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 4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力教学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德育教学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三、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

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四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

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五、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 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 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

统计图表示数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练习题 1、口算。 1.3-0.8= 630÷90= 6-0.37= 100+100×0= 60×0= 2.73+0.27= 0.75+0.3= 5×2+3= 4.3÷1000= 0.69+1.1= 300×18= 6+6×4= 25×8= 720÷9= 410-23= 500+20= 26-0×5= 25×9×4= 46-25+17= 28÷(4×7) 24-8+10= 56+7×5= 46-(29+17)= 28÷7×4= 2、脱式计算 49×102-2×49 125×76×8 8.33-2.43-4.57 99×32 6.7+2.63+4.3 41000÷(41×5) 5824÷8×(85-78) 840÷28+70×18 27.3+73.2+72.7 43.25-10.4-3.25 3.8+1.37+6.2+12.63 76.8-27.4-12.6 5.85+1.89-2.85 3.9+0.1-3.9+0.1

197-12×9+61 38+160÷(40-30) (234-195)×12÷26 (25+40)×4 135-135÷15 (35+270)÷(30-25) 276+28+172+224 164-83-17 25×67×4 87000÷8÷125 66×39+39×34 125×56 3、列式计算 (1)36乘15的积加上80除5760的商,和是多少? (2)8.7与7.8的和比一个数多1.4,求这个数. 4.单位换算。(8分) 2.1元=()元()分 3.08千米=()米 8米6厘米=()厘米 0.4平方米=()平方厘米 2吨20千克=()吨 0.5公顷=()平方米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出示情景(书上的主题图): 1.老师和这些小朋友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2.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花的盆数,你能告诉我吗? 二、进行新课。 例1 1、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导涂色和填数。 2、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 的,是怎么涂色的。 3、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比较: 师:数小格的盆数和花坛中的盆数,哪个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花的朵数?(感受统计的意义) 5、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数出花的盆数并用数小格的方式来表示叫做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例2 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 (1)师:在这些颜色的花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请几个学生回答) 现在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在在你的这张小白纸上。(收纸条) 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 a:喜欢绿色的人有多少? b: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3)师:那现在老师来报一下,请你在纸上记录下来。(教师唱票) 师:有人记录下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画圈的方法。 -打钩的方法。 -画“正”字的方法。 你为什么用画正字的方法呢?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数一数这个正字一共有几笔?正字的一笔代表一个人,一个正字代表几个人?(4)再次记录,出示统计图与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次,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师读生记)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喜欢各种颜色的人分别是多少? 1)学生说教师填写统计表 2)如果用涂小格的方式,你能表示吗?怎么涂? 3) 总结:把杂乱的数据整理成这样的图形叫做统计图。那把数据填在这样的表 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统计表) 师:看着统计图和统计表,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从这样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喜欢各种花的人数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图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图教学随笔 【导语】在统计图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这样课堂的效果可以事半功倍。wo准备了 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我尝试使用了游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让学生猜猜哪种投球方式投得远一些,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我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交流与探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经历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过程中,不断改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完成统计图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表述自己的想法。这一尝试,既激发了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兴趣,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对学生的鼓励很重要,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篇二 本节课所教学的统计知识,是在学生对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我力争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中,首先我出示了姚明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画面,鼓励学生猜测:是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并上学生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结果一部分学生猜测双手投球比较远,是因为双手比一只手有力;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单手投比较远,这是因为自己喜欢打球,是在实际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于是我引导学生体会要想知道哪种情形比较远,还得用数据说话。在此出示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表(让数据说话)。 其次是让学生对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回忆,进一步明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为新知做好铺垫。然后通过例题中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数数量的统计,逐步出示单式和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出示情景(书上的主题图): 1.老师和这些小朋友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2.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花的盆数,你能告诉我吗? 二、进行新课。 例1 1、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导涂色和填数。 2、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 行统计的,是怎么涂色的。

