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分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分层教学

花林小学杨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是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四十余人,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组区别教学,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异步教学法。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调研成绩,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学生分为好(A)、中(B)、差(C)三个群体,一般比例为3:5:2左右。然后以相邻前后4人一组。为消除“标签效应”和“差生"的自卑心理,分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要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2、教学目标分层

改变以往教学目标,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①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的要求;②新课程标准的全部基本要求;③对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3、教学过程分层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探究练习和个别指导。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积极探究)——“合”(及时反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分”学的结构可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用动、静交替的形式进行,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

4、作业分层次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C组学生完成基本目标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应用题,A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探究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

求。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5、评估测试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考查中,学困生达到基本目标,中等生加一些简单的探究目标,优等生再加试提高目标,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