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2.2 离子反应教案A(第2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2.2 离子反应教案A(第2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2.2 离子反应教案A(第2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中化学 2.2 离子反应教案A (第2课时)新人教

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初步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二、能力目标

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加深对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反应条件的理解。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⑴H 2SO 4 ⑵Ba(OH)2 ⑶AgNO 3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1.向CuSO 4溶液加入NaNO 3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探究溶液中离子的种类。 2.向CuSO 4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及沉淀的生成,探究溶液中离子的种类。

讨论交流,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变化的原因。

归纳整理:在实验1中,溶液呈蓝色,含有Cu 2+

、24SO -、3

NO -

、Na +

四种离子,这些离

SO-子在溶液中是共存的,相互之间没有反应;而实验2中,溶液呈无色,仅存在两种离子2

4和Na+,Cu2+与OH-结合生成了难溶的Cu(OH)2沉淀。

思考讨论:CuSO4溶液和 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整理:CuSO4溶液和 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Cu2+与OH-结合生成了难溶的Cu(OH)2沉淀。像这种离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我们称之为离子反应。

板书:离子反应

1. 定义:在溶液中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

SO-和Na+没有发生变化,仍以离子形式存讲述:当CuSO4溶液和 NaOH溶液混合后,2

4

在,而Cu2+与OH-结合生成了难溶的Cu(OH)2沉淀,也就是说CuSO4和 NaOH反应的实质是Cu2+与OH-反应生成了难溶的Cu(OH)2沉淀,这个反应我们可以用Cu2++2OH-=Cu(OH)2↓表示,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思考交流:对比CuSO4和 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找出二者区别。

实验探究:向盛有5mL Na2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BaCl2溶液,观察现象。

思考交流:分析Na2SO4与BaCl2的反应实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学生思考交流,并找一代表到黑板上写出答案。

教师评价,师生共同完成:

SO--

Na2SO4=2Na++2

4

BaCl2=Ba2++2Cl-

Na2SO4+BaCl2=2NaCl+BaSO4↓

SO-+Ba2++2Cl-=2Na++2Cl-+BaSO4↓

2Na++2

4

2

SO-+Ba2+=BaSO4↓

4

归纳整理:PPT展示

书写离子方程式骤步骤:

⑴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⑵拆:将化学式中易溶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难电离、气体、水、单质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常见的易溶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有:HCl、H2SO4 、HNO3 、NaOH、KOH、Ba(OH)2、Ca(OH)2和可溶性盐。

⑶删: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

⑷查:检查是否满足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整理并板书:离子反应方程式都是:H++OH-=H2O

总结归纳:上述四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却都是相同的,酸碱中和的实质是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H2O,也就是说,化学方程式只能表示某一个反应,而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实验探究:

1.向盛有2mL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 NaCl溶液。

2.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向试管里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变色为止。

3.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整理并板书:

1.有白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O +2H+=CO2↑+H2O。

3.有气泡生成,离子方程式为:2

3

提出问题:结合初中学过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上述三个反应,请同学们思考: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归纳整理并板书: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小结:

1.酸、碱、盐之间在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

2.反应本质——有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或气体(挥发性)物质生成。

过渡:通过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哪些离子可以反应,哪些离子可以共存,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共存的问题。

板书:3.离子共存:

练习2:在强酸性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 +

、Mg 2+

、23CO -

、Cl -

B .Na +

、K +

、OH -

、 3NO -

C .Ca 2+

、Cu 2+

、23CO -

、Cl -

D .Ba 2+

、K +

、Cl -

、3NO -

答案:D

强调:注意题中所给的条件:强酸性、无色。 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有:Cu 2+

、Fe 2+

、Fe 3+

、4

MnO -。 思考交流:回忆初中所学酸、碱、盐的知识,归纳整理哪些离子可以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四、板书设计

