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模式 升华传统美德

创新德育模式 升华传统美德
创新德育模式 升华传统美德

创新德育模式升华传统美德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校未雨绸缪,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尤其是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来,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异彩纷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坚定了学校德育工作信念

我们的做法是:每学期都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我们认为: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其他学科教育,都必须坚定德育工作信念,坚持在学科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正确处理和摆正教学与德育工作信念,有效、高效地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使受教育者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爱事业的人,一个尊重他人、具有社会公德的人。在实践中,我们将德育与学校工作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后,我们通过学习,认为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无论他们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它劳动,都应该从根本上懂得“八荣八耻”的价值。于是,我校进一步加大德育力度,强化小学生“荣辱”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他们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

二、强化了学校工作管理

在德育实践中,我校一是在各个学科中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首先是要求班主任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如五年级以班级为基础,以班委会为核心,以班主任为主导,齐抓共管,使德育工作规范化、特色化、持久化。二是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如《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探索出了德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三会(校会、班会、队会)相结合、与节日活动相结合、与国情教育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五结合”德育模式,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三是创新德育模式。如四年级的学科教师按照“人本主义”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管理理念,构建了“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三年级以“班级工作渗透德育”为切入点,促进全级德育全员化、实效化、科学化。几年来,我校学生没有违法行为,犯罪率为零,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

三、突出养成教育实效

学校德育工作只有突出养成实效,才能使学生形成的高尚道德思想意识转化成自觉的行为习惯。为此,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意味”的学校德育形式。如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力度,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等。有的年级还成立了学生“文明督导队”,让学生参与到班上的德育管理中来,把学校的德育要求及时传播到每一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心中,使学校要求和规范条文内化为学生的自我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船冲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船冲中心小学

船冲中心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 实施方案 (2012-2013年度)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队员的文明行为习惯,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以及中心学校关于开展以养成教育活动为载体,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及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校园环境意识等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任务 1、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机制,全方位抓好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少先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整体提高党建带队建的工作水平。 3、创新学校常规管理,激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一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 4、通过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教育少年儿童敦品励志,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养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教育少年儿童遵守社会公德、传承中华美德,养成知荣明耻、公平正义、明礼诚信、礼貌待人、团结友善、敬老爱幼、记情感恩、仪表端庄、举止文

明的优良品德;教育少年儿童勤奋刻苦、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养成专心听讲、认真作业、不耻下问、教学相长、审美高雅、爱好广泛、崇尚科学的严谨学风;教育少年儿童学法用法、强身健体、珍爱生命,养成遵纪守法、勤劳节俭、远离毒品、反对邪教、注重安全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与要求 1、通过“五无”教育(不随地吐痰,保持地面无痰迹;不乱扔纸屑,做到室内、卫生区无纸屑;桌椅无刻画;墙壁无脚印、无乱写乱画;用文明用语,讲普通话,不讲脏话)。使队员逐步养成爱我校园,爱我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队员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3、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队员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队员的生活能力。 4、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队员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队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5、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队员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队员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6、通过“文明习惯”教育,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做文明队员的理念,为队员将来做文明市民奠定基础。 7、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队员的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饮食安全、游戏安全等意识,使队员在校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长。 四、工作措施 (一)为确保以养成教育活动为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成立养成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年级负责人负责该级养成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 组长:汪光寿 副组长:陈世满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与方法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与方法,建设中职德育教育“新模式” 一、中职学生德育现状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中职学校工作的一个难题:德育渠道狭窄;德育手段单一;德育研究滞后。尤其是德育对象的特殊,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困难。其具体表现为学生思想素质低,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且普遍缺乏自信自尊,对前途茫然无措,而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出来的一是随着打工潮的涌动,留守生的隔代教育所导致的父母教育的缺失;二是德困生经不起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沾染上了一些劣习陋习;三是学困生在基础教育的“大锅饭”里,得不到真正的分层教育,逐渐丢失了学习的兴趣。于是,走进中职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破罐子破摔,找不到前行方向,白白耗费着美丽的青春。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挖内涵,逐渐构建起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二、德育工作途径与工作方式方法 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校一盘棋,有步骤分阶段落实各个层面的德育管理,开发校本德育资源,定期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形成了德育工作网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倡导文化校园,以德育人 走进普兰店职教中心校园,晨读时间学生诵读弟子规、国学,科任教师随班指导,要求“登堂即静,入室即读”。以专业部为单位各班开展竞赛,掀起“同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读书热潮,并为每年一度的“诵读弟子规、国学”朗诵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2、开展德育实践,以体验参与育人 自二0一三0年春以来,学校统一布署,开展班级德育实践周活动。我们把它归纳为“培训(明确任务)---实践(参与管理)--总结(反思得失)”的运行模式。即当周的班级在教导处和校团委的培训后,由该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德育实践周活动,4名同学参加国旗班升旗训练,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0名同学参与各处室的接待、收发、内务整理和本部门迎宾,进行为人处事的教育;10个同学协助值日教师在各个值勤岗点分早中晚值班,检查学生佩证着装及仪容仪表,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其余同学则负责校内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培养学生的劳动卫生观念。同时,如果校内外有大型活动,则该班必须参加志愿者活动,活动中要求打出校旗、穿好校服、佩好志愿者证,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在体验管理中学习管理,在参与管理中提升个人素质,成效显著,一片好评。

