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方发达国家如何争夺人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西方发达国家如何争夺人才


作者:《内部文… 文章来源:《内部文稿》 点击数:1092 更新时间:2006-5-18 17:28:00

1.把争夺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

全球人才争夺战,已经从企业行为上升到国家行为。为争夺高科技人才,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国会提出一项人才引进计划,要求国会同意在今后3年内增加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同年,

英国政府提出,放宽向科技人才发放劳动许可证的限制,并决定每年拨款400万英镑,从国外高薪聘请世界一流科学家。芬兰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收入外国人征收的最高税率已减至当地人的58%。加拿大加快了技术移民的步骤,把技术移民放在首位。日本放宽各种人才留日政策,大大简化外国人留学手续。他们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使外籍科研人员占日本科研人员总数的比例在今后几年达到30%。

2.建立有效的争夺人才资源的组织机构

这种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府机构。政府争夺世界人才资源是通过相应的部门实现的。西方发达国家大都由移民局和有关劳动部门分工负责,并根据各自的权限办理各国移民的审批事宜和就业事宜。例如,美国移民局隶属于司法部,局长由总统直接委派。所有移民、国籍和归化法的管理、执行均由移民局四个区域办公室负责。这四个区域办公室分别设在美国的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区。各区域办公室下辖地区办事处,分别设在美国30多个主要城市以及几个海外重要基地。对于具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员,美国移民局非常重视,并给予特殊政策,优先办理入境签证,也较易取得永久居留绿卡。

二是政府中介机构和民间中介机构。一些国家的政府劳工部门都具有两种职能,即为本国的劳动力市场提供服务,并兼有国际人才资源市场中介业务。人才中介机构为国外人才提供服务,并通过与移民局的协同工作,把国际人才资源的信息运作好。民间中介机构是指猎头公司,一般采取合伙人制,通常由四类人员组成,即咨询顾问、合伙人、行政辅助人员、研究人员。猎头公司在猎取人才、猎取智慧的作用方面,往往大于政府劳工部门的人才中介机构,原因是它在猎取外国人才方面采取超常的运作方式。它为需要方所猎取的大部分是高层次的人才。

三是企业协会、基金会、研修会等机构。该类机构一般是指大企业内部的引智机构,各国政府一般都对企业的引智行为持积极的支持态度,有的还从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如日本等国家。民间机构中的协

会、基金会由于机制灵活,引进外国
智力成效较为显著。如日本财团法人海外技术者研修会,至今已接收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人。德国有不少基金会及学术交流协会的组织,为德国在世界上网罗人才,如德国著名的洪堡基金会,在它所资助的外国学生中,中国学生的比例居第一位。

3.政府通过行政行为来干预和引导人才资源的流向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的各类技术人才和专业人员的比例是名列前茅的,长期以来就有“科研在英国,开发在美国”的说法。英联邦国家的人才不需要办理工作签证,就可以到英国工作两年。同时,英国政府还放宽了对外国技术移民的法律限制。不久前,英国政府通过的科技白皮书中对人才政策进行了调整。政府规定,今后将对高科技、基础科研和高等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倾斜政策。如决定从2001年3月起,把向信息技术人员办许可证的时间由一个月缩减为一个星期,等等。对人才的定义也作了相应的变更,使定义更加宽泛,包括科技、教育、金融、信息、医学、法律等领域。美国政府在加强国内人才培养的同时正在加快与其他国家争夺高级人才资源的步伐。为吸引世界高级人才资源,美国政府曾发出指令: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只要是专业方面的“精英”,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日本是除美国以外全球人才资源的最大输入国和受惠国,其办法和形式是:扩大引进人才的居留范围。日本1990年实施了新的入境管理法,将外国人入境后居留资格由原来的18种增加到28种。再就是大量邀请外国科学家到日本参观、旅游、讲学,从中吸取别国的科研成果。还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在国外办企业或购买吞并外国企业,通过雇佣当地人才等办法,实施智力引进。日本政府认为,在未来尖端技术领域里聘请一位外国优秀研究人才,其价值等于派遣20名本国研究人员出国进修。

