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空调器性能国际标准ISO5151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机的频率固定在全负荷频率点的方法时,则 应将器具的温控器或控制装置设定在温度最高 位置。
6 制热试验
(2)风量条件: ➢ 新标准:室内机的风扇速度、格栅、导风板等设置按
制造商说明书的要求设置,如制造商未提供相关规定, 则按最大制热能力设置。 老标准:热泵空调的风量设置同制冷量试验。
6 制热试验
将空调压机的频率固定在全负荷频率点的方法 时,则应将器具的温控器或控制装置设定在温 度最低位置。
5 制冷试验
(1)通用条件增加:
➢ 进行性能试验时的电压 要求
额定电压 /V 90-109 110-127 180-207 208-253 254-341 342-420 421-506 507-633
试验电压/V 100 115 200 230 265 400 460 575
5 制冷试验
(2)风量条件 ➢ 室内侧风量(空气焓值试验方法)
风量测量参见附录B,关于测量装置的更多要求可参考 下述标准: ISO 3966《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采用皮托静压 管的速度面积法》 ISO 5167-1《用压差装置测量流体流量 通用要求》
1 范围
增加: ➢ 适用于:能力低于8kW且机外静压低于25Pa的
风管式空调。 ➢ 适用于:多个制冷系统的器具 ➢ 适用于:由1个温控/控制器控制的(室内机通
常同时ON/OFF) 一拖多式空调。 ➢ 适用于:多级调节空调和变频空调。
本标准没有规定季节效率的试验与计算方法。
1 范围
变更: ➢ 不适用于:水冷型空调。(老标准适用) 增加: ➢ 不适用于: 多联机(参见ISO 15042) ➢ 不适用于:未含有完整制冷系统的独立组件。 ➢ 不适用于:采用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空调。 ➢ 不适用于:其它型式的风管式空调。
主试验与验证试验的偏差应在5%以内。
7 试验方法和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 ➢ 量热计法:制冷量与制热量试验结果的最大不确定度
为5%(置信水平95%)。 ➢ 空气焓值法:制冷量与制热量试验结果的最大不确定
度为10%(置信水平95%)。 ➢ 变更:水的体积流量: 1% —>5%
水的静压差: 5% —>5Pa 增加:制冷剂: 2.0%
时)非稳态运行时的偏差范围。
6 制热试验
➢ 稳态测试时的工况偏差规定(与GB/T7725-2004一致)
6 制热试验
➢ 非稳态测试程序时的工况偏差规定
6 制热试验
➢ 数据收集阶段: • 数据采集间隔为≤30S ;但在化霜周期以及化霜结束
10min以内期间数据采集间隔应为≤10S。 • 测量室内机进、回风的干球温度,计算每5min内的平
8 试验结果
记录的数据 变更: 风机转速 —>风速设定位置
附录A 测试要求
制冷剂连接管 新标准:要求连接管的长度在5~7.5m之间。至少连接管
长度的40%置于室外侧环境。 老标准:连接管长度为制造商规定的长度或7.5m,取较
短值。将50%管长置于室外侧环境。
能力低于8kW且机外静压低于25Pa的风管式空调按自 由出风空调进行试验。
老标准:ISO 5151:1994 (第一版) GB/T 7725-2004 非等效采用 ISO 5151:1994
新标准:ISO 5151:2010 (第二版) 2010年6月发布
目录
正文增加: §4 符号要求 (老标准附录G) 附录增加: 附录E(资料性附录)压缩机标定法 附录F(资料性附录)制冷剂焓值法 附录H(资料性附录)室内侧量热计验证试验方法 附录I(资料性附录)室外侧量热计验证试验方法 附录J(资料性附录)平衡型量热计验证试验方法 附录K(资料性附录)制冷凝结水测量 附录L(资料性附录)制热量试验程序的图示
(参见ISO 13253)
3 术语与定义
增加: 全负荷运行(full-load operation) 器具与控制装置在制造商规定及器具控制装置 所允许的最大连续能力状态下运行。
5 制冷试验
制冷量试验 (1)通用条件增加: ➢ 制冷量试验时,器具工作在全负荷运行状态。 ➢ 制冷量试验期间,如果变频空调制造商未提供
(3)制热测试程序 ➢ 测试程序由三部分组成:
工况预调节阶段(Preconditioning period) 工况平衡阶段(Equilibrium period) 数据采集阶段(Data collection period)
新标准:可用空气焓值法或热平衡法进行非稳态制热试验。 老标准:仅用空气焓值法进行非稳态制热试验。
附录B 风量测量
喷嘴喉嘴处风速应在15m/s~35m/s之间。
规定了喷嘴流量系数 Cd的计算公式。 (老标准 由图E.1确定)
附录C 量热计试验方法
空气取样管设置在样机的回风部位。
制热量试验时,为了判定样机的制热性能是否受室外 侧换热器结霜的影响,测量样机的出风温度。