3、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 5、比较: 师:数小格的盆数和花坛中的盆数,哪个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花的朵数(感受统计的意义) 5、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数出花的盆数并用数小格的方式来表示叫做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例2 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 (1)师:在这些颜色的花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 请几个学生回答) 现在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在在你的这张小白纸上。(收纸条)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 a:喜欢绿色的人有多少? b: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3)师:那现在老师来报一下,请你在纸上记录下来。(教师唱票)师:有人记录下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画圈的方法。 -打钩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合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合集 第一类:加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9998+3+99+998+3+9 第二类:减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236-(177+36) 第三类:乘 45×4×5 23×5×2 25×9×4 8×(125×13)(250×125)×(4×8) 88×125 72×125 125×64×25 42×125×8×5 25×4×88×125 第四类:乘 (12+50)×40 125×(40-4)76×103 18×125 25×44 42×25 99×9 99×78 第五类:乘 45×37+37×55 28×21+28×79 17×23-23×7 38×46+64×38 99×32+32 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23×2×4+25×4×2+27×1×8+25×8×1 99×22+33×34 第六类:除 360÷4÷9 250÷5÷2 600÷12÷5 800÷5÷8 480÷5÷48 240÷5÷12 420÷35 2400÷25 7800÷125 第七类:加减 92+99 197+102 354-108 405-99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 (6467-832)+(1832-1467)1530+(592-530)-192(2+4+6+……+98+100)-(1+3+5+……+97+99) 第八类:乘除 960×46÷48 99000÷121×11 3702×38÷1234 640÷(16÷4)1000÷(125÷4) 第九类:加减乘除 (98+147)÷49 (230-23)÷23 (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 700+612÷12×4 (37+15)×85+1360 2005×20062006-2006×20052005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第113页的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六第1题。 5、教具准备:动物头像、课件。 二、教学课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三、教材分析 《统计》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在统计图下面呈现几个括号的方式让学生统计,与填统计表的思维过程完全相似,通过这几个括号让学生经历填写统计表的启蒙练习。统计图下面安排了“说一说”、“议一议”是属于读取和分析信息的阶段,教材要求学生从统计图(表)获取一些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其中获得信息是基础,从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能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

作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统计》相关的教学材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 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统计》的图片、文章、音乐,视频等,动物头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方法 分类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形态的狮子王。同时出示课件主题图。 【百度图片】狮子王 ⑴ ⑵ 狮子王电影《狮子王》海报 师:小朋友们喜欢狮子王吗?今天狮子王创办的森林小学开学了。可热闹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小动物们都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学了。狮子王看见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它很发愁,它不知道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小朋友们能帮狮子王想想办法吗? 2、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笔算乘法专项复习 一、口算。 90×70= 420÷60= 25×20= 18×4= 9×120= 130×5= 360÷40= 400×50= 303×20= 120×7= 240÷60= 620-180= 4500÷15= 560×20= 7200÷90= 900÷6= 2500+60= 210×30= 650÷50= 560÷80= 300+(11+49)= 720÷9+120= 90×9×0= 二、用竖式计算,带※的算式要验算。 126×97= 93×125= 17×204= 280×15= 77×510= 220×40= 160×60= 180×50= 305×54= 108×90= ※845×86= 三、估算: 518×77≈ 371×63≈ 69×188≈38×892≈ 603×21≈399×42≈ 538×48≈ 58×103≈ 58×59≈ 579×54≈ 489×85≈ 64×554≈ 73×437≈ 807×97≈ 86×463≈961×988≈四、脱式计算。