明德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明德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突出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素质教育,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重点,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体验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宽松和谐的环境育人,以健全的制度规范人,以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德育观念,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冀贞途 副组长:李士更 成员:夏光岳刘真昆伊丙柱各班班主任 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总结分析上周德育工作中的得失,安排部署本周德育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及时调整德育工作思路,不定期的研究解决德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及德育工作考评细则,严格德育工作的管理、评价和奖惩,确保德育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各阶段的教育内容落实到位。 3、加强德育队伍培训。一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格局,推进家校联系,从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一方面积极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和“教师大家访”活动,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促进家校的了解和交流,把学校对德育工作的意见送到家,把家长的建议带回学校。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资源,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班主任队伍培训和管理力度:一要加强对班主任的校本培训,例用例会、组织专题学习、校内经验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要注重加强青年班主任培养,强化理论学习,每学期须上一节班队课观摩活动,使新班主任尽快成熟,努力缩短优秀班主任成长期。三是选送年轻班主任参加各类班主任培训班,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四是继续实施班主任考核,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五是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度:即:对孩子一个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流——每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智——让每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

创新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核心研究

创新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核心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9T11:45:22.2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作者:次仁罗布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针对小学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有了更高的需求。 次仁罗布(西藏那曲地区林堤乡中心小学西藏那曲 8524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针对小学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有了更高的需求。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班主任的作用意义比父母更甚,班主任能给予影响的地方有很多,包括:课堂、课后甚至回家后。因此,班主任必须尽职尽责的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管理好班级,并且在传统的管理教学中及时调整方法进行创新,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003-01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理念中,德育工作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更加重要。所以,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日常的知识传授,还是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与正确的三观,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健康全面发展,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我的人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德育工作的展开有一个重点的思考和及时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有关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创新性的分析。 一、德育对于小学生的作用 小学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讲。在这个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的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培养出优秀的行为习惯,提升辨明善恶是非的能力,建立道德品质素养。开展小学道德教育的工作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适应了目前的人才需要,更是适应了历史与社会的脚步。总的来说,就是德育工作的开展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积极影响,促使学校和学生一起进步发展。所以,德育工作对小学教育有着很大作用影响。 二、创新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品德教育理念的创新 班主任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品德教育的理念,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抛弃传统品德教育理念中一些无用低效的方法,要从教育和学生心理的角度来进行德育工作,以及结合一些管理学的知识。班主任需要多了解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规律,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德育教学的方式内容开展工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在德育工作中的成效和针对性。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爷爷奶奶的平时照顾。由于不同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很容易与周围的同学朋友产生矛盾,所以,班主任不能忽视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德育工作方法,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老师是主导一切,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从和接受,这让学生会对老师升起一股恐惧感,也拉远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但是现在具有进步意义的、创新的品德教育理念就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所以,老师自己应该有师生关系平等的理念,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舞台让出来,以他们为主导,给予学生应有的关爱,打消学生的距离感,授予孩子表达的权利。 经常犯错的学生多数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长长时间地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在这时班主任的作用就要发挥出来,需要提醒一下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在网络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老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实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信息互通,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和问题。 (二)教学中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 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以后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进行教学时要做的工作就是尊重他们每一个人的想法和人格。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教育那么对以后的成长就会有很不利的影响。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尊重,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有难处时应及时进行帮助,思考问题时应学会换位,多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有任何讽刺性的语言和让学生感觉到任何的精神歧视,不然的学生一旦缺乏了自信心,德育工作就会更难开展。