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

越调天净沙秋

导入:

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展示检测)。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代表元朝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

我们先来看一下元曲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分量。从2005年到2010年,古诗鉴赏题2006年和2008年全国有两套试题考的是元曲,其它年份仅有一套考的是元曲,如上海卷、重庆卷、辽宁卷、四川卷、浙江卷、湖北卷,全国卷和后来我们河南所用的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到元曲,2011年和2012年没有一套试卷考查元曲,所以元曲作为诗歌鉴赏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的可能性比较小。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元曲吗?明确:元曲代表元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是我们先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对于求知若渴的我们怎能不去品读、鉴赏?再者,它在名句默写中是有考查的,如我们在初中所学的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就是列入高考考纲的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之一。在我们的作文中也是可以体现的。高考是我们的导向,但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从我们语文素养提升的角度来说,学习元曲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上两次课已经学习了元曲的相关知识和赏析了张可《正宫醉太平刺世》,下面我来检测一下我们的课堂效果(展示)。

刘禹锡曾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白朴笔下的秋是“悲寂寥”,是“胜春朝”,还是其它的一番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来领略这不寻常的秋景。

题目解说:

天净沙,是越调(河南三大剧种之一)的常用曲。形式短小,近于六言绝句,适于即景抒情。元曲的小令是独立的曲子,但也有不少作者用若干支曲子歌咏一些有联系的事物构成组诗,白朴的这首曲子,就是他歌咏春夏秋冬四景的组诗中的第三篇。

赏析品评:

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说到《天净沙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初中所学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鉴赏)

明确: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1、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谁来回答?

点拨: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又采用了反衬的手法。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举例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张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

这首被称为秋意之圣的白朴的写秋之作,在曲中作者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了一幅以秋为主旋律的曲子。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请简要赏析。

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作者用代表秋日秋景的六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萧瑟的气氛。

2、一二两句景物共同特点是什么,与“一点飞鸿影下”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一二两句为静景。开篇作者铺排了六组静景,各具鲜明的内容形象,而无不饱含秋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是静景。

“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作为“飞鸿”,又是“一点”,又是“影下”,说明远而且疾。作者在写作这大片的静止秋景中,突然增加了掠来一只大雁,飞下地面,为动景。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照,使人心神为之一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3、重点赏析,最后两句作者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从不同角度赏析。

视角的变化。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近处是

秋天的各色植物,高处为山,地处为水。作者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色彩的绚烂明丽。这两句描写了“山”“水”“草”“叶”“花”五个意象,却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视角上的远近结合,并且赋予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白、红、黄的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

4、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却变得明朗、清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将这样两幅画面揉和在一首曲子中是否矛盾。

曲中的“飞鸿”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给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学习了这两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好不好?我更希望大家能够反复涵咏诗歌里蕴藉的深厚意韵,让它溶入我们的生命和灵魂。使我们的笔端也能流淌出些许诗情画意,给我们的人生增添几多美丽飘逸。

白朴秋意之圣与马致远秋思之祖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

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两首词的共同点:

1、都是描绘秋天;

2、都运用了白描写实的手法

3、都通过秋天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两首词的不同点:

1、秋思作为描绘秋天的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词,开篇连着三句,通过每句三个名词,即每行三个简单的事物描绘,最后点出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内,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转情转换的流畅,又有由情及物的淋漓,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好词;秋也是写物,但是通篇没有一句写情,只是播放风景优美的秋天的画面,但是没有象秋思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配音,只是通过画面人观众自己去体会。

2、秋在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上也和秋思有很大不同,同样是写秋景,秋思是从一开始通过几个细微事物的描写,感受作者内心的那份惆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近景,但是秋则是从远景“孤村落日残霞”到近景:“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然后又是远景“青山绿水”,然后又是近景“白草红叶黄花”。显示出秋的作者心情和秋思作者的心情还是有差别的。

3、色彩感的不同: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颜色的词,但是整体看确是灰色的;但是秋里面却有“青、绿、白、红、黄”等色彩,同样说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样!

