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2015)PPT
《城市社会学》课件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作为研究对 象,深入剖析其社会现象的成因、演变过 程和影响,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
跨学科融合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吸收借鉴相 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推动城市
社会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大数据应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挖掘城市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总结词:城市化的动力主要包括工业化、经济发展、 政策制度和社会变迁等方面;城市化模式则因国家而 异,可分为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和过度城市 化等。
详细描述: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随着工业 生产的扩张,生产要素和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经济发 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城市化水平也较高,因为经济发 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 也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政策、 户籍制度等手段来调控城市化进程。此外,社会变迁、 科技进步等因素也对城市化产生了影响。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城市化模式存在差异,这与各国的发展阶段、资源 环境条件和政策导向等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问题逐渐凸显。早期的城市社会 学者主要关注城市人口统计、城市社区组织和城市社会 问题等方面。随着学科的发展,城市社会学逐渐形成了 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并开始深入探究城市发展的 内在机制和规律。如今,城市社会学已经成为一个成熟 的学科领域,为城市治理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和实践指导。
分析城市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 口比例、特征和分布情况。
社会流动
研究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之间 的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不平等
探讨城市社会不平等的表现、 原因和后果,以及缓解社会不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
(理论部分)
任课教师:黄瓴 2003年9月-11月
1
h
2.4.2 城市社会学应用领域
① 面向社会发展的城市规划 20世纪50年代:
CIAM第十小组(Team10)提出“人际结合”(Human Association) 思想,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城市和建 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他们提出流动、生长、变化思想为城 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了新起点。 希腊学者C.A.Doxiadis提出“人类聚居学”(Ekistics)概念,强调对 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认为人类居住环境由五个要素组成,即: 自然界、社会、建筑物和联系网络。为20世纪60年代后的面向社会 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
J.B.Mclonghlin(1968) 提 出 : “ 规 划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引 导 式 的 控 制 管 理”。“规划不只是一系列理性的过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不可避 免地是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历史背景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西方城市规划领域星期倡导性规划 (Advocacy Planning)运动。主旨: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 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城市规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具有 咨询和协商(Consultation and Negotiation)的特征。
城市规划在许多层面上一表现出作为一种社会规划的特征。
3
h
在
地域上,不同的社区反映了城市社会隔离的物质形态。社区
(Community)是在一定地域内围绕某种互相作用模式而由多个群体 组合而成的实体。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理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关注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在资源占有、权力 分配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城 市的社会结构。
社区研究
社区研究关注城市中特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结构和社区发 展,探究社区内部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和社会问题。
城市社会变迁理论
城市社会变迁理论概述
城市社会变迁理论主要研究城市社会 的发展和演变,包括城市化、城市发
城市社区规划
城市社区规划是指对城市社区的布局、设施和环境进行规划和管理,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 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05
城市文化与城市社会变迁
城市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文化的概念
城市文化是指城市居民在长期的 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 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 观、信仰和艺术形式等。
城市文化的特点
展和城市更新等过程。
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关注城市内部结构和功 能的演变,包括城市扩张、城市规划
和城市治理等方面。
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认为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 的必然结果,强调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 作用。
城市更新理论
城市更新理论则关注老旧城区和工业 区的改造和再生,探讨如何通过城市 更新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
主要包括教育、职业、婚姻等方面的流动。
城市社会流动的影响
城市社会流动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
城市社会不平等
1 2
城市社会不平等概述
城市社会不平等是指城市居民在财富、权力、机 会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
城市社会不平等的表现
主要包括收入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性别不平等 等方面。
城市社会学课件一章ppt课件