4.把争夺发展中国家人才作重点

国际人才资源竞争的发展态势,明显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发达国家挖空心思地争夺别国的优秀人才;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发展中国家的各种福利待遇及工作环境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抢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有许多技术人员在西方发达国家定居,不再回国工作。1999年,哥伦比亚受过3年以上高等教育人才的外流,就使哥伦比亚损失了20亿美元。1977年至1980年3年间,牙买加有60%接受过新技术训练的工人流往美国、英国

和加拿大。而牙买加政府培训这些技术工人耗资近两亿美元。这个数目是美、英
、加三国在同一时期内向牙买加提供援助总和的七倍。古巴高教部长前不久发表讲话说:“1999年我们培养了200多名博士,但我们失掉了107名。”从1962年到1997年,古巴因知识分子外流损失了近20亿美元。非洲的情况也令人担忧。据联合国专家估计,1960年至1975年间,有2.7万名非洲专业人员移居国外,而1975到1984年间,增加到4万人,1987年达到8万人。国际移民组织估计,在西方国家工作的非洲专业人员现在有10万人,占非洲大陆熟练劳动力的1/3。亚洲也不能幸免,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印度40%至50%的大学毕业生在国外工作,今后5年外流软件技术人员有可能高达10万人。

我国人才资源流失也比较严重。据统计,1978年至2000年我国约有37万人出国留学,学成回国的只有13万人。而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又进入外资的企业或研发机构。

5.采取极具诱惑性的方式,掌握争夺人才资源的主动权

一是技术移民。这种引智方式在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免除雇主聘用的先决条件;增加专业技术人才移民限额;免除一些不利于引进人才的法律限制;根据需要增设专业技术人才移民的类别;必要时采取免除计分考核等。

二是以经济手段作为诱饵,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如实行高工资,享受税收优惠待遇,重金收买等。欧洲一家公司为了抢走美国一名研究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级专家,以3000万美元将这位专家所在的企业买下。美国以高出原薪10多倍的价格收买前苏联的反导弹专家。

三是利用一些国家的特殊情况挖走人才。苏联解体后,美国趁机挖走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仅美、日两国,主要是美国,就挖走了9万名独联体国家的专家。

四是在外国建立研究机构或向外国研究机构和大学投资,在当地直接利用外国智力。这种直接消化法过去多为日本人采用,日本为大量引进美国智力,曾花费巨资吞并了美国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隆勒姆学院。现在这种直接消化法已被其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

五是利用经济的优势和方便条件,猎取明天的人才资源。近年来,随着世界人才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国家和跨国公司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被动地“靠高薪挖墙脚”,局限于争夺已经成胚的“材”,而是主动地进攻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智力资本市场,投资于具有预期价值的“幼苗”身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如英特尔、微软、朗讯、IBM、摩托罗拉等,都以“培养方式

”争夺明天的人才。

六是吸收外国留学生,从中获得人才和科研成果。吸收留学生,这是一些国家争夺人才资源
的重要措施之一。吸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是美国。现在,在美国研究生院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多半是外国留学生,他们完成学业后滞留美国的超过60%。

七是以学术交流为名,筛选合适的人才对象。发达国家以给予政府、民间基金会或其他形式的高额奖学金,在世界范围内招收留学生和访问学者,通过精心筛选,把需要的人才移民本国。

八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聘请外国专家来本国工作,解决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九是创办高技术园区,为高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如德英法等国科技园区或科学走廊;美国的硅原、硅谷;日本的硅岛和筑波科学城等。

十是采用股票期权等新的分配激励机制作为吸引人才资源的新措施。这种激励机制不仅使优秀人才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可以在争夺人才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筹码。如在迪斯尼公司、华纳传媒公司、百事可乐、亨氏公司的优秀人才的薪酬中,股票期权的比例超过了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