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3.离子共存: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4页6~10题。 六、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反应中,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盐酸分别与NaOH 溶液、Ca(OH)2溶液反应 B .硫酸分别与NaOH 溶液、Ba(OH)2溶液反应 C .硝酸分别与Na 2CO 3溶液、K 2CO 3溶液反应 D .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2.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3CO -

+2H +

=CO 2↑+H 2O 表示的是( )

A .Na 2CO 3+2HCl =2NaCl +CO 2↑+H 2O

B .NaHCO 3+HCl =NaCl +CO 2↑+H 2O

C .K 2CO 3+H 2SO 4=Na 2SO 4 +CO 2↑+H 2O

D .K 2CO 3+2HNO 3=2KNO 3 +CO 2↑+H 2O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 +

=2Fe 3+

+3H 2↑ B .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H +

+OH -=H 2O

C .碳酸钙与稀硝酸:CaCO 3+2H +

=2Ca 2+

+ CO 2↑+H 2O

D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Cu 2+

+24

SO -

+Ba 2+

+2OH -

=Cu(OH)2↓+BaSO 4↓ 4.在pH =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4NH -、Mg 2+

、24

SO -、Cl -

B .Ba 2+、K +、OH -、Cl

C .Al 3+

、4MnO -、24

SO -、Cl -

D .Na +

、Cu 2+

、Cl -

、Ba

2+

5.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A .24

SO -、OH -

、Cl -

、K +

B .Na +

、3NO -

、OH -

、Cl

C .K +

、Na +

、3NO -

、Cl

D .K +

、23CO -

、 H +

、Ba

2+

参考答案:1.B 2.B 3.A 4.A 5.D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设想和策略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因而学生很容易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 4溶液和BaCl 2 溶 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和SO 4 2-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过渡到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2】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知道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了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再来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样设计主要有两好处:一是学生很快的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或参加反应),直接写出表达式,再配平,改进了传统的“写”、“拆”、“删”、“查”书写步骤过于机械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又过渡到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课题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较重要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因此主要采用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设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自己推断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说出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学会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交流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 惯; 2. 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 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化学必修二 乙醇教案 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3.1 乙醇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 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 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 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节分三次课完成,本次课是学习离子方程式书写后的第二课时。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离子反应,学生基本上理解准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清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也基本掌握了。但学生因为初中基础薄弱,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性质掌握不牢,常见的难溶物、易溶物记忆不清,书写时不太细心如化学符号写错等。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练习-错例分析-重点讲解-纠错-重写-总结-系统化,让学生感受化学用语的生成过程,巩固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并理解其重要性。 并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技术准备:电脑、无线鼠标、多媒体投影仪 前期准备:预习完成如下问题: 1.将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2.如何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实用教案设计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分析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4.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1.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温故知新】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NaCl固体、②磷酸、③硫、④蔗糖、⑤氨 水、⑥铜、⑦盐酸、⑧酒精、⑨NaOH溶液、⑩CO2 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 【新知探究】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离子反应:有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实验2-1】(填写P31表格) (二)离子方程式: 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参加反应的 1、离子方程式:用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物质离子形式。把物质仍 用表示。 (3):去方程式两边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 守恒和:根据(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4) 和是否相等。【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向Ba(OH)溶液中滴加