第一节 城市与文明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 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 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是处理等级社会 上下贵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礼的本质是差异,也就是说贵与浅,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 的各种人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肴。这种 有差异的秩序叫“礼”,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非礼忽视, 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但是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大 同,社会就不会和谐。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Urbanization)
(一)何谓城市化 对城市化的界定,也存在着广泛的讨论: (1)地理及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城市中心向 四周影响及扩展。 (2)农村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中城市特 征的出现。 (3)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一个过 程。 (4)社会学家较为倾向于下面这种解释:人口集中的 过程,其中城市(镇)人口占地域人口比率的增加。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civilization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 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二、从文明的出现来看 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准 城市的出现 国家制度的建立(略) 文字的产生(略)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文明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 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 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思考: 人类为什么要群居? 群居产生了什么后果?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三个基本方面 城市化的过程包括相互关联作用的三个方 面: 其一,在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 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其二,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 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其三,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都市生活 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血缘、亲缘关系 削弱业缘关系强化。
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4城市流动空间
移动模式不同于日常移动
移动+跳动
不符合传统地图的基本原则 虚拟空间的完整形态无法被认知
没有导航无法进入 实时更新
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的各种关系
从物质实体到概念世界的不同类型空间分层 (Narushige Shiode, 2000)
关美宝教授: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地理学博士,UIUC教授,AAAG主编等
ICT活动的可视化表达
➢ 家住美国俄亥俄州富兰克林县,她从上午 8:30工作到下午5:30,其中午休1小时, 在附近的餐馆(图中c所示)就餐。她预 订了网络信息服务,新闻会不断的被传送 到她的网络浏览器上。她通过这一渠道, 在开始工作之前了解了南斯拉夫、南非与 纳什维尔、突尼斯的新闻(图中a所示)。 一个小时后,她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她在 香港、芝加哥和范库弗峰的三个朋友(图 中b所示)。芝加哥的朋友两小时后看到 邮件,范库弗峰的朋友五小时后看到邮件。 而香港的朋友十三个小时后看到邮件,但 马上回复了她(如中e所示),她是下午 两点在家中阅读的(图中g所示)。下午, 她浏览了纽约、夏洛特敦和安克雷奇的网 页。她5:30下班后回到家中,晚9:00 与东京、墨尔本、孟斐斯和突尼斯的朋友 们通过ICQ在线聊天。
ICT对于人的行为系统的影响极为复杂 不能将出行与其所伴随的实体活动割裂开来
ICT对实体活动的影响研究
ICT活动的特征
✓ ICT活动的影响因素 ✓ 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群体ICT活动的差异
ICT对实体活动的影响
✓ ICT与社会网络 ✓ ICT与文化交流 ✓ ICT与时间利用
某类ICT活动、对应实体活动、伴随实体活动而生 的出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网络日志 五类活动:工作及相关、基本家庭需要、个人需求、休闲娱乐、
《城市社会学》课件2
02
城市与城市化
Chapter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总结词:城市的定义与特征概述
城市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人口 、文化、经济活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 异。
城市通常拥有相对完善的设施和服务, 包括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
详细描述
城市是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理区域, 具有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
城市化的含义与进程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环保法 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优化城 市规划等。
城市犯罪问题
城市犯罪的定义
城市犯罪问题是指发生在城市中的犯罪 行为,包括抢劫、盗窃、杀人等。
城市犯罪的危害
城市犯罪问题不仅影响受害人的身心 健康,还会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全。
城市犯罪的成因
城市犯罪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 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家庭教育 等。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的定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
城市环境问题是指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类 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 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对环境的破坏 和污染。
城市环境问题的危害
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质量,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城市犯罪的解决措施
解决城市犯罪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治 安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治 理等。
06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Chapter