班主任要把所在班级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充满爱心的大家庭氛围,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快乐地学习,德育工作的进行就会事半功倍。想要为赶集的氛围注入活力和生机,可以摆放一些植物,增添一些色彩,给学生一种找到家的心理暗示,以便学生能够高效发挥有关学习的态度和情绪。从各个方面渗透德育工作,最终呈现出一个良好的效果。 (三)德育工作的多元化,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方式如果只是说教的话,学生很有可能不会接受,甚至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但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德育成果,还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就要想方设法的创新德育教育的工作模式,不要固守单调老旧的传统模式,及时开展多元的德育工作,要和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年纪相结合,比如,有关德育的视频书籍以及专题演讲和讨论会等等。老师也可以用班会的形式引入一些游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有关德育的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还有一个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途径,就是开设班级的网页,学生可以把自己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内容进行上传,这个过程几乎都是学生在参与,班主任只需要监督就行了。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班主任信箱,学生把平时不太敢和班主任当面交流的或者不愿和其他同学分享的心事用信件的方式来交流沟通,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进步。 (四)开展主题德育工作活动,拓宽德育知识 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就是我们的学校。班主任要抛开传统僵化的教育方式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以前的模式不再适合现在的具体情况了。为了能够高效地实现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班主任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到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全面进步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具有德育主题的节日去开展活动,向父母传达感恩之情,敬老爱国之心等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需要不断拓展新的德育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班主任在学生心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要尽心发展教育工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线,以创建学校特色为目标,以“以环境育人”为工作统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围绕学校安全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阳光体育运动、读书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等工作重点,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来不断积淀、涵养、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德育管理: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政教处、年级、团支部、班主任、家长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领导小组,至少在开学、期中、期末召开三次会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检查或总结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常规制度,如校会班会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卫生、纪律评比制度,定期学习制度,理论研讨制度等,所有制度要打印装册,并建立一整套德育常规管理档案。建立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每日晨会等制度。 一、加强师德建设,做到——“全员育人” 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把“”的办学宗旨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 1、不断加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建设。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高尚的师德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本好教材、一堂好课。定期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德育文件的指示精神,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开展“我喜欢的教师”征文活动,“演绎教育的梦想、诠释教师的人生”促进全体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示了教师新形象,以德育人新风尚,构筑润物无声,铸师魂的新局面。另外,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全校教职工在政治上有明显进步,思想上有明显提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工作上有明显改观,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要强化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德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由此,在学校内部管理中,我们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到全员管理、全程管理、最优化管理,全体教职工能将德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并且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走进学生心里,用心去关爱他们、呵护他们、帮助他们,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领头雁。学校非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本【最新版】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本 20xx年,我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精神,以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自觉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抓手,拓宽德育途径,争创德育特色,提高德育实效。 一、完善德育“精细化”管理,切实推进全员育人 1、健全“精细化”德育工作机制。以《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指标》、《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测评细则》为标准,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定期召开全县德育工作会议,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促进德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2、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各学校继续健全学校党、政、团(队)、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德育管理模式及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全员育人工作氛围。选拔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各教研片定期举行了班主任工作论坛、研讨会及校本培训,加强交流研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德

育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增强全员育人意识与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向模范教师学习、师德师风评议、师德检查、参与家访、举办师德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倡导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良好风范,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引领学校德育。开展县“十佳德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评选工作,大力表彰各级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巩固青少年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理想信念教育。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强化德育课堂、主题活动渗透,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道德礼仪教育。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给他人添麻烦,做文明有礼的连江人”等系列活动,注重礼仪、礼节、礼貌,不给他人添麻烦,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

