子里,从数学内部看数学,或将数学教育等同于数学知识的教育,缺乏数学教育中的文化观念,甚至把“数学”与“文化”对立起来,这无疑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的。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数学哲学研究中,当哥德尔彻底粉碎罗素、布劳威尔、希尔伯特等人试图为数学建立一劳永逸的牢固基础的计划之后,西方数学哲学的研究陷入了几乎停滞不前的局面。美国数学家怀尔德因科学哲学研究发展的启示,出版了他的代表作《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数学》。海曼(Heymann)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日常文化、数学文化的关联,利用中心概念范例性地体验数学的普遍性及其对整个文化的意义,能够促进代际交流,发展个人对文化身份的认同。
在日本、美国、英国、德国近几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都提到了促进学生文化方面的发展的目标。其中美国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欣赏数学美的力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力求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并且树立对个人数学能力的信心。德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则提出:向学生展示数学的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威力以及价值。
近年来,国内有关数学文化的研究相当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数学文化应用于教学的建议性成果,范围涉及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
如山东教育学院科研处的郑强从数学文化课程形态的特征出发,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突出文化特征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关注数学人文方面的价值,关注学习者的感受,包括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徐文彬认为“数学科学教学论”忽视了基于“数学文化”视域分析下数学创造、发明与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游戏性、流变性和融贯性。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陈克胜的《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课程再思考》一文中,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对当今我国课程改革目标(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数学应用、注重数学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及自信心)重新解读,认为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结合,正是统一于数学文化;文中还基于数学文化对数学教学进行了再思考,认为师生是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的活动主体,从事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应是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从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上看,尤其以数学史为载体渗透数学文化的案例较多,比如张维忠、汪晓琴等在《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一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案例,直接地涉及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为数学文化走进中学数学课堂展开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探索数学文化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可行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史中领悟数学文化,形成数学思维;在数学应用中感受数学的宏大气魄,体会数学的应用之美,在数学美学理念的指导下品味数学美的内涵。在数学课堂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产生文化共鸣,受到文化熏陶,而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在文化观念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更好的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