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的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蜡切片的制作
试验药品和仪器
试验药品:酒精、二甲苯、石蜡、番红、固绿、冰醋酸、甲醛、明胶、甘油、石碳酸、中性树胶。
试验仪器:石蜡切片机、组织包埋机、水浴锅、染缸、烘箱。
试验方法
1 叶片组织结构的观察
对叶片组织结构的观察采用石蜡切片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材。
选取生长良好的叶片,用水清洗干净,擦干,沿主脉切取2m m×5mm 的小段。
2. 固定。
将切取的植物材料立即放入FAA固定液中(材料与固定液比例1:20),用真空泵抽气(使固定液尽快渗入材料中,并排除材料内气泡的干扰),固定时间48h以上。
FAA固定液配方:50%酒精、冰乙酸、甲醛(37%-40%)按18:1:1的比例配置。
3. 冲洗。
材料从固定液中取出后,用70%的酒精冲洗3次,每次间隔2h,并在70%酒精中过夜。
4. 脱水。
酒精为常用脱水剂,它既能与水相混合,又能与透明剂相混,为了减少组织材料的急剧收缩,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70%酒精—80%酒精—95%酒精—无水酒精—无水酒精,每级酒精中放2h,无水酒精分2次,一次2h。
5. 透明。
纯酒精不能与石蜡相溶,还需用能与酒精和石蜡相溶的媒浸液,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
材料块在这类媒浸液中浸渍,出现透明状态,此液即称透明剂,透明剂浸渍过程称透明。
通常组织先经纯酒精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
具体为:1/3二甲苯+2/3无水酒精(加番红染色,以便透明后找到材料)—1/2二甲苯+1/2无水酒精—2/3二甲苯+1/3无水酒
精—二甲苯—二甲苯,每级二甲苯中放2h,纯二甲苯分2次,每次放1h。
材料进入无水的透明剂中后,若透明剂变浑浊,说明材料中的水分未脱干净,必须回到前面一级无水的脱水剂中再次脱水。
6. 浸蜡。
夏季采用熔点较高的石蜡(56-58),冬季宜选用熔点较低的石蜡(52-54)。
新蜡应溶一次,增加密度,反复溶的旧蜡包埋效果更好。
在溶蜡箱中进行55-60℃,恒温。
二甲苯透明后的组织块在二甲苯:石蜡(1:1)中1次,在石蜡中2次,每次3h左右。
7. 包埋。
在室温进行,在包埋盒上做好标记。
8. 修块。
将包埋好的石蜡块修成梯形或长方形块状,粘于小木块上。
9. 切片粘片与。
通常切片厚度为8~12微米,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
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甲液,用小拇指涂匀,然后再滴数滴乙液,用镊子把选好的蜡带放到载玻片上,用粘附剂将展平的蜡片牢附于载玻片上,以免在以后操作中使材料脱落。
常用的粘片剂-郝伯特(Haupt) 粘贴剂:甲液:动物胶1克+馏水100毫升+甘油15毫升+石碳酸2克,乙液:甲醛4毫升+蒸馏水100毫升。
10. 展片。
将载玻片放入36℃的水浴锅中(水上铺塑料薄膜,薄膜上放载玻片,以防蜡带过轻在水中漂浮)进行展片。
11. 干片。
待蜡带展好后,把载玻片放进恒温箱(36℃)进行干片,以免蜡带从载玻片上脱离,一般24h。
12. 染色。
其顺序如下:二甲苯→2/3 二甲苯+1/3纯酒精→1/2 二甲苯+1/2纯酒精→1/3 二甲苯+2/3纯酒精→100%酒精→95%酒精→85%酒精→70%酒精→50%酒精→番红染液→70%酒精→85%酒精→固绿染液→95%酒精→100%酒精→100%酒精→1/3 二甲苯+2/3纯酒精→1/2 二甲苯+1/2纯酒精2/3 二甲苯+1/3纯酒精→二甲苯→二甲苯。
载玻片在每步中停放4min,在番红染液中放8h-12h。
番红染液:0.1g番红溶入70%酒精定溶至100ml。
固绿染液:0.1g固绿溶入95%酒精定溶至100ml。
13. 封片。
二甲苯透明后,将载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务必使有材料的一面
朝上,迅速在材料上加适量(1~2滴)中性树胶,再将洁净盖玻片倾斜放下,以免出现气泡。
加拿大树胶溶于二甲苯中成为——二甲苯-加拿大树胶液。
绝对不能混入水和酒精,否则树胶回浑浊,不能观察。
14. 干片。
将封片后的载玻片放入恒温箱(36℃)中进行干片,贴上标签,制成永久切片,避光保存。
15. 观察。
在Olympus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每一样片观察10 个视野。
2 叶片气孔结构的观察
对叶片气孔结构的观察,采用透明胶带粘取法。
具体方法为:塑料透明胶带拉开10-15cm,胶面朝上,平放在实验台面上。
带叶柄剪去植物叶片,用滤纸迅速吸干表面水分。
左手捏住叶柄,将叶片正面粘在胶带上。
在粘贴过程中,先将叶尖粘在胶带上,然后将叶片向叶背面弯曲,逐渐向前推移,使叶片正面与胶带充分接触。
为了防止粘贴过程中叶片皱缩,应右手持解剖针,置于叶片与胶带之间进行调整,使叶片平整地粘贴在胶带上。
然后剪去叶柄。
将胶带对折过来平整地粘贴在叶片的背面。
然后用手指对捏胶带,使胶带与叶片的两面充分粘着。
将对折的胶带撕开,叶片的正面仍紧密贴在胶带上,叶片的背面与胶带分离,并将叶片下表皮粘贴在胶带上。
若叶面附着物较多,胶带不能与表皮紧密粘着时,可用胶带连续重复粘贴叶片,直到粘去附着物后,粘取下表皮。
为了防止粘取的表皮材料相互重叠,在连续重复粘贴时,应更换胶带新的部位粘着表皮。
将带叶片下表皮的胶带沿表皮轮廓剪成3mm×5mm的矩形片。
在载玻片上滴1滴蒸馏水,将带叶片表皮的胶带胶面向下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平后镜检。
气孔密度及大小的测定:采取“印痕法”在叶的背面,避开主脉及边缘,先用胶带把叶片上的表皮毛粘净,然后再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无色指甲油,面积大约1cm2,待指甲油干后,用胶带取下用于制片,将制成的片子置于10×10T的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每个片随机观察10 个视野,记录每个视野的气孔总数,并随机测定5个气孔的纵径和横径,最后计算出平均密度(1个视野内,r=0.91mm)、纵径和横径,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气孔数目的统计方法:在显微镜下计算视野中气孔的数目,移动载玻片在表皮的不同部位作同样的气孔计数,连续计数4~5次,求其平均值。
然后,用镜台
测微尺量得显微镜视野的直径,其半径r则为已知,计算出视野面积S=3.14r2,根据观察所得的各个平均值分别求出每种植物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单位为“气孔数/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