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7599020.html, 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作者:黄立 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各种不良因素为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对于全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学体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开展德育工作,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德育 引言:体育教学由于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思想性较强,是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体育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及时转变自身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做好教学工作。 一、通过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体育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着很强的德育功能。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将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丰富与优化,教学重点简化,来为学生渗透更多的德育知识,实现德育工作的创新。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电子白板等平台,来渗透德育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田径中的长距离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品质;在球类运动项目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精神;器械体操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做好规划工作,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渗透,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渗透 每一位学生由于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存在的差異较大,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就要展开因材施教,才能做好德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需求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然后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与方法。尽量做到扬长避短,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优势,与学生展开密切的沟通。只有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与长处,认识到自身不足,能够在合作中相互成长,相互弥补,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体育活动,自主踊跃参与体育运动。此外,教师还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与姿势,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与科学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与不畏挫折的品质。整个德育工作必须做到潜移默化与耐心细致,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正确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进一步提高全镇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知识丰富、身心健康、具有良好文明习惯的合格小学生。根据“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基础”这一规律,经中心学校研究决定,在全镇各校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从学生文明礼貌、学习、生活、卫生、感恩、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强化教育、督导,使学生了解掌握良好习惯的基本内容、行为规范,提高自身约束力和自觉性,形成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学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学生习惯有巨大转变,全镇素质教育有一个质的飞跃,真正办成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学校。 一、紧密围绕主题,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要求。 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充满感恩之心,充满自信,凝聚力强。树立“进门承担学校

兴衰,出门肩负学校荣辱”的责任意识。对校训知晓率达到100%,认同程度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注重公德,追求进步,刻苦勤奋,举止文明,无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无抢占座位,无课桌文化、不胡刻乱画,无损坏公物等现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墙壁卫生无脚印污痕,地面清洁无痰迹垃圾,教室整洁无脏物,教学区、生活区干净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素质教育氛围,体现环境育人功能。 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强素质培养的环境感染力,使学生走进校门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懂得如何学习、自律。强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和育人功能。 1、以建立和谐校园为主题,设置校园温馨提示语,强化同学之间友爱相处,帮弱扶困,尊师知礼,诚信友善,文明守纪,勤奋笃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感恩、文明礼礼仪和集体观念行为习惯,明确“是非”观念,自觉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加强自我约束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感召力。 、以建立平安校园为目的,悬挂安全警句,设立安全教育宣传栏,结合学生实际和季节特点,使学生了解学习安全常识、法律和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遇险、遇困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創新德育工作方法,深入推進素質教育 六安市壽縣迎河中心學校時照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道德是做人の根本,“沒有道德の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青少年是國家の希望,民族の未來。他們の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直接關系到美好中國夢の實現,對他們の培養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の奠基性工程。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の形成時期,有很大の可塑性,對他們の道德教育要注意針對性、特殊性和實效性,必須創新德育工作方法,才能使青少年走上健康發展の道路。我與孩子們在德育の道路上高歌向前,成績斐然。下面結合我校の德育工作,談一談自己の看法。 一、思路清晰、正確導航 德育理論認為:德育過程の基本規律之一是組織學生の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の過程。在這個思想の啟發下,我校提出了“以學生為本,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航,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豐富多彩の動態活動為途經,建設書香、安全、文明、衛生の校園,培養具有仁愛、負責、進取、創新品格の學生”為目標の德育生態環境建設思路。我們朝著既定の目標一路踐行,一路收獲。幾年來,多人次師生分別獲得市縣鎮級優秀教師、優秀學生の稱號。 二、構建科學有效の教育網絡 學校建立了校、處、班三級管理網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從校長到教務處、少先大隊再到班主任,形成一種縱橫聯系の德育工作新局面。這一舉措使學校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了協調統一,步調一致,充分發揮了德育管理效能。 “班主任是學校領導落實德育工作目標の得力助手,是聯系班級任課教師の紐帶,同時又是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の橋梁。班主任既是學校德育工作の主要實施者,又是德育教育效果の反饋者,班主任自身素質の提高,是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效果の重要保障。”對此,我自己做過班主任,在多年の教育教學活動中深有體會。在我の倡導下,學校高度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建立了班主任選拔制度、班主任工作校本培訓制度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獎懲制度;我積極組織班主任進行一月一次德育常規工作培訓,讓大家就學校の德育工作暢所欲言,積極交流;學期中和學期末進行班主任工作成績考核。通過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の綜合素養,激發了班主任工作の積極性,提升了班主任の育人水平。

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立体性、经常性原则,不仅要求学校把德育置于首位,而且要求学校通过方法的优化创新,多方位关爱学生,实现人格化塑造。我校在德育工作上开始实施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即: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以学校德育为主导,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一、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导,构成“三全”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和具体落实,必须建立健全由上而下的德育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树立全员管理思想,强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益。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各要素必须在控制条件下排除干扰,各自按自身规律协调和谐地运行时,才能实现整体优化效应。为此,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三个管理,四个到位,六字措施。 1.三个管理即: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和全程管理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实现了教育从专职人员向全体教职工的延伸,从教学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校内向家庭、社会的延伸,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师、职员都积极参与德育工作管理。学校的《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规定了各岗位德育工作的职责,制定了细致的考核办法。学校有计划地对班主任、政治教师、政教处、团委等专职干部进行系统培训。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充分发挥了三个系统的育人作用:教学系统是必修课,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

