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GNP的同方向变动。
G减N用少P增曲,加线GN,表P减而示少价如,格下价不:格变总也;需不总求变需曲,求线总曲从需线AD求从0到与AADDG0到1N,PA同总D2方,需向总求变需增动求加,,
而价格不变。 由于厂商在价格水平P0下,愿意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品, 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只提高产量和就业。
P AD1
完整的 三重市 场均衡 的图如 右:
r
P
w
P
L
W/P L
W/P
LM IS Y AS Y AD
Y
均衡所确定的变量
在劳动市场中,均衡决定了2个变量, 即(W/P)e和Le;
在AD-AS模型中,均衡决定二个变量,即Pe 和Ye;
在IS—LM模型中,均衡决定9个变量:re, Ye,(M/P)e,Ce,Ie,(X-M)e,Ge,L1e,L2e;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总 需求-总供给模型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IS—LM模型坐落在r-Y坐标中,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的定义 2、总需求函数推导 3、总需求曲线推导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劳动供给函数
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
Ns
N
s
(W P
)
3)劳动市场的均衡
均衡状况是
Nd
(W P
)
Ns
(W P
)
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劳 动供求到相等的水平。
此时,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4、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在长期中,实际工资调整使劳动市场达 到均衡的水平。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 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 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 水平上,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
P Y=AD=GNP
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1)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 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 的现象。AD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 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 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 或收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该函数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 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该函数的特点: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是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 照递减的比率增加。下图。
3、劳动市场
1)劳动需求函数。设名义工资是W,实 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
Nd
N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W P
)
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图示:
Y
1、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P
AD1
罗斯福实行“新政”,AS 逐步走出危机;并引 出了凯恩斯革命。
由于生产能力 严重过剩,商 品销售不出, 只能减少生产, 削减雇用。
居民收入减少,
进一步导致生 产下降。
因此,同一项财政政策,在AD—AS模型中, 产量效应是最小。
也由此,各模型对财政政策对就业影响的 估计也就不同。
450参考线模型分析的结果,就业效应最大, IS—LM模型其次,而AD—AS模型最小。
因此,AD—AS模型是最精确的模型,前二 个模型是宏观经济学早期的成果,但作为 对今天学习AD—AS分析的台阶仍然是十分 必要的。
这种情况也称为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
2)总供给曲线AS的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b — c),斜率大于0,小于无穷
大。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一般 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资源逐渐接近充 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 也不断提高,成本不断提高。
3)总供给曲线AS的第三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c以上部分),斜率无穷大,古典
则LM曲线为 r= ky /h - M/(Ph)
即:
r e a 1 b Y
d
d
M k Y hr p
Y
pk
d
Md h(1
b)
h(e a) kd h(1 b)
或者,总需求函数或AD曲线的函数式表达为:
y M
P
3、总需求曲线推导: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影响因素:
d、c、h、k d、 k越大,(1-c)、h越小,总需求曲
1、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 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也 就是总收入,也就是GDP。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 和技术决定。
2、宏观生产函数
1)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总量生产函数,是整个 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 出之间的关系。
在古典区域,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所以总需求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GNP
不会变动;同样,总需求减少也只会使价格
水平下降,而GNP不会变动,即总需求变动会 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GNP
的变动。
(2)总供给变动的影响
在总需求不变时,总供给增加,会使GDP增 加,价格水平下降;而总供给的减少,会使 GDP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即总供给与GDP同 方向变动,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用曲线 表示如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用于解释经济波
动,说明经济萧条、经济高涨和经济滞胀。
经济萧条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低。 经济高涨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高。 经济滞胀状态:价格提高,产量下降, 即经济
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
(二)比较三大模型做财政政策分析时 的差别
P
短期均衡
的调整过 程
价格水 平上升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 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衡量的 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 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现象。
2. 总需求函数推导
总需求函数推导过程如下:
IS
r=(a+e)/d - (1-b)y/d
LM
r=ky/h - m/h
以前假定物价水平P=1,即M=m;若P≠1,则 M=Pm,或m=M/P;