稀硫酸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22 O 4、向碳酸钙中加入盐酸↑+4HCl== MnCl+Cl+2HMnO3、△2(浓)222 5、单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6、醋酸溶液与氨水反应 7、氧化铜放入稀硫酸 8、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3、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1)不是在进行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KClO的加热分解3 澄清溶液: (2)易电离的微溶物作反应物“” 浑浊状态: (3)可写成离子的物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课堂练习】下列四个图示中,能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CO气体至过量的是()2 写出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讨论】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H+OHO 表示:=H)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例如:(22-+H【练习】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O表示的是()2、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A B、盐酸和氨水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实验】2-3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乙酸教学设计路桥中学陈彩莲 一、设计思想: 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黄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在学生对黄酒中产生乙酸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课前准备: 教具及用品:乙酸分子模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蕊、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七、教学过程: [引入]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一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板书]——乙酸 [引导]大家能否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说说对醋的了解与用途 学生展开。(调味品、流行性感冒时期或非典时期用醋消毒杀菌) [讲述]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乙酸在初中的时候就提过,即有机酸。有机酸中都含有一个基团羧基(-COOH),类似与醇中都含有羟基(-OH)。醛中含有醛基(-CHO),像这些基团反映了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性的,我们把它叫做官能团。副板书(羧基-COOH –OH –CHO,官能团) [问]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乙酸是有机酸,含有羧基。既然它称作乙,那乙酸分子中应该总共有几个碳?(2个),那与羧基相连接的应该是甲基还是乙基?(甲基)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板书]一、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文字自己先写上,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来写) [投影]乙酸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OOH [讲述]注意羧基中的-OH受碳氧双键的影响,其不同于醇中的羟基,所以应该把它与碳氧双键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过渡]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第2课时)word教案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第2课时) 【温故知新】 1.(回顾、思考)什么是电离?请分别举例说明酸、碱、盐的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能生成酸根离子与金属阳离子(含NH4+)的化合物叫做盐。 3. (回顾、思考)举例说明影响溶液的导电性的因素是什么? ①离子浓度,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大的导电能力强。 ②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电荷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③电解质强弱,相同条件下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电荷 浓度)。 【课堂生成】 强弱电解质的复习在后面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需要拆分成离子形式时要用到。 【课堂研讨】 1.(自学、思考)什么是离子方程式?完成下表,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书写步骤以FeCl3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为例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即、 、)改写成离子形式 ③删把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④查 检查方程式两端的和是否相 等 【练一练】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将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写: 拆: 删: 查: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 写: 拆: 删: 查: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写: 拆: 删: 查: ④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写: 拆: 删: 查: 2.(自学、讨论)阅读课本P32的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回答问题:①该四个反应能说明什么问题?②请你举例说明是否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用H++OH-=H2O来表示?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目录(人教版)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 .....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 ... 20 第三节化学键 ....................................................................... ........... 33 3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 量 ........................................................................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39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 55 6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 .........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2 课时) 本节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讲课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化学组:刘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初步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2、通过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 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 教具准备试剂: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苯酚溶液、饱和CH3COONa溶液、饱和Na2S溶液、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饱和NaOH溶液等 仪器:试管、滴管等 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行为体现教 学技能 学生的行为 兴趣实验魔术:“空试管”,使溶液变色实验 七个空试管,分别加入少量: 1、3%AgNO3溶液 2、5%KSCN溶液 3、饱和NaOH溶液 4、饱和CH3COONa溶液 5、饱和Na2S溶液 6、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 实验观 察分析 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知识内容,是继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之后所进行教学的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应分类来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新的分类方法,离子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在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安排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从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学生在后面学习新内容-离子反应做好一定的基础和铺。纵观整个高中的化学内容,离子反应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许多的地方都有所渗透。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联系着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占有基础性的作用和地位。它对于我们研究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有重要的意,它也对于后面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经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经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以后,学生通过本册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打下了基础。从离子反应本身的内容来看,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以及电离、电离方程式的相关内容。尽管离子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也比较难,但是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定义,了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实质;(2)让学生能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用其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3)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并讨论离子共存问题;(2)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知识和内容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养成务实求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重庆市高一化学 离子反应(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⑴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⑶会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离子共存 【课堂导学】 一、化学反应能否发生的实质 【解释】酸,碱,盐在水溶液里会发生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电离出的离子之间能否反应,主要看它们电离出的离子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如果离子之间相遇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这两种离子不反应。所以: ①上述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主要看它们电离出的离子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②在化学中把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③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 【思考】显然离子方程式更有助于我们把握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那如何把化学方程 式转变为表现反应实质的离子方程式呢? 【学生阅读】P28 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内容。 【书写方法小结】四个步骤:(1)写;(2)改;(3)删;(4)查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写);②改写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③删去不反应的离子(删); ④检查原子和电荷数是否守恒(查)。 【改写成离子的物质归纳】 ①强酸:(HCl、HNO3、H2SO4)强碱:(NaOH、KOH、Ba(OH)2)可溶性盐:(复习课后溶解性表)改写成离子 ②难溶,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气体,单质,氧化物等则保留其化学式,不改写