作用;课外系统的各项活动作为选修课,要发挥其对主渠道育人的补充和强化作用;隐形系统,即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环境,都发挥其感染熏陶作用。 全程管理,即抓好德育过程各环节的调控、评价。 2.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认识到位,首先强化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充分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教师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从而使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认识。 其次,要求全校教职工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东营市教师行为规范“八要”、“八不准”守则》《教师一日常规》,作为师德行为的准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进修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有检查、有评比,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召开学用讲评会。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和教师的素质。由于认识提高了。领导和教师增强了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快地适应了学校提出的构建“ 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实施的需要。工作中我们还强调了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组建一支由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团干部及政治教师为代表的德育工作管理机构,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职责。 3.六字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了“学、看、听、研、比、训”六字措施。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5年,学校德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遵循“重基础、抓重点、促提升、显特色”的原则,努力整合德育诸方面要素、资源、力量,深入实施体验式德育,深入开展班集体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促进少年儿童思想素质的健康成长,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步伐。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常规管理,促进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 2.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主抓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干部两支队伍,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3.结合区教育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工作中,关注各项细节,向细节要质量。 4.开展家长教育活动,阐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授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素质 1.每月召开1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

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2.开展班主任专题学习活动,通过读书,观看视频,听讲座等方式不断提高学校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和育人水平。 3.继续抓好班主任骨干团队的建设。由读书学习向班级管理实践过渡,通过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方式,锻炼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 4.开展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通过活动提高班主任素质的全面提高。 5.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借鉴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修订班主任考核制度,努力使我校的班主任考核制度能最大限度的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学生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学生干部培训会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2.通过竞选的方式选拔组织管理能力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少先队干部。对选拔出来的少先队干部,德育处将组织专门的培训,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学生中真正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3.安排少先队干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通过不同的工作锻炼他们的能力。 4.少先队干部分组值日,检查学生的队风队纪,文明礼仪,并做好为同学的服务工作。 (三)抓好常规管理,落实到位

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201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育活动一、背景分析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我国在十月一日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庆我华诞,耀我国威。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幅幅画面舒展在眼前……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但一些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严峻地制约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有人说:中国当前家庭子女缺少的不是营养、金钱,也不是家庭的爱,而是缺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却很少有家长会灌输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针对此种现象,结合国庆节这个时间,召开了此次班会。 二、活动意图 根据六年级的接受能力和认识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使他们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歌颂、赞美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实施过程 此次班会由班长主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回顾辉煌历史及观看国庆节联欢晚会,感受祖国的伟大与繁

荣,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生代表ppt展示,国庆节的由来。 3.学生代表讲述几代国庆阅兵发展变化。 4.认识中国地图,通过地图指出自己的家乡。小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各抒己见。 5.班长激情朗诵诗歌《祖国,感谢您》,全班同学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6.小组讨论“我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们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生:我们要守纪律、爱劳动、讲卫生、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健康成长。 生: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体魄,勇夺奥运金牌。 生:我们要勤奋读书,考上航天大学,去研究载人飞船,让神八、神九再创第一! 生: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让祖国更加美丽。 最后达到一致共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7.宣誓,完成《爱国中华从我做起倡议书》。 8.班主任寄语:今天的班会开得有声有色。看到伟大祖国这个东方巨人正在慢慢崛起,你想大声说句什么?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对祖国的爱。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描绘美好的明天吧。

浅谈如何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开展德育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关乎国家兴旺发展,德育工作任重道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造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与问题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道德建设失衡,家庭中父母望子成龙功的利教育,学校智育与德育的不协调发展等综合因素,使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独立生活能力差,是非分辩能力差,抗挫能力差,又加之现时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遇事缺乏冷静思考。他们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切入开展: 1、养成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开展升旗仪式,利用班队会、少先队活动,使少年儿童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2.爱国主义教育。以升旗仪式、开学典礼、表彰总结大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可以开展“少年中国说”“建