调查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直接从研究对象处收 集资料的方法。
详细描述
调查研究法是城市社会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 方法,通过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对城市居 民、社区、企业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社 会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状况,从而分 析城市社会现象和问题。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城市社会学目录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 (2)一、理论起点 (2)(一)时代背景 (2)(二)讨论的主题:城市化 (2)(三)主要学者与观点 (2)二、新旧城市生态学—芝家哥学派 (3) (一)时代背景 (3)(二)关注的中心问题:城市空间 (4)三、新城市社会学 (5)(一)时代背景 (5)(二)讨论的主题:冲突 (5)(三)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四、小结: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流派及转折点 (7) 第四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8)一、城市化的概念 (8)二、世界城市化的现状与特征 (9)三、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和城市化类型 (10)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1)(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般特征 (12) (二)第三世界城市的一般特征 (12)(三)发展中国家城市研究的主题 (12) (四)第三世界城市发展理论 (13)五、1949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 (14)(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14)(二)如何进行城市化 (16)第五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区隔 (17)一、两种空间范式 (17)二、城市空间与城市区位 (18)(一)城市区位的含义 (18)(二)三种区位模型 (18)(三)城市区位过程 (19)三、社会分化与空间隔离 (19)四、社会区域分析 (21)五、当代城市空间研究 (22)(一)新空间理论视角 (22)(二)空间研究 (24)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本讲分城市理论的起点、新旧城市生态学、新城市社会学三个阶段重点介绍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各种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本讲旨在了解城市社会学是如何研究城市的:它主要关注什么问题、社会学家一般从何种角度观察和处理这些问题的等。
一、理论起点(一)时代背景18世纪末叶英国工业革命使得都市化的浪潮几乎触及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据估计,1800年,世界人口中只有3%的人生活在城市,到1975年,上升到41%。
除了都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外,城市化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所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巨大。
城市社会学课件:第二讲
四、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城市亦称中古城市,是指世界各国封建社会时 期的城市,年代大约从公元 5 世纪到 16 世纪。中世纪城市
的发展以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以其内部自然经
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为条件。
四、中世纪的城市
1、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状况
• 早在公元9世纪初,欧洲出现一些城市。巴黎有2.5万人,意大利的罗 马有5万人口。 • 10世纪末起,欧洲便于销售产品的关隘、渡口、交通要道、寺庙附近 及罗马旧城等地方,并逐渐形成了城市。
第二讲: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城市的界定 二、城市产生的条件 三、早期城市文明 四、中世纪的城市 五、近代城市的兴起 六、现代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的界定
1、联合国的界定
2万人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是农村。 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大城市”。
2、我国的行政界定 《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
三、早期城市文明
• 良渚遗址
•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区北缘的天目山东麓河 网平原,主要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 由分布于4203公顷范围内的良渚古城、瑶山和 汇观山祭坛墓地、塘山土垣、姚家墩和荀山聚 落等6片遗址分布区组成。它是我国长江下游 地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是中 华早期文明的一种重要模式,代表了中华文明 起源阶段的最高成就。 良渚遗址作为中国史前良渚文化时期 (3300B.C. -2300B.C.)政治、经济、文化和 宗教的中心,以其规模宏大的古城遗址、山环 水抱的选址特征、垫石堆筑的营城技术、内外 环通的水系格局、聚落层级的空间关系以及拥 有大型建筑基址的都邑功能等特征,展现了新 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两河流域聚落文明的最高成 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 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
城市社会学课件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的产生和创立• 城市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 城市社会学的形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 城市社会学的系统研究起源于美国。
• 1893年 ,社会学家斯莫尔 (Alum W.Small) 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
•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 芝加哥大学成为城市社会学的发源地和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芝加哥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帕克、 伯吉斯、麦肯齐 、沃斯罗伯特·帕克 (Robert Park)——开创了人文生态学的方法来对城市进行研究• 城市社会学是在二十世纪初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传入我国的 。
• 1929 年吴景超在世界书局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城市社会学领域的教材《都市社会学》。
1.城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证性相统一2.城市社会学是以城市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城市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探讨城市化的特点、动力、进程和中国城市化的道路、目标与模式,探索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方法。