宏观经济分析中,我们已经有了总支 出模型或450参考线模型,IS—LM模型 和AD—AS模型这样三个模型。
现以财政政策为例,分析这三个模型 的有效性。
在450参考线模型中,假定了利率不变 和价格不变,因此,当财政支出增加 时,只考虑了第一轮效应,用乘数定 理计算得到的产量增量。
在IS—LM模型中,不仅拥有450参考线模型 中的全部信息,而且引进了利率变量。
情况。
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也称古典的总供给 曲线。表明无论价格再提高,供给量也 不可能再增加,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实现了充分就业,产量达到了最大。
7、AS曲线的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 水平的变化,将导致AS曲线发生水平移动。 如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源状况的变化。 (1)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 (2)技术变动 (3)工资率的变化 (4)生产能力的变动
企业生产设备投资增加,造成生产能力增加, 总供给曲线右移,则GNP提高,价格下降。
P AS2 AS0 AS1
AD
AD AS GNP 广义NI
三、AD-AS模型的运用:
(一)经济萧条、经济高涨与经济滞胀 (二)比较三大模型做财政政策分析时
的差别 (三)总需求或总供给变化与长期均衡
(一)经济萧条、经济高涨与经济滞胀
几种均衡的含义
在上一章所讨论的“宏观均衡”,是二重市 场的共同均衡。在那里,既没有讨论价格, 也没有讨论充分就业问题。
因此,在上一章所讨论的均衡,从三重市场 的同时均衡的要求来看,就有可能仍然没有 达到均衡,也就是“非均衡”。
也可以称为“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本章需要讨论的是三重市场的均衡,也是需 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AD0 AD2
AS
AD AS GNP 广义NI
在中间区域,总需求与GNP、价格都 同方向变化。如下图所示:
P AD1
AD0
AD2
AS
AD AS GNP 广义NI
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 平上升,而利率和实际产出保持不变。即货币中性。
P
AS
AD1
AD0 AD2
AD AS GNP 广义NI
其中,AD—AS模型与IS—LM模型中的Y应 相等,减少1个变量,共由12个变量所决定。
此外,重复计算地,还确定了名义工资率w。
二、总需求或总供给变动的影响
(1)总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凯恩斯区域,总需求增加会使GNP
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减少会使
GNP减少,而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
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
1、总需求的定义
总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国内与国外对本国产 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国内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对本国产品 与劳务的需求(出口)。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即:
AD=C+I+G+X 通常出口指净出口,出口减进口(X-M),
上式可写为:
AD=C+I+G+(X-M) 这里总需求就是GDP;总需求也是总支出。
因此,在认同第一轮效应的同时,需要考虑 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
此时财政政策的产量效应,是二轮效应的结 合,其对产量的最终效应比450参考线模型 小。
在AD—AS模型中,不仅拥有IS—LM模型中 的全部信息,而且考虑了价格因素。
由于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上升,从而实际货 币供给下降,表现在IS—LM模型中,除IS 曲线右移外,还要有LM曲线的左移,利率 上升得更高,具有更强的挤出效应。
(三)总需求或总供给变化与长
期均衡
(一)总需求变化与长期均衡
以总需求增加为例:
总需求增加,价 P
格上升,实际工
LAS
资下降,产量增
加。
名义工资上升, SAS2 SAS上移,恢复
充分就业产量, SAS1 只是价格上升。
也可由政府采取紧 缩政策,使SAD恢 复到原位,但价格 没有上升。
SAD2 SAD1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价格水 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同方向变动的关系。总需求曲线 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 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把总供给曲线 和总需求曲线放在一个以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为国 民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就得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可求得三个市场同时 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2)税收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这里主要 是税率、征税起征点的变化直接影响个人与 企业的收入。
(3)政府转移支付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LM i
LM’
A B IS QD
P
QD’ QD
QD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的定义 2、宏观生产函数 3、劳动市场 4、长期总供给曲线 5、短期总供给曲线 6、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7、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的劳 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y=f(N,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K为整个 社会的资本存量。
由于资本存量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 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在分析宏观经济 波动问题时,可以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 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y=f(N,K)
长期总供给曲线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如图所示:
5、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6、总供给曲线AS的三种情况:
P
c
a
b
AS
1)总供给曲线AS的第一种情况:
(a — b),斜率=0
其含义是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总供给可以增加,这是因为资源远远没 有充分利用时,产量增加,并不导致生 产要素的价格提高。
AS
C
收入-价格
调整过程
B
A 收入-支出 AD2 调整过程
AD1
Y
说明
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支出增加。 从A到B的过程,称为收入—支出调整过程,
这个量度也是AD曲线平移的距离。
由于存在供不应求,社会的价格水平上升, 从B到C的过程,称为收入—价格调整过程。
整个过程结束后,AD曲线完成平移。
不过实际的运行,是从A直接到C,也就是收 入—支出调整与收入—价格调整过程同时逐 步在发生,并完成调整过程的。
线的斜率越小,总需求曲线越平缓。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 需求水平的变化,将导致AD曲线水平移动, 如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变化。
在图形上表现为IS曲线或LM曲线的移动 导致AD曲线的移动。
例如:
(1)税收不变与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政府增加购买,会刺激市场需求。但一旦过 度,政府的购买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 胀,挤占居民与企业的消费。