4、情感宣泄的程度不同!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是占多数的,这也说明了秋思这首词更被大家认同,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方式,描绘那些让人感觉昏冷幽暗的事物,来点出作者心里(其实也是所有普通人)对秋天的那种肃杀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欢快多的秋,在人带来的情感宣泄的撞击力上,要比秋思稍逊,所以大家更容易记住秋思。

作业:

1、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2、赏析组曲中其它的曲子。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曲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散曲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体会词人的离情愁绪。 5、与白朴的《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 6、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7、完成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词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之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2、难点:赏析小令,领悟曲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通过两首小令描写的景物上的异同等方面的比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飞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这首歌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他抒发的同样是天涯游子的情怀。 二、了解作者和元曲。 1、介绍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人,着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现存曲作130首,被称为“秋思之祖”。他还是杰出的戏剧家,着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 2、介绍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三座艺术高峰。曲在元代兴起,“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它开拓了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大自由。它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 三、诗歌朗读: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课件步骤 一、导语设计(教师导入)(1′)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 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 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 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家作品(1′)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 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 后世。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整体感知(10′) 1、范读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 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 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一)(1-8)描绘春、江、花、月、夜美景 (二)(9-16)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三)(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讲解:整首诗的思路可以用我们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概括,即触景生情。由美景引发思 考生发情感。下面我们从“景”“思”“情”三方面来研究这首诗。 四、分节赏析诗歌(30′) 第一部分:景:板书:春江花月夜的美景(10′) 1、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开头八句通过对哪些 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幻灯片下划线) 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恬静 情感:板书: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走 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 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 3、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初升。板书:月升 第二部分:理:哲理思考(10′) 1、过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清

小学音乐_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山谷静悄悄》、聆听《羊肠小道》 教材分析: 歌曲《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曲风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四段歌词虽都配有相同的旋律(第二乐段的旋律稍作变化),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丰富的想象。 管弦乐《羊肠小道》是一首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格,气息宽广、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环保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 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自然之美,探索发现自然奥秘。 二、能运用体验、模仿、聆听、合作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力度记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先跟老师来玩一个有趣的节奏格子游戏。在这个节奏格子中有很多有趣的声势,有拍手、跺脚、弹舌,还有很多空格,表示休止符,请同学们在内心把拍子数好了,伴随着动听的歌声,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节奏格子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拍子,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二、多遍聆听,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是哪里? 生:山谷 师:这是怎样的山谷?

生:静悄悄的山谷 师唱:“山谷里,静悄悄”——静悄悄的山谷 (一)学唱第一部分 师:那么在这静悄悄的山谷里都有什么呢?让我们边看边听,看谁听得最准确。 1、观看图片,教师范唱 (师唱,图片呈示与范唱歌曲内容一致,PPT) 设计意图:教师有感染力的范唱,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将范唱与歌词内容相结合,感受山谷的美丽景色。 2、有节奏读歌词 师:听出来了吗?有什么?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山谷静悄悄 明德小学郭俊廷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 课型:唱歌表演课 年级:四年级 一、教学内容 1.歌曲表演《山谷静悄悄》。 2.认识感受力度记号。 3.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和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在情景中感受mp,p ,pp渐弱等力度记号,并能运用,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3.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合作能力。 2.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音乐教学必须遵循由浅入

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力度记号从识记到运用,最后去表现音乐所塑造的美好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问好歌导入: 师唱:“音乐课,真美妙!” 让我们以音乐问好的方式开始我们的音乐课吧! (课件出示师生问好歌)师生对唱,让学生总结强弱,总结完后,点出记号,讲解完毕,再体会一次。 (板书p,pp,▼,0.0,>,) 师:如果旋律相同,歌词变了,你还会唱吗?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歌曲《山谷静悄悄》。 2.师:请同学生细细聆听,看谁能把刚才我们学过的师生问好歌的旋律找出来? 教师讲解演唱顺序,反复记号作用: 前奏--前三段歌词—间奏---第四段歌词。 3.美丽的景色都在歌词中呢!请同学们细细聆听,思考问题!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谁在把鼓敲? 师:现在我来问,你们看图片有感情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山谷美丽的画面和与之相配的歌词,搭配背景音乐:森林音乐。) 二、自主探索

