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闽南文化在潮州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闽南文化在潮州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位于潮汕平原的心脏地带,是粤东地区古老的文化中心。广义的潮州包括整个潮汕地区,即潮州府辖下的九个县范围。狭义的潮州指今天的潮州市辖区,即潮州辖区内的湘桥和枫溪二区加上潮安和饶平二县,人口约二百五十万。自春秋战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漫长时间,潮州一直都是整个潮汕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上所指的潮州即为包括潮州在内整个潮汕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说,潮州有美丽富饶的韩江三角洲,有南中国的黄金海岸。韩江是粤东第一大河,她流贯整个潮汕平原并在位于潮汕地区东部的澄海和最南部端的汕头两处注入南海。在潮汕平原的西部还有另外一条河流—榕江,也从南端的汕头出海。韩江和榕江共同构成了潮汕平原的“两河流域”。潮汕平原的西北部有凤凰山和莲花山为屏障,依山傍海,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半封闭地区。韩江自大埔县三河坝向南流动,流经大埔县的高坡、丰顺县的嵧隍和潮安县的赤凤三地河段,此地两岸群山对立,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构成了韩江的“三峡”,进入潮安县界内的归湖镇之后,江面开阔,水流缓慢,韩江带来的大量泥沙不断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潮汕平原,潮汕平原最南端的汕头等地也是韩江的冲积而成。在汕头未形成陆地之前,归湖以下的意溪一带是韩江早期的出海口。

现代考古学的研究表明:今天的潮州市区以南的部分及以下至汕头等所有地区都是韩江的泥沙冲积而成。在对潮州市区以南地区的距

今5000-6000地层钻探所采集的泥沙样品中发现有海洋微生物硅藻化石和有孔虫壳,而且越往南,这种发现越多,距今的年代也越近。随着海退的出现,下游的沙洲不断扩大,韩江一分为二,其出海口才分别移至今天的汕头和澄海一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潮州市以西的陈桥村的海积台地上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迹,考古学家称之为“陈桥人”。之后在潮安、澄海、揭阳和南澳等地也发现有类似的贝丘文化遗迹,潮汕地区所发现的这些贝丘文化遗迹的文化类型大致相同,因而均被称为“陈桥人文化”。陈桥人生活的范围刚好含盖了位于粤东地区的整个潮汕平原。

1974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位于潮州凤凰山(粤东最高峰,中国畲族的发祥地,参见拙作《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附近的饶平县浮滨镇发掘了二十多座土坑竖穴墓,出土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遗物近200件,并将其命名为“浮滨文化”。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浮滨人生活的时期晚于陈桥人。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深入研究,考古学家们还发现“浮滨文化”的存在范围不仅含盖了整个粤东地区,同时也包括了福建的闽南地区,这正好说明从大约距今3000-4000年前,即商周时期或更早时期,中原的先进文化已经进入了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与福建南部闽南地区,并且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的涵化,并与当地的土土著文化融汇在一起了,当然,漳、潮地区两地的文化也已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两地文化的相似或一致应该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是“浮滨文化”的考古发现所说明了的。会而努力!

但是,人类学界对人类文化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有“单中心说”

与“多中心说”之争,人们对“浮滨文化”的性质和来源还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潮汕文化的来源的意见也不一致。根据现有史料的记载和民俗学的研究,人们较普遍认为:粤东和闽南地区春秋以前这里是一片荒野,根本不可能在3000-4000年前的时代就完成了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没有任何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的记载,中原地区的古老文献也几乎没有提及这里的所谓的“七闽之地”

。如按照考古学的发现所说明的那样,则在当时中原文献应该有所提及才对,可是在所有的文献记载中根本没有提及。只有到了西周时期,在《周礼/积方氏》才隐隐约约提到西周时候东南沿海存在有“七闽”之地。这也许就是这里是“春秋为七闽之地,战国为越人所居”这种说法的来源吧。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民俗学的研究,结合当地广泛流传的说法,春秋旧战国以前,地处韩江三角洲和榕江流域的潮汕地区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区域,当时这里的文化也只有以当地土著文化的形态存在。春秋时期以前,来自中原的主流文化还不可能对当地的土著文化有任何影响,因而那个时期的中原文化的史料几乎没有提到有关本地的情况,这种说法还是为包括史学家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一直要秦汉以后,中原的主流文化对本地区才有所影响,而对这一地区的影响还要通过其它地方作为中介才能实现。

据史料记载:秦始王对五岭用兵,设置了桂林、象和南海三郡。秦朝将军史禄带兵至潮州,并在邻近的揭岭山上(在揭东县境内)扎营安寨,潮州当时即为秦所设的南海郡管辖下的揭阳县,设县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秦汉时期中原的主流文化对本地区的影响主要

通过南越国这个中介来实现。当地的土著文化受南越国的广府文化的影响而两地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相似性。但是,这一时期进入本地区的汉族人数仍然不多,他们与本地的“蛮人”杂然相处,部分“蛮人”也开始实现汉化,但从整体上说,本地区的汉化程度还处在十分低下的水平,与南越国的其它地方仍有很大的差距,因而一直被视为“南蛮”之地,从中原主流文化的角度,这里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荒野。

到了晋朝,中原主流文化对本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大批的中原汉人移民到长江下游地区和广东和福建地区,当然也包括了潮汕地区。据《宋书》记载: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在潮州设置义安郡,开始了本地区州郡一级的建制。州郡一级建制的设立,提高了潮州地区的地位,同时也表明当时这一地区的人口已经大幅度增加。而人口的增加与南来的中原汉人不无关系,即这一时期有大量中原汉人移居到本地区。但是,在这一时期,南来的中原汉人似乎与当地的土著“蛮人”还没有真正地融合起来,还存在着一种彼此隔离的状态,当地的土著蛮僚与南来的中原汉人之间还存着某种程度上的冲突。到唐朝的高宗武后时期,朝庭还多次派兵平定当地蛮僚的骚乱,但到这时,已经在本地区安居的中原汉人及其所带来的中原主流文化还未能对当地的土著文化产生大的影响。直到韩愈被贬到潮州任剌史,中原主流文化对本地的土著文化才出现实质性的影响,当地的文化也因而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韩愈在潮州大举兴学,开创了潮州文化发展的先河。虽然在韩愈来潮州任剌史之前当地也有乡学,但是原有的乡学规模很小,办学质量也不高,对当地的文化影响力较小。韩愈来潮州之后,对潮州的乡学进行彻底的改革,开办公学,对潮州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