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02.77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为35.2%,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编制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与中外运、美旗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力源金属物流城、金錩国际金属交易广场、嘉安国际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基地投入运营,国通物流城18万吨大型冷库群首期投入使用。顺德新港(了哥山港)筹建工作顺利启动。顺德家电展、工博会等展会国际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乐从镇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世界零售业巨头争相进驻,乐购、沃尔玛落户大良。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财神酒店获评中国五星级旅游饭店,喜来登酒店正式营业。统筹旅游文化资源,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第四届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反响热烈,“顺德美食”品牌进一步打响。
各位代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顺德的每一点进步都有赖上级的正确领导,有赖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努力,有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奉献。在此,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0年:厚积薄发 转型提速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顺德再出发。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不会一蹴而就,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依然存在。同时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低碳经济、新能源将擎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大旗;国家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广佛同城化进程加快,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陆续竣工,将极大提升顺德的区域价值;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向纵深推进,我们将在更多领域先行先试。这些新变化、新格局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把措施考虑得更加周密,把工作落实得更加到位,牢牢抓住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统筹兼顾,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市民得到更多实惠。
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高标准通过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验收,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职业教育“双零”模式3在全省推广。新建扩建学校、幼儿园10所。选派100名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验收。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区新图书馆投入使用,新博物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推进“家门口的电影院”、“家门口的图书馆”工程,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顺德好人”品牌效应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2009年1月27日在佛山市顺德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区长 梁维东
各位代表:
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化危为机 阔步向前
2009年,顺德人共同度过了跌宕起伏、催人奋进的一年。面对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区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一方面迅速制定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做好长远规划,与企业、市民共克时艰,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我们把握综合改革试验机遇,推进大部制改革,以新体制、新格局引领经济社会新发展。回顾一年,我们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抓住了危机背后的机遇,生动诠释了区委“求实、求变、求发展”的工作思路。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扩大基本门诊药品目录,人均门诊处方费用进一步下降。推进“名医进村居”、“网上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南医大顺德校区师生社区义诊活动深受好评。区第一人民医院易地重建工程加紧推进,伍仲珮纪念医院扩建工程已动工,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杏坛医院投入使用,新增6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市民健康得到保障。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工作中,我们先行先试,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行政管理体制Leabharlann 革顺利开展。把握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的机遇,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赋予我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事务地级市管理权限的精神,承接好市下放的管理权限和审批事项。大刀阔斧推进区级党政机构改革,把41个党政群机构整合为16个大部门,理顺职能、压缩层次、强化监督,提高服务效率。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工作,赋予容桂街道县级管理权限,提高镇街发展活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评选政府服务创新奖和公务员创意奖,铺开机关绩效与作风考评。开展“深度服务年”活动,落实惠民便民措施、开展优质高效服务。整合优化行政审批窗口设置,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方便。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区镇两级财政收入分成比例,出台区级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政策,完善财政监管和绩效评价制度,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人防、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口岸、保密、档案史志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新兴产业乘势而上。工业设计集聚发展,省区共建“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工业设计园等三大主体园区布局初具雏形。太阳能产业崭露头角,国家级太阳能应用系统中心等一批新能源研发机构相继进驻,杜邦、BP和伟景-SAPA等知名企业签约落户。龙头项目带动效应蓄势待发,浦项钢板、五矿-港中旅多尼尔房车项目相继签约,彩虹OLED2项目定位为华南区域总部并动工建设,宝钢制罐正式投产。
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参与珠三角一体化。南国西路主车道改造、大金山隧道、龙盘大桥等项目竣工通车,广珠城际轨道、太澳高速和一环南延线一期等顺德段工程已完成进度70%以上。13宗重点水利工程已基本完工。500千伏顺德变电站配套9回220千伏线路全线贯通,企业、居民用电得到保障。与中移动签约,5年内投入30亿元,打造“信息顺德”。铁腕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建立区镇联合储备土地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申报“三旧”改造项目30个,完成改造5个,土地潜力进一步释放。
过去一年,我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阔步向前,准确判断形势,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之际,我们提前谋划,以科学规划和环境再造引领城乡发展。