成离子。 三、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2)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4)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讨论与交流】第1、3、4组也是化学方程式不同,但离子方程式却是相同的。 【小结】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 【课后练习】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是 A. Na2CO3+2HCl=2NaCl +CO2↑+H2O B. NaHCO3+HCl=NaCl +CO2↑+H2O C. K2CO3+H2SO4=Na2SO4 +CO2↑+H2O D. K2CO3+2HNO3=2KNO3 +CO2↑+H2O [作业设计] 一、根据实验事实,把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⑴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离子方程式 ⑵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的沉淀 MgCl2+2NaOH==Mg(OH)2↓+2NaCl 离子方程式 ⑶向盐酸溶液中加铁 Fe+2HCl==FeCl2+H2↑ 离子方程式 二、分别写出两个符合下列离子方程式的化学方程式 (1)Ba2++SO42-==BaSO4↓, (2)Ag++Cl-==AgCl↓, (3)CO32-+2H+==CO2↑+H2O ,

高一化学必修二课时教案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 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深层微观本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第一章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第3节化学键 2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 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离子反应(第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 的条件; 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 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 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 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程序 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投影过渡板书 演示实验 设问结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质有关知识,请同学回忆什么是解质电解质包括哪些类别的物质 〖课前思考〗 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③NaOH ④Cu(OH)2 ⑤AgCl ⑥Na2CO3 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Fe 1.属于电解质的是_①②③④⑤⑥⑧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⑦⑨ 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参加,是否任意两种或多种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呢离子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实验2-1]现象 1、向盛有2 mL 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2 mL KCl 溶液。 无明显现象 2、向盛有2 mL 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2 mL 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沉淀 实验1无明显现象,原因是什么呢只是Na2SO4溶液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溶液电离出的K+、Cl―的简单混合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桂林中学于清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中学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突出了对科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学习的重心从背诵、记忆具体事实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序思维是指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合理的、科学的、优化的思维程序能够加速解决问题的思维进度,提高思维活动的实际效益;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快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开放性问题,避免盲目地或纯凭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内容。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知识基础: 实验基础: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下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2.教学流程图 3.教学资源 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 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

新闻员:据前线记者报导,我们桂林的母亲河漓江正在受到严重威胁,部分化工厂违反国家规定肆意排放有毒物质。某某专家您好,您能为我们解答一下这些工厂排放的污水对我们有哪些 危害么? 专家:漓江上游的XX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对漓江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测定,其污水中含大量的Ag+、Fe3+、NO3—,(在视频中打出几个字,XX化工厂:Ag+、Fe3+、NO3—)漓江下游的YY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也对漓江水质造 成严重污染,据测定,其污水中含大量的K+、\Cl_\OH-(在视频中打出几个字,YY化工厂:K+、\Cl_\OH-),这些重金属直接排放…… 切换画面小记者:据悉,环保局勒令两厂停止生产,以保护漓江,(在视屏中打出两个字:停产) 环保专家:(在视频中推掉”停产“两个字)只要将甲厂和乙厂建在一起,废水按比例排放就能降低污染,保护漓江,没必要停产了。 小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学完了这节课,我们都能成为环保专家了。(在视频中打出几个字:你们能成为环保专家吗?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会考考纲: 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 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1 微粒质量/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 -27-19质子 1.673×10 1.007 +1.602×10 -27中子 1.675×10 1.008 0 -31-19电子9.109×10 1/1836 -1.602×10 问题解决: 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2.进行新课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 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 -31?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kg ?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