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坚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导则,深化完善全域成都规划,规范空间开发,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推进繁华城镇和优美田园有机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第一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以市域生态本底及现实条件为依据,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提升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四大总体功能区。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地节能、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重点镇为节点,以城乡一体的交通、通信、公共服务和生态绿道等体系为依托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和多层次、多功能“显山、亮水、露田”生态体系。

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设。结合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土地综合整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战略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建设、场镇改造等,努力将北新干道示范线、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等11条示范线,温江区、都江堰市、郫县、新津县4个整县推进示范县和龙泉驿区同安镇、青白江区城厢镇等24个整镇推进示范镇(乡、街道),打造成产业及形态上体现差异化、多样性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现实样板。

专栏7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线路

1.北新干道示范线,建成北部现代商贸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线。

2.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建成国际物流及现代制造业示范线。

3.成龙路-东二路-成洛路示范线,建成现代汽车产业及休闲旅游综合示范线。

4.天府大道-东山快速路-双黄路示范线,建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示范线。

5.大件路示范线,建成现代产业与现代农村示范线。

6.邛崃示范线,建成古镇文化及生态旅游示范线。

7.光华大道-成温邛高速-大双路示范线,建成以休闲旅游及历史文化为特色主题的示范线。

8.龙门山沿线示范线,建历史文化及山地度假旅游示范线。

9.成青快速通道示范线,建成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示范线。

10.沙西线示范线,建成生态维育、世界遗产及现代农业示范线。

11.彭白路示范线,建成山水田林及灾后重建示范线。

专栏8 “十二五”时期构建新型城乡形态重大工程

“显山亮水”工程:加强对低山地区保护,明确龙泉山和龙门山的山体保护边界及发展引导,在龙门山,突破行政区划分割,整合风景旅游资源,加快小轨道环线和直升机停机坪的规划;在龙泉山,加强植被恢复,合理引导果树种植,严格控制各类建设行为,梳理穿山通道,减少交通对山体破坏。市域范围内平衡河流水量配置,有效利用再生水及雨水,补充景观水系生态水量,改善城市景观水环境;凸显水网城市特征,建设水城示范点;在水系两侧划定生态保护和景观控制区,明确管控要求。

“田园永续”工程:严控建设对农田保护区的侵占,确保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总量不减少;科学指导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合理规划大地景观,彰显田园四季更替的美景;编制林盘群落保护规划,按照林盘群落的方式保护林盘,在水系、道路和大城市周边的交通便捷的地区重点考虑林盘功能的置换,把林盘群落作为承载城市高端服务功能的载体。

第二章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构建市域城镇体系为着力点,以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到2015年,综合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一节推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建设

积极推进市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建成由1个特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34个小城市、170余个小城镇、数千个新型社区等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着力推进中心城区转型发展,加大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城市综合体,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和国际化水平。加强区(市)县城、重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加快一般场镇改造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以城带乡能力。

第二节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

进一步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建立户口在居住地登记、随人员流动自由迁徙的统一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依法保护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允许农村居民带产权、持股进城居住、就业。调整完善现行教育、医疗、住房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权利。

第三节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提高城市管理科学性和透明度。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区(市)县、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形成市、区(市)县、街道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和监督,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和市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的新局面。

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化“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域成都全覆盖。加快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为标识,集居住、婚育、就业、纳税、信用、社会保障等信息于一体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和管理工作,完善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提升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规划、

房地、环保、市政、绿化、水务、气象等城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共享交换。着力推进防灾应急、交通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优化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管理,逐步建立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加快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出行结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减缓交通拥堵。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增强市民交通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加强市容环境管理。深入推进裸土覆盖、道路硬化、绿化带提档降土工程,强化联动治尘,加强扬尘污染源头治理。全面实施景观容貌标准化管理,继续实施特色亮点街道打造,加大二环路以内主、次干道及主要出入城通道立面整治力度。加强城郊结合部、出入城道路沿线和背街小巷的市容管理。

第三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努力在农村形成土地规模化、生产企业化、居住城镇化、收入多元化新格局。

第一节加强农村发展环境建设

推进农村生产条件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提高地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保障率;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加快田间路网改造,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检验监测、中小河流域污染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清洁工程,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工程,改善村容村貌;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及其它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大力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有效遏制农村面源污染;5年内全面完成乡村容貌整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率达到80%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率达到100%。

推进农村生活环境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归并,以农村集中居住区为主,以场镇(村落)改造为补充,多种模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切实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因地制宜推进散居农户的改水、改厕、改圈,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建设、秸秆气化工程、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切实改善农户生活条件。

第二节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基础设施性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县域城乡居民饮水提升保障工程,实现场镇自来水管网满覆盖,将供水管网延伸到农村村组。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提升改造工程,为提高农村用电水平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完成农村客运站建设,实现“镇镇通公交”、“村村通客运”。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延伸,实现光纤到乡镇、宽带覆盖行政村,以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为重点,深入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和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邮政所建设,实现镇镇有邮政所。

提高事业性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推进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提高中小学校信息化水平。兴建新型农村居民科技培训机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制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推进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革,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农工作机制。加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