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类型与发展、规划
(二)城市地下居住设施规划 1.我国的西北黄土地区 我国西北黄土地区小城镇(农村)经济落后,窑洞仍是主要居住方式,存在问题: 居住分散;交通出入不便;排水不良;通风、采光较差等。 专家意见:充分利用地形,统一规划,采用沿山式与下沉式结合,开通沿崖街 道及小巷式窑洞通道,连接下沉式天井,组成地下住宅群落,使原先杂乱布局归 整化,加强沿坡垂直向的交通沟通。 通风:利用沟口、沟谷、沟尾风力大,沟身、边坡、沟底风力小,利用沟尾地 形扩大引风面,导风入院;边坡沿山式窑洞上打竖孔,利用“烟囱”通风。 加强窑洞防潮层处理,利用窑口满开窗方式解决洞口采光问题。
1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类型与发展、规划
表7.0.1 传统房屋与地下房屋特性比较
内容
传统房屋
地下房屋
建筑材料 设计上总的要求 噪声防护 污染 耗能 安全:
2.新建城镇的地下住宅:依靠地形、地质条件开发地下空间 1)交通网络设计 (1)机动车网络 ①道路按尽端式深入密集式邻里内部,但不穿过邻里(可环绕)。 ②城市细胞之间要有交通网络作线性连接。
③公共运输可采用地铁、公共汽车或电车。
④道路可以开敞,以便光线进入。
(2)步行网络:多样化、公用空间、使用等级、防护与安全、趣味、方便等 ①应注意阳光、强热(冷)风、尘风或噪声的方向影响。热旱气候区避免日晒。 ②宜配有绿化、小品等景观与休息场所。
战争严重破坏地面设施,而地下防护工程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军事设施。
4.冬暖夏凉、节约能源:如我国黄土高原地面以下6m,土体温度基本稳定, 10 m以下温度恒定,解决了室内温度、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5.有助于保护古建筑及原有城市面貌。
1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类型与发展、规划 四、城市地下居住设施规划
(一)城市地下居住设施规划的前期工作 1.地质、地形、水文地质和土层性能等条件:目的是合理选址,主要注意点 (1)避开地质断层:地下建筑建在地质活动断层附近,会遭到破坏; (2)避开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区域:原则上避开或工程加固; (3)避开有洪、涝灾害可能性的地区:原则上避开或防汛排洪措施; (4)尽量使地下建筑位于地下水上方,或地下建筑建造时特别明确防水要求; (5)对于矿藏、文物等国家财富应予保护; (6)水质矿化度不同,建筑物的防腐性也应不同; (7)避开土层条件太差的地区:不能避开时,应考虑工程技术增加的工程造价。 2.气候条件:影响地下居所的建筑形式、能耗、朝向、通风、防灾措施等。 3.城市人口、经济、居住现状和工程技术力量条件 进行地下居住设施规划时,要充分研究城市的人口数量、分布、人均住房面积、 住房环境标准、城市的综合经济能力和工程技术力量,大致确定该城市是否需通 过附建式地下室的改造增加居住面积,大致的量和分布情况如何等。
3.较强的防灾减灾 优越性:表6.1。
表6.1 宁夏西吉县1970年地震后农村住房破坏情况
不同程度震害所占比重 /% 建筑类型 被调查的数量/幢
全毁 毁坏 轻度毁坏 完好
地面住房
259
64 24
3
9
黄土窑洞
45
42 14
13
31
1976年唐山地震地面伤亡25万人,地下空间2.5万人都幸存,地面建筑几乎全 部损坏,而地下建筑仍可使用。
1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类型与发展、规划
三、地下民用建筑的特点及优越性
Baidu Nhomakorabea
1.协调自然环境:居住建筑常建造成半地下式、覆土式、下沉广场式、窑洞式 等类型(图6-1),易同环境协调,保护环境。
2.保护土地资源: 我国近10年城市规模扩 展在60%以上,城市高 度集聚,耕地减少,威 胁人类生存,开发地下 空间对保护耕地是最好 的方法。
③道路网络必须使用方便,道路尽可能短接。
④两个关键问题:排水系统发达,阻止尘土、垃圾道路堆积清运必须有保证。
1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类型与发展、规划
2)地下住宅群设计 理想居住用地是斜坡形用地,排水容易、视景宜人、光线充足、便于扩建等, 缺点是修建给水工程、修整地形等增加投资。设计地下住宅群遵循原则: ①组织好地形 典型的地形选址:山顶或山谷为中心。前者视景开阔、通风条件好、排水便利, 但集聚性差、给水不利。后者给水便利、集聚性强,但通风条件不好、视景相对 不够开阔、排水不利。 ②选择好朝向:开口朝向要考虑日照、光线、视景和通风。寒冷地区地下居所 应尽量加大日照面、延长日照时间,热旱地区则反之。 ③地下住宅的通风:斜坡用地设计为被动式通风,如现场有较好风力,可利用 引风入室实现通风。 ④地下住宅服务的公共设施:布置以出行便利为原则,山顶为中心组群的公建 较多布置在比较高的层次上。 ⑤地下住宅组群间的交通:设计原则是机动车交通与步行交通分离,在提供舒 适方便的通行的同时,又要不失私密性。 ⑥保证住宅区的社交内聚性:规划设计中为居民间的有效社交提供方便。 ⑦设计地下房屋时,要充分了解地上、地下建筑的不同特性,表7.0.1。
二、地下民用建筑的发展
中国黄土高原有3500~4000万人居住的窑洞。 突尼斯撒哈拉沙漠边缘分布20多个地下聚居点,居住着9000多人。 土耳其耐夫塞尔城的开帕多西亚散布4000年的42个地下聚居点。 中世纪欧洲凯马可地下城的地下综合体有9层空间,供6万人居住、活动;德林 库玉18~20层地下城面积40万m2,可住10万人。 波兰克拉科:共7层,埋深200m,长120km,有剧场、教堂、舞厅等公共建筑。 旧金山市莫斯康尼中心:建于1981年,2.3万m2,跨度90m无柱展览大厅,地 面3.2万m2公园。 地下图书馆: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工学院、密执安大学、伊利诺大学。 瑞典国家档案馆、斯德哥尔摩市的大型地下电话交换台及档案库、美国明尼苏 达州可容纳400名犯人的改造营。
第一节地下空间民用建筑类型与发展、规划
一、地下民用建筑的类型
地下空间的民用建筑:地下公共建筑、居住建筑。 地下居住建筑:供人们起居生活的场所,如中国窑洞、美国覆土住宅等。 地下公共建筑:各种公共活动的单体地下空间建筑,涉及办公、娱乐、商业、
体育、文化、学校、托幼、广播、邮电、旅游、医疗、纪念、小型地下街、集 散广场等建筑,功能较单一,规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