410+145×10 180×4-560 78-250÷5 2300÷(103-78) (1800-274)÷14 5800-147×39 五、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 几。两个因数都变化时,因数变化的倍数相乘除,便是积的变化。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 620×1600= 992÷16= 620×( )=9920 3.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5,积是( ),如果把因数5改成50、500,积分别是( )、( )。 4.两个数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101,则积是( )。 5.A×B=316,当A 扩大3倍,B 不变,积是( ),当A 扩大5倍,B 缩小到原来的51,积是( )。 6.两个因数的积是48,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8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41, 积是( )。 7.已知A×B=380,如果A 扩大3倍,则积是( );如果缩小到原来的51,则积是( )。 8.一个数和24相乘,积是1200,如果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01,积变成( )。

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二)(教材第96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二)(教材第96页) 1、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会收集、整理数据。 2、能对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统计图、统计表、活页作业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修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吧,并数出每类有几个?可要仔细哟! riyueangbmewuzhaoshk 2、将上面收集的数据用涂方格的方法表示出来。 3、将上面的数据填入下表。 类别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数量 4、分析数据,学生合作解答。 二、生合作研究问题,并解决之。 1、教师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七2题,要求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要认真观察:轮船、火箭、鱼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2、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 3、交流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4、对数据进行分析: ⑴()最多,()最少。 ⑵△比○多()个,比□多()个。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体会统计的好处。 三、学生实践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让同学们做5道题: 21+30=36+3=28﹣4= 45+7=53+9= 师:现在分组进行统计,统计一下全对的有几人?错一道的有几人?错两道的有几人?...... 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进行统计,结果都非常正确,其实今天的统计用举手的方法也非常好。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错一道的同学请举手。 预计学生分类大部分正确,有些低等生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章节混淆,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 学生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的正确结论为:

声母:bmzhshk 韵母:angeao 整体认读音节:riyue wu 声母5个,韵母4个,整体认读音节3个 预计学生能够正确填出。 实际做题正确。 预计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实际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学生可能回答: 生1: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生2:用画的方法统计。 学生实际回答: 生1: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大全

四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500+道(修正版) 336×25 112×52 335×24 125×65 36×125 116×58 256×81 331×25 125×34 336×25 !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91×214 — 325×68 336×21 245×31 31×206 21×126 302×12 135×24 325×41 12×321 21×114 {

17×184 31×208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16×109 33×204 25×118 302×15《 302×54 210×21 119×24 325×29 66×125 180÷30 720÷30 360÷30 920÷40 780÷60 ( 432÷24 625÷23 837÷43 850÷17 780÷26 960÷40 544÷17 898÷28 420÷30 780÷20 .

690÷30 750÷50 840÷60 520÷40 920÷23 [ 840÷24 704÷44 480÷32 672÷21 754÷58 897÷39 624÷26 576÷18 173÷17 117÷36 、 91÷65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260×15 303×46 *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5×45 < 780÷20 690÷30 750÷50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480÷32 672÷21 *

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1教案 沪教版

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 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 画统计图。 能力目标: 1. 学会小组合作。 2. 能将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将信息分类,并统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这个月有谁要过生日呢? 生纷纷议论。 师:那么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讨论,作答。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我们可以将根据过生日的月份将小朋友进行分类。我们来看小丁丁他们班就将同学生日的月份进行了分类。 二、新授 1.出示题1(从要求至表格) (1)请同学看题1,你看懂些什么? 生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情况:A题目的要求:每月有几个人过生日?把人数填入表内。 B每个月份有几个小朋友生日。 C因为1月份有4人生日所以在表格中填“4”。 D小亚的生日在一月份,小胖是5月份的生日等。

(2)请同学将表格填完整 师:我们除了可以将统计的结果制作成一张表之外,还可以怎么做呢?请大家看书,熊猫乐乐是怎么做的? 2.看书交流统计图的画法。 (1)组内交流 (2)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情况:A还可以把它画成图,一个方格表示一个人。(请小朋友举例说明) B横线表示生日的月份,竖线表示人数。 小结:我们还可以把统计结果画成图,这里的横线表示生日的月份,这里的竖线表示人数,这幅图中每一方格表示一个人。 3.请小朋友完成统计图。 4.根据图提问并回答。 问:哪个月生日的人最多? 问:谁也能根据这幅图提问?(请小朋友提问并回答) 小结:刚才小朋友根据这幅图提出了很多问题并作了回答,我们根据直条的长短很快就能判断哪个月生日的人最多,哪个月最少。 练一练: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我们订阅的报纸 (份) 20 15 10 5 少年报科技报英语报好儿童 (1)哪种报订阅的人最多? (2)科技报有几人订阅?(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在画统计图时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每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师:接下来老师就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项调查任务,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最爱吃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统计》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tatistics"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4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