3.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4.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5.城市的特征(1) 城市的人口特征: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异质性强 ; 城市居民大多从事非农产业、具有专业技能。
(2) 城市的经济特征: 从生产过程看 , 城市中的生产分工较细、工序较多, 生产技术比较先进,批量生产的产品远离自然;从流通过程看, 城市具备市场功能,或者至少具备了局部的调节能力;从消费环节看, 城市消费方式多样化, 经销商之间竞争激烈。
(3) 城市的地理特征: 城市常常出现在交通线的交汇处、战略要地或资源丰富的地区。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精选)PPT共122页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精选)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城市,在人类现代生活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支
配着人们的工作、娱乐、居住、社交以及所有的日常生活。人们相互交
往的方式也反映着以城市为背景的文化特征,人们的生活与其所在的城
市在一个社会、文化和自然系统中融为一体,因此,城市社会问题的研
究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城市社会学成为社会学中最早
❖ 这个区分过程的结果是使整个城市生活变得更加充满理智,更加工于 心计。人们对其日常生活进行规划,加以组织,以求获得更高的效率。 以城市中错综复杂的时间组织为例,在这种组织中闹钟和手表是其信 号。齐美尔写到:“如果柏林的所有钟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出了毛 病,即使只错了一小时,那么全部经济生活和社交生活就会发生长时 间的混乱”。除了时间的合理组织外,齐美尔还认为城市经济方面发 达的劳动分工也表现出城市的理智。城市生活是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 作用。
17
3.齐美尔的城市精神生活
❖ 齐美尔认为,现代城市要求人们必须适应的独特因素是神经刺激的强 化。这种神经刺激的强化是每个城市居民都必须加以应付的东西。农 村的情形不同,那里生活节奏和感官映象的刺激慢得多,稳定和平缓 得多。而城市都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他以自己的景象、声音、气味 扰动着人们。为了应付这些东西,人们学会了对重要东西和次要东西 加以区分,择其要者,舍其次者。正是在这个区分过程中,城市人与 同样的乡下人相比,显得更加老于世故,更加聪明伶俐。
15
❖ “通体社会”生活的特征是“亲密无间的、与世隔绝的、排外的 公共生活”,其成员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联系在一起。他们有共 同的社会观念,有共同的社会和敌人;在他们中间存在着“我们” 和“我们的”意识。
❖ “联组社会”生活的特征是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利,唯 我至尊。在通体社会里那种以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 自然的社会习俗支配一切的情况,在联组社会中则日趋消亡。
产生的学科之一。尽管社会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城市
问题,如犯罪学和异常行为研究主要是对城市概况的研究;人口统计学
中的很大一部分涉及到城市迁移过程和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等等,甚至由于城市几乎影响到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城市社
会学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联系,凡是具有城市成分的社会现象,都可以
❖ 城市社会学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代表着城市社会学中两 个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人类生态学派和社区学派。这 两个理论派别在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中颇多共同之处,而且 他们的研究结果也常常互为补充。
11
3.城市问题、对策和规划研究
❖ 对各种问题的研究始终是城市社会学的课题。当然,在 每个领域中都有一些主要的理论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但 是他们基本上是从生态学和社区理论中借用理论和方法 对城市问题、对策和规划的讨论涉及到城市问题的性质 以及医治这些社会疾病可能采取的措施。这里,城市社 会学不仅为现存城市的更新献技献策,而且还涉及到规 划和创建城市的方法。
❖ 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 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 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战略要地和边疆 城市,如天津起源于天津卫;而因“市”而“城” 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 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 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 这两种形式。
16
2.迪尔凯姆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 结”
❖ 法国人艾米尔.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创立了一 种相互对立的模式类型——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与滕尼斯的“通体 社会”和“联组社会”概念颇为相似。
❖ 机械团结是指在共同信仰和习惯、共同仪式和标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社会联系。这种团体之所以是机械的,是因为介入这种团个体的人— —他们生活在家庭、部族、或小村镇中——在主要方面几乎是同一的, 他们无意识地联合在一起。他们所在的家庭,部族或村镇相对来说是 自足的,不依靠其他群体就能使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1.滕尼斯的“通体社会”与“联组社会” 2.迪尔凯姆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3.齐美尔的城市精神生活 4.韦伯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5.罗伯特.派克的城市社会学研究 6.路易斯.沃斯及其城市理论
14
1.滕尼斯的“通体社会”与“联组社 会”
❖ 欧洲城市的巨大变化,引起了众多城市学家的密切关注。德 国人费迪南德·滕尼斯(F. Tdennies,1855--1936)于1887年发 表了他的杰作——通体社会与联组社会。在其中滕尼斯提出了人 类生活中的两种相对类型,即以乡村为其特征的“通体社会”和 以大城市为其特征的“联组社会”(又译“社区与社会”或“礼 俗社会与法理社会”)。滕氏认为①乡村中有着实质上一致的目 标,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共同劳动,把人们联结起来的是具有共 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家庭和邻居的纽带。②城市则不同,城市生 活的特点是分崩离析、肆无忌惮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甚至相 互敌对。这里,人们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共同利益,家庭和邻居的 纽带也没什么意义。滕氏把通体社会看作为“活生生的机体”, 把联组社会看作是“机械的结合”。他认为,在城市中人会“变 坏”。
❖ 社会学:城市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以人为主体, 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一定地域内的 集合。
5
2、城市具备的基本条件
❖ 地域 ❖ 人口 ❖ 社会组织 ❖ 资源系统
❖ 思考?