G减N用少P增曲,加线GN,表P减而示少价如,格下价不:格变总也;需不总求变需曲,求线总曲从需线AD求从0到与AADDG0到1N,PA同总D2方,需向总求变需增动求加,,
而价格不变。 由于厂商在价格水平P0下,愿意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品, 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只提高产量和就业。
P AD1
完整的 三重市 场均衡 的图如 右:
r
P
w
P
L
W/P L
W/P
LM IS Y AS Y AD
Y
均衡所确定的变量
在劳动市场中,均衡决定了2个变量, 即(W/P)e和Le;
在AD-AS模型中,均衡决定二个变量,即Pe 和Ye;
在IS—LM模型中,均衡决定9个变量:re, Ye,(M/P)e,Ce,Ie,(X-M)e,Ge,L1e,L2e;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总 需求-总供给模型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IS—LM模型坐落在r-Y坐标中,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的定义 2、总需求函数推导 3、总需求曲线推导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劳动供给函数
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
Ns
N
s
(W P
)
3)劳动市场的均衡
均衡状况是
Nd
(W P
)
Ns
(W P
)
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劳 动供求到相等的水平。
此时,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4、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在长期中,实际工资调整使劳动市场达 到均衡的水平。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 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 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 水平上,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
P Y=AD=GNP
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1)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 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 的现象。AD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 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 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 或收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该函数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 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该函数的特点: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是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 照递减的比率增加。下图。
3、劳动市场
1)劳动需求函数。设名义工资是W,实 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
Nd
N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W P
)
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图示:
Y
1、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P
AD1
罗斯福实行“新政”,AS 逐步走出危机;并引 出了凯恩斯革命。
由于生产能力 严重过剩,商 品销售不出, 只能减少生产, 削减雇用。
居民收入减少,
进一步导致生 产下降。
因此,同一项财政政策,在AD—AS模型中, 产量效应是最小。
也由此,各模型对财政政策对就业影响的 估计也就不同。
450参考线模型分析的结果,就业效应最大, IS—LM模型其次,而AD—AS模型最小。
因此,AD—AS模型是最精确的模型,前二 个模型是宏观经济学早期的成果,但作为 对今天学习AD—AS分析的台阶仍然是十分 必要的。
这种情况也称为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
2)总供给曲线AS的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b — c),斜率大于0,小于无穷
大。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一般 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资源逐渐接近充 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 也不断提高,成本不断提高。
3)总供给曲线AS的第三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c以上部分),斜率无穷大,古典
则LM曲线为 r= ky /h - M/(Ph)
即:
r e a 1 b Y
d
d
M k Y hr p
Y
pk
d
Md h(1
b)
h(e a) kd h(1 b)
或者,总需求函数或AD曲线的函数式表达为:
y M
P
3、总需求曲线推导: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影响因素:
d、c、h、k d、 k越大,(1-c)、h越小,总需求曲
1、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 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也 就是总收入,也就是GDP。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 和技术决定。
2、宏观生产函数
1)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总量生产函数,是整个 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 出之间的关系。
在古典区域,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所以总需求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GNP
不会变动;同样,总需求减少也只会使价格
水平下降,而GNP不会变动,即总需求变动会 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GNP
的变动。
(2)总供给变动的影响
在总需求不变时,总供给增加,会使GDP增 加,价格水平下降;而总供给的减少,会使 GDP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即总供给与GDP同 方向变动,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用曲线 表示如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用于解释经济波
动,说明经济萧条、经济高涨和经济滞胀。
经济萧条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低。 经济高涨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高。 经济滞胀状态:价格提高,产量下降, 即经济
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
(二)比较三大模型做财政政策分析时 的差别
P
短期均衡
的调整过 程
价格水 平上升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 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衡量的 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 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现象。
2. 总需求函数推导
总需求函数推导过程如下:
IS
r=(a+e)/d - (1-b)y/d
LM
r=ky/h - m/h
以前假定物价水平P=1,即M=m;若P≠1,则 M=Pm,或m=M/P;
宏观经济分析中,我们已经有了总支 出模型或450参考线模型,IS—LM模型 和AD—AS模型这样三个模型。