“多规合一”绘就宏图。以“大规划”引领发展新格局,创造战略层面的竞争优势。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落实“一城三片区”战略构想,未来发展目标更加清晰,规划引领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大气质量持续好转,预计全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德胜电厂2×30万千瓦“上大压小”发电工程项目投入运营,对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起到关键作用。整治陶瓷、漂染、废旧塑料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倡导节能新技术,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4个,建成天然气管道343公里。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7家,全区配套污水管网通水运行约20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67.4%,完成年度治污目标。大兴绿化美化之风,新增、改造绿化面积(含林分改造)466.9万平方米。整治内河涌151公里。创建6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和7个“绿色社区”。制定顺峰山公园改造提升方案,打造“城市绿心”。
城市管理逐步完善。推进公交TC模式4改革,倡导绿色出行,投入新型环保公交车87辆,更新双燃料出租车100台。实行“大城管”,综合治理乱摆卖、违章建筑、环境污染、非法营运等热点难点问题。构筑立体化治安防范体系,治安、交通、消防警情同比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好村居”建设扎实推进。创建27个“顺德好村居”示范点,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新增25个“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完善城乡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推行公寓式农民住宅,大良五沙“金沙人家”社区公寓建设顺利推进。
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全年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参政议政材料284件,办复率100%。“明白说法进万家”、“五五”普法等活动深入民心,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强化。出台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新规,规范要素市场交易。成立区公用事业管理局,实现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相分离。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向部门派驻纪检监察组,促进廉洁行政和透明行政。严查违纪违法案件,全年立案查处40宗,追缴违纪款项350多万元。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之时,我们快速应对,找到了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突破口。
应对危机成效显著。及时构筑起抵御金融危机的企业服务体系,重点帮助企业融资、市场开拓和技术改造。安排2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创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服务方式,帮助198家中小企业融资11亿元。推广股权出资、商标质押等方式,协助企业融资161亿元。推动企业开拓资本市场取得成效,精艺股份成功上市,美的电器实现再融资,环球制药入股香港荣山国际,佛山奥园控股万鸿股份。顺德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香港永亨银行获准进驻顺德。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顺利。鼓励企业参与“家电下乡”、“广货北上”,预计顺德企业家电下乡产品全年销售额约占全国13%。整合市场安全监管体系,网格化监管网络覆盖全区,监管效率得到提升。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总量同比增长2.35%。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反思自身、查找不足,对存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前我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有待加快,新兴产业还未形成领先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依然繁重;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经济增长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民生问题的解决离市民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大部制改革后部门运作机制还有待完善,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区政府将提出具体措施加以解决。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全省首创完全被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已有10790名保障对象享受到制度待遇。对低保人员实施分类救助,将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50元。对区属企业退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发放职级补贴。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及无子女职工退休奖励和生活补助金。推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500多户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所有镇街。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已成立村级福利会130家。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推广社区工作坊、日班生产线等就业模式,登记失业率为1.76%。率先建立租赁厂房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员工权益得到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扶贫工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港澳事务取得新成绩。广大港澳和海外乡亲热心公益,捐赠2900多万元支持家乡发展。武装、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规范涉及民生的各类价费管理,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网点建设,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预计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93亿元,增长14.1%;工业总产值4289.39亿元,增长13.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60亿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49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29亿元,增长12.5%。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传统产业优化提升。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华南家电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更富活力,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本建成,家具研究开发院挂牌成立,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14家。举办“院士专家顺德行”,促成多项技术对接。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共建工业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顺德工作站落户容桂。优势本土企业逆势扩张,美的微波电器工业园、德冠新型薄膜生产线奠基建设。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新认定总部企业5家,累计18家。名牌、标准战略再创佳绩,“顺德家电”成为全国首个集体家电商标,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3件、省名牌产品21个,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51项。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取得实效,荣获“中国鳗鱼之乡”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