队日”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为基调文化活动,能使未成年人充满生机和活力。 3.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民族团结”校本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系列,开展表演、诵读、书法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真正投入活动中去。 4.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开展队列比赛,运动会等活动把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到每个孩子心中,激发争胜心和集体荣誉感。 5.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6、环保教育。通过宣传窗、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广播站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 1、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 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3、不断学习,提高能力。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完善提高教学技能。发挥课堂主渠道,形成了合力,不断推德育建设的开拓性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五龙口二中李宏伟 五龙口二中前身是济源市第十五中学,位于济源市五龙口镇尚庄村,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北依太行,南邻沁水,环境怡人,是个教书育人的好地方。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6余人,住宿生380余人,就餐学生450人,教职工46人,任课教师36人。但随着近些年我市学校布局的调整,城乡学校之间差距逐渐拉大,诸多因素导致向城区流动的主课教师逐年增多,对教师的思想冲击较大。剩下的教师年龄、学科分布极不均匀,发展也不均衡。如何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校情分析,集思研讨,学校确立以“德育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力促学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全员德育、细节德育、情感德育、培养学生个性、人格全面发展”为德育工作目标,以培养“知荣辱、懂感恩、强健体、会学习、会生活”为德育工作基本价值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坚力量,现将我校德育创新工作交流如下: 一、全员参与,以生为本,做到无缝隙、网格化的严格管理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几年来,我校注重在“德”字上做文章,将工作重点从“抓师德建设”延伸至“抓德育教育”,引导教师去“用心、用情、用智”全员参与管理,搞好管理。首先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做起,挑选最优秀的教师做班主任,特别是一批学科组长、教学骨干,形成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定期培训、学习、比赛、评比,进行班主任经验交流和师德经验汇报,选派优秀班主任进行引领,鼓励班主任每学年撰写随笔、德育论文和教育案例。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年级组会议,及时总结分析每一段的德育工作,互相交流、探讨、研究学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共同进步。注重培养、选拔年轻教师,鼓励他们加入班主任队伍,做好传帮带工作,让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为班主任队伍输入新鲜血液,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潜能。 其次,坚持实行领导带班制。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校上下包括校长在内的一线任课教师以及后勤员工,每天轮流参与学校管理,从学生早上起床、课间活动、放学就餐、饭后秩序、晚上归寝全天候参与管理,包干到人,包干到班,制定值日等即便,督促让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并每天要将值班检查反馈的问题进行核实,研究对策及时进行整改。 二、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多年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

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和谐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中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二、工作目标:在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简单的纪律约束性德育转变为引导发展性德育;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活动;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德育转变;由学校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立足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距离近一点,切入深一点,方法新一点,手段活一点,开展好德育工作。 三、工作内容:1、养成教育。以新《中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2、道德品质教育。即以明理、诚信、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家庭、爱学校、爱劳动、爱科学、爱祖国”的意识,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3、遵纪守法教育。即从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加强对学生的有关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四、德育主题操练目标:1、低年段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课内外相结合,说教与训练相结合,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2、中年段以学会学习,诚实守信为重点,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加强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3、高年段以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为重点,磨练学生意志,正确面对各项挫折,结合关爱留守子女,教育学生不忘恩情,

创新德育活动方案

创新德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活动主题: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内容: (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 (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 (3)“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自信,扬正气。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实践(时间:11周至14周) 1、“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学校动员会和班级动员会。 2、编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歌谣,同时利用学校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3、制订文明礼仪规范。制定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形式公布。编印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及外国基本礼仪常识等学习资料,

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5、微笑进校园,践行学校快乐理念。要求师生见面、交往时,与人为善,脸带微笑。 6、规范课堂语言。明确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培养学生上课做到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时逐步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要完整,声音响亮,通顺流畅。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语言等。教师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多让学生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和回答问题。 7、实践文明礼仪行为,创新文明礼仪评价体系,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阶梯式评价方式体系: 文明小天使:凡文明礼仪规范,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授章,教师全员参与评价,即时授章。 礼仪标兵:获5枚文明小天使章,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生活礼仪规范和社交礼仪规范讲座并取得礼仪知识测评及格的,学校组织集体表彰授章,成为学校礼仪标兵。学校礼仪标兵设岗并负责规范学生在校基本礼仪,并赋有授章权。 形象大使:获3枚礼仪标兵章,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外礼仪常识讲座并取得礼仪常识测评及格的,学校组织集体表彰授章,成为学校形象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