现以财政政策为例,分析这三个模型 的有效性。
在450参考线模型中,假定了利率不变 和价格不变,因此,当财政支出增加 时,只考虑了第一轮效应,用乘数定 理计算得到的产量增量。
在IS—LM模型中,不仅拥有450参考线模型 中的全部信息,而且引进了利率变量。
情况。
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也称古典的总供给 曲线。表明无论价格再提高,供给量也 不可能再增加,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实现了充分就业,产量达到了最大。
7、AS曲线的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 水平的变化,将导致AS曲线发生水平移动。 如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源状况的变化。 (1)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 (2)技术变动 (3)工资率的变化 (4)生产能力的变动
企业生产设备投资增加,造成生产能力增加, 总供给曲线右移,则GNP提高,价格下降。
P AS2 AS0 AS1
AD
AD AS GNP 广义NI
三、AD-AS模型的运用:
(一)经济萧条、经济高涨与经济滞胀 (二)比较三大模型做财政政策分析时
的差别 (三)总需求或总供给变化与长期均衡
(一)经济萧条、经济高涨与经济滞胀
几种均衡的含义
在上一章所讨论的“宏观均衡”,是二重市 场的共同均衡。在那里,既没有讨论价格, 也没有讨论充分就业问题。
因此,在上一章所讨论的均衡,从三重市场 的同时均衡的要求来看,就有可能仍然没有 达到均衡,也就是“非均衡”。
也可以称为“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本章需要讨论的是三重市场的均衡,也是需 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AD0 AD2
AS
AD AS GNP 广义NI
在中间区域,总需求与GNP、价格都 同方向变化。如下图所示:
P AD1
AD0
AD2
AS
AD AS GNP 广义NI
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 平上升,而利率和实际产出保持不变。即货币中性。
P
AS
AD1
AD0 AD2
AD AS GNP 广义NI
其中,AD—AS模型与IS—LM模型中的Y应 相等,减少1个变量,共由12个变量所决定。
此外,重复计算地,还确定了名义工资率w。
二、总需求或总供给变动的影响
(1)总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凯恩斯区域,总需求增加会使GNP
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减少会使
GNP减少,而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
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
1、总需求的定义
总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国内与国外对本国产 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国内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对本国产品 与劳务的需求(出口)。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即:
AD=C+I+G+X 通常出口指净出口,出口减进口(X-M),
上式可写为:
AD=C+I+G+(X-M) 这里总需求就是GDP;总需求也是总支出。
因此,在认同第一轮效应的同时,需要考虑 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
此时财政政策的产量效应,是二轮效应的结 合,其对产量的最终效应比450参考线模型 小。
在AD—AS模型中,不仅拥有IS—LM模型中 的全部信息,而且考虑了价格因素。
由于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上升,从而实际货 币供给下降,表现在IS—LM模型中,除IS 曲线右移外,还要有LM曲线的左移,利率 上升得更高,具有更强的挤出效应。
(三)总需求或总供给变化与长
期均衡
(一)总需求变化与长期均衡
以总需求增加为例:
总需求增加,价 P
格上升,实际工
LAS
资下降,产量增
加。
名义工资上升, SAS2 SAS上移,恢复
充分就业产量, SAS1 只是价格上升。
也可由政府采取紧 缩政策,使SAD恢 复到原位,但价格 没有上升。
SAD2 SAD1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价格水 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同方向变动的关系。总需求曲线 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 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把总供给曲线 和总需求曲线放在一个以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为国 民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就得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可求得三个市场同时 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2)税收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这里主要 是税率、征税起征点的变化直接影响个人与 企业的收入。
(3)政府转移支付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LM i
LM’
A B IS QD
P
QD’ QD
QD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的定义 2、宏观生产函数 3、劳动市场 4、长期总供给曲线 5、短期总供给曲线 6、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7、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的劳 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y=f(N,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K为整个 社会的资本存量。
由于资本存量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 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在分析宏观经济 波动问题时,可以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 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y=f(N,K)
长期总供给曲线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如图所示:
5、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6、总供给曲线AS的三种情况:
P
c
a
b
AS
1)总供给曲线AS的第一种情况:
(a — b),斜率=0
其含义是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总供给可以增加,这是因为资源远远没 有充分利用时,产量增加,并不导致生 产要素的价格提高。
AS
C
收入-价格
调整过程
B
A 收入-支出 AD2 调整过程
AD1
Y
说明
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支出增加。 从A到B的过程,称为收入—支出调整过程,
这个量度也是AD曲线平移的距离。
由于存在供不应求,社会的价格水平上升, 从B到C的过程,称为收入—价格调整过程。
整个过程结束后,AD曲线完成平移。
不过实际的运行,是从A直接到C,也就是收 入—支出调整与收入—价格调整过程同时逐 步在发生,并完成调整过程的。
线的斜率越小,总需求曲线越平缓。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 需求水平的变化,将导致AD曲线水平移动, 如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变化。
在图形上表现为IS曲线或LM曲线的移动 导致AD曲线的移动。
例如:
(1)税收不变与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政府增加购买,会刺激市场需求。但一旦过 度,政府的购买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 胀,挤占居民与企业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