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障碍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障碍与对策
[摘要]合作办学是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分析了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积极稳妥的政策扶持、明确合作双赢的办学原则、推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构建先进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闽台合作合作办学
[作者简介]郑慧(1971- ),女,湖南湘潭人,厦门理工学院,研究员,博士;蔡莎莎(1985- ),女,福建惠安人,厦门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福建厦门 361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2011年课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环境的制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A11406S)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xx)17-0019-06
一、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
福建省近年来积极开展与台湾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两地高校在学生互派、教师研修、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福建省为推动对台教育开展实质性合作,率先在全国推出了闽台联合培养人才(以
下简称闽台合作办学)这一先行先试项目。福建省遴选办学条件好、对台教育合作先行的高校与台湾优秀高校以及台资企业,紧密结合闽台产业对接需求,在制造业、电子通信业、建筑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紧缺领域联合培养人才。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着眼于“闽台合作,先行先试,强强联手,打造精品”,承担高校调动最优质资源,与台湾优秀高校合作,通过引入台湾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成功的办学经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或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双方)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引进台湾高校课程及教师,或采取分段对接的方式,联合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闽台合作办学(本研究所限定的闽台合作办学专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2010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通知》中规定的闽台合作分段对接模式)是指福建高校的本科学生采取“3+1”、专科学生采取“2+1”的方式,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到台湾相应高校学习。同时,学生学习期间台湾师资授课占比不少于1/3。2009年,闽江学院招收了福建省第一批闽台合作分段对接项目学生311人;2010年,闽台合作分段对接项目扩大到5所本科高校和16所职业院校,共招收学生5000人;2011年开始,闽台合作项目开展院校和招生数大幅度增加。福建省闽台合作项目承担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证明了闽台合作项目符合两地高校需求。
对于台湾来说,大陆是富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巨大的职业教育市
场。尤其是福建省,與台湾隔水相望,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两地的风土人情以至于语言都有着同宗同脉之源。福建台资企业众多,成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阵地。台湾高校的代表团频频访问福建高校,沟通交流,寻求多种合作的可能。双方的积极探索,促进了闽台合作办学的飞速发展。合作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模式也渐趋多元。加强闽台高校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今后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合作办学,两地都有相关的经验,但是针对分段对接这种新形式的操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首批试点的5所高校中,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单独设置二级学院专门承载闽台合作项目,其他高校则把合作项目分散到相关的院系中,合作办学的方式各不相同。同时,闽台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社会各界对合作办学的看法各异,使得合作办学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闽台合作办学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保证合作办学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障碍分析
较之于单一的办学模式,合作办学中办学主体增加,办学内容更加多元,办学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变。闽台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以及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办学体制、教学管理等治校方略方面的差异,给合作办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1.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外部障碍。从闽台合作办学的发展和目前的状况来看,闽台合作办学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主要原因
是适应了闽台两地职业教育市场的需求。虽然福建和台湾有着同宗同源的优势,但两地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的差异也确实存在。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政治体制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办学的模式,经济制度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文化氛围是职业教育办学精神的最大影响因素,社会舆论则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公益程度。
台湾是亚洲高等院校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岛2300多万人,有170多所院校提供职业教育。台湾职业教育肇始于刘铭传在台北设立的西学堂和电报学堂,从职业教育发展伊始,实用教育就是台湾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日据时代,农工实业教育受到重视。台湾光复后,经济复苏,中等教育发展较快。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日趋多元开放,民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增强,台湾私立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数量远远超过了公立大学。
台湾社会对大陆学生赴台就学的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招收大陆学生可以消化吸收台湾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台湾生源减少的情况下,为台湾高校补充生源,有利于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的认为,大陆学生赴台就学会影响本地学生受教育的权益,给台湾学生造成就学和就业的压力。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基于台湾高校招生不足的现状想招收大陆学生,一方面又基于政治、社会的原因,对大陆学生赴台就学采取“三限六不”(即限校、限量及限域,不加分、不影响招生名额、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允许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续留台湾就业)政策。大陆高校的学历已经被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
校所承认,但在台湾,大陆高校的学历却不被承认。2011年,台湾开始招收大陆研究生,却把招生范围限定在大陆41所“985”高校,首次招收的本科生也只开放给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六省市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这充分体现了台湾教育管理部门的矛盾心理,也反映了台湾民众对开放两岸职业教育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