1.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前三段力度强弱的变化是怎么处理的? (播放课件歌谱与音频原唱) 生:刚开始弱,然后强。 师板书mp。出示图形谱,分乐句指导学生演唱,然后课件播放歌曲伴奏音频,让学生有感情的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前三段歌词。 2.师:是谁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生:地质队叔叔。 师:我们来学习歌曲的第4段。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与前3段旋律比较,有哪些乐句的旋律是完全相同?哪些乐句的旋律是变化了的? (课件播放歌曲原唱第4段的音频) 生听后找出了完全相同与变化重复乐句。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变化重复乐句) 师:与前三段相比,还包含前三段这些音符,只是节奏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 生答出:是变快了。 师教唱一遍,要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此乐句。 请同学们跟着原唱来演唱一遍。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段歌谱的同时,播放歌曲第4段的原唱音频)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清水中学李燕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 教学用具:自制录音带、录音机、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马致远,元代着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

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品析鉴赏: 1.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 无尽的遐 想。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的躺在璀璨的诗河之中,一千多年 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聆听。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被 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一一《春江花月夜》 1. 关于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 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他在诗 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与贺 之章、张旭、 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 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 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成就千古美名。 2. 配乐播放《春江花月夜》朗诵 (PPT )) 读准字音: 滟滟(y cn ) 霰(xi cn )汀(t m g )捣(zh en )浦(p u )碣(ji e ) 二、 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 碾示教学目标) 1. 诗歌写了几种意象?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 课题 春江花月夜 课型 诗歌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点 1、 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 感受诗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 和鉴赏水平。 2、 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的完美融合。 能力点 1、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由多种意象构建的意境。 2、 理解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情景理交融的艺术魅力。 教育点 掌握诗歌赏读方法,在诵读中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个 性阅读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 3、把握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校:枣庄八中北校 备课组:高二语文 主备人:贾璐

小学音乐课《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郭琦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第7册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PP.P.MP "和渐弱渐强记号,并能准确地运用。 2.指导学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表现音乐形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和对地质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注意歌曲的力度记号,整首歌曲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能够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音符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真好,想去郊游吗?(想)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聆听《郊游》音乐律动进课堂。 二.巧用媒体,传授新知 师:瞧!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亮闪闪的红梅花和紫杜鹃,活蹦乱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飞奔而下的溪流渐渐地趋于缓和。 1.换气和发声练习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里真美!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气! (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再一次!吸气的时候感觉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胀,保持状态,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气。(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师: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这么舒服的空气里,你还可以看到天上飘着淡淡的雾,我们用“wu”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来看音符演唱 5—6—|5————| 练习长音Wu(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雾越飘越高了 5—6—|7————| Wu (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下面请女同学用声音表现飘在上面的雾,男同学表现飘在下面的雾。(分开练习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两手分开弹主旋,注意听男声的音准。)(或分高低声部进行) 2.学习运用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 (1)表现力度由弱渐强 师:让你们的云雾都向我飘过来,越飘越近,越飘越近。(强调云雾是由远及近,语气由弱到强,琴声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势渐强)太美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从力度上由弱渐强)(2)表现力度由强渐弱 师:现在云雾从我身边越飘越远了,一起来唱。(语气由强到弱,琴声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势渐弱)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由强渐弱) (3)认识两种音乐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课件演示) 师:刚才你们用声音表现出了两种音乐记号,谁认识? 师:我们再次用声音表现渐强和渐弱。(琴声音量控制,用手势和肢体语言) 3. 启发诱导,传播力度记号(P mp PP) (1)录音播放一段音乐片段(音乐选自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师引导生回答,像敲击声。(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 (2)出示力度记号(P mp PP)师:用上这些力度记号以后,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天净沙.秋思》教案 镇中郭凤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古代诗文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唐诗宋词我们已经学了很多,那么,写秋的诗词又有哪些呢………由此来引入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 1元曲文学常识及作者介绍。(课件)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件) 1)听范读,注意节奏,体会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着背诵。 3)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初步获得的整体感受。 二.自学探究:初步感悟诗歌的意境(找一找课件) 3.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并思考《秋思》这首小令押什么韵?哪些字押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但曲调低沉,往往一首曲调低沉的词曲易引发人的思绪。而《秋