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专题训练

国光学校2015—2016学年度四年级数学(下) 计算题专题训练 1. (300+6)×12 125-25×6 25× (4+8) 125×(35+8) 25.6-(0.23+5.6)-1.77 (135+75)÷(14×5) 2. 25.6-(0.23+5.6)-1.77 (13+24)×8 7.83+2.34-0.83+6.66 504×25 3.82+2.9+0.18+9.1120-60÷5×5 3. 25.48-((9.4-0.52) 78× 102 35.6-1.8-15.6-7.2 1024÷16×3 5.93+0.19+2.81 25×204

4. 99×64 7.3+2.7-7.3+2.7 99×16 48.4+2.78+51.6-0.78 638× 99 48.4+2.78+51.6-0.78 5. 999×99 1200-20×18 23.4+0.8-13.4-7.2 720-720÷15 4.8+8.63+5.2+0.37 99×13+13 6. 3.07-0.38-1.62 25+199× 25 27.3+73.2+72.7 (360-144)÷24×3 585+189+215 32×16+14×32

5.85-1.75-0.25 78×4+78×3+78×3 768-274-126 240+480÷30×2 125×32×8 1.29+3.7+2.71 8. 25×32×125 5.93+0.49+2.06 88×125 9-2.45-1.65 225-10×(6+13) 72×125 9. (120×2+120)÷9 3600÷25÷4164-13×5+85 21+0.56+11.3 330÷(65-50) 36.8-3.9-6.88 10. 3.285+1.79+0.59 3000÷125÷823.4-0.8+13.4

小学一年级统计课的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一年级统计课的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八文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因此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上册学生对统计的体验只是数数、涂格,还没有系统地感悟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甚少,对统计的方法也比较陌生。本设计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教学主线,安排三个统计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信息中提出问题,体会统计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第一课时。(教科书93页例1、94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经历简单的统计过

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策略: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 学具: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信息收集、整理、记录的全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孩子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这是哪儿呢?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 教师出示课件:校园生活: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运动会等活动场景。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复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练习题 一、填空。(10分)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 2、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 )和( )两种。 3、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如果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 )复式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4、统计图中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都( )。 二、 甲、乙两个村1998-2006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如下图:(11分) 甲、乙两个村1998-2006年家庭汽车拥有量统计图 (1)2004年乙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1998年的几倍?(3分) (2)2004年甲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1998年的几倍?(3分) (3)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5分) 三、 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21分) 甲村 乙村 30 25 20 15 10 5 0 年份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8分) 中高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2)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5分) (3)中年级学生比较喜欢什么兴趣小组?高年级呢?(5分)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分) 四、某书店第一、二季度各类图书销售情况如下表(18分) 高年级 兴趣小组 中年级 科技 电脑 书法 美术 人数

(1)请根据此表完成上面的统计图。(12分) (2)每种书的销售量呈现什么变化趋势?(3分) (3)如果书店要增添一些书,你有什么好建议?(3分) 五、下面是新华村1996~1998年水稻、小麦产量的统计图。(20分)新华村水稻、小麦产量统计图(1996年~1998年) 1999年1月制

一年级《统计》教案

一年级《统计》教案 一年级《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了许多听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个小组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提问题。) 2、师:是呀,大象家了这么多的客人,那么了哪些客人呢?他们分别有 几只呢?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60道