附录D 室内空气焓值试验方法
6 制热试验
6 制热试验
6 制热试验
Biblioteka Baidu
6 制热试验
最大运行制热试验 新标准:工况稳定后,样机运行1h。期间允许控制样机
的开停的自动控制装置动作(同GB/T7725)。 老标准:工况稳定后,样机运行1h,然后停机3min后再
运行1h。
6 制热试验
最小运行制热试验 ➢ 变更:
新标准:工况稳定后,样机运行1h。 老标准:工况稳定后,样机运行4h。 自动除霜试验 ➢ 增加:如果样机具有防止除霜期间的冷空气(<18℃) 吹入房间的措施,则不需进行本试验。 ➢ 未规定试验周期? ➢ 技术要求:室内侧出风温度低于18℃的时间不长于 1min。
新标准:样机出风与回风处的空气比热Cpa分别确定。 老标准:Cpa为同一值。
计算公式: 体积流量符号:qmi —> qvi
THANK YOU
5 制冷试验
(2)风量条件 ➢ 室外侧风量
如室外侧风量可调,则试验在制造商所规定的风量或 风扇控制设定下进行。如风扇不可调,则相关的部件 (如格栅、风道等部件)设置在正常安装位置。
5 制冷试验
(3)测试条件 试验期间:
新标准:数据采集时间至少为30min,数据记录的间隔应 不超过1min。
老标准:数据采集时间为30min,每5min取一次数。
(同GB/T7725)。 (2)技术要求: ➢ 室内侧蒸发器的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面积的
50%,或风量下降不超过初始风量的25%。 ➢ 若上述测量不易进行,则可采用替代方法:测量室内盘管的中点
温度或制冷剂吸气压力(换算成饱和吸气温度)的变化量。 --- 若压机不停机:在连续至少20min的测试时间内,盘管温度或 饱和吸气温度下降值不应超过2 ℃。 --- 若压机有开停:在压机启动10min后的盘管温度或饱和吸气温 度不应低于相应初始值2 ℃。
5 制冷试验
冻结滴水试验 样机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试验由6h变更4h。
凝结水控制和凝露试验 (对应老标准的凝露和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
6 制热试验
制热量试验 (1)通用条件: ➢ 测试时辅助电加热器不应工作。 ➢ 房间式热量计法也要测量室内盘管的温度差。 ➢ 试验时,器具工作在全负荷运行状态。 ➢ 试验期间,如果变频空调制造商未提供将空调
房间空调器性能国际标准 ISO 5151 换版差异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蔡宁
2010年8月 上海
概述
ISO 5151 “Non-ducted air conditioners and heat pumpstesting and rating for performance” 该标准由ISO/TC86的SC6分委会制定
均温度差ΔTi(τ)
• 当在数据收集阶段的前35min内, %ΔT>2.5%或出现 化霜则按非稳态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6 制热试验
➢ 非稳态试验测试程序 • 非稳态试验期间工况偏差见表7。 • 室内空气焓值法:试验周期为3h或3个化霜周期,取时
间短者。 • 量热计法:试验周期为6h或6个化霜周期,取时间短者。 • 当试验周期结束时发生化霜,则试验延续至化霜结束。
老标准:有除霜时间的要求,以及除霜结束后室外侧 霜层应融化的要求。
7 试验方法和测量不确定度
量热计法:室内侧测出的能力数据与室内侧测出的能 力数据的偏差由4%变更为5%。
室内空气焓值法:推荐进行验证试验对室内空气焓值 法的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可进行如下一种:
附录E 压缩机标定法 附录F 制冷剂焓值法 附录G 室外侧空气焓值法 附录H 室内侧量热计验证试验方法 附录I 室外侧量热计验证试验方法 附录J 平衡型量热计验证试验方法(仅适用于工厂)
6 制热试验
➢ 工况预调节阶段: • 使样机及试验室调节机组均运行,试验房间的工况达
到规定的稳定运行偏差范围,保持至少10min。 • 如样机出现化霜则结束工况预调节阶段,在化霜结束
至少10min后开始进入工况平衡阶段。 ➢ 工况平衡阶段: • 该阶段试验周期为1h。 • 试验房间的工况达到规定的稳定运行或(当发生化霜
5 制冷试验
最大运行制冷试验 ➢ 试验期间,样机断电后再启动时的试验电压应调至不
低于额定电压的86%。 ➢ 样机断电3min后重新通电时,可自动启动,或通过遥
控器或类似装置启动。
5 制冷试验
最小运行制冷,空气流通冻结与滴水冻结试验
(1)试验工况: 新标准:室外侧 T1:21℃ \T2:10℃ \T3:21℃ 老标准:制造商推荐的最低温度。 (3)试验方法:试验期间允许控制样机的开停的自动控制装置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