思》给人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在异乡之人惆怅之情,直抒作者胸臆。 4.悲凉、哀伤、伤感的秋思,你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是哪些文字传递给你的?让你联想起来怎样的画面? 1)枯藤老树:马致远看到的是枯藤,枯藤干枯,没有生命力,给人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老树给人一种垂死的感觉。 2)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再怎么好,接下来也要落下去了,坠入黄昏了,夕阳西下,暮色将到,营造一种哀愁的氛围,给人哀伤之情。 3)瘦马: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渲染了一种凄凉之情。 4)昏鸦:昏鸦即傍晚的乌鸦,给人苍凉的感受。黄昏时候,一只乌鸦或几只乌鸦在――稀稀落落地飞过,或停在树上,给人清冷的感觉。倦鸟归巢,这个断肠人呀还在天涯飘零着。饥晫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这就是一种秋意呀! 5)古道:古道迢迢人迹稀,和他描绘的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崎岖、蜿蜒的古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迹罕至,倍感荒凉。这时候的断肠人真的会因此而感到更加悲痛和凄凉了。 6)西风:西风即秋风,它吹落了树叶,吹黄了小草,吹在人的身上是凉飕飕的,是萧瑟的。这时候断肠人和他的瘦马,在夕阳西下的环境下,在枯藤老树昏鸦的背景中,再加上这凉飕飕的秋风,就更感孤独凄凉了。 5.刚才我们体会到的都是那悲悲切切的秋境,有一句却描写了一个惬意、温暖的场景,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看到的充满生机的美好温馨的地方,但人有我无,人家有家可以归而我无家可回,真是可怜!细水涓涓似泪流,也许这流水就是他思乡的泪呀。

小学音乐_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歌声表达自然有趣的回声现象,体会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去感受自然之美、探索发现自然奥秘的兴趣。 2.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的意境。 3.能用清新、自然地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二、教学重点: 力度记号的掌握与表现。 三、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结束句的休止符掌握。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老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 教材是用来辅助孩子们感受各种音乐风格,从中获得音乐美的领悟。孩子们需要美,那么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效果分析 在体验中发现,在表现中创造,在创造中享受,真正地领略了音乐的情境情感,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专家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研究教法,不是研究如何把教师吃透的教材,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而是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吃,自己去品味,其本质即是研究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机智也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静心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以学生为本,贵在得法! 就本节课而言,总的来说,教学设计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整节课在师生、生生的热烈互动中完成,使学生始终沉浸于愉快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学唱歌曲。它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歌曲节奏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二乐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但歌曲能使人们对山

《山谷静悄悄》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 XO X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教学内容: 1、歌曲《山谷静悄悄》; 2、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教学目标: 1、用听、视、唱结合的方法学会歌曲《山谷静悄悄》,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学习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感受从强到弱的演唱手法,领会歌曲在意境上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2、在音乐实践中认识和掌握音乐知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学习其基本演唱方法。

3、认识力度记号“pp、p、mp、f”,并能准确地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 2.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随音乐欣赏自己以前郊游照片,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吧!(播放音乐《郊游》)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让我们来打个招呼吧。 2、运用“你好”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弱下去)出示力度记号:f p渐强渐弱。 二、教学歌曲 1.唱“叮咚”旋律