❖ 在我国是怎样来划分城 市类型的?
6
3、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不同
❖ 人口经济活动集中
社会结构复杂 社会生活丰富 家庭规模小,功能少 人口素质高 交通发达,信息丰富、公共设施全 生活节奏快
3
❖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发源地之一。距今7000到8000年 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的出现,永久性的村落 也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距今8300-4800年的天 水大地湾遗址。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出土 房址238座。仰韶文化时代,聚落的规模已相当可 观。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面积近30万平方米,陕 西西安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临潼姜寨遗 址,面积为5.5万平方米。这些村落都已有一定规模, 特别是后两个遗址,在居住区外发现了起防御作用 的壕沟。距今4000至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生产 力有进一步的发展,氏族社会走向解体,部落之间 的战争也日趋激烈,这时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 堡。
看作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然而,城市社会学还是有着其特定的、占
主导地位的研究对象。
❖
概括起来,城市社会学主要是以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城
市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
8
三、传统城市社会学的主要 研究领域
1、人类生态学研究 2、城市社区研究 3、城市问题、对策和规划研究 4、城市化研究
9
1.人类生态学研究
10
2.城市社区研究
❖ 问题上,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城市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以 及社会对社会学家把城市看作为一种社区,他们对城市的 研究不是完全集中于土地利用心理的影响等问题。研究城 市社区的重点是社会系统,复杂的组织或群体以及诸如此 类的变动。社会心理现象也是研究的对象:人们怎样理解 他们居住的城市?城市是否会使人患精神方面的疾病?所 有这些都是社区理论要回答的问题。
城市社会学
主讲:陈海平
1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及其理论体系
❖ 第一节 城市社 会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主要研究领 域
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传统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 究领域
三、传统城市社会学研究要点
四、新城市社会学研究要点
2
一、城市的形成
❖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 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 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城市起源 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中、后 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
4
1、城市概念
❖ 经济学: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 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 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Button)
❖ 地理学: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 的、且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18
4.韦伯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 韦伯提出了“完全城市社区”的概念,即:“一个聚居地需成为完全 城市社区,它就必须在贸易--商业关系中占有相对优势。这个聚居地作 为整体,需要具备下列特征:(1)防卫力量;(2)市场;(3)有自 己的法院;(4)相关的社团;(5)至少享有部分的政治自治……”。
生态学把人与地理空间联系起来,对人类怎样利用地理空间进行研究。 城市社会学发挥了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社会学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土地的利 用、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和空间组织等问题,它与人文地理学和城市经济 学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何理解和规划城市各部分的平面布局,是城市社会学的重要贡献之 一。研究人与空间关系的城市社会学家就是人类生态学家,而①人类生态 学研究则是由芝加哥学派、尤其是由R E 派克和E W 伯吉斯所开创的。 ②人类生态学这门科学,顾名思义,所研究的是人和社会结构的地理分布 的形成过程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和规律,是研究人群空间分布的各种社 会原因和非社会原因。③按照派克、伯吉斯及其学生们的理解,人类生态 学只是生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但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因而就有其特 殊的内容。人不同与动植物之处,在于它能创造自身的文化,有自己的意 识、能动性和实践活动,所以,他的竞争范围不仅包括各种生物关系的领 域,还包括文化条件以及人类自觉活动的领域。这种特点决定了人类生态 学研究必定比生物生态学研究要复杂的多。
❖ 滕氏认为,对欧洲历史的研究揭示了“通体社会”被“联组社 会”取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渐发生的,但在总体上是不可抗 拒的。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迅速兴起,“联组社会” 出现是势所必然,但他显然并不觉得这种变化都是好事。“通体 社会”的团结一致和彼此关心在“联组社会”中逐渐消失了。