精品文档 . 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 60个) 66+255+134 282+141+159 135+67+133+265 5+54+146+195+63 387+99 636-154-246 737-150-237 37+156-37+144 25×6×4 726-(95+326) 27.3+73.2+72.7 144-37+156-163 37×8×125 24 ×25 125 ×32 25×32×125 99×26 54×13+13×10+13×45 47×12+12×53 (25+40)×40 16×31-16×21 42.5-22.17-7.83 585+189+215 24.8+14.6+15.4 99×15+15 15 ×102 17×54+17×45+17 2500÷4÷25 490÷14 240×9÷24 101×15-101 420÷35 5.85-1.75-0.25 25×78×4 16×25×125 24×199 + 24 768-274-126 5.85+1.89+2.15 58×101-58 3000÷25÷4 8.35-(2.7+3.35) 88×125 99×38+38 528×78+472×78 85×102 25×79×4 25×3.5×4 999+99+9+3 66+375+34 173-(44+73) 63×173-63×73 2.5×11×4 57×101-57 102×0.45 3.8+1.37+6.2+12.63 1.29+3.7+0.71+6.3 74.5-12.37-5.63 9.14-1.43-4.57 1.3× 2.8+0.7×2.8 186×13+13×14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统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统 计》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准确。教师在本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探究发现不同的记录方法,获得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题2。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例1的学习中,学生统计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如各种水果的数量、各月出生的人数、各种图形的数量。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信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所以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就能得到数据。例2用不同的符号记录和收集数据,通常是在事件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时采用的。学生要掌握随机收集数据的方法,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教材同时出现有频数范围的条形统计图,完善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体验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3.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有要完成的统计图表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设置矛盾。 课前仍然播放动画片《蓝猫》的主题曲,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哼唱着。 师:同学们一定记得蓝猫改行做什么啦?生:水果店老板。 [意图: 利用儿童喜爱的蓝猫,把上节课意犹未尽的情境延续过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凝聚到教学内容上。] 师:蓝猫刚开张,生意就火暴。瞧!它今天卖出多少水果呢? 课件演示:苹果、甜瓜、桃和梨一个接一个无序地消失了。 [意图: 此时学生并无意识也无能力分类计数,只是在观看课件演示时数了数一共卖出的水果个数。教师先不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而要利用这个情境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 师:真不错!你们都关注到了蓝猫卖出的水果总数,有谁还知道每种水果各卖出几个呢?(生一片茫然。) 师:哦,大家都没数清楚!这是为什么? 有没有办法知道卖出的各种水果分别是多少个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 (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

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

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3教案 西师大版

统计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能力教学点】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德育教学点】 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 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 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 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2016最新) 第一类:加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9998+3+99+998+3+9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第二类:减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36-(177+36)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第三类:乘 45×4×5 23×5×2 25×9×4 72×125 8×(125×13)(250×125)×(4×8) 25×4×88×125 88×125 125×64×25 42×125×8×5 第四类:乘 (12+50)×40 125×(40-4) 76×103 99×78

18×125 25×44 42×25 99×9 第五类:乘 45×37+37×55 28×21+28×79 17×23-23×7 38×46+64×38 99×32+32 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23×2×4+25×4×2+27×1×8+25×8×1 99×22+33×34 第六类:除 360÷4÷9 250÷5÷2 600÷12÷5 800÷5÷8 80÷5÷48 240÷5÷12 420÷35 2400÷25 7800÷125 第七类:加减

92+99 197+102 354-108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 (6467-832)+(1832-1467) 1530+(592-530)-192 (2+4+6+……+98+100)-(1+3+5+……+97+99) 第八类:乘除 960×46÷48 99000÷121×11 3702×38÷1234 640÷(16÷4) 1000÷(125÷4) 第九类:加减乘除 (98+147)÷49 (230-23)÷23 (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700+612÷12×4 (37+15)×85+1360 2005×20062006-2006×2005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