《天净沙秋思》教案(微课版)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透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之为“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更盛赞它“纯属天籁”。它就是《天净沙·秋思》。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 二、解题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它的曲牌名,“秋思”是它的标题。 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预设:秋天里的想法。引导:也可能会写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 三、朗读诗歌 1、生自由朗读:首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这首曲,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2、生齐读这首曲。 3、师配乐朗读。 4、生划分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氛围: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2、“断肠人”是谁?断肠人是不是马致远,是不是实指某一个人? 明确:当时元曲有一股风气,写秋思写古风。有广泛的代表性,“断肠人”可以说是一切游子,是一种普遍的思乡之情。 五、作者简介,进一步把握情感的丰富性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马致远,看一看他的人生经历,来加深对这首曲的理解。 (出示投影)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这是马致远,再看看他所处的朝代: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种种特权,只有他们可以被任用为官员。而古代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马致远前半生就为功名四处奔波,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可是却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2、看了作者马致远的人生经历你会不会有新的感受?这首曲的愁情,除了思念故乡,你还能读出新的味道吗? 总结:(预设:怀才不遇,对自己半生飘泊的无奈,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古代封建社会,热衷功名、怀有抱负是每个读书人的志向。但有些人皓首穷经却怀才不遇。(元代时汉族人尤其是汉族读书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这不仅是马致远的遭遇,也是元代文人的遭遇,更是自古以来的封建统治时代所有文人的遭遇。 所以,晚清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读了这首曲子后感慨万千,忍不住说到:“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并且赞美这首小令“纯属天籁,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认为是元曲的压轴之作。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更是称之为“秋思之祖”。 3、请同学们合上书本,饱含感情地把这首天籁之音齐背一遍。 六、课堂小结 师总结:从这首曲当中,我感受到作者作为游子深深的悲切;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诗歌的理解。同学们我为你们骄傲。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_图文(精)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学校:枣庄八中北校备课组:高二语文主备人:贾璐 课题春江花月夜课型诗歌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点1、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2、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的完美融合。 能力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由多种意象构建的意境。 2、理解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情景理交融的艺术魅力。 教育点掌握诗歌赏读方法,在诵读中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个性阅读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3、把握诗歌情境,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 无尽的遐想。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的躺在璀璨的诗河之中,一千多年 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聆听。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被 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 1.关于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 远意境。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成就千古美名。 2.配乐播放《春江花月夜》朗诵(PPT) 读准字音: 滟滟(yàn)霰(xiàn)汀(tīng)捣(zhēn)浦(pǔ)碣(jié)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 1. 诗歌写了几种意象?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 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 答案预设: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2.(教师预设)学生自读诗歌,就意境和整体情感方面,谈谈对这首诗的见 解和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教给学生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并且找出关键词句) 提示:景色优美,境界阔大,淡淡的哀愁,积极的人生思索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赏景】 1.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写景部分的意境,并体会特点 及内蕴。

《秋思》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

课题名称:天净沙?秋思 执教者:代璐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地点:重庆市实验中学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意象、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秋思》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这是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唐诗宋词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带给我们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2、文本解读,学习新知 (一)初读,诵秋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读检测。 3.让我们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

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凄婉、哀伤、悲凉 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 枯藤老树 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 5.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 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 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 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波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 (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去想象这些拨动诗人心弦的十种意象,有枯藤、有老树、昏鸦,有小桥、有流水还有人家,古道 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夕阳渐渐西沉入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的交叠,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8.这是一副怎样的图画? 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 9.引导学生逐句品析上述10种意象有什么特征,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枯藤老树昏鸦 树老藤枯而显萧条无生气,勾起人哀伤心绪;鸦归巢加重思乡愁绪。 小桥流水人家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衡南五中莫小玲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刻。 【学生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任务分析】 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春江花月夜》这篇诗歌中欣赏景、情、理交融的艺术;掌握“明月”、“江水”“落花”三个典型的诗歌意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赏析诗歌的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掌握写景、抒情、言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设想】 第一步: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第三步: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惜时——相思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美吟美诵 (一)导入语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案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案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表演、对接歌词,感受音乐 乐自然的主题。 知识与技能:认识力度记号“PPPMPf”并且能够准 确地应用。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 形象, 教学重点 学习用柔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的认识和运用,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法方法 聆听欣赏情景创设示范演唱情感激发 学法指导 聆听模仿体验感受对比演唱 教具学具 PPT课件电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师生问好 2.随音乐律动。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外走走,请大家 随音乐走起来吧,在教室里走圈,模仿去郊游。随着音 乐来到了美丽的峡谷,让我么来打招呼吧,做个游戏吧。回声游戏 利用“你好”来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说出 你好,声音是减弱的。 开始上课 听音乐,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跟老师做律动。跟音乐走路。 做回声游戏,模仿山谷中喊人,由强到弱的喊出你好啊。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设计 二、歌曲学唱 出示力度记号

