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禧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旅游
内容摘要
慈禧太后长期作为晚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与中国近代化历程关细密切,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其实在近代化历程中慈禧太后所面临的近代化的阻力既有顽固派的阻挠,也有西方列强的干扰。
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有利有弊的。
关键词慈禧太后;近代化;作用
一、慈禧面临的近代化历程中的阻力
(一)顽固派极力阻挠。
以洋务运动为例。
兴办洋务是慈禧太后取得政权后支持的第一项重大政治举措,许多顽固派人士对洋务派所倡导的学习西方的主张极力反对。
奕讠斥于上三道奏折,要求在同文馆内专一馆,学习天文,算学,并推荐徐继畲任同文馆事务大臣。
慈禧不仅批准了他的请求,而且还对洋务派官员大加赞赏。
推而言之,洋务运动得以开展,根本之处在于有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总之,慈禧太后顺应历史潮流,一方面,积极支持洋务派推行改革;另一方面,她又施展平衡权力的手腕,扶植顽固势力,以牵制洋务派。
尽管洋务运动并不是由她主动积极地发起,但她为洋务运动得以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西方列强的干扰。
慈禧太后上台之时,正值列强在华势力迅速扩大之际。
对于西方列强的干扰,慈禧太后基本体现了应有的对待西方的理性态度。
虽然总体而言,其对外方针为妥协退让,但针对当时西强中弱的历史事实,处理对外关系应是统治者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由于长期受西方列强的压制,慈禧太后在洋务运动失败后对洋人的反感日益加剧,并最终不顾一切地对八国宣战,又反映了她非理性的一面。
及至战败,又忍辱改良,颁行新政。
总之,在慈禧太后当政期间,她所面临的影响近代化的阻力艰难深重,除上述两方面外,慈禧太后本人对世界形势的不甚了解、封建专制体制的弊端、小农经济强大的社会基础和生命力等因素都阻碍了晚清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一)重用汉人,开明专制。
慈禧太后上台后,为镇压太平天国,对曾国藩集团放手利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朝自开国初“重用满人,防范汉臣”的用人制度。
对曾国藩的重用,调整了满族集团和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隔阂。
清政府在面对统治危机之时及时调整用人机制,固然与维护其政权稳固,抗击太平军密切相关,但从另一侧面看,较之于以前的民族高压政策,慈禧太后能放手利用汉人充当军政大员,也具有一定的“开明专制”色彩。
(二)派遣留学生与废除科举
慈禧太后十分重视育人和用人。
主要举措有:兴学堂、废科举。
接受西学,培养新式人才,首先表现在对同文馆的改造上。
随后,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堂。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取消了各项新政措施,唯保留了京师大学堂,使学堂教育得以延续发展。
但这种学校体制与科举制度并存,不仅有碍新式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影响学堂的生源。
一些开明的人士纷纷要求废除科举,慈禧太后接受这些建议,促进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
另外,慈禧太后同意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计划,虽然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这批学生留学的目的未能达到,但它开创了我公派留学的历史。
三、慈禧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慈禧有力维持君主专制政体,且在戊戌变法之后,禁止言论自由,查封报刊,不准改革科举考试办法。
进而,由于她对中外局势不甚了解,支持义和团,围攻使馆,后而向八国宣战,导致联军入侵,几乎亡国。
就此而言,慈禧太后逆历史潮流,扼杀改革,杀戮志士。
造成慈禧太后两面性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文化和教育制度对她的影响,又与她把维护个人权力和享受放在首位密切相关,同时因她自身愚昧无知而贻误国家大事的记录甚多。
总之,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慈禧太后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慈禧太后对于中国近代化也起到了一些消极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