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克斯与帕尔:新韦伯主义
雷克斯:城市中质量不等的住宅获取不仅是经 济因素决定的而且是由市场机制与科层制共同 决定的。
二、城市社会学的独立发展时期
1、芝加哥学派及城市社会学的创立 1893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立社会学,并开设城 市社会学课程,展开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在此基础 上创立城市社会学。 2、城市社会学独立发展时期的主要理论 帕克:城市社会学指导纲领。罗伯特。帕克是芝加哥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城市: 关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 帕克主要研究领域:人口、邻里关系和职业。
一门研究城市社会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具体 社会科学。 3、研究目的 揭示城市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规律、 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五、城市社会学的内容范围
1、基本内容:
包括城市社会学构建、城市社会学流派,城市功能,城 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社会问题,现代城市 管理,城市社会发展预测等 2、体系结构 城市社会学基本理论 城市社会学基本方法 城市社会学应用知识
三、城市社会学蓬勃发展时期
1、‚新城市社会学‛ ‚新城市社会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于西 方国家的一个有别于‚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 理论流派。其背景是西方城市发展的两次城市 危机: 一是逆城市化运动; 一是返城运动。 2、主要理论 卡斯特尔: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理论:
《城市问题》(1972),城市空间是社会结构的 表现。 《城市与百姓》(1983),城市运动的本质是城 市居民对城市政府不满的一种抵抗。 《信息化城市》(2001),从信息科技形成和发 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分析了信息科技与城市、区域 的关系。提出了他的研究的三个基本视角:信息 技术革新、信息化发展模式和资本主义重组,阐 述了当今技术革新的主要特点,并揭示了资本主 义重组和技术改造之间的相互关系。
哈维:政治经济学的城市社会学理论
哈维,英国人,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 代表作有:《社会公正与城市》(1973),《资本的城 市化》(1985)等。
资本三循环理论:
初级循环:资本向产业和消费性生产的投入; 次级循环: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的投入
再次级循环:资本向科、教、文、卫和社会福 利事业的投入。
第一讲 绪论
一、城市与城市社会 1、城市
城市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以人为主体,各种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一定地域内的集合。
城市具备的基本条件
3、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不同
人口经济后动集中 社会结构复杂 社会生活丰富 家庭规模小,功能少 人口素质高 交通发达,信息丰富、公共设施全 生活节奏快
六、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1、根本方向性方法层次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
2、基本方式性方法层次 调查研究 思辨研究 历史研究 实验研究
第二讲城市社会学的源流
一、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1、社会学诞生前
西塞罗:城邦是一种社会 共同体。 亚里士多德:城邦形成原 因的先进性 2、古典社会学时期 马克思的城市思想:
城市问题 关于自杀的研究 自杀主要是社会原因导致的。
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类型‛
第一、防卫力量 第二、市场 第三、自治权力 第四、社团组织
齐美尔的‚城市精神生活‛
城市生活环境复杂,节奏快,组织严密,时间观念强, 精神刺激强烈,居民精神负担重,经历消耗多。在这种 环境下,人们学会区分主次,集中精力应付重要事情, 对其他事情漠然处之。人变得理智、世故与工于心计。
伯吉Fra Baidu bibliotek:‚同心圆‛理论
用人文区位学的理论与方法创立了城市空间的‚同心圆‛ 理论: 第一环:中心商业区 第二环:过渡区 第三环:工人住宅区 第四环:高级住宅区 第五环:往返区
沃思:城市性状态
索罗金:城市社会结构理论
美籍社会学家,哈佛大学社会学创始人。代表 作:《农村与城市社会学原理》、《城市世界 与农村世界》。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最基本与最普遍的社会 现象与社会过程。 具体从职业、环境、共同体、人口密度、人口 同质性和异质性、社会流动、社会互动几个方 面对农村与城市进行了比较。
3、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
多数地区产业结构转变缓慢 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缓慢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低
讨论: 中国该走一条怎样的城市化道路?中国城市化 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三、城市性状态
1、基本概念
城市性状态由美国社会学家沃思在1938年的《作为 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状态》一书中提出。 城市性状态:人类居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生活 方式和人格模式。 城市性状态的三个重要变量: 人口规模 人口密度 人口异质性
二、城市化
1、城市化基本概念
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 过程。 城市化不仅能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而且包括人口 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 2、城市化的基本形式 从扩展方式分为:连续型与跳跃型 从生活方式分为:扩散型与强化型 衡量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第一、城市是生产与交换的集中地 第二、城市是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的中心 第三、城市生活方式优于农村 第四、城乡对立只存在于私有制 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 1887年,《社区与社会》 社区:礼俗社会 社会:法理社会
蒂尔凯姆的有机团结
社会类型
机械团结:传统农业社会 有机团结:现代工业社会
2、城市性状态的主要特征:
复杂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层与职业结构
高度的社会流动性 城市居民在功能上的显著依赖性 人际关系的匿名性 社会问题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 城市居民道德行为差异较大,容忍意识强
四、城市社会学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 简单说即城市社会,具体而言,是城市社会的 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基本规律。 2、学科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