FMFMPPPPPPP 教师讲解力度记号,学生看着喊出你好。 1.初听歌曲,唱“叮咚”旋律。 师:山谷除了有回声还有什么声音呢?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 怎样的敲击呢?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3.再听歌曲,仔细找找歌曲中唱到了哪些景物 4、听音乐标记处强弱记号。并模仿歌曲中的强弱变化。教师范唱。 A.首先老师来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B请同学们用最弱的音量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师生接龙唱歌曲,教师唱两小节,学生唱两小节。学生随琴演唱全曲。 听到了“叮咚叮咚”的声音,这声音像水滴,像敲击声等等。 情绪是柔和,优美,愉悦 感受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 听音乐,找一找歌曲中都唱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紫杜鹃红梅花 听教师范唱,学习演唱方法。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

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掌握文学常识。 (2)品析诗歌中的几个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魅力,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品析诗歌中的几个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研讨法。 教材分析 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古典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散曲是学生新接触的一处诗歌形式,所以,这一课就显得尤其重要。要让学生在学习名家名篇的过程中,领悟散曲的独特魅力,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学了许多诗歌,但还没有接触过散曲,二者在学习中的方法类似,都要品析意象,赏析写法,理解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学生学习本课应该有一定基础,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会稍难一些,需要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的经历,查找相关资料。 教法和学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是艺术成就很高之佳作。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临其境的感染。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堂

请大家欣赏两幅幅图画,并齐声吟诵所配诗句郁达夫《故都的秋》与辛弃疾《水龙吟》中有关写秋的文字。(稍作停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元曲。(展示课件) 二、介绍体裁 1.学生齐读注释⑨: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在北京)人,着名戏曲作家。 2.教师提问: (1)元曲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 明确:这个“曲”字告诉我们,这首秋思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因为是元代的作品,我们把它叫做元曲。简单地说,元曲就是元代的可以唱的一种文学作品体裁。 (2)“天净沙”是什么意思呢跟这首元曲的内容有关系吗 明确:(可引导:注释里是怎么说的)曲牌名。那也就是说,“天净沙”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而与它的——曲调有关系。它是表明一首曲的曲调的。 (3)而与内容有关的是哪个部分 明确:“秋思”。那么“秋思”就是这首曲的题目了。 三、诵读感知 1、媒体播放朗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情感) 2、学生跟读,体悟情感。 教师提问:一曲小令、一缕情丝,你认为这曲小令当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思、这种思念请找一找。(略等:大家一起来告诉我,是哪个词呢)学生回答,教师追问:大家都认为是“断肠”,那么有谁知道断肠是什么意思 明确:形容人悲伤到了极点。而断肠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或亲人的人。

《山谷静悄悄》教案

山谷静悄悄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和欣赏大山图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绪,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美 b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用美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2)技能目标: a唱准歌曲中的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叫) b、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 本课我主要运用的是体验、模仿、合作的方法。这些方法我将具体的在教学过程中做详细的讲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思想 教学难点: 1、歌曲中泉水声的力度记号 2、节奏: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的山谷叮咚叫 教学方法 1、情景法 1

2、实践法 3、合作法 4、听唱法 教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山谷美景 师:欢迎进入音乐世界,来到奇妙的山谷。(看,欣赏山谷美景)请仔细看,认真听。 (加山谷静悄悄伴奏) 2、谈话 问:你看到了什么? 3、山谷里的回声 师:在这美丽的山谷里,老师都忍不住想对山谷喊一声:喂,山谷你好吗?(手势) 师:这时,你还会听到什么? 生:回声。 师:你觉得回声有什么规律?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回来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强弱的力度变化) 2

4、回声的规律引出 f、p、p以及pp的强弱记号 师:那你觉得回声有什么规律呢? (师用不同的力度记号分别来表示回声不同时段的声音强弱)(1)f、p: 师:在音乐课上,我们对于给强弱专门一个音乐记号,那就是f 和p,(幻灯片出示) (2)p、pp: 师:那么在弱这个力度上又有不同的变化(师模仿不同弱度的回声),我们又把他们分别叫做p 和pp (3)渐强和渐弱:师:可是我在说话的时候这个力度是从头到尾都不变的吗?还是由什么到什么有变化的?(听师范唱,引出渐强和渐弱符号)师: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也是有这些力度变化的? 火车路过的的情景,用“WU”来哼鸣模仿强弱,同时做发声练习 5、再次用不同力度模仿回声 三、歌曲教学: 1导入: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歌里的歌声更是美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山谷静悄悄》你听。 2、初听录音范唱。 问: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复听歌曲: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