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族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国统一后民族主义的嬗变

摘要:德国的民族意识兴起于启蒙运动时期,拿破仑入侵德国使得德意志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在这种民族情感的激励之下,德国不仅取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而且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德国统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统一之后,德国的民族主义开始畸形发展。原本理性的民族情感一步步出现偏差,并在军国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种族主义的影响之下逐渐变成了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成为了两次大战的罪魁祸首。因此,探寻德国统一之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嬗变对研究德国民族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德国统一之后民族主义的转变,分析转变的原因和影响,对了解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字:德国民族主义嬗变

一、统一前民族主义的发展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

“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这一词汇最早大约出现于15世纪初期莱布茨格大学里的一场学术争论。那么,什么是民族主义呢?民族主义的概念十分复杂,因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和观点出发,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和定义就不同。至今为止,学者们都没能对民族主义达成一个明确的定义。

国内外的学者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各有其看法。国外以埃勒·凯杜里为代表,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人类自然的分为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质,只有民族的自我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由此,他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是一种新的政治类型。①美国历史学家汉斯·科恩则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和思想观念形态。我国学者李宏图认为: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本民族的一种热爱与忠诚,对民族统一、独立和强大即生存与发展的追求和理想。②徐讯认为民族主义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

①埃勒·凯杜里: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版,第1页

②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年版,第8页

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①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民族主义是一种实践。因为民族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学术界目前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因此,本文只简单的列出部分学者对民族主义所下的定义,并没有对民族主义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二)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

德国的民族意识萌芽于启蒙运动时期。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法国成为了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思想文化中心。政治上分裂、文化上落后的德国开始遭到法国文化的大规模入侵。德国各阶层也开始从各个方面仿效法国。对法国文化的狂热模仿首先体现在语言上,整个德意志人都学习和使用法语,就连腓特烈大帝也曾表示他“只读法国人写的著作、只使用法语,并只与法国一批知识分子交往。”②这种媚法之风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当时的德国各阶层还纷纷狂热的效仿法国的生活方式。总的来说,法国的一切都是好的。但是国家的分裂、经济文化的落后促使一大批思想比较激进的知识分子对德国历史进行严肃的思考,他们开始颂扬本民族文化、自觉抵制法国文化,试图以文化的方式唤醒德意志的民族意识。著名的哲学家托马西乌斯率先打破在中世纪大学课堂上用拉丁文授课的传统,公开用德语讲课,以体现德意志的民族意识。而一批知识分子创办了旨在颂扬德意志的光荣与伟大、探寻德意志民族精神源泉的报刊杂志,如《爱国者》等。而莱辛的《汉堡评剧》更是呼吁德国作家创造和发展具有德意志风格、充满德意志民族感情的作品。18世纪70-80年代,德国掀起了一场更加激进的文化运动—“狂飙突进”运动。德国知识分子在面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却无法改变现状时,只能诉求于文学创作,以抒发他们渴求祖国统一的情感。如果启蒙运动中从莱辛等人身上已表现出德意志民族意识增进的迹象,那么启蒙运动之后的“狂飙突进”运动不仅继承了这种民族意识,而且这种民族意识更加强烈。③这些知识分子的行为不仅唤起了近代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且奠定了近代德国民族主义的雏形,即文化民族主义。

①徐讯:民族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8版,第7页

②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1997,第26页

③邢来顺:德国精神武[M].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1998版,第10页

尽管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使人们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中产生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起到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文化层面上的民族主义并没有形成一种较广泛的社会运动,而是仅仅局限在文化领域,因而并不可能真正的唤醒德意志。连平森也表示法国革命前的德国民族主义完全是文化上的,而德意志的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则诞生于反对外国的斗争。①拿破仑入侵普鲁士,普鲁士战败,签订了《提尔西特合约》,合约使普鲁士失去了一半的领土和人口。普鲁士的溃败对德国来说是莫大的屈辱,这种屈辱在德意志民族中得到了强烈的回响,这时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政府官员,甚至连曾经支持法国革命的德意志知识分子都纷纷呼吁自己是德意志人、要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德意志人对于法国的仇恨、对民族独立的渴望更加激发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许多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为实现民族统一而斗争,而在德国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反对法国入侵的农民起义。以费希特《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为标志,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迅速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费希特、洪堡等提出改革,以图在文化上统一德意志,最终能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在德意志强烈的民族情感的激发下,施泰因-哈登贝格也在普鲁士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人民高昂的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情感中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

二、统一后民族主义的变化

(一)极端民族主义

俾斯麦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通过颂扬民族精神和利用人民的爱国热情,

凭借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德国统一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使原本就十分强烈的民族意识更为高涨。统一后的德国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开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而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国人丧失了原有的理性主义态度,德国的民族主义开始出现畸形膨胀,与先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意识有很大不同,开始一步步的走向极端民族主义。德国的民族主义在1871年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原本为一种进步力量的旨在摧毁旧制度和促进宪法自由的民族主义现在变成为一种保守的旨在在军事化的普鲁士德国维持现状的民族主义。②

①科佩尔·平森:德国近现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87版,第42页

② Martin Kitchen:A History of Modern Germany1800–2000[M].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6,

第12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